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近期新生儿肠病毒重症个案多,并且已酿4死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台湾疾管署连续两日开会,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这波疫情推测是由欧洲、日本等国际疫情扩散而来,并且请医师在无法排除为肠病毒感染前,仍将早在发病3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另提醒,授乳母亲若有肠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喂母乳。
为因应近期肠病毒疫情,疾管署日前召开「重症病例讨论会」和「专家会议」,讨论本次新生儿肠病毒疫情的医疗处置和防治策略建议。今年新生儿肠病毒重症个案统计维持5例、含4死,本周尚无添加肠病毒重症个案;5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所有年龄层的肠病毒重症个案统计仍维持7例、含5死,7例当中6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1例感染克沙奇病毒B5型。
罗一钧说,经病毒基因串行分析比对,今年台湾流行的伊科病毒11型的基因串行与2018年台湾流行株已有明显差异,但与2022至2023年欧洲、2024年日本流行株的基因串行相近,显示台湾疫情由欧洲、日本等国际疫情扩散而来。此流行株具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毒力增加,在欧洲、日本均有造成新生儿肠病毒疫情导致重症、死亡。
另,「重症病例讨论会」由疾管署南区肠病毒咨询召集人、成功大学刘清泉教授和中区肠病毒咨询召集人、台中荣民总医院教授迟景上共同主持,会中邀集近期肠病毒重症个案之照护团队医师分享临床处置经验,并有超过500名医护人员上线参与,讨论热烈。
罗一钧说,结论包含产房落实询问产妇接触史,加强注意病婴家庭成员或照护者有无相关症状;如新生儿无法排除为肠病毒感染,建议发病1至3天内尽早给予免疫球蛋白;加强监测新生儿发病早期症状及肝指数,凝血功能等,并将电解质失衡和肾上腺出血纳入临床处置建议。下周将再召开一次重症讨论会,让更多照护团队能上线分享学习。
罗一钧说,经过专家会广泛讨论后,依据儿科医学会和儿童感染症医学会建议,除母子间的亲密接触可能传染肠病毒之外,母奶更曾被证实可能含有肠病毒。建议婴儿未满三个月时,授乳母亲若有肠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喂母乳,过程中协助母亲维持泌乳,待疾病康复后可恢复母乳哺育。
疾管署将据此修订新生儿肠病毒临床处置建议之相关原文「建议不要亲喂,可将母乳装在奶瓶,并于集乳时注意手部卫生,再请健康的家人协助喂奶。」为新版文本「建议婴儿未满三个月时,授乳母亲若有肠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喂母乳,直至疾病康复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