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外国货入美受阻涌入加拿大倾销,贸易救济投诉或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大量外国货物入美受阻后,正涌入加拿大倾销。本国企业正加快采取法律行动捍卫本土市场,今年贸易救济投诉(trade remedy complaints)数量有望刷新历史纪录。

    图片来源:财新周刊

    据本地英文媒体《环球邮报》报道:贸易救济案件主要分为反倾销与反补贴税两类:前者针对低于原产国市场价或合理利润销售的进口商品,后者则涉及政府直接补贴、优惠贷款或税收减免等措施。

    Cassidy Levy Kent(Canada)LLP律师事务所表示,他们通常每年仅接手一两起贸易案件,而今年已手握四案,且有十余宗潜在案件处于评估阶段。该律所认为,这一激增与当前动荡的经济和贸易环境密切相关。

    专家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频繁调整关税政策是案件增加的主要推手。本月初,美国将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加拿大商品关税提高至35%,钢铁和铝产品关税更飙至50%。当加企在失去美国市场份额后转向国内,却发现本土市场正被低价进口冲击,而其他国家生产商也在美国市场受阻后,也将产品转向加拿大。

    麦米兰律师事务所(McMillan LLP),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该律所国际贸易团队律师奥哈拉(Jonathan O’Hara)称,钢铁行业长期依赖贸易救济投诉(trade remedy complaints)这一类的手段维持竞争力,如今纸张、能源、化工等行业也开始寻求类似保护。

    该律所的佩勒林律师(William Pellerin)则指出,贸易救济案件属高成本诉讼,简单案件耗资约100万元,复杂案件则可能超200万元。然而一旦成功,关税措施可实施至少五年,并可续期——如针对美国产土豆的关税已维持40年。他强调,其投资回报率极高,“200万元的投入,可能换来数亿加元的额外收入”。

    在全球贸易壁垒加高、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加拿大企业显然正把贸易救济武器化,以应对进口冲击并争夺国内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周一宣布,已对来自墨西哥和菲律宾的油井管产品(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以及部分来自韩国、土耳其和美国的出口商涉嫌倾销行为展开调查。这是2025年至今的第七起贸易救济案件,距离2001年创下的九起纪录仅差两案。多位贸易律师透露,目前仍有多达六起新案在筹备中,年底前在审案件可能增至10至12起。

    CBSA发言人珀迪表示,截至8月11日,针对7种产品已启动29起倾销与补贴联合调查;而2024年同期仅有12起,涉及5种产品。2001年创纪录时则有9种产品、41起调查。她解释,单一产品投诉可能引发多国出口的多项调查,且往往同时涉及倾销与补贴指控。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