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轮罕见的“财政寒冬”。斯坦福大学近日宣布,将裁减363名员工,涉及科研、行政、学生服务等多个岗位。校方明确指出,此举与特朗普政府近期收紧对高校的联邦资金政策直接相关,凸显政策变化正在重塑美国高等教育的生态。
根据斯坦福向加州就业发展部提交的《WARN》大规模裁员通知,裁员将分批于9月30日至11月1日之间执行。受影响的岗位涵盖开发官员、平面设计师、业务分析师、传播经理、图书管理员、学生服务官员等多个类别,几乎波及校园的所有非教学支持部门。
这一举措是斯坦福为应对明年预算削减1.4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早在今年2月,校方就已启动招聘冻结,6月底更公开预警联邦新一轮财政政策将显著增加大学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对本科生助学金和科研资助的冲击。
斯坦福副校长伊丽莎白·扎卡里亚斯在致州政府的信中直言,预期中的联邦政策变化——包括联邦研究经费削减、捐赠基金投资收益税大幅上调——将产生重大预算后果,加之运营成本攀升、资金来源变化、项目调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此次裁员。”
图源:网络
在高校圈引发强烈反响的,是联邦政府对高额捐赠基金的税率调整。本科助学金高度依赖捐赠基金收益的斯坦福,长期将税率1.4%的捐赠基金税视为可控成本。然而,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新预算法案,将这一税率提升至8%,接近原先的六倍。
斯坦福教务长珍妮·马丁内斯在6月的预算说明会上警告,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本科生的奖助学金发放规模,并可能迫使学校缩减部分科研项目与师资招聘。
地方官员的批评也很尖锐。加州圣马特奥县县监督委员会主席大卫·卡内帕称,这项被特朗普称为“Big Beautiful Bill”的联邦立法是“经济破坏”,优先考虑政治而非民生,对地方经济与家庭收入都是一记“重拳”。
图源:网络
斯坦福的困境并非孤例。特朗普政府近期对高校采取了一系列资金冻结、税收加码与条件和解措施,核心涉及四类议题:
校园亲巴抗议与反犹争议
气候项目
跨性别政策
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计划
UCLA:超过3.3亿美元的联邦研究经费被冻结,理由是校方被指未能为犹太及以色列学生提供安全环境。UCLA校长胡里奥·弗兰克称这一决定“深感失望”,并指出其将对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改变生活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与政府达成和解,支付超过2.2亿美元,并接受部分附加条件。
布朗大学:同意支付5000万美元与政府和解。
哈佛大学:仍在就类似指控与政府进行谈判。
在所有案例中,联邦政府均将资金发放与校方是否“有效遏制校园反犹环境”挂钩。而包括部分犹太团体在内的抗议者则反驳称,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支持巴勒斯坦人权利,与反犹主义并不等同,将其混为一谈是在压制学术自由与政治表达。
裁员方式与影响差异
统大规模招聘冻结多校多个部门联邦grant冻结、公立系统压力推迟维护、业务旅行削减等措施
图源:网络
此次风波凸显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长期矛盾:学术自由与联邦资金依赖之间的张力。
在财政结构上,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高度依赖联邦科研经费和政府项目资金。一旦资金发放被政治化、附带非学术条件,校方便陷入艰难选择——是妥协换取资金,还是坚守立场承受财政打击。
民权倡导者警告,这种趋势可能导致高校在涉及敏感国际议题时自我审查,长期削弱美国大学的批判性研究与公共辩论功能。
图源:网络
对于在斯坦福及其他受影响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这一系列变化可能带来多重影响:
科研机会收缩:联邦经费削减与冻结,可能直接减少实验室科研助理岗位及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
奖学金与助学金压力增加:捐赠基金税率上调压缩了助学金预算,对部分依赖奖学金的留学生构成挑战。
学术氛围变化:校园政治议题的高压环境,可能让国际学生在表达立场与参与公共事务时更加谨慎。
签证与职业路径间接影响:科研项目减少、学术产出下降,可能波及后续OPT、H-1B申请竞争力。
长期来看,这一轮冲击不仅是财政层面的收缩,更可能在制度层面重塑美国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进而影响国际学生在美的学习与发展路径。
图源:网络
斯坦福裁员事件是一个信号:当政治风向与财政政策叠加作用,美国大学的资源分配与发展优先级可能被深刻改写。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理解这背后的政策逻辑,不仅关乎学业规划,也关系到未来数年的职业与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