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5080 帖子
打包行李带上5物品 旅途可省不少钱
出门旅游、甚至在抵达目的地前,花费可能便会层层叠加、不断膨胀;抵挡匆忙购物的诱惑,或度假前迷失在冗长的行李清单中。理财网站Go Banking Rates指出,只要稍加规画,旅行者就能避免在物品上花费过多,以下是下次旅行前最好先准备的五种省钱物品:
1. 健康必需品
即使投保了旅游险,也别忘了可轻松携带在手提袋或后背包中的紧急备用健康相关物品,例如非处方止痛药、止吐药、药膏与绷带。这些日常用品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可能在旅途中救急;可使用多格药盒来容纳所有的药。
2. 零食
无论是汉堡还是10元一袋的小饼干Chex Mix,美国机场的食品价格都是出了名的贵。与其在机场候机时多花钱,何不在到达前,先享用喜爱的食物,也为荷包省点钱。吃袋1.99元的Chex Mix不会给人添加罪恶感,毕竟这不像进电影院时,需把食物藏在包包里。
3. 水瓶
一个方便携带、品质佳的水瓶可节省金钱、时间与精力。在通过安检后、登机前加满水,可避免在起飞后等待空姐服务时的焦虑。在抵达目的地后,可考虑购买较大瓶装的水,以便全天补充水瓶中的水,而不需在观光区购买价格较高的瓶装水。
4. 行李秤
多携带一件物品或增加最后的行李总重量可能会让人意外破费,若携带行李秤却能让人轻松预知行李是否超重,尤其是在长途旅行时,可预知还有多少空间,塞下在旅途中买的纪念品。行李超重费不容小觑,例如美国航空对超过限重50至53磅的行李收取30元费用,对超过限重53至70磅的行李收取100元。
5. 安全物品
无论目的地为何,准备些安全物品可以让人在陌生的地方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一举一动都有所顾虑,或面临代价高昂的后果。可考虑的实用物品包括:旅馆房间的坚固门锁、防盗旅行袋或钱包、身份证件挂绳、登山扣或多用途工具,以及带有隐蔽口袋的外衣,这些都可防患于未然。
陷壮世代争议 台民众党吴春城辞立委 刘书彬递补
民众党立委吴春城今天宣布请辞立委职务,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刘书彬表示,很惊讶听到公开辞职的消息,自己将接替吴春城担任立委,持续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监督相关部会,未来还要向优秀的前辈交流经验,期待能够很快适应国会新生活。
吴春城深陷壮世代争议,今天宣布辞去立委职务,按照民众党2024年不分区立委名单排序,递补人选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刘书彬。
刘书彬稍早在脸书发文表示,很惊讶看到吴春城公开辞职的消息,也很佩服其长期关心的壮世代权益,能够在短短一年内转换为架构性的制度保障,完成「壮世代政策与产业发展促进法」的立法程序,吴春城辞职有其诸多考量,重要的是完成阶段性任务。
刘书彬指出,接替吴春城担任立委责任重大,未来将在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关注国内时政,扮演监督教育部、文化部、故宫博物院、国科会等业务。
刘书彬说,她出身政治学界,毕业于东吴大学,留学德国后回台,目前也在东吴大学政治系任教,属于高教工会的一份子,过去在学界耕耘多年,希望通过实际政治行动回馈社会,尤其教育是国本,也是多数人翻转人生的重要机会,少子化冲击是国安问题,更是冲击教育发展。
刘书彬表示,通过监督行政院和立法修法,未来将在立法院促进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健全学校退场机制保障师生权益,同时也希望强化高中小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此外,重视品德教育、遏制毒品、避免校园霸凌等议题,也都将是自己关注的重点。
刘书彬也说,文化影视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如何多元包容与提升竞争力,促进国内融和和台湾国际地位提升,期待与各界交流集思广益促成,她身为政界新鲜人,还要向立委前辈观摩、交流经验,期待能够很快适应国会新生活,努力并欢喜学习成长。
复旦学者抄台湾论文恐冰山一角 两岸学术交流少助长歪风
近期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候选人叶沾等3人遭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武汉轻工业大学副教授王灿的恶意抄袭消息在大陆学界上流传,且受到关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25日发出公告指出,该名学生「学术不端」,因此1月按规定对被举报人员做出退站处理。该新闻引起两岸学界热议,有观点认为在大陆学者内卷加剧下,加上两岸学术交流不畅,有心人士易钻灰色漏洞,助长抄袭恶风。
一位曾被大陆学者抄袭的台湾研究员小伟(化名)受访指出,他是在大陆期刊上看到跟自己研究范畴类似的文章,因研究兴趣翻阅才发现内文抄袭了自己的观点,类似「洗稿」,指对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重组等操作,使其在表面上与原作有所不同,但实质上仍用自己切入观点。他当下很愤怒,写信给期刊,但期刊仅表示转达作者,并未有后续,而整件事在不想闹大下作罢。
小伟认为造成今天这个结果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他观察大陆学校内卷严重,有些学校要求学者一年得生产固定额论文,加上大陆网络有些论文代写机构,导致他们在压力下选择抄袭,或是找论文代笔,有些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涉入抄袭;二是不确定大陆期刊的审稿机制,按他经验,严谨的学术刊物会与作者反复确认年份、数据准确性;三是大陆「查重」(指查论文重复)数据库未录入繁体字博硕士论文与期刊论文,成为一大灰色地带。
小伟称,这也是这几年两岸学术交流较少来往造成的问题,以前两岸学术交互较多的时候,双方学者交流开会时会清楚彼此哪些研究领域跟问题谁在关注,而近年这种无形阻隔反形成某些人利益,像是论文代写机构等。
大陆也有网友认为,抄袭者可能认准现在两岸关系紧张,学术交流渠道不畅,大家对台湾学者研究不熟悉,自己抄了也不会被发现;也有观点认为,因为这次被爆牵涉的是知名学校复旦大学,所以复旦大学必须对此学术不端事项作出反应。这也意味还有更多较少听闻的学校学生抄袭,但未被暴露。
南方周末25日也发布评论称,大陆大学与期刊除了要调查并严惩当事人之外,还应继续加强自我净化能力,比如及时更新学术查重系统,接入台湾的文献数据库,堵住下一个幸进之徒「繁体转简体」遂行抄袭剽窃的旁门左道。
复旦大学25日则发出公开通报称,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该校学生王灿涉嫌学术违规问题。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按规定和程序进行了严肃调查,认为举报情况属实,被举报的4篇论文均出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构成学术不端。
据了解,叶沾与张桓溢、王秀如24日发表联合声明在脸书上发表共同声明称,于2024年12月陆续发现自己及其他三本台湾硕士论文遭到大陆王灿恶意抄袭,多数发表于大陆各大顶级期刊(大陆称C刊),且抄袭方式一字不漏、含注脚、图表一同抄袭,因此向大陆各期刊及抄袭者所属单位申诉检举,相关刊物已核实抄袭,且应允撤稿并刊登声明。
该声明中特别指出,被抄袭的学位论文都在国家图书馆建置的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中,所以抄袭者可轻易从网络取得文本,且大陆方面期刊编辑部也表示其论文抄袭比对系统尚未纳入台湾学位论文,因此成为不肖分子钻漏洞的工具。前述声明被截屏在大陆社群平台流传,引起大陆网友热议,不过近期有些平台已删文处理。
美军官宣 台湾首次参演今年美泰金色眼镜蛇演习
美军今天通过「金色眼镜蛇演习」脸书官方粉专披露,台湾近日参与今年在泰国举行的金色眼镜蛇演习。
粉专贴文指出,来自美国、泰国、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台湾等超过200名参演官兵,齐聚泰国苏拉纳雷营地,迎接 2025年「Exercise Cobra Gold 」金色眼镜蛇演习年。
贴文引述美国陆军太平洋的指挥官克拉克(Ronald P. Clark)将军表示,「我们在这个地区有一个目标:一起预防战争」,他并感谢泰国今年为第44届眼镜蛇黄金演习付出努力。
贴文说,黄金眼镜蛇实施至今为第44届,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演习。今年有超过3200名美军参与演习,将与盟友伙伴并肩合作,共同实施联合训练、跨国参与、人道主义救援等演习项目。
台湾过去并未参与过这项军演,官方提供画面尚无法确认台湾参演人员与旗帜,这项军演由美国跟泰国主导,以丛林战与实弹演习为主。有7个成员国与10个观察会员国,台湾未曾参加,推测本届是观察员。
长荣航空3/1起机上禁用行动电源 华航建议不使用
继韩国的航空公司宣布机上禁使用行动电源后,长荣航空将于3/1起跟进,华航建议航程中不要使用行动电源。
长荣航空指出,目前规定行动电源及备用锂电池不得托运,皆须作为手提行李妥善放置,避免挤压或受损。为强化飞航安全,3月1日起,所有航班全程禁止使用及充电行动电源和备用锂电池。
长荣航空建议旅客,在登机前先将设备充满电量,而长荣多数机型座椅都已提供AC插座及USB(Type A)充电孔。
华航说,基于飞航安全,行动电源应随身携带并放置妥当,不可托运;目前是建议航程中不要使用行动电源。
华航子公司华信航空对行动电源规定,比照华航。
星宇航空说,从开航就全程禁止机上使用行动电源,因为星宇的飞机,每个座位都有可充电的设施。
Breaking
印度版轰20对标B-21 航程12000公里(组图)
那边特朗普破天荒地承认,说5月7日的印巴冲突中,有5架战斗机被击落,让巴拉特小战虎们都破了大防(印度曾想把国名改成“巴拉特”),这边印度马上放出个消息作为对冲。根据《环球时报》援引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组织(IDRW)宣称,印度空军正筹划2035年之前研制一款战略轰炸机的事宜。2035年之前就研制一款战略轰炸机?你没看错,IDRW真是这么说的,而且还给这款战略轰炸机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技术参数。据IDRW表示,这款战略轰炸机咱要么不研制,要研制就对标美国B-21和俄罗斯图-160:你美国的B-21不是据说内油航程为9300千米吗,我直接给你干到内油航程12000千米,从印度出发可以用于攻击欧洲和美国的目标;你俄罗斯的图-160不是使用了变后掠翼设计吗,我也学俄罗斯的设计,使用变后掠翼,毕竟变后掠翼更省油嘛。至于这款无敌的战略轰炸机使用什么武器——IDRW表示,那当然是要配备我们无敌的巡航导弹PJ-10布拉莫斯了,据称这款轰炸机准备配备4枚布拉莫斯空射型巡航导弹,射程300到500千米左右,超音速巡航无人可以拦截。好了,现在我们的畅想完毕了,就等着十年之后成功首飞了。IDRW方案就不靠谱印度真要干战略轰炸机,真能在10年后给它干出来?大伊万的观点是四个字,槽多无口,再加一句那就是充满了各种没真正干过战略轰炸机,也没多少航空工业技术积淀,所导致的诸多西宫娘娘烙大饼式的想象。法国幻影G8就比如说要给战略轰炸机使用变后掠翼基本构型。话说变后掠翼这种东西都是多少年前的落后设计了,是在诸如边条翼,静不稳定和电传飞控还没有成熟之前为了兼顾战机全速段机动性,做出的堪称剑走偏锋的设计。后来由于可靠性始终解决不了,尤其是变后掠翼转轴的可靠性和强度问题,导致变后掠翼飞机始终有维护复杂,可靠性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美国F -111如苏联和美国分别在米格-23和F-14A之后就没有在战术飞机上使用过变后掠翼,在图-160和B-1A上使用的变后掠翼也成为了战略轰炸机使用变后掠翼的绝唱,后来这款机翼就很少有实际运用的设计案例了。印度IDRW居然能把故纸堆里的变后掠翼拿出来,就说明这个组织对战略轰炸机的基本发展史都不了解,对于航空工业的技术发展更是如同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充满各种俺寻思之力。苏联/俄罗斯图-160好不容易干出战略轰炸机来了,你居然只打算用它携带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而且只携带4枚?话说IDRW到底知不知道战略轰炸机是干啥的,美国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之前具备携带AGM-86和AGM-129的能力,现在最起码也要带AGM-109战术战斧。B-1B战略轰炸机和B-2战略轰炸机,前者可以携带AGM-158,后者除了可以携带巡航导弹还可以携带诸如GBU-57 MOP或者MOAB这种投掷重量高达10吨以上的巨型航弹。俄罗斯空天军的图-160和图-95MS习惯性携带X-101/102隐身巡航导弹和X-555巡航导弹。美国B-1B的外挂点也就是说作为战略轰炸机你不具备打击人家1000千米以上战略纵深的能力,或者从根子上把人给扬报废的能力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而布拉莫斯是个啥玩意儿啊,就是个Scalp-EG和K/AKF-98A还有AGM-154的类似物,这就是个战术巡航导弹,IDRW啥时候将战略轰炸机的使命矮化成战术打击了?印度苏-30MKI发射布拉莫斯话说印度自己还有一个类似于AGM-109的“无畏”巡航导弹项目,虽然项目给弄的屡战屡败但是最起码还是有研制中远程巡航导弹的想法的,那IDRW既然都做梦要搞战略轰炸机了,那要不干脆做梦做全套,给自己的宝贝战略轰炸机整合“无畏”空射巡航导弹,具备打击敌方战略纵深的能力算了。印度工业水平不够同时,印度似乎根本没想明白,搞战略轰炸机到底是个多复杂的事儿,你就说这个高的离谱的12000千米指标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到的,而且还要使用变后掠翼这么个奇特的非主流构型。图-160生产车间咱们就说当年的苏联航空工业,相比现在的印度航空工业实力要雄厚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图-160是怎么研制的?1967年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提出来要搞一款洲际轰炸机,根据技术指标预研到了1970年,苏联航空工业表示现有的技术水平甚至再拔高都无法达到远程航空兵的要求,只能降低技术指标再干。就这都干到了1981年才把图-160搓出来,前前后后从提出项目设想到实机试飞再到装备部队花了足足二十年时间,就这实际上项目都没有成熟。以印度的技术实力,你让它搓个类似于图-160型战略轰炸机的类似物,别说2035年能搓出来了,估计三十年时间之内巴拉特能基本上搓明白就算湿婆发威。印度“光辉”战机毕竟以印度的技术水平来说,这么多战略轰炸机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印度就没有一项能搞明白的,机体结构,印度有啥研制大型飞机机体结构的经验?而且还是战略轰炸机这种中部带有大型弹舱结构,结构和强度要求特殊的机体。俄罗斯的图-160战略轰炸机采用的都是大量的机体钛合金结构,为了解决大型钛合金锻件焊接的问题又特地研发了真空电子束焊设备,印度有这本事?B-1B的F101-GE-102发动机再说航空发动机,战略轰炸机的航空发动机两个技术路线,其一如果你要得到类似于图-160一样的大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话那就搞NK-32这种性能强悍的带加力燃烧室的怪兽,其二如果你要得到类似于B-2一样的大型亚音速隐身轰炸机那就搞类似于F-135无加力版本或者Leap-1这种大涵道比省油版本,你说哪个是印度能搞得定的。B-21然后是大型战略轰炸机的航电和火控,大型战略轰炸机的航电和火控系统高度复杂,且考虑到现代战略轰炸机除了常规的轰炸任务还需要承担态势感知,电子干扰,电子支援等综合类任务,这让战略轰炸机的航电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单单是电磁兼容性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你说印度是能搞定战略轰炸机的航电系统,还是能搞定战略轰炸机上使用的电子干扰系统?印度空军苏-30MKI所以稍微盘点一下,咱们都不用考虑隐身性能,无论是射频隐身还是雷达隐身这种比较高级的东西了,就是机体,航空发动机,航电和火控系统,印度都搞不定。而显然,战略轰炸机这种国之重器,有这个本事的国家必然都是严防死守,与战略轰炸机研发相关的整机和分系统是绝对不可能轻易外卖的。印度离战轰最近的一次实际上,要说印度的战略轰炸机,还真的不是没有。1987年到1988年,苏联在解体之前的最后时刻,曾经造出过8架图-142型飞机给印度海军使用,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一机两型的设计,飞行性能和图-95MS没有太大区别,同样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印度海军图-142只不过相比远程航空兵的图-95MS,图-142型海上巡逻机取消了携带核武器和防区外攻击武器的能力,改为携带火箭助推鱼雷,鱼水雷和声呐浮标等用于承担反潜使命,但是武器线路都还预留着。实际上俄罗斯空军在最窘迫的时候也确实改装过一些图-142型巡逻机,可以携带反舰导弹。但是你看印度海军装备图-142这么多年了,印度海军搞定了在图-142海上巡逻机上集成反舰导弹了吗?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放弃这么好的机体,转投美国采购P-8I海上巡逻机。印度海军P-8I所以就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印度是真的一点自己搞战略轰炸机的本事都没有。坐看图-142这么好的机体都不知道先在这个飞机的基础上做做改进,还好高骛远地说要研制战略轰炸机,还最大航程12000千米,说的像是真的。其实,大伊万的观点吧,印度的IDRW扯出这么大一个淡来,最大的问题不是印度人自己怎么想办法搓战略轰炸机这么不靠谱的事,最应当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是不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着战略轰炸机这么个事儿向俄罗斯索要战略轰炸机。考虑到俄罗斯已经开始复产图-160M2,所以印度现在突然说要战略轰炸机,似乎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妹纸去当保姆 爱上雇主儿子 网友全嗑疯了(组图)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随手刷到的一条小视频,背后竟然藏着一整个浪漫剧本?一部不用编剧、也不靠小说作家,却有着命运既定走向的真实爱情喜剧。女主角叫Hannah Allen,今年23岁,来自爱尔兰。2023年夏天,她背着背包抵达西班牙马略卡岛。准备在一个全新的国家干一份全职住家保姆的工作,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说实话,工作安排并不轻松。她要住在雇主家里,全天候照顾两个小男孩,负责吃喝拉撒睡,充当临时“姐姐”。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她分享了不少带娃日常:帮孩子穿鞋、送他们去幼儿园、煮饭哄睡。那时,男主人和女主人对她很信任。她融入了这个家庭,成为客厅里的“背景常驻角色”。一开始,故事并没有任何浪漫的走向。她的生活就是保姆式生活。直到有一天,“那个他”出现了。男孩的名字叫Joe,今年21岁。他是Hannah雇主家的大儿子,也是她照顾的两个孩子的哥哥。Hannah来到这个家时,Joe并不住在家里。他当时在英国求学,生活轨迹与保姆并无交集。直到一年后,Joe搬回了家,短暂和家人同住。这次搬家,意外地,改变了一段关系的轨迹。“刚开始,我们只是闲聊。”Hannah在视频里回忆。他们会在厨房不经意地对上话,偶尔深夜在沙发上多聊几句。谁也没主动,谁也没刻意。就像天气慢慢变暖,春天悄悄来了那样。她说:“我记得我们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有时候深夜聊天,有时候就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从那时起,家里的空气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感情的爆点,发生在一次红酒节上。那天,Hannah和朋友们一起出门玩,Joe被邀请一同前往。酒过三巡,人声鼎沸。他们站在节日的灯光下,说话的语速慢了下来。然后,在音乐声和葡萄酒的氛围里——他们接吻了。一个保姆,一个家里的“哥哥”。这一吻,打破了他们原本的人际结构,也让Hannah开始担忧。“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句话:‘我要丢了这份工作了。’”她后来回忆。她不是没想过风险:作为一个雇员,住在雇主家里,却和家里的孩子陷入恋情?这听起来就像一场需要被悄悄掩盖的秘密。于是,他们决定:保密。偷偷喜欢,偷偷见面,在走廊擦肩时对视一下,在夜晚多说几句话。甚至连家人都“知道但装不知道”。Hannah在视频里说:“我们也不刻意隐藏,但就是没人说破。”最艰难的是心理压力。“每天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越线了?我该走人吗?我是不是毁了我的工作?”Joe则很冷静。他告诉她:“不会出事的,别怕。”几个月过去,他们的关系越来越明显。餐桌上会互相夹菜,洗衣房里会不小心关上门。空气里的张力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一切公开了。你或许以为,一场职场+家庭的恋情曝光,迎来的是冷眼或解雇通知。但剧情并没有向“狗血”方向走。Joe的爸爸和继母听闻两人的故事后,出奇地平静与接受。他们不仅没有解雇Hannah,还在得知真相的第二天,和她一起开了一瓶红酒,“小小庆祝”了这段感情的“官宣”。Hannah说:“我们现在就是情侣了。他是我男朋友,我是他女朋友,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作也没受影响,大家都很开心。”如今,Hannah依旧做着保姆的工作,依旧负责那两个孩子的日常,只不过厨房的早餐桌上,多了一份恋人的对视。她的视频一发出,瞬间爆了。社交网络上,评论区成了“电子书店”现场:这绝对得写成小说我发誓!我在尖叫!!这也太像小说里的剧情了!更有人直接敲碗让她出书:“我还有一百万个问题!!!!!那个宝宝知道你们在一起吗?你们是一起睡一个房间/一张床吗?你们能一起放多少假?他家是英国人还是西班牙人?”Hannah笑称:“也许我没把这个故事讲得那么清楚,但我尽力了。”如果不是那个决定去马略卡当保姆的选择,Hannah或许现在还在爱尔兰刷小视频,看别人的故事。但她没有。她成为了故事里的人。一个住家保姆,走进了一个家庭,也走进了一段关系。在没有剧本的生活里,她和Joe用一点点试探,一点点信任,走进了现实里的爱情电影。他们现在仍住在那个家里,孩子们仍需要照顾,早餐仍会烧焦。但窗外的阳光是真的,故事也是。-END-Ref: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4913905/I-moved-Spain-live-nanny-ended-falling-love-familys-son.html
租房6年 下班家没了 房东监守自盗还无罪?(组图)
2022年某个普通的傍晚,塞纳-圣但尼省(Seine-Saint-Denis)的一条街上,一名男子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他以为自己能看到的,是温馨的小家、柔软的沙发,和一如既往的日常。但那天,他面前出现的,是一道被破坏的门锁,一个新加装的铁链——以及,他整个生活的碎片,散落在街边的路面上。自2018年起,这名男子住在这里4年了,与年幼的女儿共同生活。他和前房东相处一直不错,彼此尊重,生活安稳。但在2022年夏季,这栋房子被原房主出售,买家是一位女士。据《费加罗报》援引的法律规定:在房屋交易的情形下,新的业主必须承接原租客,并尊重租赁期限和条件。也就是说,即使房屋出售,租约依旧有效,且必须完整保留至原定期满。而他的合同本应持续至2024年,距离终止还有整整两年。所有手续看似正规,房主还安排了未来业主的参观。彼时,租客并未察觉异常——他没收到任何合同变动的正式通知。变故发生在房屋交易完成后的第五天。那天傍晚,男子照常下班回家,却发现大门被撬,门锁被替换,屋内空无一人。他心跳加速,以为遭遇了暴力抢劫。可当他环顾四周时,却惊讶地看到,自己所有的家当被堆在了门前街道上——家具、儿童玩具、书籍、相册,甚至连装调料的瓶子,都被无情地丢在了马路上,任凭风吹雨打。沙发已被撕裂,衣服东一件西一件地飘散着,连微波炉都被摔得四分五裂。更糟糕的是,当他简单清点物品时发现,许多东西早已被路人顺手牵羊。男子立刻报警。警察到场调查后,确认并非盗窃、也不是非法占屋,而是——新屋主将他赶了出去。莫名其妙失去容身之所,谁也咽不下这口气。租客以侵犯隐私和盗窃罪名起诉,此案被提交至刑事法庭,并在2025年2月作出判决。虽然由于证据不足,法庭未认定“盗窃罪”成立(男子缺乏能证实其所有财物价值的完整发票),但法官明确指出:这是一场严重违法的“非法驱逐行为”。最终,法院作出如下判决:新房主被处以2000欧元罚款;被判赔偿原租客10000欧元物质损失;赔偿3000欧元精神损失;加上1000欧元的司法费用;共计赔偿金额14000欧元。尽管这场胜利来得迟了两年,也并未完全弥补男子丧失的居住权和心理创伤,但至少,法律给出了一次明确的警告:不能以“产权转移”为由,肆意践踏租客的基本权益。然而,对于驱逐行为,这位新房东始终没有提供明确动机。是无知?是刻意?还是对法律的轻视?这些问题依旧悬而未解。Laëtitia Gasq推测,这或许是出于“对租赁权的不理解”,又或是“试图快速清空房屋以图自己入住或转租”。因为在法国市场中,已被租出的房产价格往往低于空置房。这也使得某些投机买家更倾向于忽视法律规定,用“野蛮手段”强行清场。但这起案件清楚地表明:租客的权利,不会因房屋交易而轻易作废,更不容私下“清算”。男子没有继续上诉,也没有回到那所充满创伤记忆的房子。他选择离开巴黎大区,搬去了法国北部,重新开始生活。他没有进行过多公开发言,也拒绝媒体过度介入。他的沉默或许是无声抗议,也可能只是对一段被粗暴打断生活的悼念。在法国,每年仍有成千上万起与房屋租赁相关的法律纠纷,其中不乏“误会”、“野蛮”、“故意规避法律”的情况。而这起事件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它摧毁的不仅是住所本身,更是一个普通人本应受到保护的基本尊严与安全感。在讲求权利与尊重的现代社会,这种“先斩后奏”的私人权力不应再被容忍。不管是拥有产权的人,还是租住其间的人。这片土地,必须属于守规则的人。-END-Ref:https://www.mariefrance.fr/faits-divers/expulse-maison-sans-etre-prevenu-par-nouvelle-proprietaire-lamende-record-1185261.html
日本成小费国家了?店铺最高收25% 被吐槽(组图)
来过日本或正在日本生活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各行各业几乎不存在什么小费文化。原因是因为在日本,基本上有着服务费用已计入费用的共识,另一个就是“おもてなし(待客之道)”所强调的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最近日本似乎新兴起了小费制度。日本的小费正在以智能手机为媒介,悄然扩展至餐饮、外卖乃至出租车行业。这一变化,正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与关注。在东京某家以金目鲷、星鳗等海产食材为特色的寿司店中,客人大多是外国游客。当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食客在结账时,手机上弹出的“选择小费比例”页面让他略感意外。虽然她原本听说“日本没有小费文化”,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账单金额的10%,即547日元作为小费。这家寿司店自上个月起引入了通过智能手机选择0%到25%之间小费金额的系统,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约23万日元的小费。店方表示,这笔钱计划作为福利返还给全体员工。实际上,这样的“电子小费系统”目前已经被全国约900家餐饮店采用。据开发该系统的企业介绍,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近年来愈发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并通过提高员工的收入来增强行业吸引力。这一趋势的扩展并不仅限于餐厅。甚至延伸到了外卖服务领域。早在五年前,日本的Uber Eats就已引入小费制度,顾客在接收商品后可自选金额给予送餐员小费。有送餐员表示,哪怕只是多花一点点时间留下心意,也会成为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重要动力。除此以外,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也在积极尝试这一模式。例如,东京的“コンドルタクシー”自去年11月起也实现了智能手机支付小费的功能。在这之前,司机若能收到“零钱不用找了”的顾客回应,便可视为一种变相的小费。然而,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这种形式逐渐减少,因此公司决定正式引入电子小费机制。司机表示,通常小费金额在300到500日元之间,而这份额外的心意不仅意味着顾客满意,也象征着自己把客户安全送到指定位置,自己的服务得到了肯定。不过,小费文化对于日本社会而言依旧较为陌生甚至略显尴尬。面对这一变化,外国游客也各有看法。一位来自瑞士的游客表示,在来日本前曾听说“在日本给小费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他希望尊重日本原有文化。而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则认为不应盲目引进其他国家的风俗,因为“日本的文化正是因其独特才吸引我们来旅游的”。日本本地人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一位80多岁的老年受访者认为:“日本有日本的文化,没必要付小费。我们有‘谢谢’‘我吃好了’这类表达谢意的语言文化。”而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则表示,在已经支付消费税的基础上再付小费,感觉“像是税金又增加了一样,有些负担”。但也有其他年轻人认为若金额合理,例如“吃了5000日元,愿意多付个500日元”,还是可以接受的。相比之下,作为收小费的那一方,一些日本年轻打工者表达出了一些焦虑。一位20多岁的员工坦言,收小费会让自己有种被比较的感觉,怕变成打工者之间的竞争。也有人表示,客人只要说一句我还会再来,就已经很满足了。对日本逐渐引入小费制度一事,日本网友也有话要说。有对此持否定意见的网友。“金额太少的话,最终只会被认为小气。在后台的工作区域搞小费业绩竞争,可能会导致工作氛围变差。为了拿小费而总是笑脸迎人,比周围的员工还过度服务,也会显得不自然。结果就是,把客人当成了提款机来看待。这和牛郎店、陪酒女郎店是同样的结构。还可能发生「我都给了这么多小费,结果什么也没有」的老顾客与店员之间的纠纷问题。”“像是公交车司机、旅馆的服务员之类,最近常常是「小费收到后上交公司,再由大家分配”这种形式比较多吧」。(当然也可能有人不会上交?)而这次说的餐饮店的小费,是直接进个人口袋的吧。如果因此让服务变得更好也就算了,但要是不给小费的客人被冷落了就麻烦了……还有,那些收入的小费,他们真的都有好好申报吗?这种情况应该不算工资性收入,而是额外收入吧?不过,站在支付方角度来说,这种没有收据的小费,真的能被认定为公司支出吗?”也有提出中肯意见的。“我并不认为小费本身是坏事,但在餐饮店里,也有一些在后台工作、看不到脸的员工,我觉得他们就挺可怜的。就我个人而言,相比小费,我更希望是一个能提高基本工资的制度。”“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该不该引入小费制度的问题,首先应该做的是:对于那些想给小费的外国游客,就好好收下不就好了?以前我带一位外国朋友去吃拉面,他想把找回的零钱当作小费给店员,结果对方一脸为难。我觉得问题就是从这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开始的。其实也可以在店里摆个像募捐箱一样的东西,用来接收小费也完全可以。再说一遍,是否要实行小费制度这种讨论,现在还为时过早。在那之前,至少不要去拒绝那些主动想给小费的人。”看了一圈日本网友的讨论,几乎很少有日本网友是完全赞成小费制度的。毕竟在日本,像小费这种额外收入达到一定金额后可能要面临麻烦的年末申告调整,也可能会会引发一些店内纠纷。给小费的那一方,如果是走公司报账形式,这个小费的额度又该由谁来决定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无论是支持或质疑,“日本版小费制度”的探索已开始在更多场景中显现。一家开发小费支付系统的日本IT公司——ダイニー,也表示开发的系统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全国近千家餐饮店采用,也与其背后的理念密不可分。在日本物价飞速上涨、企业利润被压缩、工资难以提升的现实压力下,希望通过不受物价波动影响的小费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待遇提供支撑。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名为“推しエール”的投钱系统,允许顾客直接向心仪的工作人员打赏。据介绍,某家采用该功能的店铺中,甚至出现了有厨房员工一个月内收到约15万日元小费的案例。未来如何,目前尚不知晓。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本,小费制度会普及到各行各业,至于是否逐渐衰败还是逐渐形成一种固定文化。就要看日本人的接受度有多高了。就像电子支付和电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但日本依然有许多人习惯使用现金一样,文化和习惯的改变往往需要时间。如果下次来日本,恰好遇上一家引入了小费制度系统的店铺,你是会支付小费还是视而不见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