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8386 帖子

    停电后…伊朗片「这只是一场意外」获坎城金棕榈奖

    卫报(The Guardian)24日报导,伊朗异议导演贾法・潘纳希(Jafar Panahi)以「这只是一场意外」(It Was Just an Accident)获得第78届坎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该片灵感来自他多次遭伊朗政府监禁的经历。 这是潘纳希自2023年出狱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他在被明令禁止执导期间仍持续创作。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2011年他首度被捕后,他的作品《这不是一部电影》(This Is Not a Film)曾被藏在蛋糕中的U盘中,偷偷带到坎城影展。 「这只是一场意外」被认为是潘纳希至今最具个人色彩的作品,讲述五名角色相信自己已认出在监狱中匿名拷问他们的凶手。 潘纳希上周谈及创作灵感时表示:「我第一次坐牢时被单独监禁,关在小小的牢房里。他们会用布蒙住我的眼睛,把我带到一堵墙前,我背对墙坐着,听到后方传来声音。」 「那是审讯我的人,有时审两小时,有时八小时。我只能靠那声音想像对方是谁。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声音终有一天会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被我赋予生命。」 坎城影展今日在迎接最终高潮前遭遇了意外的挫折,突如其来的停电导致闭幕式短暂中止,据信是人为破坏导致。 法国演员洛朗·拉菲特主持了闭幕式,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毕诺许(Juliette Binoche)和凯特·布兰琪(Cate Blanchett)颁发了金棕榈奖。

    约克维奇生涯第100座ATP单打冠军到手 史上第3人

    塞尔维亚网球名将约克维奇今天在日内瓦公开赛男单决赛,以一贯戏剧性的后来居上表现击败波兰对手胡尔卡奇,成为史上仅仅第3位拿下100座ATP单打冠军的男网好手。 综合法新社和美联社报导,38岁的约克维奇(Novak Djokovic)是为了替接下来的大满贯赛法国公开赛(French Open)暖身而参加这次的日内瓦公开赛(Geneva Open),今天先丢一盘再连追两盘,与世界排名第31的胡尔卡奇(Hubert Hurkacz)鏖战3小时5分钟后,以5比7、7比6(7/2)、7比6(7/2)胜出。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约克维奇今天赢球成为公开赛时代夺得ATP单打100冠的史上第3人,另两位分别是总共夺得109冠的美国名将康诺斯(Jimmy Connors),以及有103冠的瑞士好手费德勒(Roger Federer)。 这也是这位前世界球王继去年夏天在巴黎奥运上击败西班牙后起之秀阿尔卡拉斯(Carlos Alcaraz)摘金以来的第一冠。 约克维奇将于26或27日展开本届法网首战,对手是美国的麦唐纳(Mackenzie McDonald)。

    传白宫国安会大砍人力 职员突遭解职忍不住落泪

    路透引述5名知情人士说法报导,白宫国家安全会议(NSC)今天大举裁员数十人,美国总统川普削减这个曾深具影响力机构的规模和权限,部分即将离任人员忍不住落泪。 路透报导,不愿意具名的这些知情人士透露,负责从乌克兰到喀什米尔(Kashmir)等最至关重大地缘政治议题的职员下午突然遭到解职。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国家安全顾问沃兹(Mike Waltz)数周前去职,国务卿鲁比欧(Marco Rubio)兼任国安顾问。 知情人士说,预期国安会重整会进一步削弱这个机构的影响力,从强有力决策机构转变为小型组织,更着重落实川普施政理念,而非参与政策制定。实际上,此举可望赋予国务院、国防部及其他涉及外交、国安、情报事务的部门和机构更大权力。 川普政府目标是将国安会规模缩减至数十人。知情人士说,预估最终人数将减至50人左右。 白宫国安会向来是总统借以协调国安策略的主要机构,旗下人员通常就美国对全球最动荡多变冲突的因应作为制定重要决策,在维护美国安全上角色吃重。 前总统拜登执政时,国安会职员膨胀到超过300人,但在川普上任后,就算尚未进行这波大裁员,国安会员工规模也已远低于拜登时期的一半。知情人士告诉路透,遭到裁撤人员将转任其他政府职位。 知情人士还描述最近几小时的混乱场景。他们说,部分即将离任职员在艾森豪行政办公大楼(Eisenhower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忍不住落泪。 许多保守派人士长久以来推动精简国安会,认为诸多职位与其他政府部门的职能叠床架屋。民主党人和部分共和党人则认为,削减这个机构的权力将意味专家建言在川普政策中的分量不比以往。

    全美邮件准时送达率 俄州、乔州垫底

    根据美国邮政局(U.S. Postal Service, USPS)的最新报告数据,尽管乔治亚州在邮件准时送达率方面略有提高,但仍然是全美表现最差之一,仅优于俄亥俄州。 该报告涵盖了202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情况,此期间内乔州只有61.6%的两天邮件能够准时送达。标准的三至五天送件准时率则下降至仅54.5%。 截至目前的2025财年第二季USPS绩效结果数据,乔州的得分为64%,比87%的全美目标还低了23%。 全美平均的三至五天邮件送达准时率为64.2%,两天邮件能够准时送达率为81.9%,乔州远远落后于此。根据美国邮政局的数据,仅有俄亥俄州的绩效得分低于乔州。倒数第三位至第五为则依序是路易斯安纳州、堪萨斯-密苏里州(KS-MO)、以及伊利诺州。 得分最高的前五位为夏威夷州、加州、阿拉斯加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州。 这些绩效问题出现在USPS领导层变动之际。继前任邮政局长于3月辞职后,施泰纳(David Steiner)将于7月接任该机构负责人。观察家希望领导层的过渡将有助于提高乔州等落后州的邮件投递可靠性。

    拜登那未能播出的竞选广告:新书爆料剪接也救不了

    一本爆料前总统拜登寻求连任过程的新书《原罪》(Original Sin)近日在政坛掀起波澜,书中提到,拜登去年4月在德拉瓦州拍摄的一场「仿真市民大会」(staged town hall)惨不忍睹,连竞选团队都认为拍摄到的素材「根本无法使用」;不过,POLITICO新闻网站独家取得当时制作的三支竞选广告,揭露内情可能比书中描述更为复杂。 该书作者塔珀(Jake Tapper)与汤普森(Alex Thompson)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即便现场只有支持者,且所有问题早已事先提供给拜登,他在应对时仍显吃力,最终团队判定「这些片段没法用来做广告」。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然而,拜登阵营驳斥这个说法。 POLITICO取得的影片显示,拜登确与观众有所交互,虽然画面经过多次剪接,但并非完全无法使用。三支广告名称分别为《最伟大的国家》(Greatest Nation,主打民主价值)、《他们努力过了》(They've Tried,聚焦欧记健保)、《保卫我们所有人》(Defend Us All,针对退伍军人议题)。 这三支竞选广告从未播出。塔珀和汤普森在书中表示,广告未能上线的原因在于素材品质不佳;但拜登团队坚称,是因为「错过了时机」,而非内容问题。 拜登发言人向POLITICO表示,这些广告的确做过焦点团体测试,但尚未来得及上线,拜登就因去年6月辩论时的灾难性表现退出选战。 不过,塔珀引述一名匿名拜登幕僚表示:「虽然团队能巧妙挑选片段来剪辑广告,但当时在场的中高层干部一致认为原始素材品质未达标,需要高度后制才能勉强成片。若真如团队所说素材可用,何以等了快四个月也不播?」 POLITICO无法独立查证该名匿名消息人士的身分。 ▼收听一洲焦点播客版(Podcast): 除了广告争议外,该书的事实查核机制也成为争论焦点。塔珀与汤普森表示,他们自费聘请《纽约客》(The New Yorker)首席事实查核编辑麦金塔(Fergus McIntosh)进行全书核查。不过,拜登团队批评,书籍作者从未就内容主动联系他们查核,而是直到《纽约客》计划刊登书中摘录时,才首度与他们接触。拜登发言人指出,《纽约客》对摘录的查核标准远高于整本书,这对读者并不公平。 书中另一项引发争议的内容,是指拜登认不出好莱坞影星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拜登团队成员吉佛德(Rufus Gifford)随后公布一段两人对话的影片,试图驳斥此说法,然而影片未能确切证明拜登当下是否认出对方。 面对争议与质疑,塔珀与汤普森通过发言人回应:「我们坚持《原罪》一书中的所有报导内容。拜登团队延续白宫时期的老手法,继续混淆视听。而媒体若仍依赖这些未具名、未经验证的说法,将严重损及自身公信力。」 塔珀拒绝透露提供拜登仿真市民大会内情的消息来源身分。

    Breaking

    欧盟官员:中方治住了美国,有信心拿捏我们(图)

    据央视新闻消息,上周(24日),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下简称“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会后,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并同意建立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7月29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中欧峰会虽未出现太多波澜,但在一些长期关切的议题上,布鲁塞尔方面发现中方这回拒绝让步,更在谈判中尽显自信与底气。他们补充说,自三个月前迫使美国在关税问题退让后,中方一直表现出这种信心十足的状态。荣鼎集团的资深中欧关系分析师巴金(Noah Barkin)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到,有欧盟高级官员告诉他,“中方寸步不让,我们本以为他们至少会作出一些表面上的让步,结果完全没有。”另一名欧盟官员则直言,“中方已经转变策略。他们确信自己治住了美国,也更有信心拿捏我们。”从北京返回后,还有欧洲官员称,中方在产业政策方面“很明显”不愿意妥协,“欧盟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然而,在经历周末来自美国的贸易打击后,人们愈发怀疑,热衷于“内斗”的欧洲,究竟还有多大能力去应对外部挑战?就在中欧峰会结束的三天后(27日),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同意输美商品被征收15%关税。这在欧洲内部引发巨大争议,被斥为“投降”之举。白宫官员周一更“贴脸开大”,嘲讽欧盟向美国“滑跪”(bent at the knee)。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份在苏格兰达成的协议,加之6月北约峰会期间一些欧洲领导人对特朗普的谄媚奉承,北约秘书长吕特甚至公开直呼特朗普为“爸爸”,都让欧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眼中更显软弱无能。有分析指出,“经历北京的紧张谈判、华盛顿的沉重贸易打击后,欧盟官员收获寥寥。外界对于欧盟全球影响力是否正在衰退的疑虑,也因此愈发加深。”欧洲智库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尼克拉斯·普瓦捷(Niclas Poitiers)评价称,“欧美协议暴露了欧洲外交政策的混乱。经济与防务无法割裂,如果你在安全上依赖他人,在商业上就不可能保持自主。”他进一步指出,“接受这份极不平衡的协议,欧盟将自己对美国的附庸地位暴露无遗。在中美对抗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可能会削弱欧盟与中国重建关系的希望。” 7月24日,北京,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视觉中国 中国外交部25日介绍情况表示,本届中欧峰会在坚持并深化中欧关系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同时就所谓“产能过剩”、产业补贴等中欧分歧议题阐明中方立场。此次峰会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的走向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据悉,布鲁塞尔方面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视为重要成果。欧盟消息人士透露,官员们预计在9月举行会晤,以评估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的推进情况。但总体来看,中方在贸易问题上立场坚定,不容动摇。他们声称,中方仍然致力于推动欧盟重启一项搁置已久的投资协定批准程序,同时要求协商解决涉及电动汽车的贸易争端,但几乎没有作出任何相应让步,包括就电动汽车最低进口价格给出任何接近可接受的方案。针对欧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对华无端指责,中方也在峰会期间再次阐明乌克兰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重申坚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的一贯明确立场。中方还就欧方以涉俄因素为由制裁中国企业表明了严正立场。在西班牙欧亚关系地缘政治分析师特里洛-菲格罗亚(Sebastian Contin...

    俄罗斯公开对抗西方的盟友,除了伊朝还有谁?(组图)

    俄罗斯首次公开了对抗西方的盟友阵营,三个国家榜上有名,被俄罗斯视为“盟友”,难怪普京有底气一口回绝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中朝伊是俄罗斯盟友?)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最新报道,当地时间7月29日,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在和西方世界的斗争中,俄罗斯将朝鲜、伊朗和中国视为盟友和伙伴,俄罗斯和这三个国家对于世界秩序的看法相同。据悉,这也是俄罗斯首次公开表示,将中朝伊三国视为“盟友”。(俄媒截图)据报道,普京的发言人之所以做出上述表态,是因为日前俄外长拉夫罗夫声称,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独自对抗西方国家,目前的情况和一战、二战完全不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都有盟友,但现在俄罗斯却“只能靠自己”,因此绝不能显露出任何软弱。(佩斯科夫是普京的“传声筒”)拉夫罗夫的表态在俄国内外引发了剧烈反响,在这种背景下,佩斯科夫作为普京的新闻发言人,列举俄罗斯的“盟友阵营”,显然也是对外界发出信号,就是俄罗斯虽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西方,但也不是“孤军奋战”,依然有有力的盟友可以依靠。实际上,佩斯科夫的表态可能被俄媒有所误解,俄罗斯当然拥有盟友,像白俄罗斯一直和俄罗斯亲如一家,还签署了《俄白一体化条约》,多次传出要合并成一国的消息,此外,朝鲜近期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俄罗斯的新晋盟友。(普京和金正恩)在俄乌冲突中,朝鲜不光向俄罗斯提供了海量的武器弹药,甚至还直接出兵援俄,从这一点来看,朝鲜的表现甚至超过了白俄罗斯,后者虽然在俄乌冲突中支持莫斯科,但始终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协助俄军参战。因此,佩斯科夫将朝鲜视为俄罗斯对抗西方的盟友,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朝方无论是提供军火还是出兵参战,都是对俄方的“巨大恩情”,也只有盟友之间才能如此“肝胆相照”。(普京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但是伊朗和中国是否是俄罗斯的“盟友”?先说伊朗,在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中,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没有出兵支持伊朗的义务,俄伊签署的协议只规定在一方遭到攻击时,另一方“不得援助侵略者”。而俄罗斯和朝鲜签署的协议则规定,一方若遭到攻击,另一方面要提供“全力支持”。因此,俄伊两国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军事盟友”,最多算战略伙伴关系。那么中国是俄罗斯的盟友吗?实际上,中俄两国的关系“不是盟友却胜似盟友”,是超越冷战时期军事政治同盟模式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方多次强调,中俄虽然关系密切,但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中俄军演)对于中俄关系,普京也表示,中国是俄罗斯“最可靠的伙伴”,并强调中俄不会建立军事同盟,因为这种体系“已经过时”。虽然近年来,普京在某些场合也将中国称为“盟友”,但中方从未对此进行正面回应,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对中国来说,和俄罗斯或任何国家结盟都并非明智的选择,我国一直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政策,坚持和全世界各国发展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如果和某国结成同盟的话,那么将大为限制中国的外交空间,也对中国的发展不利。(中俄军演)在俄乌冲突中,中国虽然和俄罗斯保持了正常的经贸往来,却没有向交战两国提供一枪一弹,西方所谓“中国军援俄罗斯”的指控,完全是颠倒黑白,正如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所言,中国如果真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那么战场局势早就不是这样了。因此中方的态度已经极为明确,最起码在现阶段,中俄并非盟友关系。

    5500亿美元美国投资,为何日本觉得很划算(图)

    一笔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成为日本换取美国关税减免的关键筹码。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巴克莱最新研报显示,这一5500亿美元(约80万亿日元)的投资承诺,甚至超过了日本2024财年约70万亿日元的税收和印花税收入。然而,深入解读这份协议的构成后会发现,这笔交易对日本而言,可能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划算”得多。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美日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美国将对包括汽车在内的日本商品统一征收15%的关税。作为交换,日本承诺设立一个5500亿美元(约合80万亿日元)的对美“投资工具”。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日本是“在我的指令下”进行这笔投资,白宫方面更强调,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投资利润。但日本官方的描述却大相径庭。5500亿美元:一个“总体框架”而非真金白银巴克莱称,日本政府将这一5500亿美元的投资工具描述为一个“总体框架”。报告援引日方解释称,这笔资金并非由政府直接拨付的“纯粹财政资金”,而是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和日本贸易保险(NEXI)等政府附属金融机构提供的投资、贷款和贷款担保的额度上限。这意味着,该框架下的资金只有在找到合适的项目且美日企业均有参与意愿时才会被动用,最终实际执行的金额可能远低于5500亿美元。报告甚至提到,预计由JBIC直接进行的投资仅占总额的1-2%,即约55亿至110亿美元。基于上述利润分配的解释,日本在这项计划中可能损失的利息“最多只有几百亿日元”,这与日本通过关税减免所避免的“10万亿日元损失”相比,是“极其微小的”。具体来看:非全额投入:5500亿美元仅为“规划上限”,未必全部使用。资金构成:JBIC直接投资预计仅占总额1-2%(即55-110亿美元);实施周期与特朗普任期同步,主要在2025-2028年间投放。盈利分配:单个项目中,JBIC出资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含美国企业实物出资),剩余90%由美日企业承担;该规则不适用于无JBIC参与的项目。该解释与美国宣称“美国获得90%收益”存在出入。止损评估: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表示,即便最大损失也仅数百亿日元,相较关税削减带来的10万亿日元收益而言微不足道。90/10利润分配?美日解读大相径庭协议中最具争议的一点,是美方声称将获得90%投资利润的条款。报告揭示了日方对此截然不同的解读。据报告引述,日方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解释称,所谓的“90/10”分配规则有严格的适用前提。它仅适用于JBIC参与投资的单个项目。在这些项目中,JBIC的出资额将被限制在总投资额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资金需要由美国和日本的私营企业投入。对于没有JBIC投资的项目,此规则完全不适用。这种解释,与美方笼统宣称的“美国获得90%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极大地降低了日本政府的潜在损失。现实的执行挑战即便双方达成共识,该框架的执行也面临巨大现实障碍。根据巴克莱提供的数据,JBIC的投资、贷款和担保总余额约为18万亿日元,年度新增执行额不足1.5万亿日元,与80万亿日元(5500亿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此外,为支持该计划,JBIC需要大规模筹集外汇,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最核心的挑战在于,该框架的启动需要有吸引力的项目来激励美国和日本的私营企业参与。若缺乏商业激励,这个庞大的投资工具将难以被激活,最终可能仅停留在纸面上。

    连恩尼逊丧妻16年走出来 热恋小15岁女神

    73岁好莱坞资深男星连恩尼逊(Liam Neeson)今年被爆与58岁性感女神潘蜜拉德森(Pamela Anderson)热恋,两人因新片「脱线神探」(The Naked Gun)合作擦出爱火,据片场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处于交往初期」,且感情真挚,「他们彼此深深着迷」。 令人惊讶的是,早在去年10月,也就是恋情曝光前9个月,73岁的连恩尼逊曾在「时人」杂志封面专访中直言自己「不再恋爱」。他当时坦承:「简单来说,不会了,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尼逊自1994年与「天生一对」女星娜塔莎李察逊(Natasha Richardson)结婚,直到2009年妻子意外离世后,一直难以走出伤痛。 如今,连恩尼逊显然被小15岁的潘蜜拉融化。两人在全球宣传活动中交互频频放闪,7月29日现身宣传节目时,甚至假装在镜头前「被抓包亲吻」,一周前伦敦首映会上,潘蜜拉更直接在红毯上亲吻他的脸颊,甜蜜氛围藏不住。 连恩尼逊过去曾与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布鲁克雪德丝(Brooke Shields)、海伦米兰(Helen Mirren)等名人交往,如今谈到潘蜜拉时,满是赞美:「首先,我疯狂爱上她,她真的非常棒。她没有大明星的架子,总是认真工作,她既幽默又好相处。我老实说,无法给她更多的称赞,她在这部电影里一定会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