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澳洲FIFO矿工现状:周薪$5000,但我只想自杀(图)

    28岁的Lachie Samuel曾在西澳矿区从事飞进飞出(FIFO)工作长达十年,拿着每周3000至5000澳元的高薪,却在沉默与孤立中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溃。

    Samuel有一天在工地对主管说出:“如果我回到房间,可能就永远出不来了。”


    (图片来源:News)

    澳洲新闻集团报道,Lachie 19岁便从新西兰飞到澳洲,本以为是去悉尼Penrith,结果落地才发现是珀斯。随后,他成为了一名高收入但精神压抑的FIFO矿工。

    起初,他还能在下班后健身、喝酒中寻找乐趣,但随着时间推移,孤独与压力不断积累,尤其是在工人间几乎没人谈及感受的文化氛围里。

    “大家带着各自的烦恼来到工作现场,可他们不去解决问题,不去进行艰难的沟通,反而一个劲地吃、喝、拼命工作。没人会真正谈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男性。”

    (图片来源:News)


    2013年,当时22岁的Lachie接到电话,女友在他工作期间自杀未遂。他询问组长该怎么办,对方冷漠回应:“如果她真想死,早就做了。”

    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Lachie继续留在矿区,现在他为这个决定后悔。“我当时没考虑过回家,反而把工作轮班从做五天休两天改成了做四周休一周。”

    分手后,他陷入愤怒与抑郁,不断与同事争吵,最终被迫辞职,带着羞愧回到珀斯。在没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他染上毒品、酗酒、荒废积蓄。

    前女友后来怀孕,他试图以“父亲”这个身份支撑自己,但三个月后孩子母亲带着女儿搬到东海岸,与他切断了联系。

    这成为他压垮自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试图自杀,但最终幸存,并因女儿的存在决定努力改变。

    为了还债,他重返矿区,又干了三年,直到有一天在现场他直接告诉主管:“我不想在这里了,我不想活了。”

    随后他被安排坐巴士、乘飞机离开——这也是他告别FIFO生活的终点。

    如今,Lachie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行业内的工人,建立FIFO心理健康支持群组,提供一对一辅导,并与力拓等大型矿业公司合作做心理健康宣讲。


    (图片来源:News)


    他发现,虽然很少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自己抑郁,但当被问到是否曾觉得“很挣扎、很不喜欢自己”时,几乎所有人都会点头。

    他提醒想进入FIFO行业的人,不要只被社交媒体上的高薪宣传吸引,而要想清楚为何选择这份工作,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生活状态。

    “你的房间可能发霉,厕所没人打扫,到处是污垢,只能祈祷床单已经换过。”Lachie深知,很多人只是想被倾听,而打破男性心理健康的污名化至关重要。

    “第一次被人真正看见和听见时,人会感觉轻松一些。你会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