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纽约生存手册/纽约州蜱虫风险升高 病毒传播别轻忽

    市卫生局(NYC Health Department)制作的常见蜱虫辨别指南。(市卫生局提供)

    随着夏季来临,蜱虫叮咬风险日增,在户外活动与旅游频繁之际,市卫生局呼吁民众提高警觉,防范蜱虫叮咬与相关疾病。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多见于史泰登岛、北布朗士,以及市外林地,包括长岛、纽约上州新泽西与康州等地。

    蜱虫是以吸血为生的小虫,牠们不飞不跳,会等待人或动物经过,然后附着其身上,再爬到身体温暖部位觅食。一项有关蜱虫指数(Fordham Tick Index)的数据显示,纽约、新泽西与康州南部目前风险已达九级(满分十级),各地急诊室蜱虫叮咬个案也较去年同期上升。

    尽管并非所有蜱虫都携带疾病,但专家估计,今年春夏出现在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黑脚蜱中,有约20%至30%携带能引发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细菌。纽约州每年通报逾9000例莱姆病,分布几乎涵盖全州,近期更在纽约与北部多州发现南方外来种墨西哥湾蜱(Gulf Coast Tick)与孤星蜱(Lone Star Tick)。

    莱姆病症状通常在叮咬后3至30天出现,包括发烧、头痛、疲劳与同心圆状红斑等。如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抗生素治疗。此外,常见的蜱虫传染病还包括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与无形体病(anaplasmosis)。代理卫生局长莫尔斯(Michelle Morse)表示:「随着气温上升,我们建议民众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如使用经环保署(EPA)核准的防蜱药剂,并在林地活动后检查自身、孩童与宠物。」

    市卫生局建议,户外活动应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将裤脚塞入袜中,使用含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 IR3535的防蚊防蜱产品。尽量走在步道中央,避免接触灌木与杂草,活动结束后,应检查头发、腋下、肚脐等部位,两小时内洗澡并将衣物高温烘十分钟,便可以杀死潜伏蜱虫。

    对于爱宠人士而言,检查宠物是否有蜱虫同样重要,可用手指仔细抚摸毛发,感觉是否有小疙瘩,并观察是否有发炎迹象,尤其要留意耳朵内外、眼睑周围、衣领下方、前腿下方、后腿之间、尾巴周围及脚趾之间等蜱虫常见附着的位置。如不确定检查方式,可咨询兽医协助。

    随着夏季来临,蜱虫叮咬风险日增。市卫生局近日呼吁民众提高警觉。(取自CDC官网)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