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耳朵后面摸到的小疙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组图)

    你是否曾经无意间摸到耳朵后面有个小疙瘩?

    这些小疙瘩,有的不痛不痒,有的一碰就火辣辣的痛;有的反复出现,过几天就消失了,有的却在慢慢长大……

    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能已经心中一惊,脑子里开始上演各种医疗剧了。

    图片来源:剧集《良医》


    别怕,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些耳后小疙瘩的真实身份。



    耳后出现的小鼓包主要有 3 种情况,每种的表现和处理方式都不同,来看看你是哪种吧!

    第一种:淋巴结肿大

    身体的信号塔

    淋巴结肿大,听起来很吓人,它在传闻中经常跟重病挂钩。

    但先别急着演医疗剧,咱们来认识一下「淋巴结肿大」的真面目,那就是免疫系统:

    图片来源:根据网络图片改编

    淋巴结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检查站」,是免疫系统的情报中心,我们全身总共有 500~600 个淋巴结,耳朵后面就藏着不少:


    图片来源:根据网络图片改编

    无数的免疫细胞在淋巴结里面穿梭着,一旦发现附近有病原体、过敏原或可疑的细胞,就会迅速聚集、动员。


    图片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需要「免疫细胞干活」的毛病都可能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发炎、感染以及肿瘤,轻症是大多数,重症反而是少数。

    具体到耳后的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情况是周围有些炎症,比如中耳炎、牙龈炎、腮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等。

    少数情况也可能是淋巴结自己出了问题,如淋巴结炎、面部丹毒、淋巴结核,以及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

    不同情况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左:局部感染;右:风疹

    图片来源:专家提供

    有些体质差、免疫力低下、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经常要「应战」,可能隔三差五就会肿一下,然后又自己消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淋巴结肿大,是哪种淋巴结肿大?以及分别该怎么处理呢?

    🤔️

    首先,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看疼不疼。

    如果有压痛,很可能说明有些感染。根据病原体和感染程度不同,疼痛感也会有差异。

    另外,这种淋巴结肿大通常摸起来手感偏软韧,有点像摸鼻头的感觉,大小接近蚕豆或葡萄。

    这时就要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比如,耳朵疼、发炎了,就去治耳朵;牙疼、牙花子肿了,就去治牙,注意口腔卫生。

    总之就是对应到具体问题上,哪里不好治哪里,等感染或炎症消退,耳后的包也会消下去。

    但有一种情况要格外注意,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1. 按压时没有痛感;

    2. 形状很不规则;

    3. 很硬很结实,牢牢地扒在原地,无法推动;

    4. 随着时间越长越大,逐渐融合。

    淋巴结有以上表现一定要警惕,要是还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不寻常的皮肤瘀斑瘀点等症状,须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不过,如果仅仅是摸着不痛也别太紧张。没有其他表现的话,大概率就是之前感染后肿胀的淋巴结在慢慢消退啦!

    第二种:表皮样囊肿

    皮肤的小捣蛋

    耳朵后面的小疙瘩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表皮样囊肿」。


    图片来源:MedicalNewsToday

    它一般不痛不痒的,形状圆润,推动时滑滑的,还有点弹性,中间经常能看到一个黑色的凹点。

    图片来源:

    右:专家提供;左:WebMD

    这其实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俗称「粉瘤」。很多时候原因都不太明确,可能是因为遗传、毛囊异常,也可能是穿透性创伤(比如打耳洞),让表皮组织出现在了它本不该存在的皮肤深层。

    正如大家所见,这种小疙瘩内容物极其丰富,里面充满了去世的角质细胞和陈年分泌物,臭臭的像奶酪,让人小手蠢蠢欲动,想要把它挤爆。

    但我劝你——




    小的、简单的、长期没有变化的表皮样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它几乎不刷存在感也不会癌变,可以和你相安无事、岁月静好,部分可能还会自然消退。

    但是如果你反复抓挠挤压,它也可能「反抗」而继发感染,并出现疼痛、红肿、化脓等,让你吃点苦头。

    这个时候,往往就得出门右转皮肤科了,需要先吃药控制感染,然后看看要不要做个小手术把它整个摘掉。

    总结一下,对于表皮样囊肿:

    小的、常年没变化没症状的,不用处理,管住手不要抠,保持观察就好;

    大的,持续生长,反复感染,对自己造成困扰的,找皮肤科医生帮你搞定这个「捣蛋鬼」。

    第三种:疖

    皮肤的小火山

    疖这个小家伙可不那么友好,它就像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小火山」🌋,俗称火疖子。


    图片来源:专家提供


    这是一种毛囊深部和周围的化脓性炎症,通常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 🦠,有可能是卫生习惯不良引起的,也可能趁着皮肤屏障受损或免疫力低下时趁虚而入。

    它的特点,一个字:痛!四个字:红肿热痛!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感到耳后有点疼痛,然后慢慢的,它会变成一个红、肿、痛的小硬结,并且越长越大,几天后中心处会出现黄白色的脓栓。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有些人的小手是不是又开始痒痒了?但这次我更要劝你——



    千万不要随意挤压它!否则,这座「小火山」可能会爆发出更多的问题。🔥🔥🔥

    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扩散,让更多毛囊遭受侵袭,不仅容易留下疤痕,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让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的案例并不少见。

    那该怎么处理呢?

    情况一:

    如果疖比较小,症状不严重,可以用干净的热毛巾热敷一下,每隔几小时一次,每次 10~15 分钟,促进它快速成熟、破溃,让脓液流出。

    等脓液流出后,疼痛等症状就会减轻很多,后面也会慢慢愈合,但需要数周时间,期间不要用手摸它、挤它。

    也可以在患处涂一些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注意,触碰疖子后务必洗手。

    情况二:

    如果疖面积不断增大、数量增加,有脓肿形成,或有发热、寒战症状,需要马上就诊。

    医生会根据情况,用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处理,帮助疖子「灭火」,防止情况变严重。

    看到这里,有没有搞清楚自己耳后的小疙瘩是哪一种?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 3 种情况以外,也有囊肿性痤疮、瘢痕等可能性。后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前者一般出现在「痘皮」身上,相当于脓头痘痘长在了耳朵后面,还经常反复出现。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请记住三个字: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