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岁吴姓老翁不慎从高处摔落,紧急送医院急诊,虽然他当下意识清楚、血压正常,但心跳高达150下,濒临休克状态。经影像检查,发现老翁有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及荐椎骨折,还有骨盆腔血管破裂出血等问题。幸好在放射科、加护病房及骨科的跨团队合作下,老翁顺利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台湾大千综合医院骨科主任范姜治沄表示,伤者送至急诊时,第一时间即启动外伤小组团队共同处理。因伤者下背及右大腿疼痛无法活动,加上濒临休克,因此先以骨盆固定带予以固定,并给予静脉输液及输血来稳定生命征象,再由放射科医师进行骨盆腔血管摄影及栓塞止血,送入加护病房进行后续照护及观察。幸好伤者止血后生命征象稳定,且没有其他器官损伤,但骨折位移较多,需手术复位固定,隔天就接受骨折复位钢板钢钉固定手术,术后3天转入一般病房进行复健治疗,一周后顺利出院。
范姜治沄指出,台湾每年约有200例骨盆骨折,其中可分为骨质疏松造成的脆弱性骨盆骨折,还有因重大外力造成的创伤性骨盆骨折。严重的骨盆骨折常合并有身体多处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或生殖泌尿系统的多重伤势,治疗上必须同时与一般外科、影像诊疗科、泌尿科等跨科别通力合作治疗伤患。
他说,由于骨盆构造复杂,又有许多重要器官、神经及血管,手术不易且风险极高,对医疗团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发生骨折粉碎或伤及髋臼,手术困难度更是大增,即使积极治疗,仍可能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或日后产生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需要进行后续的人工髋关节置换。
范姜治沄表示,大多数长辈因骨质疏松造成的骨盆骨折,因伤害力道不大,多属于稳定型骨折,不需接受手术治疗,以一般保守治疗3个月后即可恢复一般活动。这次的病人是由高处坠落,骨折严重位移且年纪大、骨质较疏松,不论是急救过程、手术治疗、后续照护,都考验医疗团队的经验及技术,通过密切配合且即时处理,才能让病人获得较好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