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在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后,接着又恢复对华出口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中国媒体与学者解读,美国总统川普在24小时内,对中国从步步紧逼变为连退三步,这「三步退让」显示中国精准调控稀土出口反制策略奏效。但美国此举并非仁慈也非投降,其在半导体等领域对华限制措施仍在,未来中美局部脱钩会是常态,中国必须加快自主突围。
据外媒报导,美国已恢复芯片设计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缓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指这代表美国有了三点认识,一为中国不是可以任由美国拿捏的「软柿子」,二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三是人为「筑墙」、「脱钩」不会使美国更繁荣。
中国数家媒体则认为这是中国祭出稀土策略反制美国高关税的成效。中华网分析指出,3日,白宫在24小时内对华贸易政策从步步紧逼变为连退三步,显示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以及对稀土出口的精准调控,促使美国调整了其看似不可动摇的立场。
但白宫这24小时内的连环退让,并非出于战略仁慈。仔细观察其动作,精心设计的边界清晰可见:华为等中国科技尖峰企业仍被死死按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领域的封锁黑名单上。美方精心计算着让步的尺度,既要在7月9日关键关税节点前释放缓和信号,又绝不肯在真正制高点上松动分毫。这意味着川普政府的「三步退让」本质是高压下的战术回缩,不是投降。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也表达了相似看法。 观察者网引述王帆表示,面对关税施压,中国始终秉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原则,「我们采取了一个非常坚定且明确的『两手对两手』策略,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中国的韧性,和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这次美方是充分领教了」。
王帆表示,美国此番取消部分对华限制措施,创建在此前中美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的良好基础之上,但这一调整并非是美国对中国的「恩赐」也非对华让步,这只是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互利共赢原则的正确做法,因为这些限制措施本就是附加的、不合理的。中方仍需保持警惕,做好多手准备,未来中美「局部脱钩会是常态」,中国仍必须加快战略自主性与科技自主性。
环球时报社评也指出,美方目前在与中国相向而行的方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但在半导体、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美方对华限制性措施绝大多数都还在。美国此轮解除对华出口限制的积极举动,应成为政策调整的起点,希望美方进一步纠正此前错误做法,逐步消除更多不合理的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