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7095 帖子
台周六「罢免投票」 决定24国民党立委及新竹市长去留
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大罢免」投票,第一场于台北时间26日登场,选民将决定24名国民党立委及新竹市长⾼虹安的去留。下一场则在8月23日举行。美东时间26日早上,选举结果会陆续揭晓。
「大罢免」系因2024年大选后台湾政坛的「朝小野大」格局,若国民党这次失去六席,民进党将有机会重夺国会主导权,影响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
投票前夕,蓝绿阵营都拚动员,罢免反罢免提出团体多场造势活动。
国民党25日晚在凯道举办造势晚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蓝白天王齐聚一堂,呼吁民众投下「不同意罢免」来教训赖清德总统,捍卫民主及国会监督力量;反共护台志工联盟则在立法院外济南路前,举办为民主守夜公民集气晚会,高喊「大罢免大成功」,双方相距不到300公尺。
国民党为反制大罢免,先前抢下选前之夜凯道路权,25日晚在凯道前举办「不同意罢免」造势晚会,民众超过五万人。蓝⽩⽀持者不畏⾵⾬,⿑为24名被锁定罢免的国民党⽴委和新⽵市⾧⾼虹安加油。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立法院长韩国瑜、前总统马英九轮番上阵催票,台北市长蒋万安、桃园市长张善政、新北市长侯友宜、台中市长卢秀燕也合体站台,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停职中的新竹市长高虹安也加入助讲。
前总统⾺英九重砲抨击赖清德总统,「你虽然姓赖,但不值得我们信赖」,强调反罢免投票就是对赖总统的「不信赖投票」,吁选民投下不同意票。
台中市长卢秀燕一上台就矛头对准赖清德「团结说」,直指民进党选输就翻桌,为了一党之私动用人民的税金办选举,合理吗?她强调,不同意罢免不只是为了立委,更是要用选票告诉赖总统,不同意这样制造仇恨、撕裂台湾。
台北市长蒋万安率北市五席蓝委,痛批民进党搞一整年的大罢免。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表示,坐在总统府的赖清德本来该要团结国家,但看到的是民进党废弛国政、赖清德分裂社会,从没有看过良善的台湾人民如此对立,甚至相互仇视。
韩国瑜表示,台湾民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如果大罢免成功,「台湾民主真的会掉入万丈深渊」,民进党将一党独裁,民主一定要监督,没有制衡的权力就是一头独裁怪兽。
朱立伦表示,赖总统大权独揽,唯有国会还有制衡力量,他向台下民众高喊「我们可以淋雨、人民可以淋雨,不畏风雨,但是台湾民主不能淋雨」。
罢免团体也把握最后一夜催票,在立法院外的济南路上,举办「为民主守夜,公民集气」晚会,现场群众挥舞旗帜,高喊「大罢免、大成功」口号。
反共护台志工联盟召集人曹兴诚表示,这次大罢免就是爱台湾跟卖台湾的对决,呼吁群众团结起来,把台湾变成一个更稳固、伟大的国家。
民进党副秘书⾧何博⽂在桃园宣讲时表⽰,指国民党⽴委乱删预算,还违法通过普发现⾦1万元政策,把⼤家当傻⼦。民进党发⾔⼈吴峥则在新北市说,国民党⽴委删除国防预算,⾶去北京跟共产党站在⼀起,这不能忍,⼀定要出来投票。
副总统萧美琴25日也在脸书表⽰,罢免权,是台湾民主制度的⼀环。⼈民⾏使宪政权利,是修复、更新的过程,更是民主韧性的展现。
关税收3000亿 川普:还债或发退税支票
川普总统实施关税政策让国库今年可获3000亿元收入,川普公开宣示,这笔财源主要用来偿还国债,但也考虑发放退税支票给纳税人,但对象与金额并未具体说明。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报导,川普25日搭机前往苏格兰进行四天访问前,向媒体公开表示,有鉴于国库目前多出数十亿元关税收入,考虑向国人发放一笔小额退税,并强调:「我们最想做的是偿还国债,不过我们确实在考虑退税。」并补充道:「我们因为从关税获得庞大收入,因此『限于特定收入国人』(for people of a certain income level)可以给予少量退税。」但并未具体说明发放门槛与金额。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根据无党派机构「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偷懒不加热? 热狗撕开包装直接吃恐酿悲剧
很多人认为热狗是好吃又方便的食物,几分钟就能煮熟,因此有时会打开包装袋直接吃,但热狗容易受到李斯特菌(Listeria)感染,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热狗,极有可能感染李斯特菌症(Listeriosis),除了发烧、腹泻等症状,免疫系统受损者恐有更严重的症状,因此吃热狗前千万不要因为肚子饿而偷懒,一定要充分加热才能确保健康。
Takeout报导,有些人认为如法兰克福香肠在包装前已经煮熟,所以从冰箱取出后可以直接拆开包装切成小块,做成热狗起司通心粉食用,这么做的风险很高,因为虽然大部分的细菌会在一开始的烹煮阶段被杀死,但即使高级品牌的热狗也有被李斯特菌感染的风险,过去也有多起热狗因为被李斯特菌感染而召回的事件。
许多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细菌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但李斯特菌例外,它能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如冰箱中繁殖增生,若热狗在包装前被李斯特菌感染,之后没有加热过就被吃下肚,食用者就可能感染李斯特菌症;因李斯特菌感染产生的感染症,症状包括身体酸痛、发烧、发冷,以及腹泻等胃部问题,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报导指出,热狗可能在生产的环节被李斯特菌污染,例如机器或器具上有这种细菌,它们可以轻易地跑到热狗上,包装时也可能有交叉污染,即便从包装到生产都没被污染,若包装有破损,细菌也可能从超市的货架或自家厨房的家具或器具表面跑到热狗上。
因此食用热狗前应充分加热,只要将热狗加热到华氏165度就能消灭任何李斯特菌,这不会花太多时间,根据热狗的大小,只要烤过或用滚水煮过,只要5到7分钟就能达到安全的温度。如果真的很饿等不了7分钟,也可以用微波炉,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虽然微波加热不如烤的美味,但这能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
中国节目测试辅驾「特斯拉胜」 36款车高危场景都没全数过关
中国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与央视合作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近日挑选36款最畅销辅助驾驶车型,参加15类高危事故场景测试,结果没有一种车型能在所有高风险场景中全数通过。其中,特斯拉的表现远胜于他牌,被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群平台转发并配文称「特斯拉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引关注。多家车企多回应称安全应为第一优先,鸿蒙智行不予置评。
综合红星新闻、第一财经报导,懂车帝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近日上线,其中选取市场上热门畅销、辅助驾驶功能完备的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涵盖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特斯拉等,仿真城区、高速的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
其中,城市场景共设置了九类场景。通过率方面,转盘内导入、四个小学生过马路、煞停电瓶&斑马在线的儿童等三个场景通过率超过五成,分别为77%、58%、58%;而开进大转盘场景通过率最低,仅为23%。高速则共设置了六类场景,通过率相对更低,其中施工路遇卡车场景通过率最高为47%;而消失的前车、莽撞横穿的猪两个场景通过率分别仅有14%、5%。
结果显示,在城市场景中,特斯拉Tesla ModelX表现最好,通过八次,通过率为88.9%,智界R7、阿维塔12、皓智3X都通过7次,处于第二梯队。高速场景仿真中,特斯拉Model3、ModelX表现最好,其中Model3仅莽撞横穿的猪一项未通过、ModelX为高速临时施工一项未通过。其他所有的车型未通过的数量均在三项及以上。
表现排在前十的车型均通过了至少两项测试,其中广汽AION RT和广汽丰田铂智3X价格均在15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万美元)以下;而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了施工路遇卡车一项。
但36个参加测试的车型没有一个能通过全部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结果认为,整体上辅助驾驶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用户不能过度信任和完全依赖。参与测试车型的价格段从10万到超70万元,也显示辅助驾驶的能力程度与车价并不构成正相关。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25日转发了高速公路场景的测试视频,并配文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对此,懂车帝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节目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多家车企也回应。广汽丰田称:安全优先、生命至上,再好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岚图汽车邵明峰发文表示,封闭高速测试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技术共性瓶颈:高速避险、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识别等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鸿蒙智行微博则发文称对「测试」不予置评。
有观点认为,其测试场景设计存在局限性,例如未覆盖城市道路中常见的非机动车混行场景。
协议现分歧?日本砸5千亿美元投资 但没保证让美国赚走九成
美国总统川普22日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其中一项条款是「日本将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而美方将「收到90%获利」。日本25日公布详细内容,称美国仅在承担相应比例的风险与资金前提下,才能取得9成利润,凸显两国对这项仓促达成协议的诠释出现分歧。
金融时报报导,日本成功将美国总统原本扬言要征收的25%汽车及对等关税税率降低至15%,但双方随后对协议内容的理解出现明显落差。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协议公布隔天夸口表示,作为降低关税的交换条件,日本将成为对美国战略产业投资总额高达5500亿美元的「银行家」,例如半导体、造船和关键矿产。
他说:「日本人将为这些计划提供融资,我们则会交由业者负责经营,利润将分为九成给纳税人,一成给日本。他们基本上是通过这项承诺换得较低的关税税率。」
不过,日本内阁府25日发布的一份简报似乎驳斥卢特尼克的说法,指出利润分配比例将「根据各方的贡献程度与承担的风险」来确定。
知情官员表示,这份协议是在日本首席谈判代表、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与川普进行的一场历时70分钟会议中仓促敲定的。日方官员透露,东京与华府之间并无书面协议,也不会起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一位美国官员则表示,相关投资计划的细节仍在协商中。
共同社报导,根据日方公布的关税协议详情,在对日「对等关税」方面,目前税率为15%以上的牛肉等品项将不会加征,原为零关税和税率不满15%的品种则一律变为15%。
包括日本在内,美国目前对众多国家和地区征收的10%对等关税是与按种类的关税叠加。根据美日协议,目前36.4%的牛肉关税将变为原来的26.4%。此外,若美国今后针对半导体和医药品加征,日本则适用最低国家的税率。
Breaking
美国游客在巴黎吃饭被宰 真存在游客菜单?(组图)
巴黎,这个被塞纳河环绕、让人一边哼《玫瑰人生》一边刷口红补妆的浪漫城市,如今正因一道意大利面和一瓶水,站上了风口浪尖。最近,有两位“间谍吃货”在巴黎干了一件大事——一人用着流利的美式口音点餐,化身“假美国人”;另一位装作法国游客,从头到脚散发出“本地老饕”气质。他们双双坐进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餐厅,点了完全一样的食物,结果……账单直接裂开:同一道菜,两种价格,一个城市,两种命运。巴黎到底是不是在“区别对待”游客?本地人点餐是法式浪漫,外国人点餐是法式算法?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个看似“鸡毛蒜皮”,实则“国际关系级别”的点菜问题。好,先来说说这场“卧底行动”的细节,听完你可能要叹一句:原来在巴黎吃饭,不看菜单,看护照。这位《巴黎人报》的记者Mathieu先是去商店买了件土得掉渣的铁塔T恤,然后戴上鸭舌帽和墨镜,就差没把“美国游客”两个字写在脸上了。接着,这位“美国卧底”和他的朋友Marc碰头了
这位大哥运营着一个自己的博客,上面的内容全是省钱秘诀和日常骗局,这次他假装自己是法国游客。两人分开走进同一家靠近埃菲尔铁塔的餐厅,坐在不同的位置上,点了一模一样的组合:一份意大利千层面(Lasagnes)一杯可乐一份水但真正端上来的东西,简直可以拍成一集悬疑剧《谁动了我的饮料?》!法国顾客Marc,收到的是一罐可乐,价格€6.50,还附赠一大壶免费自来水,嗯,就是传说中的carafe d’eau;而美国顾客Mathieu没有选择权,直接被告知“可乐你只能点中杯或大杯”,他选了中杯后,服务员端来了一杯加了很多冰的半升可乐,价格€9.50。水?不好意思,直接上一瓶Vittel矿泉水,再请你掏€6。一边吃一边心里不平衡的Mathieu,在结完账后迫不及待地和Marc碰头,想看看两人的账单到底差了多少。结果,心态快崩了
足足多了€9.5!嗯,一顿饭用欧元在上了堂表演课:《如何让游客安静破防》。咱们接着说这两位卧底的第二站。在另一家同样靠近旅游热点的餐厅,两人再次用同样的方式点了相同的餐。除了与上次同样的遭遇,美国游客被强制买了一瓶水之外,这次又多了点新花样。吃完买单时——法国顾客Marc的账单上已经含有服务费(法国餐厅通常价格内已含10%-15%服务费);但这时,服务员满脸真诚地对美国游客Mathieu说:“服务费不包括在内哦,要不要给点小费?”你以为这就是套路结束?图样图森破。对方一边操作POS机,一边若无其事地帮忙“输入”金额。结果——顾客说给10%的小费,POS机却显示15%。一顿操作猛如虎,游客的小费被“偷涨”5%,连自己怎么被薅的都不知道。等你反应过来,笑容已经凝固,银行卡余额也和你的信任一起缩水。最后整整差出了€10。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游客被要小费的情况在后续的测试中也频繁出现,这些餐厅会特意强调服务费不在账单之中。此外,还出现了在用餐过程中,服务员询问是否要点蒜香面包,游客以为是免费的,但结账时才发现这是菜单上没写的额外收费项目的现象。或许你会说:“巴黎嘛,游客多,被宰宰也不奇怪。”但事情没那么简单。首先,这些区别对待不是明码标价的“外国人定价”,而是充满技巧的“隐形加收”:可乐“默认”升级,水不给免费壶装水,只卖瓶装,账单含服务费还引导你再小费……这些都是不了解法国餐饮文化的游客,经常会踩到的雷。根据调查,这些情况普遍发生在“超级热门景点”周边——比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香榭丽舍,几乎每个国家的首都都会有这种“高风险地带”。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巴黎所有餐厅,也不能以偏概全说“法国人不厚道”。正如法国餐饮业协会GHR代表所说:“法国法律明确规定:水、餐具、服务费都包含在菜单价格中。除非顾客明确表示要瓶装水,否则应提供免费的自来水。”也就是说真正懂行的本地人,是不会被这些套路“撬开钱包”的,可一见你不懂,有些餐厅就会见缝插针。讲真,美国游客在这波“冤种行为”中被频繁提及,确实也有文化差异在作祟:在美国,小费是服务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不给就跟欠人命一样;但在法国,小费是“可给可不给”的“锦上添花”,法律也规定服务已包含在总价中。再加上语言障碍、旅行紧张状态、对价格敏感度下降……组合拳打下来,游客就特别容易被骗。话说回来,既然我们不能指望餐厅改性子,那就从自己下手,提高“旅游生存技能”:点水时,请指名“Carafe d’eau”(免费壶装水),不要说“still water”,那等于“来瓶贵的”。认真看菜单,小心“不显眼加价项目”,如果菜单上没有价格,别点!尤其是“推荐菜”、“主厨推荐”、“您要不要尝尝”这类话术。记住,在法国,小费不是必须的!你觉得服务好,1-2欧是心意;对方催促、默认加小费的,可以礼貌拒绝。当然,如果想靠谱且吃得好,就别在景点边上就餐,往远走三条街,世界豁然开朗。巴黎有很多好餐厅,但游客太集中在某几块地。总之,这种现象很多热门旅游城市都会发生,它们经营方式不透明、缺乏监管,利用游客对本地文化的不熟悉在打“擦边球”,作为游客,请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擦亮双眼哦。-END-Ref: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934069/Thatll-10-extra-Fake-American-finds-tourists-getting-ripped-Paris.html
他们靠“名人cosplay”骗了百万欧元(组图)
“我以为我要娶的是前法国小姐,”这位老人在镜头前心碎。他一掷千金,不惜孤身跨国,等来的却是对峙与骗局。2024年7月9日,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70岁的比利时退休老人Michel开车穿越750公里,只为见他心中的“未婚妻”——前法国小姐苏菲·武泽洛(Sophie Vouzelaud)。他满心欢喜地抵达了法国上维埃讷省的一户住宅前,只是迎接他的,并不是一个温柔的拥抱,而是震惊、愤怒和一段被手机全程录下的视频对峙。Michel被骗了。更确切地说,他成了一个“爱情骗局”的最新受害者——他误以为自己与2007年法国小姐亚军谈了一场真挚的网恋,为她汇款,答应婚约,甚至计划共度晚年。而他一共付出了三万欧元,换来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精心策划的骗局。这一切开始于某次网络聊天——见不到本人、没有任何信息,那是所有“情感诈骗”最熟悉的温床。Michel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一条私信,对方自称就是Sophie Vouzelaud,2007年法国小姐大赛中的传奇选手——一位天生听力障碍却打破偏见、杀入总决赛的励志女神。她的身份、故事、甚至生活照——都能在网上查到,真实得毫无破绽。起初只是问候、寒暄,很快,对话变得私密、温情,接着是倾诉与“信任”建设:“我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我正在离婚,需要一些律师费。”“我怀孕了,但刚刚失去了孩子……”每一次看似不幸的遭遇,背后都紧跟着一个“请求”——金钱的支持。而Michel,带着怜悯、爱意和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一次次汇出了钱。直到7月9日,他满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Sophie真实的家门口。但迎接他的是Sophie真正的丈夫——Fabien Boutamine。他震惊于家门口这个陌生老人的出现,更震惊于Michel所陈述的内容。于是,他选择打开手机录下了接下来的对话——面对镜头,Michel一脸困惑却坚定地表示,他“真心以为自己一直在和Sophie通信,并打算结婚”。Fabien随后将这段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引发舆论热议。他说:“骗子编造了一整套剧情,说Sophie账户被冻结、孩子流产、正在经历离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榨取这个男人的钱。”这场骗局的“导演”,正是被称为“brouteur”的一类骗子。这个源自科特迪瓦俚语的词,原意是“吃草的羊”,延伸意义为“坐等收割的骗子”。这些人往往身在非洲,但通过技术手段操作社交账号,与欧洲的“中间人”合作,成功建立起一套跨国情感欺诈网络。据估计,仅在2024年,法国已有超过20万人成为网络骗局的受害者。诈骗金额从几百欧到上百万欧元不等。年纪偏大、孤独寂寞、渴望感情……是这些受害者的共同特征。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53岁的女室内设计师,误以为自己在和“好莱坞明星布拉德·皮特”谈恋爱,最终被骗走了超过83万欧元。她的悲剧,源于一张照片。那是她上传在Instagram个人主页的,一张滑雪照。很快,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联系她,直白坦言:“我儿子就喜欢你这样的。”而这个所谓的“儿子”,据称是布拉德·皮特。这位设计师一开始还抱有戒心,要求对方出示证据。但当对方爽快给出护照、其他演员留言和网络上都没有的照片(通常是AI生成)时,她动摇了。骗子趁虚而入,每天聊天、送礼物……关系日渐亲密。在此期间,骗子利用账户冻结、支付礼物的关税等借口,让这位设计师损失了高达83万欧元。设计师最终在骗局中崩溃,变卖家产,无家可归,甚至严重抑郁。或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绝不会上当。但稍有疏忽,后果就是致命的。情感诈骗者并不是一时冲动的骗子,他们有整套系统化的方法论。“五日测试法”是Valentina Peri,一位研究网络诈骗的作家提出的理论。骗子会在最初五天内,通过密集的问候、交心、情绪渲染,测试对方是否容易‘上钩’。一旦察觉受害者回应热情,就立刻加深情感投入、营造“唯一”的错觉,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到几月时间里,慢慢引入“需要资金帮助”的剧情。紧接着,就是“虚拟送礼 + 假文件 + 法国中介”三件套。利用法国本地的中介账户或“跑腿”公司进行汇款,避免资金流向非洲引起警觉。使用AI生成的性感照片、合成视频,增强真实感,甚至会寄“礼物”——用来打破疑心,拉近距离。而这一切,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你相信你爱上的人是真实的,并且值得为他/她花钱。而且,这些爱情骗子们,手段可不止于虚构感情。他们还会:假扮帅哥美女,诱骗对方发送裸照或视频,然后进行“性勒索(sextorsion)”;虚构比特币、加密货币投资项目;伪造身份行骗,套取银行信息;有时他们会冒充明星,有时冒充军人、医生、外交官、联合国人员,甚至是“被绑架的家属”。正如Peri所说:“这些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你愚蠢,而是他们太专业。”他们知道你想要什么,懂得如何取信于你,甚至比你自己还了解你的弱点。所以,我们提醒每一位正在网络中寻找陪伴的人:对方身份可查,但不可全信;从未见面的人要求金钱援助,一律拒绝;不要轻信名人账号或私信;一旦感觉异常,及时报警或咨询专业组织。70岁的Michel失去了3万欧元,可能也失去了再次信任他人的勇气。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这场荒诞的“婚姻”骗局中明白一点:在数字时代,情感也能被包装成陷阱。不要等到被骗,才去学会保护自己。
少女谈个恋爱就被政府带走 用自杀寻归家路(组图)
2024年9月10日,本该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Sébatien和Cécile M.夫妇来说,那天简直如晴天霹雳。这对来自法国吉伦特省克雷翁大的小镇夫妇在波尔多儿童法庭上,亲耳听见法官宣布:他们失去了对16岁女儿Léa的监护权。这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和孩子住在一起、照顾她、做她的监护人。法律在那一刻,生生将一家人拆散。但这对父母没有放弃。Cécile说得很干脆:“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命,我们什么都不会放弃。”六个月的奔走、申诉、痛哭和等待之后,他们终于在2025年3月把女儿接了回来。然而,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们今天站出来讲述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经历这种事的父母,还有很多人可能没有力气去斗争。”一切都从一个叫Kilian的男孩开始。2024年初夏,Léa陷入了热恋,男主角正是这个她在克雷翁中学认识的男孩。可父母对这段关系强烈反对,因为Kilian不仅吸食大麻,甚至疑似贩卖毒品。更糟的是,自从他出现在女儿的生活里,Léa也变得越来越叛逆,变得“听不见家里的话”。几个月间,情况快速恶化。Léa开始逃课、顶撞父母、偷偷让男友夜宿家中,还在一家人吃饭时公然让抽大麻的基利安坐上饭桌。到了音乐节那晚,父母要求Léa晚上11点回家,但她回家后还是冲父母发火,说他们毁了她的人生。Cécile回忆:“她那天彻底变了个人,跟以前那个爱笑的小姑娘完全不一样。”最离谱的一次,是在9月学校开学前夜——按家里传统,一家人要共进晚餐迎接新学期。但Léa不见了。夫妻俩开了两辆车,在镇子里来回转圈找人,最后在Kilian的表哥家找到了女儿。面对焦急的父母,Léa不吭声,反而是Kilian回了话:“这事法庭上解决!”这句回应让两人心头一沉:坏了,一切开始失控了。更糟的是,M.一家其实已经“被记录在案”。一年前,Léa曾因失恋而一度情绪崩溃,有过轻生的的想法。当时Cécile出于焦急拨打了法国“自杀防治热线”寻求建议,结果这一求助反而触发了社工系统的干预。社会服务机构以“孩子可能处于危险中”为由开启了调查,并派了两名社工上门问话。“当时我们并不担心,我们没什么好隐瞒的,”Cécile说,“但现在想来,那成了我们倒霉的起点。”2024年9月,Léa向波尔多湖校区职业培训中心(CFA)的心理医生主动表达了想要“脱离父母、申请自主”的愿望。两个月后,这份“正式的书面申请”送到了儿童法官桌前——于是,在没有与父母直接对话的情况下,法官以此为依据,剥夺了父母的监护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开庭那天,Léa居然没有抗拒,她甚至某种程度上“默认”了这个判决。她后来回忆:“当时我状态不好,是我前男友一直在影响我、灌输一些想法。我信了。我不想见父母了……可法官根本没看出我状态不对。”听到“安置”这个词,你可能会以为Léa被妥善安放在某个安全的机构、在专家的照看下慢慢恢复——现实却是,Léa最初被送去了Kilian的父母家。也就是说,法院将一个未成年少女,交给了一个吸毒少年以及其家庭。Cécile一开始就警觉:“他爸本来就在我们镇上出了名的‘不干净’,我们之前也听说警方在盯着他们。”果不其然,Léa在那个家里过得并不好。那是一个混乱的环境,毒品、酒精、无监管的生活……17岁的她,几乎完全被放任自流。父母不停地向当地政府、法院、儿童保护中心申诉报警,但毫无回应。直到2024年11月5日,Léa再度尝试服药自杀。一周后,警方终于行动,对Kilian家进行突袭搜查,发现了藏匿的毒品和其他可疑物品——原来警方早已掌握线索,这家人一直涉嫌贩毒。可惜,这一切来得太迟了。Léa自杀未遂后,被紧急转移至一户寄养家庭,但只待了不到一个月,又被送往波尔多的拉巴尔特(Labarthe)青少年收容机构。表面上,这是一个为14至21岁少女提供庇护和心理支持的地方。但对Léa来说,却是又一次隔离、孤独和混乱的开始。“那段时间我完全崩溃了,”17岁的Léa说,“我和爸妈每天电话通话,我一直告诉他们我爱他们……可我们还是被强行分开。”她的情绪不断下滑,原本的学徒合同也因此终止了。“我不想回忆那段时间。每天靠安眠药、抽烟才能过下去。”她说,直到进入收容所,才真正意识到——只有父母才是真正愿意帮她,不放弃她的人。就在Léa被送往收容机构几个月后,她的态度发生了彻底变化。她主动联系法院、社工,并开始明确表示:希望回家。2025年3月24日,案件终于迎来转机。这一天,法官听取了各方意见,撤销了强制安置令,恢复了父母的监护权。这一刻,夫妻俩终于赢回了女儿。但他们没有像大多数家庭一样选择沉默。相反,他们开始“反向控告”。2025年2月14日,夫妇俩以“疏忽照护、危害未成年人安全、操纵未成年人精神、侵犯父母权”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当地儿童与家庭中心(CDEF),负责案件的社会调解员,儿童法官,Kilian的父母以及拉巴尔特收容中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总统马克龙夫妇写了一封长信,称这是“司法错误”,呼吁改革儿童保护体系,避免其他家庭重蹈覆辙。他们认为:如果不是他们坚定不放弃,Léa可能就彻底断送了未来。如今,莱娅放弃了之前的餐饮专业学习,打算投考宪兵学校。她说:“经历这一切,我对人重新建立信任,甚至对父母。因为我们也曾互相敌对。但最终,我长大了。我更清楚要和谁来往,也学会了反思。”-END-Ref:https://actu.fr/nouvelle-aquitaine/creon_33140/on-nous-a-arrache-notre-enfant-en-gironde-ils-portent-plainte-suite-au-placement-abusif-de-leur-fille_62909321.html
美国短剧 正在疯狂“抄袭”中国的作业(组图)
前段时间,中国电影人高峰自爆,自己靠“抄中国作业”的方法,在美国拍短剧,累计票房已超7000万。巨大的市场让他信心倍增,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冲击全球第一支短剧行业股。今天的中国短剧正在风靡全球,目前统计,已有166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微短剧作品。根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微短剧App在全球的下载量已接近9亿5000万次。其中,微短剧平台“ReelShort” 一度登顶北美下载应用榜首,一位叫桑迪的剧迷表示,去年她看了超过60部剧集,剧名包括《世子逃婚,我转身改嫁他爹》(Fiancé, I Married Your Dad)和《千金丫环》(The Maid's Revenge)。“我简直欲罢不能——只能这么说。”“ReelShort”的背后运作公司“疯狂枫叶工作室”是中国企业,其背靠出版商“中文在线集团”,不仅手握大量网文IP,还能随时根据大数据,打造欧美观众爱看的短剧,其短剧的数量也是位居各大平台之冠,下载量甚至超了Netflix。可以说,这是中国出版商血赚老外钱的一张名片,也是出海短剧平台的标杆。然而,就是这张名片却在最近深陷抄袭传闻。7月25日,听花岛、点众这两家国内头部微短剧公司先后发布声明,称ReelShort发布内容侵权抄袭。点众表示,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剧情基本相同的剧集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女王》《尊老爱幼》《游子归家》等。点众发现该公司的侵权行为后,要求对方下架,可对方却予以拒绝。无奈之下,点众发出律师函,由律师出面交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而后,枫叶互动下线了被涉嫌侵权的三部剧集。另一头的听花岛更是晒出证据打脸。从今年6月以来,听花岛的热播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