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印度主流媒体都报道了,由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公布的消息——印度在五月份的空战中,击落了巴基斯坦五架战斗机和一架预警机,其中大部分都是S-400的战果。此外,后续使用“布拉莫斯”又摧毁了数架F-16和一架预警机。在空战结束整整三个月后,印度空军突然来这一手,看得大家目瞪口呆,但要是结合最近印度军购波折,也就可以理解了。
▲憋了三个月,印度空军搞出一则大消息
从本月初开始,美国对印度征收的“25%惩罚关税”正式落地。作为回应,印度宣布搁置F-35A、P-8A、“标枪”等正在接洽的军售。同时,像MQ-9Q这种已经签订正式合同的订单,也予以冻结。粗略估算,美国军火公司将面临至少20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对美国政府极具影响力的军工集团,之所以没有闹腾起来,是因为印度国产军事工业水平不佳,旺盛的军事采购需求只能通过外购解决,美国目前是最佳选择。印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又不甘心束手就擒,所以打起了“俄制武器”的牌。
▲印度海军之前已经购入一批P-8A海上巡逻机
在五月份的印巴空战中,“阵风”战败获得的关注虽然最高,但苏-30MKI受到的打击也不低。这款在印度媒体长期宣传中,不逊歼-20的“超主力装备”,被歼-10CE发射霹雳-15E远程击落不说,事后几乎没有掀起半点浪花,似乎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后续苏霍伊掏空所有家底,连苏-57最核心的雷达、发动机和源代码都愿意出售,却无法立即拿下印度订单,就有苏-30MKI实战表现太尴尬的因素。然而,这次辛格对S-400和“布拉莫斯”的描述,却截然不同。
▲苏-57迟迟没有拿下印度订单
“S-400在300千米外击落一架大型飞机,很有可能是预警机,创造了全球最远的地空击杀记录”,是相当离谱的说法。印度当天确实发射了不少S-400拦截弹,在“阵风”挂载的“米卡”空空导弹,根本没机会发射的情况下,是印度当天唯一射出去的制空武器。再加上确实有一枚40N6拦截弹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发现(如果真是击落多架巴基斯坦战机,S-400的导弹残骸绝对不止这一枚),印度捏造战绩有了最起码的物质基础。
▲S-400当天表现比其他印度装备还是要强的
但在S-400部署位置距离边境近200千米的情况下,等于巴基斯坦预警机,是在距离己方边境仅100千米的位置被击落,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危险距离。此外,“枭龙”在10日明明击毁了S-400两部发射器,却在印度口中反过来,变成“被击落五架战斗机”的一部分。而“布拉莫斯”因为抗电子干扰水平太差,在10日被成批诱走,实际上只在巴基斯坦北部击伤了一架C-130运输机。真正击中部署F-16和“爱立眼”预警机基地的,是法制“斯卡普-EG”巡航导弹,但也没有击毁任何战机,只是造成了少量人员伤亡。
▲“枭龙”在10日重创了印度S-400
不过,有了这两份吹出来的战绩,苏-30MKI被击落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被抹消,甚至在印度媒体的鼓吹下,重新竖起了“俄制武器性能卓越”的大旗。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印度真的就全用俄制武器取代美制装备(比如说P-8A,前者根本没有能与之媲美的先进型号),但在美印激烈交手的背景下,也是为印度争取到了一个关键筹码。此外,在印度三军仍然以苏-30MKI、T-90S等俄制武器为主力的情况下,对于俄罗斯愿意提供苏-57、T-14核心技术的提议,印度其实也很心动。这次大张旗鼓地宣传俄制武器实战战绩,其实也有瓦解内部反对意见,为引进部分俄制武器做铺垫。
▲俄罗斯倒是借此看清了印度虚实
印度这次应对确实花了心思筹备,但假的就是假的,只能依赖进口装备也是很尴尬的现实。按照现在更注重政治影响,而不是装备性能的趋势,等到下次印巴交手,印度恐怕会败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