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南海国际研讨会 中国学者:只要不挑衅 中国不强硬

    中国南海研究院及华阳海洋研究中心10日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举行「2025年『南海: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场外布置「南海诸岛收复影像史料展」,其中摆放多幅中华民国关于南海诸岛的相关影像数据。(中央社)

    菲中南海争议裁决将届满9周年,中国今天举行南海议题国际研讨会。有北京学者称,只要菲律宾等国不挑衅,中国不会通过强力手段改变现状;台湾学者则提出维护南海和平方式,包括寻求共识、搁置领土争端。

    中国南海研究院及华阳海洋研究中心10日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举行「2025年『南海: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20多名来自中国、台湾、德国、俄罗斯等地的学者。会议手册显示,美国、菲律宾、越南等10余国外交官也出席这场研讨会。

    已退休的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宋燕辉在会上用3个维度表述南海现状,包括地缘战略现状、领土现状、海洋空间和权益的现状。

    他提到,南海以外的国家采取行动改变地缘战略现状,如最近美国防长在香格里拉说对话发表中国意图破坏南海现状的相关言论;近期传出日本政府考虑将护卫舰出口至菲律宾等。

    宋燕辉提出多项维护南海和平的可能出路,包括寻求共识或达成协议,将人类共同财产的概念应用于南海;重新查看南海政策,尽量搁置领土争端,走向共同开发跟保护的道路上。

    政治大学台湾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复国表示,西方在南海相关议题的论述主要是在法律层面,历史相关情况并不被强调,这并非是充分的论述。在谈法律问题时,就会扩及到谁有合法权利解释公约,不管是哪一方在表述中占据主导权,都会将自身的重点融合在相关条约,容易产生不同解读。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在开幕致词时表示,美国自2012年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将南海问题视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方向;美国并加速军事部署、炮制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借此实施一系列军事活动。美国在南海上的一贯政策和做法,尚未出现变化及调整,基本上是拜登政府时期政策的延续。

    他分析称,菲律宾未来可能有3个方面的危险倾向。第一,菲律宾在仁爱礁、铁线礁、黄岩岛等地制造争端,甚至图谋侵占岛礁;二是对美国开放军事基地,去年美国将泰风系统(Typhon missile system,又译堤丰)带到菲律宾,今年的军事演习又部署「海军/陆战队远征舰队阻绝系统」(NMESIS),此举会破坏两岸和平;三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面临较大挑战,虽准则磋商完成三轮审读,但内核分歧问题仍难取得突破。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宣称,中国坚持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但同时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和务实。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后,中国愿意与其他南海声索方搁置争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为冻结进一步的占领,即任何一方不再去占领新的无人岛礁。

    他说,中国在仁爱礁、铁线礁等问题上表现非常激烈,只是为了维持现状,因为担心菲律宾占领无人岛礁,中方没有表现要占领无人岛礁的意图。

    胡波宣称,中国依然遵循邓小平的搁置争议政策和方针,只要菲律宾和越南等方不做进一步的挑衅,中国也不会通过强力手段改变现状,但是中国克制却被国际社会说是搞扩张。他认为,中国需被鼓励,否则时间一长,中国可能会换条路径扩张。

    在第二场的活动尾声,有新加坡的外交人员提问,是否有其他争端解决机制,如协调斡旋或其他替代机制解决南海议题。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包毅楠回应,有学者提出的创新机制国际调解院,或许可以通过该机制,解决中国和菲律宾或与其他国家间的争端。

    会场外还布置「南海诸岛收复影像史料展」,其中摆放多幅中华民国关于南海诸岛的影像数据。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