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3042 帖子

    《歌手》范玮琪翻车:马嘉祺偷笑 乐评人吐槽(组图)

    《歌手》最新一期直播又来了!本期加入了两位补位歌手,分别是卫兰和范玮琪。其中范玮琪尤其受到瞩目,因为她这是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内地节目,而且演唱的还是自己的大热歌曲《最初的梦想》,结果意外翻车了。开场前范玮琪的状态就十分紧张,可能确实很久没有在内地公开活动,而且像歌手这种直播舞台,挑战性十分高,许多瑕疵都会被观众听到。在后台准备的时候,范玮琪不断开嗓不断喝水调整,让自己放松下来。开头播放的影片也讲述了自己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强调了生命很短暂,让她更加珍惜拥有的东西,也渴望回到自己喜欢的舞台上表演,联想起当年的风波,大众对范玮琪也是算非常友好,期待她在内地能够好好表现。但正式上了舞台之后 ,范玮琪可能太紧张了,开口第一段就走音了,声音不仅能明显听出颤抖,还有莫名高亢的高音,发挥有些不稳定。而且演唱过程中一直盯着提词机,投入状态也不够,按理说范玮琪自己的歌曲,早已唱了无数遍,表演也很多很多次了,不应该这么紧张才是。随后,范玮琪走音跑调就引发了讨论,不过大部分言论还是比较友好,希望范玮琪自信点,不要紧张害怕。还有许多希望范玮琪踢走马嘉祺的网友,直言这次危机了。有趣的是,范玮琪走音跑调之后,镜头切给了马嘉祺,他本人露出了一丝笑意,似乎觉得安心了不少。毕竟他有机会留下了。可能知道自己发挥不太完美,范玮琪下了舞台就落泪了,连同她旁边的小助理也哭了,看来这次打击不小啊。随后,范玮琪在嘉宾室的表情也很难受的样子,一脸严肃,看来确实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专业乐评人也发声了。曾经鉴定过五月天上海演唱会假唱半开麦的博主“声理学”发声,坦言范玮琪发挥不好,第一句就破功了。他直言范玮琪这次表现是KTV水准,各种音准偏移,飙中音还飙不上去,他吐槽:“我认为是今年《歌手》演唱水平最差,与‘歌手’一词最没有关系的表演。预定一个#难听#热搜。”由此可见,范玮琪确实发挥失常了。不得不说,直播舞台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歌手日常稳定性和发挥都十分考验,一旦失误也逃不过大家的耳朵,最后还是希望每一个歌手都能调整好心态,实力是真的有的话,一定要日常能发挥出来,范玮琪这次是真可惜了。

    美5月非农就业高于预期 Fed本月中会议料将维持利率不变

    美国5月就业进一步降温,虽仍高于预估,但之前两个月的就业数遭到大幅下修;同时工资升幅明显提高,不利于通膨下降。各项数据初步显示停滞性通膨警讯,预料联准会(Fed)6月17-18日会议将维持利率不变。 就业报告主要数据如下: 5月非农业就业人数增加13.9万人,高于预估的12.6万人增量,但低于4月时的14.7万人(修正数)增量;今年3、4两个月就业人数共下修达9.5万人。3-5月移动平均就业数为增加13.5万人,低于4月时的的15.5万人。 民间部门就业增加14万人,高于预估的12万人增量, 但比4月时的14.6万人(修正数)增量略低;制造业减少8,000人,比预估的减少5,000人稍逊,也比4月时的5,000人增量更逊。 平均时薪月升0.4%,高于预估的0.3%,及4月时的0.2%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3.9%,与4月相同(修正数),高于预估的3.7%升幅;平均每人每周工时为34.3小时,与预估及4月时数相同。 失业率维持4.2%,符合预估;但劳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为62.4%,显示劳工求职态度趋于悲观;就业不足率维持7.8%。

    加拿大5月失业率飙至9年新高,160万人失业!找工作越来越难

    加拿大最新就业数据显示,5月全国失业率升至 7%,为近九年来(不含疫情期间)最高水平,失业人数高达16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4%。 图源:CP24/Ken Enlow 加拿大统计局指出,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失业率上升。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但由于就业增长停滞、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力市场压力加剧。 数据显示,5 月仅新增8,800个就业岗位。分析师原本预测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就业人数可能减少 12,500 个。 加拿大统计局表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更具挑战性,求职者面对更大竞争压力。” 特朗普连环加税打击加国就业 自3月以来,特朗普政府陆续对多种加拿大商品征收关税,继钢铁、铝产品后,4 月又对汽车加征关税。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已明显影响企业投资和招聘意愿,不少企业开始谨慎用工甚至缩减岗位。 加拿大央行警告,关税冲击将继续影响就业市场,未来失业风险仍将上升。 图源:拍摄 失业者求职周期拉长,找工作更难了 数据显示,失业者目前平均需要21.8 周才能找到新工作,高于去年同期的18.4 周,求职难度明显加大。 与此同时,加拿大央行重点关注的通胀指标--永久员工平均时薪涨幅5 月维持在 3.5%,未见明显变化。 从行业来看,5 月的就业增长主要来自 批发和零售行业,而制造业和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则减少 2.5%,部分原因是与选举相关的临时聘用合同到期。

    缺稀土缺到停工 美国制造业开始回流中国(组图)

    为了让制造业从中国回流美国,特朗普出了很多政策,做了不少努力。努力就会有成效,于是美国制造业开始回流中国了。4月4日,中国宣布对部分稀土相关物质实施出口管制,因为这些稀土是军民两用的,必须防止这些稀土被制作成武器。4月13日,马斯克发文提醒对此无所谓的美国人,稀土本身并不稀有,可以随便开采,但中国的冶炼加工能力无可替代。但美国人依然对此无所谓,甚至特朗普对此也无所谓。一晃就是2个月过去了,美国终于对这件事有所谓了,因为工厂开始停工了。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因为中国实行了稀土出口管制,不少担心因此停产的美国大型制造商考虑把零部件生产线转移至中国。要把制造业搬回中国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担心稀土供应不稳定引发生产线的停产。中国的理由非常合理,出口的稀土不能被用在美国的F35和导弹上。这件事引发了全球的疯狂嘲讽,主要嘲讽对象就是特朗普。中国汽车确实没进去美国市场,但美国的汽车工业自己流出来了。最近特朗普突然气急跳脚的原因就是因为稀土,因为大量的企业代表突然涌入白宫要求特朗普解决稀土问题,否则只能把生产线搬离美国,因为马上就停产了。这些企业代表告诉特朗普,自己的库存还只剩下“数周”,如果再买不到稀土,生产线就只能被迫关闭。这不是美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对风险进行了故意夸大,而是事实。《华尔街日报》之所以突然发了这篇报道,以及全球开始突然讨论这件事,不是因为那些企业主对特朗普的抱怨,而是真的有生产线开始停产了。6月5日,库存还不如美国的日本汽车企业铃木,宣布因缺少稀土原材料而被迫关停生产线。根据美国媒体自己的报道,在整个美国的范围内,五角大楼的稀土库存还够用半年,但民间企业的库存最多不超过2周。为了防止自己生产线被迫停止的情况发生,美国的企业主绞尽脑汁,除了给特朗普施压之外,还开始想办法自救。稀土可以被用在各行各业,第一个着急上火的之所以是美国的汽车行业,是因为汽车行业对稀土的用量较大,而且大量的必须零配件都需要用到稀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机,因为电机依赖的是电磁驱动,而稀土的全称是稀土永磁,是目前最佳的强磁体制造材料,现代化的电机必须使用稀土材料,而且用量不低。对电机的需求遍布人类所有工厂,需要机械能的地方都得用电机,但好歹一次性安装就可以持续用了,而每一辆新制造的汽车都必须在里面新装电机。没有高端电机那新能源汽车直接就废了,都不是能耗的问题,而是功率直接就达不到标准,并且就算是燃油车也需要大量微型电机。为了减少对电机的需求,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甚至考虑取消部分高端功能,例如使用多个微型电机的可调节座椅给改成机械座椅,采用稀土的高端音响系统给降级成普通音响等等。那些不愿意给自家产品降级的汽车厂商,则想到的另一种办法,就是把未完成的零配件先卖到中国,在中国境内安装一枚口香糖大小的磁铁后再出口到美国,这样就可以规避中国的稀土管制条例。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经理表示:"如果你想从中国出口磁铁,他们不会允许。但如果你能证明磁铁是用在中国制造的电机里,那就可以,"这样做肯定会增加大量成本,但无所谓,因为友商也只能这么干,大家都增加成本那就等于没加成本,但汽车企业高管们认为不这样做的后果会更严重。如果非要把零配件的半成品发到中国,安装完磁体再运回美国,既然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直接在中国制造完成整个零配件呢,这样成本肯定更低。于是思路再次进化,那不如把所有需要用到稀土永磁材料的零配件生产线,全部搬到中国算了,中国再怎么限制稀土出口,也不会限制中国境内的企业采购和使用稀土的。中国严格限制稀土出口,但不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所以出现了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的可行性。不限制稀土产品出口的原因,是稀土本身一点都不稀有,原材料到处都是,甚至美国自己就是出口大国,难的不是获得稀土,而是把稀土进行提纯。所以稀土产品毫无管控价值,美国要是有能力把已经制成工业成品的稀土再重新提炼出来,那还不如直接把自家挖的稀土原矿给提炼一下。而一旦没有稀土就会导致生产线关停的零配件,遍布各行各业,在很多部件里稀土都是维生素,用量很少但必须要有,没有就会出大问题。把这些东西的生产线搬到中国就可以规避稀土断供的风险,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如果各行各业的这种零配件都搬到了中国,那以后一旦再出口管制,被管制的可就不再是稀土了,而是无数的零部件,生产线的搬迁甚至比重建稀土提炼厂更花时间和成本。中国的稀土不贵,也不加关税,但产能占全球9成,一旦限制出口那你有钱都没地方买。在稀土牌的诸多打法中,理论最优的战果就是迫使外国把使用稀土的生产线都搬到中国,没有比这个更优的了。但外国自己提炼稀土不就行了,而是都不需要欧美提炼,整个“外国”只要有一家提炼出来就可以了。做不到。有些人把中国的稀土优势简单的说成是欧美的环保问题,简直是开玩笑,这世界上把环境破坏的一塌糊涂只为了赚钱的小国穷国太多了,欧美在这些国家提炼稀土不就完事了。事实上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就配建了大量的环保措施,环境成本远高于那些小国穷国,之所以稀土产业还具备垄断性优势,那是因为中国的提炼技术太高超了。从1997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对稀土行业的整顿,以国企为主导统合市场,同时不惜代价狂砸资金研究稀土提炼科技。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稀土行业出了100多位院士,外国几乎为零,导致中国的稀土提炼工艺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因为工艺技术的差距,美国稀土开采成本达2.8万美元/吨(中国仅0.8万美元),精炼电费是中国的3倍,人工成本高出5倍以上。即使加征300%关税,进口中国稀土仍比本土生产便宜。这个高达3倍的成本差距,才是中国稀土产业真正的仰仗。欧美自建稀土提炼工厂,投入巨大,建设周期也长达3~5年,现在稀土价格高,有利润,看起来似乎可以建设。但如果自己辛辛苦苦投入巨资建好了提炼工厂,中国突然放开了稀土管制怎么办?直接往全球便宜卖稀土,你哪怕跑白宫游说加关税都拦不住,首先关税不可能提到300%,那些购买稀土的企业会抗议,其能量远大于稀土提炼企业,然后全球各国都有便宜稀土的时候,转口采购太简单了。英国的稀土,廉价卖,专员亲戚的企业在伦敦提炼出来的,你总不能加关税吧。等这批稀土提炼企业全部倒闭破产之后,中国会重新开始新一轮的“依赖-压制”循环。在这种可怕的前景预期下,欧美的资本家对于投入巨资修建新的稀土提炼工厂瞻前顾后,只保留了部分成本劣势不大的稀土提炼产能,以及废料回收产能。而且即便愿意投资建设,新工厂的建设周期也高达3~5年,在这期间稀土根本就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有和无的问题。整个“外国”就10%的产能,全部拉满也就10%,其余90%里哪怕中国出口满足了80%,那还有10%必须停工,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链疯抢稀土,一直抢到部分产业宁可停工也不买稀土为止。目前欧美的稀土价格已经暴涨了200%以上,同时整个产业链出现了动摇,在这种注定要有一部分生产线因为缺稀土被迫关停的情况下,还不如提前一步把工厂迁移到中国,确保生产的稳定和安全。英特尔已经暂停了在美国俄亥俄州晶圆厂的扩建计划,因为没稀土,芯片生产的很多工艺也是刚需稀土的,甚至有些还是耗材,需要不断补充。美国要想保证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安全稳定,不能依靠私人资本,因为成本劣势太大,仅靠逐利思维去运转的市场经济是不支持重建美国稀土供应链的。美国唯一的破局思路就是国家出钱组建国企,带头不惜成本搞稀土提炼厂。不就三五年么,搞,私企怕亏钱那就国家出钱搞,亏钱也要运转这些产线,然后慢慢研发,成本慢慢就下去了。这么坚持个一二十年,美国的稀土就不会被人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了。但很可惜的是美国绝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这么做了,那美国就不再是美国了。本来只是稀土的小事,这么搞了那可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而且中国根本没说禁止出口,把这件事把握的松弛有度。中国的官方说法是允许稀土出口,但需要进行管制,以防出口的稀土被人转卖掉用来加工军事武器。制造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就需要四吨的稀土,制造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7公斤的稀土,一枚战斧导弹需要400克稀土,只要没稀土这些东西就造不出来。想采购中国稀土的外国企业,只要主动进行申报,并接受中国的审查,那就可以从中国采购稀土。这个审查,包含书面核查、现场核查以及供应链穿透审查三部分,也就是你的稀土买回去之后怎么用的,我们全程都要监管,严防你转卖掉。同意那就可以买,不同意就别买。别问为什么,比美国做法已经强多了,至少还同意卖。这个强制审查的条件,无数欧美企业同意了,乌泱泱的申请书已经把监管部门给淹没了。所以中国会出口稀土的,但是监管部门审批需要时间啊,要是审批不严格出了纰漏导致有人转卖了稀土,那可没人负的起责任。已经有部分许可证得到了批准,相关的稀土正在逐批发货。中国也已经向供应商发布了合规信息,表明出口许可也许需要45天才能处理完。至于日本车企已经断货,美国企业库存还剩2周,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中国没关系。等45天出口许可就下来了,生产线只需要停一个月,你是等,还是打算花3年去建设稀土提炼厂?中国给了希望,并没有让他们绝望。毕竟成本3倍优势看起来很大,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大,毕竟很多行业的稀土用量其实很低,再贵也没几个钱。等以后再需要打稀土牌争取谈判利益的时候,许可证审批的速度慢一点就可以了,平时也严控总量确保外面没多少库存。既要利用稀土牌最大程度的为中国争取国家利益,又不能让欧美有魄力下定决心去自建稀土提炼厂,让中国的稀土牌以后还可以反复使用,把握好这里面的度才是政治智慧,像特朗普那样什么都一把梭哈的完全是小学生。中国20年前就开始整合稀土产业,完成了对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对控制力,到如今20年过去了,欧美啥都没干。美国2015年就开始喊着重建稀土供应链,到如今10年过去了,美国啥都没干。2021年6月8日,美国落地《关键矿产安全法案》,强调要保证美国的稀土供应安全。2022年7月29日,日韩签署《供应链多元化倡议》,强调要保证日韩的稀土供应安全。2023年3月16日,欧盟落地《关键原材料法案》,强调要保证欧盟的稀土供应安全。今天已经是2025年6月了,欧美日韩啥都没干,只收紧了稀土出口2个月库存就全耗完了,工厂马上就要全面停工了。欧美日韩的精英都不傻,道理他们都懂,法案也早就立好了,就是执行不下去。等真没了稀土用,就开始疯狂要求中国赶紧出口稀土,审批快一点。这些国家联手搞的《瓦森纳协定》,对中国这个不卖那个不卖,疯狂封锁中国,是怎么好意思要求中国审批快一点的。美国把光刻机禁运都视为“合理竞争”,是怎么好意思指责中国稀土管制的。不要提什么光刻机换稀土的可能性,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的,因为美国获得稀土是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的,而中国获得光刻机仅影响商业利润。能和稀土对标的,只有瓦森纳协定,因为稀土是军用两用物质。既然欧美管制一切军民两用物质出口到中国,那中国当然也可以管制军民两用物质出口到欧美,这不是欧美自己定的国际通行做法嘛。审批的快慢,给不给审批,历史上从来都是欧美自己一言而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那我们自己也可以参考这些“国际先进经验”。如果民间企业想确保自己的生产线供应安全,不愿意受到审批速度的制约,那也可以来中国建立生产线,把稀土转化为最终产品之后再从中国出口。对此中国不强制,我们也没说不卖稀土,最终怎么决定那就让美国企业自己慢慢评估去吧。

    马斯克跟MAGA阵营闹僵断绝关系 共和党员选边站挺川普

    华尔街日报(WSJ)6日分析,科技富豪马斯克(Elon Musk)跟「让美国再度伟大」(MAGA)阵营闹僵断绝关系,共和党员纷纷选边站,在「川马决裂」当中选择支持川普总统。 向来支持川普的共和党德州联邦众议员奈尔斯(Troy Nehls),5日对着摄影镜头对马斯克隔空喊话:「你真的疯了。」奈尔斯接着说:「闹够了,住手吧。」 川普与马斯克你来我往的交手,通过电视报导与社群媒体发文延续数小时,绝大多数共和党国会议员纷纷表明站在川普的一边。 田纳西州联邦众议员伯切特(Tim Burchett)说,马斯克喊出要弹劾川普已经「踩进深水区」,在MAGA支持群众之间失去魅力。至于马斯克在国会山庄是否仍有影响力,伯切特说,马斯克「财大气粗」,「很显然的,这是一个没有骨气的城市」。 许多共和党员为众议院5月底通过、目前参议院正在审议中的「大而美预算法案」辩护,马斯克猛批法案浪费原本可能让保守派进一步删减俗称白卡的联邦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预算,但5日「川马决裂」公开上演之后,主张进一步降低预算的声浪似乎停滞。 众院多数党领袖史卡利斯(Steve Scalise)说,马斯克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说服任何一票」。 印地安纳州联邦参议员班克斯(Jim Banks)5日接受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说,川普站在较有利的制高点跟马斯克对辩,把重点放在法案一定要过关。 班克斯受访时称赞马斯克削减开销的努力,并说参议院一定会找到更多节省措施,消除马斯克对于众院版本法案赤字增加的忧虑。 对「大而美法案」投下反对票的两名共和党众议员肯塔基州联邦众议员马西(Thomas Massie)、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戴维森(Warren Davidson),5日分别对马斯克表达支持。马西说:「相较于政客们的算术,我比较相信那个能让火箭倒退着陆的人的数学能力。」 明年期中选举可能面临硬仗的共和党亚利桑纳州联邦众议员史怀克(David Schweikert)则表示,马斯克对于国债赤字的看法「绝对正确」。

    Breaking

    大麻烦!加航今起停飞,数万乘客出行受阻,1万名空乘周六罢工!

    加拿大航空公司表示,由于空乘人员可能在本周六停工,公司将开始逐步暂停航班,以便进行有序的停运。 图源:拍摄 该航空公司称,首批航班将于周四取消,周五会有更多航班被取消,到周末,加航(Air Canada)和 Rouge 的航班将完全停止运营。 由 Jazz 和 PAL Airlines 运营的...

    策展人陈韵竹用体验打开记忆 留住台湾文化日常

    在朋友眼中,台大会计系毕业的陈韵竹,本可选择一条明晰安稳的会计师之路;她却偏偏转了弯,踏上一段贴近本心、充满未知的创业旅程。从创办桌游店、密室逃脱空间,到合伙成立企划顾问公司 Plan b,以及新型态住居品牌 Alife,十多年来,她始终相信,唯有通过真实的体验,才能创造出一个能跳脱旧框、对话本质的场域。 此外,陈韵竹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策展人,自 2015年起,便和Plan b创办人游适任(Justin)率领Plan b团队参与《台北文创记忆中心》的策展企划,到今年正好满十个年头。十年来,陈韵竹连续为台北文创记忆中心策画了以正体字、米、流行音乐、早餐店文化、广告超有市、理想居所为主题的展览,展出内容无一不是从台湾人的生活肌理中提炼而出的文化记忆,先后得到德国国家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台北设计奖等14座国内外设计大奖肯定。 var admarutag...

    全球首个「女团机器人」拍卖 上万元成交 网:有啥用?

    在今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全球首个女团机器人」表演引起话题的「灵童.念NIA-F01」人形机器人,日前在拍卖平台上以1元(人民币,下同,约0.14美元)起拍,最终以1万580元(约1482美元)成交。 综合九派新闻、快科技报导,这款「灵童.念NIA-F01」号称是全球首款AI具身人形桌面机器人,身高56公分(厘米),裸机重量不超过700克,内置34个自由度微型伺服电机,支持行走、转头、挥手等细腻动作。皮肤采用软质PVC材质,细腻亲肤,触感平滑,骨架由ABS及金属等材料构成,支持用户自行绘制体妆和面妆。 影音来源:robinantonov4491 该款机器人集成多模态大模型(视觉、听觉、触感)和情绪动作库,可通过双目摄像头识别用户的表情微变化,用矩阵麦克风捕捉用户语气中的情绪,能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进行回应,长时间交互后还能记住用户的偏好,调整沟通方式。 用户可将真人、虚拟偶像、手办(模型)角色等的行为逻辑注入机器人,还可通过手机APP上传自己的声纹样本,生成独一无二的音色,或在性格矩阵中选择「毒舌」、「腹黑」和「学霸」等不同人格,等于是在人设、音色、动作库均向用户开放共创。 这款机器人市价9999元,日前在某拍卖平台以1元起拍,吸引1万1693人围观,最终以1万580元成交。 不过,对此消息网民满是吐槽,「买她有啥用途?」、「买家与卖家是不是一个公司的」。

    杠上马斯克的Neuralink?OpenAI奥特曼传投资脑机接口新创公司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传出准备以公司的创投资金,投资钻研人类大脑链接电脑的新创公司Merge Labs,这家公司将会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大脑植入芯片公司Neuralink竞争。两位亿万富豪科技创业家的对垒,显然又再升高。 三位直接了解计划的人士告诉金融时报,Merge Labs正以8.5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募资,其中大部分资金预期将来自OpenAI的创投团队。消息来源说,奥特曼鼓励这项投资,而且将与布拉尼亚(Alex Blania)协助推动这项计划。布拉尼亚正负责进行「World」计划,它是个以扫描眼球创建数字身分识别的项目,奥特曼正是这个项目的支持者。 Merge预期将自OpenAI及其他投资人筹得2.5亿美元,目前相关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奥特曼个人不出资。据了解,奥特曼会是Merge的共同创办人,但不会参与这家新创公司日常营运。 近来在人工智能(AI)的技术突破及传感大脑信号的电子组件大有进步,为创建更多的脑机接口提供机会,许多新成立的公司瞄准这块市场,Merge是其中之一。公司名称Merge,意为「融合」,是硅谷的热门概念,指的是人类与机器合在一起的时刻。 Merge将直接与马斯克2016年创办的Neuralink竞争。Neuralink致力在人类大脑植入芯片后,直接连接电脑,是目前领先的脑机接口企业之一。竞争者Precision Neuroscience、Synchron等新创公司,正在努力追赶。 今年稍早,Neuralink以90亿美元估值募得6.5亿美元资金,主要投资人包括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Thrive Capital、Vy Capital。奥特曼本人过去也曾投资过Neuralink。 奥特曼与马斯克也是OpenAI共同创办人,马斯克在OpenAI草创之初,拿出非常多的资金,帮助公司起步。但马斯克2018年因与奥特曼理念不合退出,两人之后在AI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马斯克2023年创立了自己的AI新创公司xAI,并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止OpenAI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营利企业。他曾捐助大部分初期资金来帮助OpenAI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