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夏季高温湿热,是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出现高峰,而室内狂吹冷气,不少场域室内外温差极大,也容易出现阵发性的打喷嚏、流鼻水,让人以为是过敏。国泰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文弘表示,鼻水流不停不一定是过敏,「血管运动性鼻炎」因环境冷热温差过大,对鼻子造成刺激而引起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如果吃错药恐无效且伤身。
王文弘指出,因为温差太大,对鼻黏膜过度刺激的「温差型过敏」,常与一般过敏性鼻炎搞混。两者的原因有所不同,前者的正式病名为「血管运动性鼻炎,主因是环境冷热温差过大,对鼻子造成刺激而引起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后者则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对外界物质刺激所致。
「两种鼻炎症状相似,却有不同的成因与治疗方式。」王文弘强调,如果误诊而没有对症下药,不仅影响生活品质,也可能长期吃药却无效。过敏性鼻炎是因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反应所导致的鼻部疾病,治疗方式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以及长期减敏的免疫治疗。
血管运动型鼻炎是鼻黏膜的自律神经系统过度敏感,王文弘说,有些人对温度变化、气味、湿度、烟雾、压力等刺激反应异常,导致血管扩张、黏膜肿胀与鼻分泌物增加。除了鼻塞、打喷嚏、流鼻水、对香水及烟味感到不舒服,通常无眼痒或过敏史。
血管运动型鼻炎对药物反应有限,有些人服药只能稍微缓解,而且一旦遇到冷风或香味、烟味等,症状又会再度发作。有些人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等鼻塞药物,反而产生「药物性鼻炎」,造成鼻黏膜恶性循环。王文弘说,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就要考虑微创治疗方式。
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利用高频能量(如射频或冷冻)破坏神经,通过鼻内视镜进行,不需开刀,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多数病人可在术后数周内明显改善鼻塞与流鼻水的困扰,临床研究显示手术有效率可达80%以上。王文弘强调,手术不影响嗅觉神经,风险低,且不会影响外观或发声,改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