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各地、申请赴美留学的学生,正在悄然结束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大部分活动。他们取消关注名人和政治人物,要求亲友停止发送新闻链接,仔细审查自己在网上留下的所有痕迹,只为删掉哪怕略带“敏感”政治意味的贴文。多名国际学生签证申请者向《华盛顿邮报》表示,这场“网络洗白”行动,源于一种担忧: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签证审查政策下,一个“点赞”或一张表情包若被解读为不当,就可能让他们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与此同时,一些科技公司也开始向国际用户推销社交清理和筛查工具。
上个月,美国国务院宣布扩大审查范围,要求签证申请人将社交媒体账号状态设为公开。美国国务院在公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将利用所有可用信息进行签证筛选和审查,以识别哪些签证申请人不被允许进入美国,包括那些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申请人。根据新的指导方针,我们将对所有F、M和J类非移民签证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申请人进行全面彻底的审查,包括在线状态审查。
为了方便进行此项审查,所有F、M和J类非移民签证申请人都将被指示将其所有社交媒体个人资料的隐私设置调整为‘公开’。”
留学生自我审查账号
《华邮》获得的一份国务院内部电报显示,领事官员被指示寻找任何“对美国公民、文化、政府、机构或建国原则持敌意的迹象”。新规定适用于赴美就读学术、职业培训和交流项目的签证申请者。仅去年,就有超过100万名国际学生在美国学习。
一位叫马德琳(Madeline)的签证申请者说:“任何可能被视为有立场的东西,我都取关了。我取关了AOC、哈里斯、拜登、奥巴马,所有人。” 马德琳说这看起来非常反乌托邦。
另一位申请者表示,他特地回去取消了自己五个月前对哈里斯所有帖子的点赞;还有一位学生为了以防万一,对Instagram上头像中带有巴勒斯坦国旗或西瓜表情(支持巴勒斯坦的象征)的人进行取关。
一位国务院高级官员在被问及审查系统细节时表示:“这是一个常识性的政策。”官员称,他们是在寻找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比如表达对恐怖主义的支持,或者对美国及美国人对生活方式持有敌意。
美国国务院表示申请签证是自愿行为,个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前往美国。
不再有表达自由
有些申请人表示,他们在社交平台上采取的审慎做法,与当初他们想去美国学习的初衷产生了冲突。他们的初衷正是因为美国推崇言论自由。
一名关注人权的签证申请者反问:“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建国原则不正是言论自由吗?”但由于无法确定审查官对政策的解读范围,他决定采取所谓最安全的路线。删掉自己从2007年开始的部分贴文,取消关注任何带有阿拉伯名字的账号,哪怕只是电影群组。
最近,他看到一个关于阿富汗慈善工作的Instagram视频都不敢点赞,他说:“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我点赞之后又立刻取消了。面对荒谬的政策,人们的反应自然也荒谬”
另一位国际学生表示,他曾在某次舞蹈专业学分出问题后,发过一张“我想撞墙”的搞笑图片,现在也删掉了,担心签证官会把这解读为暴力倾向。
没有社交账号遭拒?
在论坛平台Reddit上,有越来越多焦虑的签证申请者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有的人建议干脆删掉所有社交账号,也有人警告这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国务院提醒各领事馆,如果申请人的网络活动访问受限或可见度低,可能会被解读为故意隐瞒某些行为。
来自奥地利,学习比较文学的硕士生卡约·费尔南德斯(Caio Fernandes)表示,他6月25日进行签证面谈时,几乎所有问题都集中在他为什么没有社交媒体账号。费尔南德斯申请的是为期一学期的交流项目,但最终被以“未能证明非移民意图”为由遭遇拒签。
费尔南德斯说:“我觉得签证官心里就是认定我在隐藏什么。”
美国移民律师理查德·赫尔曼(Richard Herman)表示:“大使馆有非常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可以说你行或不行。他们不会告诉你具体原因,也没有上诉程序,几乎没有监督。”不过赫尔曼还是建议学生:“深呼吸,不要贸然删账号。”
“社媒清理”成产业
国务院的电报还指示领事官要尽最大可能审查申请人,包括检查其全部网络活动,而不仅是社交媒体。因此,一些主打数据删除和筛查服务的科技公司就开始瞄准国际学生展开营销。
一家名为Phyllo的公司在宣传AI社媒筛查工具时打出口号:“你通往美国的旅程,不该因为一条旧帖而终止。”他们会对客户的内容进行风险评级,评估要素包括宗教极端主义、政治内容及“非法移民倡导等。
另一家公司Redact.dev则是提供一键批量删除社交平台的旧贴的服务。他们在政策出台后第二天就发文提示签证申请人:“现在正是清查你网上言论的时刻,别让旧观点和过于政治化的言论出问题。”
Redact.dev的创始人Dan Saltman表示,人们对政治言论的担忧是前所未有的。他说,公司今年用户数每月增长15%,其中不少来自东亚。
反对巴以冲突即“激进分子”?
除了卡签证申请,特朗普政府还在加紧打压校园亲巴勒斯坦运动,涉事人群中包括在美国际学生。
国务院的电报指示签证官考虑申请人是否有政治活动史,以及是否可能继续参与,进而影响其学术活动。重点要关注与暴力、非法观点或不当行为有关的活动,包括反犹太主义骚扰和对恐怖分子的支持。
马德琳说:“我以前会疯狂转发关于加沙战争的内容,Instagram Story整天都被那类内容刷屏。”但在申请签证期间,她告诉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不再讨论任何政治。”
一名来自印度的硕士新生在ins上关注了超模吉吉·哈迪德(Gigi Hadid)。哈迪德拥有大约7600万粉丝,也是巴勒斯坦裔。这位学生说:“她是那么棒的模特,“但我现在都在想:我还该不该关注她?我关注她会不会被认定为‘支持战争中的某一方’,然后就此被拒签?”
这位学生还表示:“我现在整个网络形象就是‘没个性’,你的自我表达完全受限了。”
即将入学的交换生朱利亚诺(Juliano)想知道,那些几十年来一直在Reddit或Twitter上发帖的人现在怎么样了:“比如说,如果你改变了过去的想法,会发生什么?这会被如何评判?”
哈佛被进一步施压
今天,特朗普政府又在国际学生的问题上对哈佛进一步施压。美国国土安全部周三向哈佛大学发出传票,试图强制这所常春藤盟校披露其国际学生的信息。
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特里莎·麦克劳克林(Tricia McLaughli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原本希望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哈佛合作。但由于他们拒绝配合,我们现在只能采取强硬手段。哈佛和其他大学一样,允许外国学生滥用签证权限,在校园内鼓吹暴力和恐怖主义。如果哈佛不愿意捍卫其学生的利益,我们就会出手。”
传票发出之际,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围绕该校逾7000名持签证的国际学生已争执数月。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一直试图撤销哈佛招收国际学生所需的资质认证,并要求该校提供有关这些学生的纪律记录、涉罪信息,以及涉事学生参与抗议活动的音视频资料。
国土安全部表示,哈佛此前多次拒绝配合相关请求。该机构目前正寻求强制哈佛交出“自2020年1月1日起与移民执法相关的记录、通信和其他文件”。
上个月,诺姆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便称学生与交流访问项目(SEVP)认证是哈佛的一台巨大“印钞机”。
她还为要求哈佛大学提供有关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参与抗议活动的学生的视频和背景信息进行了辩护。她指责哈佛纵容并培植反犹极端主义,庇护了包括许多持学生签证在内的、应接受联邦调查的相关人员。诺姆写道:“我仍准备随时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项目认证。”
特朗普政府的国际学生政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模式。从暂停全球F/M/J签证面试、强制公开社交媒体账号、到以国家安全名义审查所有网络言论,美国对留学生的筛选逻辑已经快成为一次“行为忠诚测试”了。
国际学生现在既要面对签证的不确定性,也要承受舆论与政治环境的双重压力。一个关注,一次点赞,甚至发个表情包都有可能成为拒签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