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7374 帖子
嫌飞机餐不健康 网红带「烤全鸡」上机引争议
纽约网红克洛伊(Chloé Gray)近日因在纽华克自由国际机场携带一整只烤鸡准备搭机,被运输安全管理局人员拦下,引发一阵僵持。克洛伊表示,由于注重健康且不屑机上提供的垃圾食物,才会选择自带高蛋白的烤鸡。最终她顺利登机,并于飞行途中公开分享此经历,影片曝光后在网络上掀起热议。
根据媒体报导,克洛伊于近日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机场遭遇的经过。她表示「我在机场被拦了,因为包包里有奇怪的东西」,而该物品正是一整只烤鸡。当时在纽华克自由国际机场,TSA工作人员对她的烤鸡产生疑虑,双方因此僵持一段时间。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最终,克洛伊成功带着烤鸡登机,并拍摄自己在飞机上享用烤鸡的画面,强调「我喜欢行使我的自由意志」。此举引发网友两极反应,有人直言「太疯狂了」、「烤鸡在飞机上的气味很难闻」,甚至有人表示「搭飞机坐在我旁边的人拿出一只烤鸡,我会崩溃」。
@chloe.ggray let’s normalize eating whole foods...
丹麦2040年底前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 成欧洲最高国家
丹麦国会22日通过法律,旨在2040年底前将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7岁提高至70岁,这将使丹麦成为退休年龄最高的欧洲国家。
法新社报导,丹麦自2006年起将官方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挂勾,并每隔5年修订1次。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丹麦的退休年龄将在2030年提高至68岁,在2035年将升至69岁。
新法律规定,所有在1970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的人,其退休年龄为70岁。
现年47岁的丹麦总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属于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她去年表示一旦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她准备好重审这项制度。
她去年8月告诉丹麦「百林日报」(Berlingske Tidende):「我们不再认为退休年龄应自动增加。」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过去几周爆发工会支持的示威,抗议提高退休年龄。
丹麦国会昨天投票前,一个丹麦工会联盟的主席拉斯穆森(Jesper Ettrup Rasmussen)指出,提高退休年龄的提案「完全不公平」。
他说:「丹麦经济体质健康,退休年龄却是全欧盟最高。」
他还谈到:「更高的退休年龄代表(人们将)失去享有有尊严的老年生活的权利。」
南加华裔律师协会50周年庆 服务社区守护司法贡献卓着
南加州华人律师协会(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Lawyers Association,简称SCCLA)22日晚间在朋那维丘旅馆(Westin Bonaventure Hotel & Suites)举行第50届就职暨颁奖晚宴,吸引近千名法律界与社区人士出席。晚宴见证新任理事宣誓就职,并颁发多项奖项,表彰对亚裔社区与司法正义的贡献卓著者。
联邦加州中区法院主审法官朱美瑜(Dolly M. Gee)主持新一届理事会宣誓仪式。身为全美首位华裔女性联邦主审法官,也是SCCLA终身会员与前任会长的朱美瑜致词表示:「司法与民主制度需靠法律人世代守护,法律人应坚定挺身而出。」新任会长Vicki Chou指出,SCCLA50年来致力提升亚太裔法律人能见度,未来将持续深化多元共融与公义倡议。
当晚颁发多项奖项。司法服务奖颁给加州高等法院Michelle Kim法官,肯定她长年担任公设辩护人与法官的专业贡献。开拓者奖由前加州主计长余淑婷获得,她呼吁法律人应继续为弱势发声。黄锦绍(Delbert E. Wong)法官服务奖颁予Connie Chung Joe,因其领导南加亚美公义促进中心,积极推动反仇恨倡议与移民权益保障,特别在蒙特利公园市枪击案后,带领协会发放超过120万美元善款协助受害者家庭。
影响力奖授予创会元老Tom Liu,他自1980年代起每年举办夏末学生见面会,为逾3000名亚裔法律学生搭建人脉。学生领袖奖则颁予协会青年成员,表扬其于公益服务的杰出表现。
学生领袖奖则颁予协会青年成员,表扬其于公益、义务法律服务及社区倡议上的杰出表现。当晚有多位政法界重量级嘉宾出席,包括加州前财长江俊辉、加州州众议员方树强、全美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洛杉矶县估值官潘杰夫(Jeff Prang)等人。
晚宴现场设有静态义卖与募款专区,支持协会属下501(c)(3)学人基金。该基金每年颁发逾2万美元奖助学金,鼓励有志投身公共服务的亚裔法律系学生。SCCLA自1975年创会以来,从仅十余名华裔律师聚餐起步,发展成今日南加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亚裔法律人组织。未来协会将以5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推动公平正义与族群权益,开创下一个50年。
英王查理舍弃特斯拉 改买「武汉生产」莲花Eletre纯电SUV
近日,英国国王查理三世购买来自中国湖北武汉的电动汽车,引发欧美媒体报导。
综合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太阳报」(The Sun)、「每日镜报」(Daily Mirror),美国「野兽日报」(The Daily Beast)等多家媒体消息指,查理三世近日订购了一辆价值12万英镑的高性能莲花(Lotus)电动汽车,进一步扩充了他令人瞩目的豪车收藏。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泰晤士报」报导称,这款被称为「超豪华电动SUV」的莲花Eletre,兼具顶级性能与环保理念,将被送往查理国王的某处王室庄园,供国王在非公务期间使用。
「太阳报」称,查理国王拒绝选择近来争议不断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Tesla),转而购入来自莲花跑车的纯电动Eletre SUV。新车将特别喷涂为王室传统的绯红色,即所谓的「王室紫红」。
「野兽日报」报导,英国王室长期偏好英国汽车,对劳斯莱斯(Rolls-Royce)、路虎(Land Rover)和宾利(Bentley)等品牌情有独钟。但近年来,这些品牌大多被海外资本收购,生产活动也多已迁出英国。
据了解,莲花跑车成立于1948年,是英国精品跑车品牌。2017年,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收购莲花跑车,并于2021年成立路特斯科技公司,总部落户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中国、英国、德国研发设计机构及全球资源,面向全球市场打造超高端纯电智能汽车。
根据莲花跑车英文官网消息,位于英国诺福克郡海瑟尔(Hethel)的团队负责Eletre车型的产品定义工作,生产制造则在武汉进行。美国彭博、英国「镜报」等媒体也报导称,Eletre车型是在武汉生产制造的。
莲花Eletre在英国的售价约为12万英镑,续航里程约450公里。其双电机动力系统可输出905马力,仅需2.9秒即可从静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可达260公里/小时。
不只苹果 川普要求三星等手机制造商来美设厂 否则课税25%
川普总统23日扬言,若苹果未在美国生产iPhone,将面临至少25%的高额关税,随后进一步要求苹果和三星(Samsung)等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手机,否则将同样面临25%的关税。
根据此前报导,川普在自创社群媒体真实社群写道,很久以前就向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说,希望在美国销售的iPhone能在美国生产和组装,而非印度;「若情况不是这样,苹果就必须向美国支付至少25%的关税」。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CNN报导,川普当天在椭圆办公室签署行政命令后表示,该项关税政策将适用于所有在美国销售设备的手机制造商。他对记者说:「适用范围将会扩大,三星和任何制造这类产品的公司也会被纳入,否则就不公平。」
卫报转述,川普还说,「当他们在这里建厂,就没有关税。所以他们会选择在这里建造工厂。」
CNN指出,不同于苹果,三星并不依赖中国生产智能手机。这家南韩科技巨头在市占率不敌中国本土品牌后,早在2019年便关闭中国境内最后一家手机工厂,但目前仍在当地维持部分业务运作。
据三星内部消息人士先前告诉CNN,该公司绝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是在南韩、越南、印度和巴西等地制造。
Breaking
川普对等关税倒数5天 这国原本被看好却爆「谈判一团乱」
川普总统的对等关税8月1日即将上路,台湾、南韩等多国积极与美方谈判,希望避免高关税造成严重冲击。南华早报26日引述三名知情人士报导,原本被看好与白宫敲定协议的印度,如今恐怕难以赶上最后期限,其中一名人士更形容,现在美印谈判「一团糟」。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美印政策研究主任罗素(Rick Rossow)指出,「尽管印度贸易部长语气乐观,但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几乎不可能。谈判初期进展似乎相当快速,但收尾阶段永远是最艰难的。」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冯德莱恩跑去苏格兰见特朗普,这回能谈成吗?(图)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从华盛顿动身前往苏格兰。借此番欧洲行,特朗普计划27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举行会谈。双方官员均对美欧贸易协议表示谨慎乐观,认为有可能达成一项框架性协议。 特朗普在抵达英国时告诉记者,他将访问自己在苏格兰的两个高尔夫产业,还将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苏格兰首席部长约翰·斯温尼,以及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26日已启程前往苏格兰,目前已抵达格拉斯哥,为与特朗普会晤做准备。尽管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仍在华盛顿,但预计他们将于27日早上抵达苏格兰。 欧盟谈判代表希望此次会谈能够敲定一项贸易协议,以避免美国对欧洲商品加征30%的关税。美欧官员均表示谨慎乐观,认为有可能达成一项框架性贸易协议。 ...
少林寺就差上市了?释永信,袈裟下的资本迷局(图)
少林寺,就差上市了。释永信,到底多有钱?2015年,一位自称曾是少林弟子释正义的人在网络上“实名举报”,发布《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控诉释永信与多女子关系复杂,并质疑其拥有两个身份证。2017年2月调查结果显示,相关指控证据不足。10年弹指一挥间。2025年7月26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惊人消息再次席卷网络。为什么10年前大家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10年后众人又纷纷质疑?执掌少林寺26年的时间里,释永信构建起一个横跨多领域、覆盖海内外的超级商业帝国,让少林寺从一座千年古刹蜕变为兼具宗教属性与商业活力的文化IP,其商业化路径既创造了惊人的经济价值。释永信这次还能带着袈裟下的商业帝国,全身而退吗?1初涉商业,敏锐布局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出生于安徽阜阳。1981年,16岁的他来到少林寺,拜行正长老为师,法名永信。在少林寺的早期岁月里,他便展现出与传统僧人不同的视野——当多数寺庙还沉浸在晨钟暮鼓的节奏中时,他已开始思考如何让少林文化在时代浪潮中存续并扩大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互联网的微光刚刚点亮。1996年,在多数人还不知“网站”为何物时,释永信推动建立了少林寺官网,成为中国最早触网的寺庙。网站不仅发布寺庙动态,更公开《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经典,以“武功秘籍”为诱饵,迅速吸引全球武术爱好者关注,仅上线半年便积累了数万条海外访问记录,为少林文化的商业化传播埋下第一颗种子。1998年,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一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公司的诞生,标志着少林寺从“被动接受香火”转向“主动开发价值”。公司初期业务涵盖旅游纪念品销售、武术培训咨询等,虽因政策调整于数年后注销,却为后续商业布局积累了经验——释永信在此过程中明确了“以文化为内核,以商业为手段”的路径,即通过商业收益反哺文化保护,而非单纯追求利润。多元扩张,构建商业版图。进入21世纪,释永信的商业布局进入爆发期,从文化产品到实体产业,少林IP的商业价值被层层拆解、多维变现。于是他把“功夫”变成可交易的符号。首先是出版与传媒:2002年成立的少林书局,不仅出版《少林功夫史》等学术著作,更推出《少林武功入门》等通俗读物,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2005年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纪录片《百年少林》,以影像化方式强化IP认知,相关光盘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接着是知识产权授权。2003年,少林寺将“少林”品牌授权给网络游戏《少林传奇》,获得38万元版权费,这一尝试虽金额不大,却开创了宗教文化与网游结合的先例。此后,从影视剧武术指导(如《少林寺传奇》系列)到运动品牌联名(与某国产品牌推出“少林功夫鞋”),知识产权授权成为稳定收益来源,仅2010-2020年,相关收入累计超2亿元。还有医学与大健康。2003年重启的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通过“非遗传承+现代工艺”包装,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最后是旅游与体验。在他的运作下,“古刹”变成流量入口。少林寺的旅游开发堪称“教科书级”案例。释永信推动景区升级,从单一参观拓展为“观光+体验”模式:游客可付费参与“一日禅修”(200元/人)、武术体验课(500元/小时),甚至定制“少林文化研学之旅”(3天2晚套餐价3800元)。据嵩山旅游部门数据,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而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2019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之后,释永信开始涉足电商与新零售。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初期仅售卖佛珠、禅修垫等用品,2015年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如“扫地僧”玩偶),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释永信亲自出镜录制“少林智慧”短视频,账号粉丝半年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中,单价999元的“少林药局定制礼盒”5分钟售罄,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与此同时,释永信一直在策划撬动海外市场,而实际上释永信的国际化布局更显商业野心。1999年率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在海外设立的5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采用“会员制+分级收费”模式:普通会员年费300美元,可参加基础武术课;VIP会员年费2000美元,能获得高僧指导。据外媒报道,仅美国洛杉矶中心,年会员收入便超300万美元。此外,海外授权的“少林主题餐厅”“少林瑜伽馆”等,每年为少林寺带来千万美元级品牌使用费。2从“寺庙”到“资本玩家”的跨越释永信的商业帝国之所以被称为“帝国”,核心在于其对资本的运用——通过公司化运作,让少林IP与资本深度绑定。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少林资管”),是这一运作的核心平台。该公司由释永信持股80%(后因政策调整变更为寺庙持股),注册资本从100万元逐步增至1亿元,对外投资的16家公司覆盖多个领域:制造业:控股河南某武术器材厂,生产“少林牌”刀枪剑戟,供应国内外武馆,年营收超8000万元;文旅地产: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少林小镇”项目,在郑州、登封等地建设包含禅修酒店、文化商业街的综合体,通过物业出租和品牌分成获利;金融投资:2016年参股某村镇银行,持股比例5%,涉足金融领域。最引发争议的是2022年的“郑州拿地事件”。当年4月,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一块商业用地,而该公司股东中,少林资管间接持股10%。尽管少林寺随后发布声明称“仅为财务投资,不参与开发”,且最终退出股东行列,但这一动作仍被外界解读为“寺庙进军房地产”的信号——据测算,该地块若建成商业综合体,潜在收益可达10亿元以上。3争议与质疑释永信的商业帝国越庞大,争议声浪便越汹涌,核心焦点始终围绕“宗教清净性”与“商业逐利性”的冲突。其中关于“过度商业化”的批评一直不曾间断。如媒体曾曝光少林寺内“高价香”明码标价,最低400元、最高10万元,被指“把拜佛变成花钱买心安”;景区内商铺租金高昂(核心区域年租金达百万元),售卖的“开光饰品”价格虚高,引发“借信仰敛财”的质疑。又有学者批评,少林武术从“修行方式”沦为“表演商品”,武僧团海外巡演更像“商业秀”——而“少林IP”的过度授权(如某快餐品牌推出“少林汉堡”),让传统文化符号变得廉价。实际上关于释永信个人的争议,更是一直在持续。其中就包括财富与身份的反差。网络流传其“佩戴名表”“乘坐豪车”(少林寺回应称车辆为景区统一调配)、“袈裟价值16万元”(实为特殊工艺定制,用于重要佛事),与公众认知中“僧人清苦”的形象形成反差。尽管少林资管称“股权收益全部用于寺庙修缮和慈善”,但释永信曾持股80%的事实,仍被质疑“个人与寺庙利益绑定”。2015年,有举报称其“侵占香火收入”,虽经调查未查实,但舆论争议持续发酵。面对争议,释永信的回应始终如一:“商业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少林文化。”数据显示,少林寺每年将约30%的商业收入用于古建筑修复(如2010年耗资2亿元修缮塔林)、文物保护和慈善事业(2020年向武汉抗疫捐款1000万元),这一说法得到部分学者认可——在政府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商业化或许是传统文化存续的无奈选择。4风暴突至2025年7月26日上午,一则惊人消息如风暴般席卷网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舆论,让本就备受关注的少林寺和释永信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先爆料的是自媒体“媒派”,文中虽未直接指名道姓,但通过“中原某千年古刹的‘释某某’方丈被带走”等关键信息,明眼人都能猜到所指正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紧接着,其他自媒体经过核实也确认释永信确实已被带走,并特别指出“此次被带走调查或许与经济无关”。凤凰周刊的记者致电少林寺外联负责人郑老师求证时,并未明确否认。对方只称近日没看到释永信,让等官方消息。媒体又询问寺内3位法师,得到的回答也模棱两可,要么说“等官方消息”,要么干脆不回应 。这种种异常的反应,不仅没有平息舆论的猜测,反而让传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引发了公众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担忧。回顾释永信的过往,他几乎从出现在公众视野起,就深陷形象危机的漩涡。从早期关于他到底是僧侣还是商人的争议,到后来逐渐升级为侵吞财产、包养情妇、私生子女等一系列流言蜚语,他的每一次商业举动和个人生活细节,都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与质疑的焦点。2015年那场实名举报风暴,更是对他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官方调查最终还他清白,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未真正消散。如今,被带走调查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无疑让他和少林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5商业帝国何去何从?如果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传闻属实,那么对于少林寺以及他苦心构建的商业帝国而言,无疑将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从商业运营层面来看,少林寺目前多元化的商业布局可能会陷入短期的混乱和停滞。以少林资管为核心的资本运作体系,其对外投资的16家公司在决策和运营上可能会因释永信的缺席而面临不确定性。释永信作为方丈,在推动少林文化传播和商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少林寺的一张重要名片。他的被调查传闻,无疑会对少林寺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让公众对少林文化的纯粹性和传承的正统性产生怀疑。目前,少林寺和相关部门尚未发布任何官方通报,真相依然迷雾重重。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释永信和他构建的商业帝国所经历的这一系列风波,都将成为研究佛教与商业关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案例,其经验与教训也将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算清中美日住房隐形账单,低持有成本是笑话(图)
内容提要:中美日住房成本对比揭示认知偏差:北京房价收入比达纽约5.77倍,持有成本(物业费+停车费)占收入5.7%反超美国房产税(3.2%)。中国高房价衍生巨额机会成本(年损收益占收入11.4%)及全球最低租金收益率(2.03%),二手房交易税费更高。破除“永久产权税高更亏”误区。但在我们这里,越来越多的人谈及经济问题时,喜欢构建一种特殊的“自信体逻辑”。比如谈到收入和支出。我们的收入比别人低很多,数据在这没法狡辩,便有人说,他们收入高,物价也高,按PPP平价计算,我们的消费也不低。虽然PPP中一个二两的中国馒头与一个一百克的美国面包、一件淘宝20块钱的洗两水就变形的T恤和一件20美元的可以洗两百次的polo衫,都是等价物。当你转而谈到人家的房价便宜,房子还是永久产权,但我们的房子贵,还只有70年使用权时,这些人立马就会说,他们的永久产权每年要交房产税,不要70年一套房子交没了。我们虽然只有70年使用权,但我们没有房产税,70年后意思一下土地税,使用权又顺延了。真的如此吗?一、中国的房价很贵,北京的房价收入比为东京和纽约的2.91倍、 5.77倍。根据Zillow的数据,美国家庭绝大多数购买、居住半独立式别墅和独立式别墅。通常使用面积前者为150-200平方米,后者为200-300平方米,超过300平方米基本属于豪华别墅。2025 年二季度美国独立别墅的平均房屋价值为367,969美元,比去年增长0.8%。中位数为409,933美元。日本住宅类型分布中,单独住宅(别墅)占比约60%-65%,公寓(多单元建筑)占比约35%-40%。以200平方米别墅为例,二季度东京核心区域成交价大约在2亿日元,折合约130万美元。郊区总价约1亿日元,折合约67万美元。中国城镇,95%的家庭居住在高层公寓里。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的住宅销售量和销售额,1套150平米的平均房价大约152万人民币,折合21.2万美元。但是,统计学和经济学作比较,可比性是第一因素。用中国的公寓楼价去比较美国的别墅,应该不具可比性。不过,NUMBEO网站列出了2024年全球主要城市的公寓单价。纽约每平米17355美元,居11位,北京15067美元紧随其后,东京每平米10755美元,居24位。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纽约人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33美元;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东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31万日元,折合26888美元;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464元,折合约12932美元。按此计算,买一套100平米的公寓,美国纽约人需要20.2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日本东京人需要40年,中国北京人需要116.5年。亦即从收入购买力角度看,北京的房价是日本东京的2.91倍,是美国纽约的5.77倍。二、中国住宅只有70年使用权,持有成本就一定比美国日本低吗?一些在媒体、自媒体传播美国、日本房子虽然比我们便宜,还有永久产权,但持有成本高昂,每年都需要交什么房产税、社区费、房屋保险费等费用,什么交个四五十年,一套房子交没了,不像我们,虽然房价贵几倍,还只有70年使用权,但没有房产税,70年后交点土地出让金又是70年。中国人其实是一次缴费就可以永远住着没有什么持有成本的房子,不像美国、日本人每年要交钱割肉,能享受这样的好事你就偷着乐吧!还有人说,那些吐槽70年产权的人,还是让他们同日美等国一样,交一辈子房产税吧。三郎想说,事实上以上这样的观点,纯属选择性比较和片面性解读。第一,美国和日本有房产税,美国去年交税率为房产价值的1.09%。日本为0.2%-0.5%。是的,美国人、美国人住的别墅(通常指单户住宅,single-family homes)需要缴纳房产税,也叫物业税(property tax),但住公寓是不需要缴纳物业税的。他们的房产税是地方政府(州、县、市或镇)对房产所有者征收的一种税,主要用于资助公共服务,如学校、道路、警察和消防等。但美国、日本的房产税,并没有大家误传的房屋价值2%左右那么高。美日的房屋价值都是基于政府委托的专业机构的评估市场价50%-70%确定,并享受多项减免。美国的房产税不同的州不同,大约在0.5%~2.5%之间,大多在1.5%~2%,但2024年美国典型别墅中位数价值约41.2万美元,平均年物业税约4500美元,税率1.09%。去年全年美国征收的房产税为7000亿美元,占其可支配收入总额的3.2%左右。日本房产税主要由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计划税组成,合计税率约为1.7%,但实际征收经过多项减免,最终实际税率约为0.2%-0.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美国和日本,物业税和房产税通常是指同一回事,英文统称为 property tax。没有交了“房产税”还要交额外的“物业税”或物业费这一事实。此外,美日都有资本利得税。即卖房时,若房产增值,需缴纳资本利得税,税率0%-20%,视增值金额而定。2025年,自住别墅出售可享受25万美元(单身)或50万美元(已婚)免税额。有人还说美国住房还要交地方附加税。在某些州的确有额外的特殊评估税,用于特定项目(如修路、排水系统),但这些通常包含在房产税账单中,即包含在7000亿美元的房产税总额中。第二,中国目前房屋不仅征收房产税,还要缴纳物业费。以北京为例,中档小区其物业费每月每平米在4元至6元左右,按中位数5元计算,每年60元,按每套150平计算,一年物业费9000元,占到三口之家可支配收入的3.24%。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个占比和美国的房产税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对比略高。但此外,中国人95%住公寓,停车都要交停车费,北京中档小区每月停车费在300-700之间,中位数500,一年7000元,按每户一辆车计算,占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2.5%。日本、美国多数人住别墅,不用交停车费。如果把物业费和停车费合并计算,其实北京人住房每年需要支出的费用达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远高于美国人的房产税了。第三,不要忽略住房价格超过纽约东京部分的财务成本或者资金收益损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金融游戏。北京的房价是东京的2.91倍,是纽约的5.77倍。以北京一套150平米的房子约22.6万美元为例。按东京的房价收入比计算只需要7.77万美元,多支付的14.83万美元,购买票面利率2.4%左右的20年期国债,每年收益3559美元,约2.54万元人民币,占一家三口可支配收入的9.03%;按纽约的房价收入比计算只需要3.92万美元,多支付的18.68万美元,购买票面利率2.4%左右的20年期国债,每年收益4483美元,约3.21万元人民币,占一家三口可支配收入的11.41%。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北京人和纽约人对比,我们提前将额外的18.68万美元交给开发商,不仅本金没了,每年损失的收益是纽约人住房持有成本的3.57倍。加上停车费,则为4.35倍。我们每年的住房持有成本实际上比美国人多4.35倍,怎么就觉得仅仅因为美国人交了房产税,我们没交,就以为别人特冤大头呢?到底谁是冤大头呢?三、从租金收益率来看,我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上图是中美住宅租金收益率的比较数据。2024年,中国50城的平均租金收益率为2.03%,美国平均为6.8%,是我们的3.35倍。如果说我们比较持有成本是完全从自住的角度来比较中美住房自住成本的差异,那么租金收益率,主要是比较住房的投资收益率。毕竟国家鼓励中国人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而出租住房,是中国家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项目之一。中国的租金收益率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房价贵、个人收入低。房租贵,同样的租金收益率也低。个人收入低,房子租金加不上去。一般而言,租金一旦超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剩下的钱租户就无法正常生活。目前,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但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主要国家中最低。这一高一低导致租金增速滞后于房价,房租收益率被稀释。另外,中国户籍管制下,人口流动率自然不如美日那么高,但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导致住房空置率高,供应过剩,也抑制了租金上涨。总体来看,美国的租金收益率显著高于中国,反映出两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和投资回报的本质差异。四、二手房交易税费成本,中国也高于美国。中国二手房交易税费占比(占房屋交易金额)的明细如下:契税,买方承担,税率1%-3%。增值税,卖方承担,税率为5.3%。个人所得税,卖方承担,按成交价1%或差额20%征收。印花税(0.05%)、登记费(80元)、评估费(0.3%-0.5%)等小额费用。综合税费计算,满足免税条件的普通住宅约1%-3%,非免税住宅可达7%-10%。比如增值税5.3% + 个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