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众关心自身健康,健康检查或在运动中心量测身体数据,经常可见「生理年龄」数字。台湾中研院生医所退休研究员何美乡表示,生理年龄与岁数年龄可能有关,但未必是平行关系,决定生理年龄50%与基因有关,其余50%可控因素,包括发炎、肠道菌群二大方向,采取植物性饮食,不仅有助减缓体内发炎,也对肠道菌指数有利。
何美乡表示,生理年龄是指民众身体组织部位功能与呈现的岁数,反映个人健康状况,也可预测罹患疾病风险与死亡风险。空腹血糖值是监测生理年龄的数据之一,不论实际年龄、性别为何,民众只有空腹血糖增加,死亡率就会增加,不是没有罹患糖尿病就没关系,建议要通过运动、改善饮食等,设法降低血糖。
影响生理年龄的关键因素是发炎反应。何美乡表示,一项国际研究,追踪一群受试者长达11年,发现发炎指数较高的受试者,11年后肌肉量下降快,走路速度变慢,且老化速度很快。体内脂肪也是导致发炎一大原因,肥胖者即使没有3高,体内发炎指数也常居高不下。肠道菌群与发炎彼此相关,若菌群失衡,体内发炎指数就有可能上升。
何美乡表示,研究显示,使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乳癌、大肠癌、失智、子宫内膜癌风险都降低,背后原因是此药物有多种抗发炎机制,可见抑制发炎,有助降低这些疾病,而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可通过「植物性饮食」,可改善体内发炎指数,降低失智症罹病几率,延长心脏疾病存活率,渐少癌症、癌症复发几率。
抗发炎植物性饮食,包括姜黄、姜、算、洋葱、膳食纤维、黄酮、异黄酮等。何美乡分享自己的饮食原则,每天一定要喝咖啡、豆浆、亚麻仁油,吃豆类、蔬果、水果、坚果等;经常摄取的项目则有绿茶、优格、坚果酱、豆腐酱、鹰嘴豆泥等;偶尔吃的项目,则包括甜点、巧克力、水果干、全谷粉,及益生菌、维生素发泡锭、蛋、植物性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