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加州发现“阿凡达”野猪肉,警告千万别吃(组图)

    喜欢去野外猎杀野猪的人士注意了!近日加州多地发现“阿凡达”野猪肉——切开野猪表皮后发现肉竟然是蓝色的。

    据加州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CDFW)调查证实,这些异常的颜色源于野猪摄入了染有色素的抗凝血灭鼠药——敌鼠酮(diphacinone),一种原本用于农田控鼠的有毒化学物质。



    因此,如果发现“阿凡达”野猪肉,请立即送去销毁,千万不能食用。

    原因

    猪吃了老鼠药肉变成蓝色

    根据CDFW农药调查协调员瑞安·布尔伯尔(Ryan Bourbour)表示,这名猎人亲眼看到野猪直接食用农田中用于控鼠的饵料站所放置的毒饵。毒饵中通常加入了蓝色染料,以便识别其为有毒物质,对于体型较小的老鼠来说,这写度量足够致命,但对于野猪这么庞大的体型来说,这些毒素并不足以使其当场丧命,但这也使得毒素一旦进入动物体内,在其组织中留下肉眼可见的“蓝色印记”。

    “污染范围可能相当广泛,尤其是在蒙特利县南部与萨利纳斯河沿岸的农业密集区。”布尔伯尔指出。



    猎人将样本提交检测后,CDFW实验室证实这些野猪的肝脏与胃中都含有敌鼠酮,随后发布建议,严禁食用任何出现变色情况的野猪肉。

    事实上,2018年的一项全州野生动物毒素研究就曾揭示此问题的严重性。该研究发现,8.3%的野猪样本中含有灭鼠剂残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样本覆盖的熊种群中,多达83%的熊体内检测出杀鼠剂成分,而这些熊多数活动于靠近农区的山林地带。

    这意味着,即便非目标物种如野猪、熊、猫头鹰或土狼未直接摄入毒饵,也极可能因捕食中毒小型动物而中毒,形成“次级中毒”,危害食物链的多个环节。

    不变色也可能有风险

    毒素可能无色无味

    更令人担忧的是,CDFW的野生动物健康实验室提醒公众,蓝色并非毒素存在的唯一迹象。许多受污染动物体内未必出现可见变色,而仍可能含有敌鼠酮等抗凝血杀鼠剂(AR)的残留。2018年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变色不是毒素残留的可靠指标。”

    换言之,即使肉眼看不出“蓝色”,猎人或消费者仍可能误食受污染肉类,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野猪在加州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已在全州58个县中出现56个县。作为家猪与野猪的混种,体重可达200磅以上,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近年来,媒体也多次报道野猪对人类的攻击事件,包括冲向徒步旅行者、破坏农田作物等。

    一些户外爱好者会用猎枪去捕杀野猪,并将野猪肉带回家吃。以后千万要小心了,野猪肉不仅可能携带病毒,还可能携带化学毒素,是否带回家吃一定要三思。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