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释永信被调查风波 跟政府因分钱积怨已久(组图)

    近日,网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凤凰网记者向少林寺进行电话求证,回复是等官方信息,按照双方的表述,释永信被带走的可能性非常大。少林寺和嵩山景区管委会因为门票分成积怨已久,曾多次对簿公堂,或许与这个有关!

    现在少林寺景区成人门票80元,儿童门票40元,根据少林寺和嵩山景区管委会达成的协议,双方按照比例分成,但是管委会貌似一直没有兑现承诺或者没有完全兑现承诺,造成双方多次对簿公堂。少林寺和管委会的纠纷主要在于2009年双方签订协议,约定由嵩山管委统一管理嵩山少林寺景区门票的经营业务,少林寺从每人次100元的门票中分得30元,管委会按月支付少林寺。从后续发展来看,应该是管委会没有履行承诺,但是少林寺本身应该也是除了门票赚了大钱的。

    众所周知,宫观寺庙除了门票钱,还有大量的香火钱以及善男信女的大额捐赠,同时寺庙也会售卖一些祭祀物料、文创产品、文旅活动以及开展祝祀法事等活动,总的来说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除了门票,其他盈利确实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才有了后面管委会官员那句经典的话,你们出家人要那么多钱干嘛?

    2014年9月,在嵩山少林寺塔林的围栏外,几名穿着僧衣的男子拉着质问“少林寺门票70%去哪了”的横幅,向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讨说法 。嵩山管委会一位领导回复说:“少林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少林寺其实早在2013年年底就把嵩山管委会告上了法庭,少林寺方称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管委会共拖欠寺方将近5000万元的门票款,由于涉及宗教官司比较敏感,一直低调处理,后续外界很少知道。

    嵩山管委会具体‌拖欠少林寺多少金额‌,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在十余年前(2011年至2013年)管委就累计拖欠门票分成款约4970万元及违约金232万元,照此推算,应该几个小目标是有的。该案于2013年12月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截至2014年9月尚未显示有开庭审理记录。

    少林寺和嵩山管委会的恩怨由来已久,1992年,登封政府在少林寺东1000米处修建了“天下第一名刹”石牌坊,并在该处卖票10元一张。而僧人则在少林寺山门处同时卖票,每张8元。1994年,少林寺妥协不售票,门票权回到政府手中,政府从门票收入中按比例分给少林寺一部分。负责少林寺门票的登封政府后将少林寺周边的百鸟林、十方禅院、少林寺武术馆等纳入少林景区门票。门票价格从10元升至40元,政府从每张门票收入分成10%给少林寺。2005年,政府加强投资,票价提至100元。

    少林寺该不该分这笔钱呢?其实这个是一个具有争议且复杂的问题。首先少林寺所占据的土地是公共性质的,当地政府先后投资了数亿元对其进行改造,周边的配套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政府肯定是有权利占据大部分收益的。然后,双方既然有约定门票分成,那就应该履行协议,而不是一句“你们出家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就违背契约精神。

    当然近些年来,和尚腐败的丑闻屡见报端,人们对于佛门清净的憧憬也经常折扣打分。释永信有没有被带走,只有看后续报道,如果真被带走,那说明双方都“掀桌子”了。

    相关报道:释永信被调查风波:袈裟下的商业帝国

    一条惊爆消息刷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今天先是有自媒体“媒派”发布文章称,日前有消息称,中原地区某著名“千年古刹”方丈释某某,已被带走调查,具体原因不详。一位接近释某某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不知道“大和尚”是配合调查,还是自身问题被调查。该自媒体未点名道姓。然而另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疯传。自媒体“追星数月”称,通过河南籍媒体朋友联系到一知情人,确认释永信被带走调查。这名知情人称,释永信此次被带走调查,或跟经济无关。

    上述自媒体联系少林寺负责外联的郑老师求证,郑老师未否定释永信被带走调查这一传闻,而是当即挂断电话。

    释永信的个人微博也于7月24日停更,此前保持每天更新的频次。释永信微博自2018年3月开通,截至今年7月24日,开通时间为2683天,共有微博有粉丝87.8万,共发布微博4005条,平均每天约1.5条。。

    知名调查记者李微敖发微博称“少林、少林……”。本号从多名媒体人士处也获得消息:释永信确实被带走调查。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男,汉族,1965年9月6日出生,安徽颍上人,第九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少林寺方丈、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1981年,释永信前往少林寺出家,并拜方丈行正长老为师。1986年,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次年,行正长老圆寂,释永信担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主持寺院事务,并成立少林寺武术队。1988年,为缓解寺庙周边地区群众疾病情况,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1994年,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

    1996年,创办《禅露》杂志。1999年,担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并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2001年,创建少林寺网站。2006年,获得美国体育学院“国际荣誉博士称号” 。2008年,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开通淘宝店铺,开始销售禅修用品、少林元素等文创作品 。2012年,担任中国第一家佛教高等院校河南佛教学院院长。2018年1月,当选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2020年12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这是释永信官方版的简历,这背后,还有另一个商业化的释永信。

    作为中国最著名寺庙的方丈,释永信有着“精英和尚”、“少林寺CEO”之称。自接手少林寺以来,释永信走的第一步棋,是系统整理少林寺的文化资源。他不仅挖掘整理了少林武术秘籍,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还开发了”少林书法”、”少林禅诗”等文化产品。

    将少林寺打造成文化品牌之后,随后释永信更进一步,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少林寺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区。通过门票收入、文化产品销售、影视合作等,将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自住持释永信升任第三十代方丈后,少林寺进入急速发展时期,进入全面商业化时期,而少林寺最重要的产业也由释永信掌握。

    2022年4月,郑州一块3.82万平方米的商务用地挂牌出让,最终以4.52亿元的底价成交。这本是寻常的商业交易,但当竞得方“河南铁嵩科技”的背景浮出水面时,舆论哗然——这家成立仅两周的公司背后,站着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这引发对社会少林寺商业化新一轮的争议。人们赫然发现释永信的袈裟下,已形成一个18家企业的商业帝国。

    早在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2002年,创办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出版有《少林功夫》等图书。

    2003年,少林寺成立少林欢喜地(河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佛教用品设计、商务咨询与服务。目前,该公司也处于注销状态。

    2007年,再次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更加丰富,包括运动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用品、现场制售饮料、餐饮服务等。

    2008年5月,一个名为“少林欢喜地”的淘宝店开业,经营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

    除此之外,少林寺还曾通过授权少林相关网络游戏、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少林音乐、为联通号码开光并拍卖号码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这些尝试颇为前卫。

    作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之一,少林寺还注册了包括“南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SHAOLIN CHANGONG”等在内多领域商标。

    少林寺,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寺庙,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可谓是“七十二绝技”,总结起来有几点:

    商标攻城略地:截至2022年,少林寺申请商标达706个,覆盖餐饮、珠宝、服装甚至饲料领域。当森马服饰擅自使用“少林功夫”商标时,少林寺立即发出侵权声明,迫使对方全线下架产品。

    产业多元布局:通过少林无形资管平台,对外投资16家公司,涵盖文化传播、茶叶、旅游、健康科技等领域,累计投资额近8000万元。仅正常经营的企业就有7家,包括嵩顶文旅、少林茶业等。

    跨界经营创新:淘宝“少林欢喜地”店铺销售禅修用品,抖音快手账号坐拥百万粉丝;与游戏公司合作开发少林IP游戏,甚至为联通号码“开光”拍卖。澳洲分寺、少林书局等布局,让少林品牌渗透现代生活。

    当然,还有香火经济这一根基:早在2017年少林寺游客量突破350万人次,以门票100元计算,年收入超3.5亿元,这还未计入巨额香火供奉。

    在少林寺的内部,其机构设置也称得上是一家架构完备的集团化企业,少林寺旗下既有专门的外联处、寺务处、少林寺网站等机构,还成立了一系列商业化运作的公司。

    前身为少林实业的少林无形由释永信、释永乾和中国嵩山少林寺共同出资成立,且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持股80%的释永信。

    以少林无形为投资纽带的少林寺公司机构非常多,这也意味着,释永信通过持有少林无形的绝对控股权,来掌握少林寺的周边产业。

    有媒体报道,少林寺将品牌延伸到了影视、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多个领域,而释永信名下有18家公司。不过,最新天眼查显示:释永信旗下的多家公司已处于吊销或注销状态。

    释永信坚持认为,少林寺需要不断进步,停滞不前就会被时代淘汰。

    但是,少林寺从佛门圣地沦为世俗之所的争议也愈发喧嚣。

    有人指责释永信穿着价值16万的袈裟,出门豪车接送,完全没有出家人的样子。还有消息传出,释永信常佩戴各类名贵佛珠,其中不乏金丝楠木、小叶紫檀等珍稀材质制成的珍品。据古玩专家评估,这些佛珠中部分价值可能高达上千万元。不仅如此,他出行的座驾还是奥迪Q7,价格昂贵。

    面对这些质疑,释永信回应说自己的月薪只有700元,少林寺商业化赚取的钱财,都用于寺庙维修、僧人生活以及文化传播和慈善事业。至于豪车,产权属于少林寺而非个人。

    释永信陷入最深的一次舆论危机,是2015年,举报者抛出释永信与女子“通奸笔录”:多次发生关系致怀孕。此事经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此后不了了之。

    对于争议,释永信称无意辩解:“佛教教义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

    “所有商业收益皆为弘法,佛教不避世,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

    如今,袈裟依旧飘拂在少林寺的红墙间,释永信打造的商业帝国仍在运转。

    这一次,升座少林寺方丈26年的释永信,如果传闻被带走调查属实,对商业化浪潮中的少林寺无疑是一次大的冲击。千年古刹似乎也站在了历史岔路口:一边是释永信倡导的“入世弘法”,另一边是信徒期盼的“青灯古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人评价释永信他还是没参透佛法。这句来自《金刚经》的偈语如禅杖击石,在少林寺的商业浪潮中溅起千年回响,也让我们追问关于“相”与“空”的佛门天问。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