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的孩子最近精神不好、胃口变差,是不是中暑了?」台湾卫福部桃园医院表示,炎炎夏日,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加,父母也更需要留意暑热对身体的影响。中医师黄千容提醒,暑热容易耗伤津液与阳气,导致倦怠、口渴、食欲不振等「伤暑」症状。
黄千容说明,中医将伤暑分为多种证型,临床上治疗需以辨证施治为内核,例如气分热盛者常使用白虎汤加减;气阴两虚者适合生脉散加减,若属暑湿夹气虚,可考虑清暑益气汤。但是提醒若孩子出现持续头痛、心跳加快、恶心呕吐、肌肉抽搐、反应迟缓、皮肤灼热甚至意识不清,则为中暑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送往急诊就医。
预防暑热最为关键,除了注意防晒外,也应适时补充水分,黄千容提醒,勿贪凉而过度饮用冰水,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肠胃不适;建议夏季饮食宜清淡,当季的瓜果如西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虽有助于消暑,但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或近期感冒者,仍需适量为宜。对于脾虚夹湿体质患者,常见以疲倦、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为表现,可利用芡实、莲子、山药与茯苓熬煮四神汤,作为健脾除湿的夏季食疗方。
针对暑期常见的玩水活动,黄千容表示玩水后应尽速将头发吹干,并将颈后部位吹热,以防风、寒、湿邪侵入导致头痛或感冒;若受风寒而有怕冷的情形,可用生姜切片泡热水喝,有助于祛风散寒。
此外,夏天蚊虫容易孳生,可自制中药防蚊包,常见药材包括藿香、薄荷、艾叶、公丁香、白芷与石菖蒲,可各取2至3钱,将药材捣碎装入布袋中即可完成。此外,暑假作息容易紊乱,孩子晚睡、长时间使用3C相当常见,中医认为经常熬夜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影响生长发育;若能善用暑期调整作息、饮食与运动,正是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整体健康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