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大罢免结果出炉,结果未如绿营预期,民进党内出现检讨声浪,其中又以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与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为二大箭靶,挞伐林右昌更有剑指赖清德意味。至于反共护台联盟召集人曹兴诚,由于属于侧翼性质,并非民进党正规军,检讨多集中在未来「民进党与民团的距离」得谨慎拿捏。
派系人士指出,这回大罢免正是如此,早在民进党中央仍犹豫不决是否「上车」时,党内非赖系多认为,推动大罢免是高风险,且根本无助执政党后续施政,是根本方向上错误,该意见也确实一度获党中央重视,但最后内外在环境加总下,赖清德仍拍板全党投入,这无可厚非,非赖系在这回大罢免同样尽心尽力,但打了败仗后,终究要事后检讨。
民进党人士表示,党内挞伐柯建铭与林右昌的理由各不相同,必须分开来看。柯建铭部分,身为大罢免的原始倡议者,现在行动失败,绿营付出的代价难以评估,柯建铭自然难辞其咎,但跨派系共识并未要让柯建铭总召位置不保,柯在民进党内与各派系向来等距,「共有财」角色仍明确,民进党也还需要老柯,这回仅是警告性质,盼柯建铭莫在走激进路线,拖累执政团队。
民进党人士指出,林右昌部分,党内检讨的背后动机,夹杂政治性就相对较强,若要一语道破那就是「没办法检讨赖清德,只好冲着林右昌去了」。
一位非赖系立委表示,基于两大原因,现在并非剑指赖清德时机,但林右昌恐怕就难逃替罪羔羊了。首先,赖清德在最后关头刻意与罢免又保持了距离,这让赖在这回罢免战中仅能算轻伤;再者,2026年县市长提名在即,根据提名规则,除了少数举办公开初选县市外,其他县市是存在一定「协调空间」的,赖在党中央这回称不上跛脚,仍大权在握,也让派系不敢轻举妄动。
该绿委说,赖清德在这回大罢免下令全党投入,失败告终后当然有损党内威信,但程度并不到被逼宫程度,且赖在「团结台湾十讲」失利后,最后关头也刻意与大罢免保持距离,有起到防火墙效果,分析其民进党第一把手地位仍稳固;但对于罢免的责任终究要有人扛,在第一线率民进党冲锋陷阵的林右昌,于是成了祭旗对象。
派系人士表示,纵使党内许多人对曹兴诚有诸多不满,但曹兴诚毕竟非民进党人,重点还是在于民进党未来与其距离为何,检讨曹兴诚并无意义。该人士也说,原本派系间担心曹兴诚领军的罢团在绿营形成「曹派」争话语权,但随着罢免结果不如预期,可以算松了口气。
至于传出绿营内酝酿内阁总辞压力,非赖系立委指出,确实有耳闻,但无论从必要性、可能性来看,往这方向发展机会都不高。因为大罢免并非由行政团队主导,由阁揆来扛这局、负政治责任不太合理;且罢免性质与一般选举不同,国民党立委没人被罢免,并非解释为对行政团队投下不信任票。若内阁在未来短时间内总辞,较可能是卓荣泰坚持不普发现金,或是美国关税出现变量等客观因素使然,而非来自党内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