
追剧、看电影,必买爆米花、洋芋片,星期五晚上更是想狂点炸鸡,配上碳酸饮料好满足……在某些时刻,大脑好像被食物制约了,嘴馋控制不了食欲,台湾家医科医师魏士航表示,如果常吃高糖、高盐、高脂的垃圾食物,虽然会带来短暂幸福感,但也变得更难抗拒这类食物的诱惑。
魏士航指出,偶尔放纵吃饼干零食无妨,但如果经常吃炸物、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当这样的饮食变成习惯,不仅对健康有负面影响,也会让脑袋变钝,等于天天都在给身体和大脑「埋地雷」。研究指出,只要短短5天摄取高热量的垃圾食物,就可能影响大脑运作,且增加情绪陷入沮丧的几率。
一项刊登于「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找来29位健康年轻男性(BMI 19至25)接受测试,进行连续5天摄取高热量饮食实验。实验组的受试者每天额外摄取1500大卡高脂肪、高碳水的超加工零食。结果发现,实验组受试者肝脏脂肪明显增加,并且影响大脑中负责情绪与奖励的区域。
刚开始吃下时会充满幸福感,超加工零食中的高糖、高脂肪会影响大脑的多巴胺分泌,产生类似成瘾效果。这项研究发现,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后,大脑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仍没有完全恢复,尤其与记忆、认知相关的海马回和梭状回,胰岛素敏感度持续下降。
魏士航说,垃圾食物的影响远比想像中快,短短几天就可能改变大脑运作模式。若长期维持这种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习惯性偏好高脂、高糖食物,同时减少对低脂食物的选择。所以,当垃圾食物吃得愈少,就愈不会想吃,因为大脑能克服并拒绝的诱惑。
魏士航强调,许多加工食品容易让人上瘾,与「极乐点」(Bliss Point)设计有关。食品工业刻意调配糖、盐与脂肪比例,让食物尝起来达到最令人愉悦的状态,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短暂快感,不知不觉吃下更多。长期下来,这种刺激可能产生类似药物成瘾的现象,最明显的戒断症状包括悲伤、易怒、疲倦与强烈的渴望等。
7月21日是「国际垃圾食物日」,意味着在这天可以不忌口,尽情享受高糖、高盐、高脂的垃圾食物,为生活带来小确幸。魏士航提醒,适度放纵无伤大雅,关键是不要变成日常,垃圾食物真正影响的,除了体重之外,还有可能改变大脑运作的危害,影响自制力与情绪,最后恶性循环吃得更多,体重及血糖也大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