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过后,神经外科门诊都会涌现一批为数不小年轻族群,因颈部疼痛前来就医。问诊发现,不外乎暑假期间在家吹冷气,长时间姿势不良玩手游、看漫画所致,不少患者外观明显呈现驼背坐姿、头前倾,像极「乌龟颈」姿势,体态完全走样,还有人脖子后面形成肿包,称为「富贵包」或「颈部驼峰((Dowager’s hump)」。
台湾振兴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钟子超表示,卫福部健保署统计显示,近年来颈椎椎间盘病变人数逐年上升,年龄不分老少,这与电子产品普及与重度使用密切相关,不只发病率上升,甚至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今暑假已过一半了,年轻族群应多提高警觉。
钟子超说,统计发现,现代人工作离不开电脑、上下班通勤眼睛紧盯手机屏幕、回家后继续滑手机、看平板电脑,成为低头族,且低头时间长,是颈椎退化主因,现在人人一机在手,低头不为日常,更内化成为生活习惯。
但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椎间盘压力过大。钟子超说,颈椎椎间盘病变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病,除了导致剧烈疼痛外,甚至连日常活动都可能受限,虽然大多数颈部疼痛会自动缓解,但全球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面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颈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钟子超指出,颈部疼痛大部分是颈部肌肉扭伤所致,也有一部分是颈椎结构退化。急性颈部疼痛通常由肌肉扭伤或肌腱损伤造成,可能源自于外力冲击或不当姿势,如落枕等。轻微拉伤应在数天内可自愈,通过冷热敷、药物及物理治疗可以缓解。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则为慢性颈部疼痛,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找出病因。
一、颈部合并肩膀或手臂疼痛:可能因颈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孔狭窄引起,症状可能突然或逐渐恶化。通常采取保守疗法,如药物和物理治疗,若无改善可考虑手术。
二、姿势不良造成疼痛:常由颈椎退化引起,会随时间恶化,但大部分病患可用保守疗法处理。
三、晨起或夜间疼痛:可能与颈椎关节退化有关,加上睡眠时姿势不良或早起受寒,可能造成疼痛,60岁以上的长者较常发生,适合采用保守治疗。
四、合并肢体不适:如疼痛延伸至上臂并伴随活动不便,需检查颈椎脊髓神经是否受压。这类疼痛通常进展缓慢,保守疗法有效,但在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钟子超说,对于颈椎退化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首选保守治疗,包括热敷、止痛药和物理治疗,若经三个月以上仍无法改善神经症状或持续性神经功能丧失,甚至疼痛明显加剧,则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为前方和后方开刀。
前方开刀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骨刺压迫等,手术方式包括前融合术、椎间盘切除术、骨钉骨板固定或是人工椎间盘植入等,优点是伤口较小,恢复快。后方开刀则适用于后方病灶,如黄韧带钙化、关节老化,或是有问题的颈椎节数超过三节以上时,就可以考虑由后方来处理。手术的方式包括椎板切除术、椎板整型术、后融合术并骨钉骨板固定等,能达到更大减压效果,但伤口较大,恢复期较长。
针对高危险的工作族群,包括长时间伏案的上班族、使用电脑屏幕、绘图工作者等,由于这些职业工作者长时间采固定姿势,且容易过度使用颈椎,因而造成职业伤害,需特别留意颈部健康保养。
首先,要避免不良姿势,若人体颈部前屈超过20度或后仰超过5度,或过度扭转的姿势。颈部承受来自头部重量的受力约5公斤,在力学作用下,头部前倾弯曲角度每增加15度,颈椎所承受的压力会增加5至7公斤,低头角度达到60度时,颈椎所承受的压力将高达5倍之多,等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坐在肩膀上,久而久之将导致「乌龟颈」,不仅难看又影响颈椎健康。
另,也要避免颈、肩部长期固定姿势,因为颈部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颈、肩部肌肉容易疲劳。临床上有时会观察到病患脖子后面形成一个肿包,这被称为「富贵包」或「颈部驼峰」,成因为长期姿势不良,颈胸椎交界处由于头部的重量压迫,让上背部脊椎骨过度弯曲,导致周遭软组织肌肉和筋膜发炎、沾黏,最后肿胀增厚成大肿包。
其次,养成固定的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强化肌力、改善体能、增进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质密度、增进睡眠品质并纾解压力。运动的选择以全身性有氧运动为佳,依照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散步、快走、游泳、 跑步等。
钟子超呼吁,虽然慢性颈部疼痛多数会逐渐缓解,但若颈部疼痛出现神经学症状,如手脚无力、感觉丧失或持续疼痛伴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等,请尽快就医咨询专科医师,进一步检查以厘清疼痛原因并正确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