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今,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不仅采纳了这句箴言,甚至更进一步——他成了自己原本承诺要对抗的“敌人”,通过对加拿大的非美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来“自我反击”。


历史上,国际秩序曾无数次被推翻,但并不总是轰然崩塌。1914年,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遭枪击身亡,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导致国际贸易骤然下滑,这是一次“爆炸式”的结束。而我们这个时代,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正在悄然无声中瓦解。
这一秩序的瓦解始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他首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下手,随后将关税扩展至全球各国。
但危机中总蕴含机遇。对加拿大而言,这本是一个机会,不仅可以开发长期闲置的自然资源,还可以联合其他自由贸易国家,共同对抗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
然而,卡尼不仅浪费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还出台了只会加剧全球贸易战的政策。
本周,总理宣布一系列旨在“保护”加拿大钢铁业的措施,背景是特朗普将加拿大小钢铝产品关税提高至高达 50%。其中一些措施是理性的,比如承诺在国内基础设施项目中优先使用加拿大钢铁,以及为受影响工人提供再培训资金。
但与此同时,卡尼还宣布对外国钢铁进口全面征收关税,甚至包括与加拿大签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
未来,加拿大将设定钢铁进口配额:
- 与我们没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配额为2024年水平的50%,超出部分征收50%关税;
- 与我们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配额为2024年水平的100%,超出部分同样征收50%关税。
表面上看,自由党政府的逻辑是清晰的:特朗普对钢铝的全面征税将导致主要生产国出现大量过剩,这些国家可能会以极低价格把产品倾销到加拿大市场,从而威胁本国钢铁业。
但这种做法也几乎是在邀请我们的贸易伙伴对加拿大产品展开报复性关税。
回顾去年秋天,特鲁多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税,对中国钢铝征收25%关税,结果中国立即反制,制裁加拿大多种产品,包括菜籽油、鱼类、海鲜和猪肉,严重冲击了我们的农业,在极为敏感的时机造成不利影响。
更糟的是,卡尼的关税还波及与加拿大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这无疑违背了这些协议的精神,甚至可能违反协议条文。
如果有国家真的在以低于市场价向加拿大倾销钢铁,加拿大应当利用现有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对所有国家一刀切、滥用惩罚性关税。
卡尼本周三在安省汉密尔顿一家钢铁厂宣布上述政策时表示:“未来,我们必须多元化我们的贸易关系。”
但问题是:谁还愿意和一个背后捅刀自己盟友的国家做生意?当渥太华自己都无法遵守承诺,又怎么能指望其他国家敞开市场欢迎我们的产品?
可惜的是,卡尼过于执着于与美国达成协议——而他如今也承认,美国几乎不可能完全取消对加拿大商品的关税。他因此忽视了拓展其他贸易关系这一“另一半战场”。
确实,他6月曾前往欧洲,与欧盟签署了一项安全与防务协议,但这只是在重申我们2016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协议至今仍未完全生效,因为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完成了批准程序。
连欧洲的“老朋友”都说服不了,还怎么指望能与其他国家达成新的协议?
尤其是在春季大选后,加拿大第45届议会的第一项举措就是立法规定:未来的贸易谈判不得触碰供应管理体系(如奶制品、禽类等),这进一步封死了谈判空间。
这就是自由经济秩序的终结方式——不是轰然崩塌,而是悄无声息地消退。
不是由世界最强经济体的重商主义者直接推翻,而是由其他国家领导人模仿其做法,甘愿步入他设下的非自由主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