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世卫组织发警报!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组图)

    当地时间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近期,与印度洋地区相关的新一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已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该组织紧急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2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基孔肯雅病毒疫情重演。

      

    2025年6月6日,正经历严重基孔肯雅病毒疫情的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政工作人员对街道进行蚊虫烟雾消杀。

      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

      正在全球多地呈流行趋势

      当天,世卫组织医学官员在日内瓦表示,全球119个国家的约56亿人生活在该病毒威胁之下。

      该官员表示:“我们正在目睹历史重演。”

      该官员还将其与2004至2005年的该病疫情进行对比——当时疫情最初集中在小岛地区,影响近50万人,随后扩散至全球。

      世卫组织介绍称,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重灾区仍是此前受创的印度洋岛屿:留尼汪、马约特和毛里求斯,目前留尼汪岛上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病毒现正向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等地传播,并在东南亚(包括印度)出现流行态势。

      消息还称,令人担忧的是,欧洲输入性病例激增,且已出现本地传播。自5月1日以来,法国本土已报告约800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法国南部多个地区已确认12起本地传播事件,即感染者并未到过流行区,而是被当地蚊虫叮咬所致。

      此外,意大利近期也报告了一例本地感染病例。


      

    资料图:正在叮咬人皮肤的伊蚊。



      通过蚊子传播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世卫组织官网介绍,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这是一种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核糖核酸病毒。

      “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该词描述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

      这种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后4至8天发作,会导致发烧和严重关节痛,通常会使人虚弱,其他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

      大多数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复,该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很罕见,通常发生在有其他健康问题的幼儿和老年人中。

      现有证据表明,患者康复后很可能对基孔肯雅病毒免疫。

      暂无特效药

      疫苗未大规模上市

      针对治疗方法,世卫组织指出,临床治疗包括用退烧药和镇痛药来治疗发热和关节痛,同时患者需要大量饮水和多休息,但对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此外,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疫苗已被推荐用于几个国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和外部专家顾问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背景下审查疫苗试验和上市后数据,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议。

      最佳防范措施:

      避免被蚊子叮咬

      世卫组织在其官网指出,避免蚊虫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

      而怀疑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同样也应在患病第一周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进一步传播给蚊子,并进而通过蚊子感染其他人。

      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控制蚊子媒介和减少蚊子滋生地,例如社区通过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和支持当地的蚊虫控制规划等措施,以减少蚊虫滋生。

      在疫情期间,还可以喷洒杀虫剂以杀死成年蚊子。

      世卫组织还建议在基孔肯雅病毒传播地区的人们,在穿衣方面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同时还应该用纱窗和纱门等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驱蚊药剂等。

    确诊超3600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感染后关节疼痛、发热、出现大片皮疹

    7月8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7月24日,佛山五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根据通报内容,佛山全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新增450例,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目前,预防该病毒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患者感受:

    被叮咬后次日出现不适症状

    那么,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是什么?据医生介绍,发热、皮疹、关节痛,是感染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

    在病区现场,记者采访了一名确诊基孔肯雅热病毒的女性患者。该名患者称,她于7月19日下午在公司不慎被花蚊叮咬;当日下班回家后,她隐隐约约感到被叮咬处产生持续的痛痒,患处出现小红点。次日下午三时许,该名患者发现自己的手脚出现皮疹,“我一开始以为是过敏,没太注意,过了两小时,皮疹范围扩大。”她这时才引起警惕,“当时测了体温,是37.5℃。”于是,她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后确诊为基孔肯雅病例。

    感染患者接受采访

    该名患者还表示,在发热过程中,还会伴有关节痛。据介绍,她当时发热持续了约一天,而随着治疗起效,发热症状褪去,她身上的皮疹和关节痛逐渐消退或减弱。目前,她的病情已趋于稳定,待检测结果变为阴性、经医生评判后即可出院。

    医生提醒:

    发热皮疹关节痛,有任一症状均应就医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万水春告诉记者,目前,该院每日新增300张病床用于收治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热、皮疹、关节痛,是感染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是三个症状都有,也有可能只有其中两个,但目前所有患者均为轻症,没有出现重症。”他说。


    万水春医生


    对此,万医生建议,若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三个症状的任何一个,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排除相关疾病风险。他表示,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在3~12天,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潜伏期不到7天,防蚊依然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该病毒是通过花蚊传播,只要不被蚊虫叮咬,就不会被感染。”他说。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