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4970 帖子

    纽约客谈╱面对种族歧视 忍气吞声下下策

    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中国学生在遭到疑似种族歧视事件后于社群媒体小红书上发帖,寻求网友的帮助。出乎他意料的是,有多个同校同学私讯他,表示自己也曾遭遇恶劣的歧视事件,虽有向学校反应,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收听「纽约客谈」: 一名私讯他的中国同学表示,自己在哥大宿舍的房间门口曾被人反复丢弃大量垃圾;在持续一段时间后,该学生上报学校,但学校仅回复「已收到您的投诉」,就再无下文。该名同学在与同宿舍邻居的交谈中提及此事,邻居为此感到愤慨,并提出将为他在宿舍群组里发声。事实证明,在这名热心邻居发声后,丢垃圾行为便戛然而止,该中国同学也再没受过此类困扰。 诚然,生活中各种琐事、事业、学业都有可能占据我们的精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耐心、有心力来为自己伸张正义;但歧视并不会因为受害者的沉默而消失,在一次次的「息事宁人」中,华裔的尊严与权益也会一点点被侵蚀。 在这名中国学生被歧视的事件中,他的包裹被粘贴了画有冰淇凌的纸条。「冰淇凌」或「Bing Chilling」这一网络迷因来自于摔角巨星希南(John Cena)用中文拍的影片「早上好,中国现在我有冰淇淋」。美国网友认为,希南反复用中文说到的「冰淇凌」听起来像英文的「Bing Chilling」。此后,这一词常用于嘲讽华裔及亚裔的语境;面对亚洲学生、亚洲名人等帖子,网友都以「Bing Chilling」回复。 多名学者曾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有很多包含潜在歧视频息的内容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冰淇凌」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美国这样以多元著称的文化中,若仍以刻板印象描述一个族裔,看似无害的迷因也会助长种族歧视。

    怪…涉拖断台海缆货轮船名一直变 「宏泰」变「善美」

    中华电信台澎第三海底电缆于将军渔港西北方6浬处,今天凌晨3时许发生断裂,海巡署接获通报,研判中资背景的多哥籍「宏泰」货轮涉有重嫌,出动台南海巡队押返台南安平港,海巡队员登检船上物品完毕,目前依检察官指示,将8名中国籍船员带往海巡队制作笔录,将依电信管理法侦办。 影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据了解,这艘货轮船名一直在变,一开始外观显示是「宏泰168」,被海巡队拦查登检时,改挂「宏泰58」,等到跟着海巡舰艇,被押返台南安平港时,又变成「善美7」;海巡人员制作笔录时,将厘清船员的动机。 海巡署指出,今天凌晨3时许接获中华电信报案,台澎第三海底电缆于将军渔港西北方6浬处发生断裂,经激活备援不影响通信,请协助查处。海巡署之前已于2时30分超前部署调派10079海巡艇在现场海域监控多哥籍「宏泰」货轮,研判该货轮涉有重嫌。 海巡署说明,接获中华电信通报后,以现行犯拦停「宏」轮,因舷差过大且海象不佳无法登检,再加派旗津舰、PP-10059艇赶往增援,将「宏」轮押返台南安平港;经协调航港局提供船席,今天中午12时15分成功将「宏」轮押返入港。 海巡队员稍早登检确认船上是否有破坏海底电缆的拖锚、采集相关迹证,目前已将8名船员带往台南海巡队制作笔录,将依国安层级处理原则,报请台南地检署指挥侦办。

    因拜登「友岸外包」受益 越南为何成了川普报复对象?

    越南原是美中贸易紧张局势主要受益者,不仅吸引美国供应链「友岸外包」,也成了中国企业为规避关税的转进点,然而,因对美贸易顺差加剧,如今反而因此成了最容易遭到川普政府关税报复的对象。 去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创下新高1,235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原因之一即在于苹果(Apple)和英特尔(Intel)在内企业将产线从中国转移至越南,以分散供应链风险并避免惩罚性关税。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此外,路透估算,越南对美出口占国内生产毛额(GDP)30%,比率之高居主要贸易伙伴之冠,可见经济依赖美回之深。 不仅如此,越南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比重也持续增加。去年,中企占越南新投资的28%,高于2023年的22%。 金融时报引述专家报导,中资被动转移越南,因为很多中国的客户面临来自美国和欧洲买家的压力,要求他们撤出中国。 Sunwah Kirin顾问(越南)公司首席执行官梅叶尔(Meir Tlebalde)指出,大多数中厂对越南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避开美国关税,并为中企产品获得不同的「原产地证明」。 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对越南投资激增,加上越南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如今可能会引起川普政府的重新关注。川普政府曾指控北京通过第三国转运商品以规避关税。 专家指出,少数中国商品在未增加任何附加价值的情况下被重新标示为「越南制造」,并转运至美国,这种所谓「洗产地」的做法是违法的。 顾问公司InCorp. Vietnam 首席执行官 Jack Nguyen 表示,河内当局已经加强对中国商品和投资的审查。他说:「越南不会允许自己被当作转口国,因为这可能导致美国对越南采取严厉措施。」 RMIT大学越南分校供应链专家阮鸿(音译)认为,河内可以推动中企投资更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并提高本地零件供给条件,迫使中厂在越南创建供应链。 工业园区开发商Deep C营销总监索恩斯(Koen...

    开门秒空!多伦多Costco外数百人排长队抢购: 6点出动!还有人吵架!

    彻底疯了! 今天(2月24日)一大早,列治文山Costco门口出现了惊人一幕——尽管门店8:30才开门,但7点多就已有数百人排队,队伍绕场一圈,远远望去看不到尽头! 图源:小红书@momo多伦多转闲置 原来,这次Costco上架的是超稀有的宝可梦151迷你罐(Pokemon 151 Mini Tin)!这款限量版收藏卡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抢购热潮,每次上架都是“秒空”级别! 根据华人网友@momo多伦多转闲置拍摄的视频显示,Costco门外的队伍乌泱泱相当夸张。 图源:小红书@momo多伦多转闲置 网友透露,虽然Costco每人限购2盒,但依然无法阻挡抢购热潮! 刚一开门,人群就疯狂涌入,扫空货架!结账区也挤满了人 ↓ 图源:小红书@momo多伦多转闲置 网友还说,现场甚至有老外为了抢购吵了起来! 宝可梦151迷你罐到底有多火? 上周六(2月22日),万锦14街的Costco刚刚补货宝可梦151迷你罐,结果5分钟售罄! 现场华人网友说:“周六万锦14街也是这样,5分钟结束。” 上个月,美国Costco还发生了买家大打出手的事件!让人直呼“疯狂”: Costco紧急限购! 大批顾客"厮杀"疯抢, 推搡打架闹翻天! 货架45秒被清空! 宝可梦151迷你罐究竟有什么魔力? 151迷你罐,每盒含5个小罐,每罐内有20张卡牌,均为初代经典角色,收藏价值极高!而Costco的售价不到$70,市场价轻松翻倍,甚至转售就能卖到高达$500! 对于这件事,广大华人网友纷纷热议: “这天气室外排队这么久也是醉了。” “6点就开始排队了,8点都不一定能买上了,RH的话7点半排队都没戏。” “买了八个,这玩意不用拆,转手就翻三倍。” 下一波GTA地区的上架时间尚未公布,准备继续蹲守的朋友们,记得随时关注动态! 你去抢了吗?

    心脏名医朱树勋用一生写无数首例 台大医院发文悼念

    台湾心脏外科名医朱树勋今天辞世,享寿87岁。台大医院发文缅怀,朱树勋以勇于挑战和永不放弃为动力,创下无数「第1例」纪录,将一生贡献给台湾医界,激励着每名医护人员。 朱树勋出生于1937年,1964年台大医学系毕业后,于台大医院任职,1989年起陆续担任急诊部主任、外科部主任,1995年任台大医院副院长,2000年自台大医院退休,之后前往亚东医院担任院长。 台大医院通过新闻稿表示,朱树勋对于台湾医疗贡献良多,不仅是在临床研究与学术方面表现卓越,他的风范更是许多医护人员与患者心中的楷模。朱树勋的一生,可用「勇于挑战」和「永不放弃」形容。 台大医院分享,朱树勋创下的「第1例」纪录非常多,包括1973年完成国内首例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后续还有首例主动脉内气球帮浦设备,完成首例心脏移植到第1例叶克膜(ECMO)个案,与首例心室辅助器过渡到心脏移植,还有第1例植入型左心室辅助器。 「外科加护病房是外科的火车头」,这是台大医院回顾朱树勋曾经的强调,他倾全力扶植外科加护病房发展,后来台大医院外科在器官移植、心脏外科的杰出表现,都是倚赖强大的外科重症医学为基础与后盾。 除了临床医疗表现卓越外,朱树勋对于外科医学研究的推动也是开拓者。1990年接任外科部主任后,就积极思考推动外科的教学研究与服务,强化外科研究风气,不仅带领台大医院外科论文数及研究计划质与量大增,更培育出台大医院新一代的「外科人」。 院方表示,朱树勋的离世,让台湾痛失一名伟大医界英才,但他所种下的种子将持续在每个角落发芽茁壮。他的名字将永远烙印在台大医院的历史中,并激励着每名医护人员,为病患与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Breaking

    美国喊话“印太国家”:别只看中国,选我选我(图)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米尼翁·休斯顿(Mignon Houston)在接受《日经亚洲》的采访时宣称,“印太地区”国家在与中国合作时应“谨慎负责地做出决定”,并敦促该地区各国政府将美国视为“可供选择替代的经济伙伴”。“美国拥有可追溯的供应链,我们拥有值得信赖的数据和技术网络,这与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她一边吹嘘美国,一边污蔑中国,虽然承认中国在“印太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却仍不断批评中国在外交关系中助长了所谓“经济胁迫、操纵和依赖”。她宣称:“我们希望各国将美国视为经济合作的替代方案,从长远角度考虑彼此的伙伴关系以及其对公民的益处,以及他们的数据需要免受泄露和审查。”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米尼翁·休斯顿 《日经亚洲》 据报道,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贸易,他声称这将“纠正贸易失衡”。休斯顿也帮腔称,各个国家同美国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将促成“对两国都公平的谈判贸易”。她表示:“这是我们作为政府对美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对我们盟友的承诺,因为当我们拥有强劲的贸易时,两国都会受益。”当被问及对东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征收关税是否会导致其更加依赖中国时,休斯顿表示:“许多国家,即使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也从我们的市场中受益,但我们的商品和服务并没有获得同样的互惠贸易利益。”她提到,东盟国家“拥有矿产资源,尤其是关键矿产的精炼能力,以确保其在全球供应链中流通”。提及到中国,她特别补充称,“东盟国家不应依赖单一经济体,不应仅依赖单一(供应)来源”。面对日媒的采访,谈及美日关系,休斯顿表示,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国。“我们与日本的关系为美国创造了超过40万个就业岗位,”但她坚称:“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与日本之间的非关税壁垒正在对美国产业和工人产生负面影响,而这正是本届政府关注的重点。”关于美国提高关税,她辩称道:“这些并非惩罚性措施,而是战略性措施,旨在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就这些关税问题进行全面密切合作,并研究如何平衡我们与日本以及‘印太地区’其他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事实上,就在五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在白宫与日本首相石破茂并肩而坐,高调宣称美日有着“极佳的关系”(fantastic relationship)。当时,石破茂是特朗普连任总统后接见的首位亚洲领导人。讽刺的是,如今石破茂又成了“第一个”,但这次却不是好事——他成为第一位收到特朗普严厉公开信的外国领导人。特朗普在信中威胁称,若日方不能在美方设定的新期限,即8月1日前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日本征收25%的高额新关税。“艰难的101天后,日本学到了与美同盟的残酷一课”,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2日曾以此为题报道称,日本一直认为美日关系特殊,是安全盟友、也是美国“制华”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如今却在贸易谈判中逐渐发现,日本对美国其实“不够特殊”。有专家直言,日本官员可能低估了特朗普对日本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在特朗普政府致函日本通知25%税率后,日本首相石破茂表态称,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谈判中,日本“决不能被小瞧”。随后,他再次表示,日本应该致力于减少对美国依赖。7月12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现任日本首相对美国使用如此强硬的措辞,实属罕见。石破茂上述表态在日本国内引起争议。有日本国内专家和政府官员担忧,这会对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伊朗总统专车因掺水汽油抛锚,深层原因揭秘(图)

    尽管“十二日战争”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但这场地区军事冲突的“叙事之争”在伊朗内部愈演愈烈。核心争论和对立点之一是围绕如何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这一旷日持久的分歧,连日来,改革派和强硬保守派之间的交锋乃至相互指责已然白热化。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深陷风暴眼中央的无疑是伊朗温和改革派总统佩泽希齐扬,近期关于他的报道频繁引发舆论关注。据参考消息网17日报道,佩泽希齐扬16日在德黑兰主持内阁会议时首次承认,伊朗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存在“根本性”安全失误。报道称,这种自我批评在伊朗极其罕见。佩泽希齐扬还强调了人民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称必须重视人民、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参与,维系人民与政府的团结一致。同样不同寻常的是,总部设在海外的伊朗国际电视台(iranintl)17日引述政府官员穆斯塔法·莫拉维的话,报道了伊朗总统车队3辆汽车日前皆因加注了掺水汽油抛锚,导致现年70岁的佩泽希齐扬被迫打出租车完成公务行程的尴尬一幕。“由于大量补贴,伊朗保持着世界上最低的零售燃料价格之一,但制裁和老化的基础设施使其越来越难以维持燃料质量和供应。”报道进一步揭示了伊朗日常生活“能源线”的窘境。短暂团结,走向“激烈权力斗争”日前,伊朗议员、前驻阿富汗大使阿博尔法兹·佐赫雷万德一段激烈指责佩泽希齐扬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转。“佩泽希齐扬政府将在其任期结束前终结伊斯兰革命。”他在视频中甚至指责佩泽希齐扬“越权”,“他们认为,通过结束革命并终结哈梅内伊的统治,可以开启一个新时代,并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在上周接受美国保守派媒体名人塔克·卡尔森采访时,佩泽希齐扬“对特朗普的军事打击行动(立场态度)没有硬杠”,“愿意谈判”的温和表态激怒了强硬派议员们,超过30名议员呼吁他辞职。“我们仍然相信外交的窗口是敞开的,我们将认真地走这条和平道路。”佩泽希齐扬14日在社交平台X上重申了立场。面对“十二日战争”激发的伊朗政权体制未来走向的路径之争,“伊朗强硬派重燃了与改革派政客之间的激烈权力斗争。”英国《金融时报》16日刊文写道。“爆炸后的尘埃尚未落定,但两极分化的声音比导弹爆炸更响亮。”伊朗政府前发言人、总统助理阿里·拉比埃7月10日在改革派媒体《信任报》(Etemad Daily)上如此描述道,“让我们防止社会分裂——这正是侵略者想要的。”这场持续12天的以伊战争一度激发伊朗国内短暂的团结呼声。以色列上月突然发动的袭击造成包括大量平民在内的1062名伊朗人死亡,包括一些反对派知名异见人士在内也强烈谴责以色列和美国的侵略行为。在“十二日战争”刚结束不久,有长期关注伊朗国内政治精英不同派系的中东观察家一度提出,在伊斯兰革命卫队多位高级领导人遇刺,该国保守派和强硬派及其政策主张遭到削弱的情况下,政治体制面临重塑转型的一种可能性,即改革派崛起,占据关键权力位置,他们主张将国家优先事项转向国内,专注于发展和社会正义,而非将国家资源耗费在代价高昂的地区冲突中。“内部异见的迹象日益增多。”出生于德黑兰的美国华盛顿中东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和伊朗项目创始主任亚历克斯·瓦坦卡一直密切追踪军事冲突——尤其是美国战略轰炸机参与行动——给伊朗政权稳定性在内部带来的冲击,他在伊以6月24日停火前一天便提醒外界注意,当时的一大背景和明显动向是,德黑兰针对“渗透事件”大举展开抓捕,打击以色列间谍网络,数日内总计逮捕700多人。伊朗务实派和温和派人士警告不要将伊朗人民视为“第五纵队”,相反,他们呼吁重新审视伊朗领导层与本国公民的互动方式。总统高级顾问、前政府发言人阿里·拉比埃敦促国家媒体为“所有热爱伊朗的人”开放讨论空间。一段时间之内,伊朗精英阶层内部和不同派别的媒体对于战争及国内局势的反思以及激烈争论显著增多。7月8日,伊朗改革派新闻网站Aftabnews刊发了180名有改革倾向的伊朗学者、经济学家,包括前总统鲁哈尼政府(温和保守派)时期的官员发布的联合声明,称这场战争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提醒”,提醒人们伊朗治理的失败,并警告说,强硬派正在煽动敌意,冲突将给伊朗带来“灾难性后果”。该声明敦促佩泽希齐扬与美国和欧洲进行谈判,以防止再次发生冲突并“维护伊朗的领土完整”,此外,他们还呼吁现任政府修改财政政策并打击腐败,以恢复公众信任。伊朗核科学家、前议员艾哈迈德·希尔扎德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呼吁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方式,以调和在很大程度上被疏远的民众。“我们需要回归人民,确保他们在治理中参与合作。他们必须能够将政府视为自己的政府。”希尔扎德在改革派日报《阿尔曼·梅利》上撰文写道。《金融时报》16日的文章认为,伊朗改革派不仅寻求影响外交关系,还寻求在国内进行彻底改革。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高等研究院(CIAS)当代亚洲研究中心教授拉斯洛·契斯曼近日观察认为,早在此次军事冲突之前,伊朗领导层已经面临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一。“近年来,伊朗社会日益分裂。”他和同事在7月15日发布于“地缘政治监测网站”的国别局势分析报告中写道,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能源危机,这个拥有世界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国家已开始每天停电两小时。与许多阿拉伯国家一样,伊朗试图通过补贴基本食品来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学人》在“十二日战争”后聚焦“伊朗战时经济的内部”,提供了一组战前已然“岌岌可危”的经济数据:十分之六的适龄劳动人口失业;物价在过年上涨了35%;约18%人口生活在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以下;尽管伊朗是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大国,但官员们不得不燃烧低品级的炼油副产品——重油(mazut)来维持生计。“强硬派既没有提供任何前进的方向,也缺乏公众支持。”《金融时报》引述伊朗改革派分析人士赛义德·雷拉兹的话批评道,“他们主要担心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被排除在未来的任何美国协议之外。”政治变化已现,走向更军事化和孤立?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法尔斯通讯社11日驳斥了呼吁改革的“180人声明”,称其“政治上幼稚”且不过是“失败策略的重复”,声言美国已经被证明“不值得信任”,外交只会导致单方面的让步。同日,一名伊朗议员表示,由116名议员签署的一项法案要求政府为以伊战争后伊朗安全部队拨付更多资金。奥巴马政府时期参与伊核问题谈判的美国资深外交官艾伦·艾尔日前在一场线上研讨会上研判认为,最近的武装冲突可能会增强伊朗政权内部强硬派的力量,并提醒说,改革派只是“发挥着边缘性作用”。她认为,尽管以伊冲突之后“政治变化”已经出现了,但结果“可能会使现政权更加军事化、孤立和以安全为重”,这与包括总统在内的改革派系将获得影响力的预期相反。“伊朗现政权没有立即改变的迹象,军事指挥官和政界人士仍然公开宣誓效忠(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她认为,伊斯兰革命卫队仍将在伊朗接下来的权力架构及潜在的变更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在不同派系间裂痕日益加剧之际,86岁的哈梅内伊7月16日再度露面,强调了国家团结对于稳定政权至关重要。他当天在会见司法部门官员时赞扬了伊朗人民对最近战争的应对,并强调了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对立政治观点的人们必须团结起来“保卫伊朗和政权”。“侵略者的计划是通过锁定伊朗关键人物和敏感设施,来削弱国家体制。”哈梅内伊在讲话中直指以色列在“十二日战争”中发动的袭击目标,旨在“煽动骚乱,并促使民众走上街头推翻(伊斯兰共和国)体制”。哈梅内伊告诫伊朗官员不要发起“不必要的批评”和争论小问题。他说,伊朗外交官和军方在未来的道路上应“谨慎而精准”。“无论我们进入外交领域还是军事领域……我们都将以强势姿态进入。”16日当天,伊朗议会发表声明称,只要先决条件未得到满足,伊朗就不应与美国重启核谈判。7月15日,哈梅内伊重新任命3位高级神职人员为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成员(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宗教专家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另6名法学家由司法机构提名——编者注),该委员会在伊朗选举和立法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职能包括审查议会法案是否符合伊斯兰教义和宪法、监督总统及议会的选举合法性等。同一天,法国外长巴罗特表示,若无实质进展,欧洲将启动核协议“快速回弹机制”,恢复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及金融限制等制裁。此前,有消息传出,美国以及英国、法国、德国3个欧洲国家已同意将8月底定为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伊朗前议员、前议会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赫什马托拉·法拉哈特皮舍指责伊朗外交官缺乏专业知识,并抨击强硬派散布他所谓的虚假言论。“佩泽希齐扬总统必须停止其在外交政策上的消极态度,将国家利益从激进分子的手中拯救出来。”法拉哈特皮舍在伊朗温和改革派日报《Arman Melli》上撰文写道,严厉批评了2015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及其签署者。伊朗另一份改革派日报《东方报》(Shargh)援引分析师穆罕默德·伊拉尼的话警告称,伊朗将发生“政治地震”,外交大门将实际上关闭。哈梅内伊的亲密顾问、前副总统穆罕默德·穆赫贝尔一度出面,明确表达了反对“攻击现任总统的行动和言论”, “(一些)伊朗政客和政治组织正试图挑战总统的政治能力。(这是)错误的举动。”温和保守派报纸《伊朗时代报》引述他的话写道。“波斯湾国家如今正竞相实现经济现代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大量投资涌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智能领域。西方各国政府正押注于后意识形态时代的中东。”总部设在美国的伊朗国际电视台主播迈赫迪·帕潘奇近日发表评论文章,将伊朗内部的反思和权力角逐置于更广阔的视野加以观察,他也被称为报道伊朗事务“最犀利的声音之一”。“一个转型后的伊朗或许正是该地区缺失的一块拼图。”他写道。

    刘嘉玲素颜晨跑状态惊人,梁朝伟默默陪跑(图)

    最近刘嘉玲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跑步照,配文“今天有陪跑”,照片中59岁的刘嘉玲一身简约运动装,头戴Cap帽,身旁是低调的梁朝伟。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羡慕。近年来,刘嘉玲对跑步的热爱早已不是秘密。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细雨绵绵的清晨,她都坚持每天在宝云道跑步。社交媒体上,她时常晒出素颜跑步照,脸上没有滤镜的光鲜,十分接地气。59岁的她,皮肤紧致,步伐轻盈,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而更让人感叹的,是梁朝伟无论在什么时候,他总会出现在老婆的照片中静静陪伴。跑步对刘嘉玲来说,不仅是保持身材的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她曾在采访中提到,跑步让她找到内心的平静,也让身体和精神保持在最佳状态。刘嘉玲和梁朝伟的爱情故事,早已是娱乐圈的佳话。1988年两人开始恋爱,1990年,他们正式公开恋情,此后携手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2008年,他们在不丹低调完婚,没有盛大的排场,却有彼此最真挚的承诺。婚后,两人依然保持低调,鲜少在公开场合秀恩爱,但每一次同框,都让人感受到岁月沉淀的默契。在事业上,两人各自绽放。刘嘉玲她不仅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成功的制片人和生意人,投资影视、经营品牌,展现了强大的事业心。而梁朝伟,作为影帝中的影帝,凭借《花样年华》《2046》等作品,奠定了华语影坛的传奇地位。然而,生活中的他们,却选择了最朴素的方式相伴。梁朝伟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喜欢安静的生活,而刘嘉玲则用她的热情为这个家增添了温度。跑步,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交集。刘嘉玲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最初跑步是为了健康,但渐渐地,这成了一种精神寄托。无论是工作再忙,还是天气再糟,她都会坚持跑步。她曾说:“跑步让我学会专注,也让我更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性格内向的梁朝伟,平日里鲜少在公众场合表达情感,但他的行动却胜过千言万语。事实上,梁朝伟并非第一次陪刘嘉玲跑步。今年2月,刘嘉玲就曾分享过一张跑步照,照片中梁朝伟的背影清晰可见,两人一前一后,步伐一致,画面温馨。从恋爱到婚姻,从事业高峰到生活日常,他们始终携手共同进退。刘嘉玲的社交媒体,记录了她跑步、旅行、工作的点滴,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梁朝伟,虽然鲜少更新动态,但每一次出现,都能成为焦点。早年,媒体曾对两人的性格差异颇有议论,认为外向的刘嘉玲与内敛的梁朝伟难以长久。然而,三十多年的相伴,让所有质疑烟消云散。爱情不需要刻意迎合,只需要彼此包容与理解。你认同吗?

    恶性内卷…中国钢铁业4巨头去年总利润 不如1家日本制铁

    继中国汽车反内卷后,中国钢铁业内卷困境也被提到台面上热议。据统计,中国最赚钱的前四家上市钢铁公司利润的总和还不如日本钢企日本制铁一家。这也反映中国钢铁行业结构性过剩,集中度难提升的现实。 第一财经报导,日本制铁在去年一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5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9亿元);中国2024年最赚钱的前五大上市钢铁企业,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3.62亿元(宝钢股份),51.26亿元(中信特钢),22.61亿元(南钢股份),20.32亿元(华菱钢铁),14.9亿元(久立特材)。估算下来,中国前四家钢铁业净利润总和为人民币167.81亿元,不及日本制铁人民币169亿元。 其中,作为中国钢铁巨头的宝钢在2021年曾是全球最盈利的钢企,当时净利润高达人民币236.32亿元,但最近几年,虽然宝钢依然是中国最赚钱的钢企,但利润逐年下滑,2024年的净利润只有日本制铁的四成;反观日本制铁则从2018年亏损的泥潭中爬出,不仅利润恢复增长,还收购了美国钢铁,目标是10年后成为「全球第一」。 尽管日本制铁CEO桥本英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只有日本制铁的几分之一,并提及「由于中国的低价攻势,钢铁制造商目前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但事实上,中日钢铁格局盛衰正在转变,日本正逐步成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在年初的会员大会上表示,2024年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从行业数据看,2024年,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十分明显,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此外,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未取得明显成果,部分企业放量生产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仍在,「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行业效益持续下降。 在前述状态下,中国钢企将触角伸往海外市场,报导引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口钢材5,367.1万吨,均价每吨847.2美元,但到2024年,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数量翻倍,且出口均价却跌到每吨755美元。也因此,各国开始对中国征收钢铁反倾销税,比如越南在2月宣布对中国输越钢铁产品征收19.38%、26.94%和27.83%共三档的反倾销税税率;南韩政府也在2月提议对陆征收27.91%至38.02%的临时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