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双方发布即起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将互征关税的截止日期延到11月10日,这一决定受到美国商界欢迎。美联社称援引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用关税、稀土管控等措施测试川普政策的极限,让美国「意识到自己没有占据上风」;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更称「90天窗口期广受欢迎」,有助全球市场主体回到可规画的正常轨道。
观察者网引述美联社报导,自川普上任以来,他几乎对所有国家加征高关税,颠覆全球贸易体系。欧盟、日本等其他美国贸易伙伴在他的施压下接受了不对等的协议,例如对日、欧进口商品征收的15%关税。然而,中国用「自己的棍子」关税反制、稀土出口管控等举措,让美国看清了现实。
「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占据上风。」美国阿诺-波特律师事务所(Arnold & Porter)高级法律顾问、曾经担任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助理贸易代表雷明(Claire Reade)说。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美关系高级研究员阿里·怀恩(Ali Wyne)分析称,川普政府高估了关税迫使中国做出经济让步的能力,这不仅凸显出美国单边施压的局限性,还让中国有理由相信,中国可以用稀土管控在后续谈判中保持上风,如今「美国政府寻求贸易缓和,正是其先前傲慢政策的自我反噬」。

怀恩表示,近期中美谈判展现出「两国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短期内,中国围绕美国芯片限制进行的创新,可能远比美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更容易」。
环球时报社评指出,国际市场对中美暂停关税反应积极,亚太股市及原油期货价格均应声上涨。它表明,中美正以平等务实的态度和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进一步稳定中美经贸关系。这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社评称,中国对美出口已连续4个月下降,但中美经贸会谈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已经显现,双边贸易同比降幅在6月明显收窄。不过,「90天窗口期」稍纵即逝,市场观望情绪仍重,中美当务之急是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不仅要在数字上止损,更要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继续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各自关切,争取双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