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DJ QuestionMark:派对是人和音乐交互的行为艺术

    DJ QuestionMark早期参与剧场与时尚秀场音乐制作的经验是他重要的养分。(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DJ QuestionMark不仅拿过全球DJ大赛DMC台湾冠军、代表参与巴黎奥运,还做过许多别出心裁的策划:组「告野家乐团」为《魔兽世界》写了多首高传唱度的恶搞歌曲;推出音乐频道《橘墙》系列节目,举办在线结合线下的「橘墙拍卖会」,使音乐派对升级为一场大型交互实验。

    音乐之于DJ QuestionMark,从来不只是单一形式的表达。他擅长跨领域合作、翻玩曲风,他的名字几乎成为「创新」的代名词。2023年他发起「英语金曲复兴运动」,打造属于台湾人共同记忆的英语金曲派对,「英文补习班」、「千禧嘻哈之夜」以及「婚友社」等各种结合台湾语境与文化的主题,让派对不只是派对,更像是久别重逢的同乐会。

    「英语金曲复兴运动」自2023年开办,2025年计划办理两场盛大活动。(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共感,即为DJ QuestionMark的发想内核,「我们从小到大,对许多英文歌曲都有独特的『共感』,」他说,「我就是把这份共感抓出来,再包装成企划。派对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共感的体现,参加这个活动的人,一定是因为里头有他们感兴趣的论述。当大家找到共感,活动自然变得有趣起来。」

    在2020年疫情前,他在英国待了五年,期间发现所谓「英语金曲」的定义在不同文化中各有所异。相较于在英国,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的歌曲在台湾有更高共鸣度;约翰蓝侬虽举世闻名,但在台湾的流行程度却未必具备「金曲」的普遍共识,「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某些关键时刻会遇到特定歌曲,可能因为广告的大量播放,慢慢累积起属于自己的音乐脉络。」换言之,「英语金曲复兴运动」是以「怀旧」为底色的文化回溯,那些属于台湾人共同记忆的英语金曲,映照出的是西洋音乐强势袭来、揉和本土音乐及娱乐文化的光辉年代。

    「英语金曲复兴运动」涵盖多元主题,包括「英文补习班」、「千禧嘻哈之夜」、「婚友社」等主题策划。(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策展思维加持 燃翻派对每一秒

    许多参与过DJ QuestionMark策划的音乐派对观众大概都曾说:「这派对好怪!怪得好有趣!」他经常在全场氛围达到最高潮时,忽然将音乐关掉,让大家原地平躺,进行三分钟的冥想;「婚友社」主题派对找来公司法律顾问,教导大家如何辨识并尊重他人身体界线,「我就是想通过一个大家容易参与,也能够接受的媒介,悄悄地把我想传递的消息带出去。」

    社会大众对派对的既定印象大多是吵闹、危险,甚至是被无理搭讪。DJ QuestionMark认为不需要将标签撕下,而是能将之分开看待,「标签是认识一件事情的媒介,所以应该将它分开来,让大家有能力去分辨。」他巧妙地在派对里加入新意,以逆向操作的方式跳脱窠臼,反倒使整场派对变得更好玩,让人与人、人与音乐之间的交互更像一场即兴行为艺术,「我是用策展的脉络在玩派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让人有一点Take away。」

    YouTube/DJ QuestionMark与DJ Mr. Skin于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举办的《电波作业簿》巧妙地结合了冥想元素。

    看起来很闹的派对实际上是他和团队精心策划与严密计算的结果,确保每一分「胡闹」都在意料之内,失控的狂欢其实是有意识的操控,「我们现在的工作系统蛮像剧场的运作模式,剧场的制作流程比较严谨繁琐。」

    他曾在剧场担任配乐长达五年,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他后来的音乐路,亦成为创作的契机,「大学时期接触剧场,那时候剧场里刚好缺音乐人,大家就找我,所以一切的起头就是:『我看你好像会!』」热爱挑战的他不会就学,只要事情不是完全不行就会去试试看,如同高中临危授命,替DJ老师在政大放人生第一场DJ秀。许多「第一次」都是这样不期而遇,却又像命中注定。

    DJ、音乐制作人、长笛手兼派对策展人——DJ QuestionMark。(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进入「心流」 平衡商业与创意

    「有时候,你想把自己推到下一个Level,就必须再做更多的事,勇敢直前。」2020年从英国返台后,DJ QuestionMark带着这股动力,将出国前为Spinbox傻瓜黑胶唱机品牌创建的公司「五楼制作」系统化,从单打独斗升级成有规模的团队,意味着他不再只专注于音乐和表演,还涉及派对策划、剧场展演、跨界策展等以音乐为基底的项目,使他从创作者转变为管理者,「一个人做事弹性大、运行快,但量能有限。人多力量大,但管理却变成挑战。」他坦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学着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如何分配量能、平衡创作与表演。」

    这两者间的平衡是永无止尽的轮回,「有个名词『心流』,就是要进入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创作才会有效率。」他将专业创作人和非专业创作人的差别定义在随时保持80%以上的输出,后者则是被动等待灵感,「我一直很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专业的创作人。」

    2015年DJ QuestionMark创立「五楼制作」,作为集成音乐、派对策展与创意企划的基地。(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严以律己」是DJ QuestionMark身上最鲜明的体现,也使他在创作与管理的天秤两端更加全力以赴,「当创作成为工作时,一定会牺牲一部分的快乐,虽然依然快乐,但是不可能没有压力,因为这就是工作。」他形容创作过程是持续的拉扯,而拉扯是痛苦的,「是不是不够好?如何能再更好?」的质疑经常在心底盘旋,但完成项目的成就感足以掩盖,甚至消弭那些痛苦,「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创作者都是这样想的。」

    创造与AI共舞的节奏

    曾走遍Glastonbury、Midem、SXSW等国际音乐节,DJ QuestionMark印象最深刻的并非舞台表演本身,反倒是背后的策划理念、思维模式与运行逻辑等软性概念。他举例,在Glastonbury曾见过为工作人员设置的Crew Bar和Crew Club,不论是演出者、验票员还是保安人员,全都能自由进入专属场域,享受只属于「幕后人员」的表演,「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撼动,原来我们不只是个劳工,也可以被这样尊重。我在那个场合的身份,居然也值得被娱乐!」

    这些大型音乐活动历经多年演进,淬炼自西洋音乐与娱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其规模源于蓬勃的产业发展,而蓬勃必然会带来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DJ QuestionMark认为这正是国内外音乐圈最大的差异,「恶性竞争会磨出越来越高的标准,台湾的竞争还没到那个强度,反而容易出现『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VJ feiiic和DJ QuestionMark一起登上巴黎奥运的舞台,携手演出。(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DJ QuestionMark对台湾DJ产业依然抱持乐观的态度,他观察这是尚未饱和、仍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领域。但同时,他也不讳言其中的隐忧。「台湾的音乐发展长期以来都围绕着高传唱度的情歌,那是一种独特的环境荷尔蒙,很像是某种华人的音乐娱乐基因。」他指出,相较起其他曲风,情歌比较有机会获得稳定的版权被动收入;大厂偏好传唱度高,容易入口的音乐 ; 坚持独特口味的创作人常因为苦求资源而奔波。相比之下的『平凡』与『独特』常常呈现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

    不过,随着网络时代来临,音乐创作者也开辟出新的路径,「现在从事音乐的门槛不像以往那么高,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就行。」曾经数字发展重创实体唱片销量,如今却使创作形式走向多元。AI技术即是最鲜明的例子,「这就是趋势!你卡关的时候它帮你解决难题,你拥有更多时间在『创』上,AI则处理『作』的部分。」

    DJ QuestionMark登上国际音乐节Clockenflap舞台,将来自台湾的英语金曲派对带到现场。(图片提供 / 五楼制作)

    时代不可逆,新世代创作者必须学会妥善运用工具,并在多元的创作形式中打磨出独特性,才能精准抓住受众的目光。对于梦想走上音乐路的新一代,DJ QuestionMark给出诚恳的建议,「先想好要把它当作Job还是Career,这会影响到你人生接下来所有的决定。」选择成为职业势必将迎接更多挑战,得额外学习很多可能与音乐无关的事情,但只要你有心理准备,那就别留遗憾、走下去。

    (本文经台北文创授权转载,原文刊载于此)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