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塑料公约」最终谈判原订14日晚间闭幕,但新版草案突删「塑料减产」条文,引发各国与公民团体激烈反弹。经一整天闭门协商仍陷僵局,全体大会延至深夜才召开,大会主席瓦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上台仅表示新版草案仍在修订,不到一分钟便宣布休会,将延至15日再开,也就是会议期间确定延长。
「全球塑料公约」最终谈判(INC-5.2)于本月5日至14日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举行。会议倒数前夕,13日临时召开会员大会并公布新版草案,将历届争议最激烈的第六条「塑料减产」整笔删除;第三条「塑料产品」亦未纳入化学物质规范,并删除附录禁用清单,引发多国强烈不满。
为化解反弹,谈判最后一天,大会整日密集磋商,包括代表国高层与「志同道合国家联盟」的多场闭门会议,导致闭幕会议延至深夜才召开。瓦迪维索上台时仅表示「修订文本草案的磋商仍在进行,现在休会,明早复会,时间另行通知」,让台下与会者错愕不已。
而在场外,各方也加紧行动。昨晚全体会议前,成员国、科学家与公民团体齐声召开记者会,呼吁拒绝新版公约,并强调「必须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保护人类与地球」。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亦在社群发文表示,「全球塑料公约」是改变现况的契机,但联合国提交的文本缺乏企图心,呼吁日内瓦的各国通过能反映环境与健康危机紧迫性的条约文本。
回顾本届谈判进程,自5日开幕以来,大会即分为4个小组,就不同条文内容展开讨论。联合国于8日召开中场会员大会,盘点各小组磋商结果,发现条文中尚无共识的括号数量从300多个暴增至1488个,页数也由原本的22页增至34页,显示分歧不减反增。会议倒数前夕,13日大会临时召开会员大会并公布最新主席条文草案,将备受关注的第六条「塑料减产」条文删除,引发多国激烈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