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29754 帖子

    HKU5新冠状病毒再引爆全球疫情? 疾管署指大流行2特性

    中国冠状病毒专家石正丽等团队,近期在蝙蝠身上发现新的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HKU5-CoV-2,感染人体途径与COVID-19相同。台湾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该病毒恐造成人畜共同疾病,不排除发生大流行,因此引起各界关注,但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造成大流行机会低,疾管署将审慎评估疫情发展。 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科学院和广州实验室近日在《细胞》期刊发表一项新研究发现,HKU5-CoV-2含有一种蛋白酶,可通过与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体内的ACE2蛋白质接收体结合来感染细胞,途径与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相同。 曾淑慧说,该研究发现的新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呼吸道跟肠胃道,因此可能造成人畜感染;不仅人类也可能跟其他哺乳类细胞,因此可能会有产生人畜共同疾病,可能发生大流行,因此引起国际注意。但是该研究是分物分子学跟冷冻电子显微镜的实验室研究,是否会造成大流行还需要更多研究。 要达成大流行具有一定特性。曾淑慧表示,先前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ME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新冠病毒等都是冠状病毒,会引起大流行除了会感染人类细胞外,还具有病毒可在人体拷贝,以及致病力会造成重症、死亡等特性。 曾淑慧说,世界卫生组织评估HKU5-CoV-2造成大流行的机会不大,但还是需要审慎评估,疾管署会持续评估病毒发展跟研究状况,若有具体风险评估结果再向外界报告。

    新加坡大华银行退出在中零售金融事业 台富邦金控收购

    彭博资讯25日报导,新加坡大华银行(UOB)把在中国的零售金融事业卖给台湾的富邦金控,但仍保留在中国的批发金融事业以及全球市场营运。大华银行是新加坡第三大银行,出售中国当地零售金融部门,是聚焦跨境交易的策略改变。 大华银行周一在官网宣布这项交易,并没有揭露交易金额。预计今年第3季,可以将大华在中国的客户帐户、存款、贷款及客户所持的相关财富管理商品,完成转移给富邦金控在中国的富邦华一银行。 大华银行说,大华退出中国的零售金融市场,是银行「策略转型」的一环,卖掉零售金融事业之后,可让大华将重心放在中国企业与东南亚区域的链接。2022年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因全球策略改变,也撤离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 大华银行去年在大中华市场(中港台)的税前获利占比为6.8%。2023年在中国的零售金融事业,税前亏损1,770万人民币。 富邦金控先前曾被媒体报导,有意买下花旗在中国的消费金融事业。富邦金控在中国的台北富邦银行子行富邦华一银行,目前在中国13个城市有24家分行,另已获准在杭州设立新分行。

    英特尔拿到的ASML高数值孔径EUV 已投入生产…分析师调高目标价

    英特尔表示,去年率业界之先接收的两台艾司摩尔(ASML)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High NA EUV)微影设备已投入生产。早期数据显示,表现比前一代机器更可靠。 路透报导,英特尔资深总工程师卡森(Steve Carson)在加州硅谷的一场会议上表示,艾司摩尔这两台尖端机器已生产了30,000片晶圆。 同日,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拉凯什(Vijay Rakesh)将英特尔的目标价从20美元上调至23美元,并重申对这支股票的中性评级。他表示,拆分英特尔的代工和产品业务似有助于该股,但现实情况复杂许多。 拉凯什撰写报告说,在美国总统川普的政府重新推动将AI芯片生产引回国内的情况下,英特尔的代工可能获得动力。 这家芯片大厂过去几个月多次整顿。首席执行官基辛格去年12月下台,接着是AI主管霍塔德(Justin Hotard)2月离职。两项人事变动宣布后,英特尔股价开始走高。 美国副总统范斯2月11日誓言将在美国生产更多芯片,使该股再受提振。而川普上周又提出对半导体征收25%进口关税的想法。 当然,重点是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是否已经沦落至无可挽回的境地。它的晶圆厂在2024年有营收175亿美元,比2023年少7%。相对于没有相同资源的对手,英特尔的晶圆厂代表竞争优势,但这项业务一直在苦苦挣扎,部分生产外包给了台积电。 本月稍早,媒体报导传出台积电和博通可能分食英特尔芯片制造和设计业务。 但拉凯什表示, 台积电会希望在先进制程「保持领先」,英特尔和台积电之间的合作不太可能成功。 而且,川普政府也不会轻易批准将国内晶圆厂出售给台积电这种外国实体,除非先对所有权设下种种限制。 至于博通收购英特尔,则会带来「近期债务/股权挑战」,博通2023年底收购VMware之后,资产负债表上的净债务达约570亿美元。 但这项业务符合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的条件:拥有行业领导地位;估值打折;以及营运有潜力进行大规模的简化。 博通2024年的毛利率为77%、营业获利率为63%,英特尔产品部门则是51%和24%。

    华为先进AI芯片制造良率提升 已从20%拉升到近40%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两名知情人士说法报导,中国华为科技公司所能生产的最先进AI芯片的「良率」,已由一年前的20%提高到接近40%,是支持中国先进芯片自主的一项关键性突破,为中国创建AI产业运算基础设施又迈进一步。 华为已推出最新的升腾910C(Ascend 910C)芯片,效率优于原先的910B芯片。升胜芯片的制造「良率」提升至接近40%,也意味着升腾生产线已首次能够赚钱;华为的目标是将良率提高到60%,达到与业界生产同级芯片的标准。 Creative Strategies顾问公司分析师里昂斯把华为此一进展,与台积电生产辉达H100 AI芯片达到60%良率相并论;依据此一基础,华为40%的良率将能够商业化。 华为是与中芯国际半导体公司合作生产升腾芯片。中芯目前采用N+2制程,能够不用极紫外光(EUV)技术生产先进芯片。消息人士指出,华为计划今年生产10万片910C芯片,及30万片910B芯片;2024年华为生产20万片910B芯片,而910C芯片尚未量产。 华为的挑战在于说服更多中国客户放弃辉达芯片。业界人士指出,辉达的Cuda软件比华为提供的软件更好用,且处理数据更快。AI业者与华为研究人员也表示,用升腾910B芯片进行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时运作并不好,问题出在芯片链接及内存上。华为正设法与伙伴厂商合作,解决软件漏洞,并扩大910C芯片的内存容量。 不过在「推理」芯片领域,华为仍是挑战辉达的前列厂商;这类芯片是用于已经过训练的AI模型上。

    壮男动疝气手术竟引发败血症 医吁重视抗药性病菌危机

    原本只需住院一两天的疝气手术,却因伤口感染抗药性病菌、反复发烧,一度引发败血症,让40多岁陈先生吃尽苦头,在医院待了半个多月,才得以出院。医师转述陈先生的话:从没想过与死亡距离这么近,原因竟是看不见的病菌!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过世,激发民众健康意识,但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强化保护力,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秘书长、台大医院感管中心主任王振泰提醒,应需重视抗药性病菌的危机。 「住院病人最怕发生感染。」王振泰说。对于外科医师而言,疝气手术、胆囊切除、盲肠切除等均属于小刀、小手术;但如果术后住院期间伤口感染抗药性病菌,一再更换抗生素,从第一线用到最后一线,对病人及家属来说,可说是一大煎熬。 抗药性病菌对于国人健康的危害,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想像。台湾面临绿脓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P菌)等抗药性菌的严重威胁,如迟迟未能妥善因应,预计到2050年,台湾每年将有3.3万人死于抗药性感染,死亡人数超过去年「癌王」肺癌死亡人数的3倍。 王振泰表示,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人口老化,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时机本就愈来愈多;若再加上部分抗生素不当使用的状况,就导致细菌抗药性的累积愈形严峻,造成全国各大医院均面临着多重抗药性病菌的严苛挑战。想要解决这种令人无奈、难以回避的困境,就应该减少抗生素不当使用、延缓多重抗药性病菌的累积速度,同时也要加速新药的开发、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要减少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就需要充足的感染科医师人力来妥善管理抗生素开方。但因为感染科无法为院方带来业绩、并非赚钱的单位,属于医院的弱势科别,以致许多医院不重视感染科医师,甚至未设立感染科,当然无法妥善管理抗生素。在新冠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感染科医师人力不足,分身乏术,以致多种病原菌抗药占比持续攀升,目前已来到9年前的3倍之多。 「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死于感染」王振泰说。以肺癌病人为例,不少癌友并非死于恶性肿瘤,而是因免疫力变差,肺部感染多重抗药性病菌,治疗棘手。此外,接受外科手术、心导管手术或检查、或免疫疗法等患者,也因皮肤存在手术所造成的伤口、免疫力低下,容易被感染,属感染高风险族群。 王振泰表示,曾收治一名年轻血友病患者,起初积极接受治疗,但在一连串化疗后,白血球低下,免疫力下降,住院期间感染碳青霉烯抗药性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P菌);虽经使用多种后线抗生素,仍无法有效控制,最后在无药可用的情况下,不幸病逝。 除了重视感染科医师、各医院补足感染科人力及资源,王振泰呼吁,政府与医界应携手合作,鼓励新药开发、备齐抗生素新药,解决抗药性感染的燃眉之急。尤其在药价的管理上,应该给予抗生素新药、老药合理的价格,以免许多新药不愿进入、老药不断退出台湾市场的窘境。

    Breaking

    7月5日末日预言…日气象厅喊破喉咙没人听 专家指应先担心这两事

    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地震频繁,「7月5日日本将发生大地震」的预言与所谓「吐噶喇法则」等消息在网络传开。日本防灾心理学家指出,不安心理使人们在社群媒体寻求慰藉,加速不实资讯传播,相比之下,官方科学资讯欠缺情感诉求,表达毫无新意,传播效果有限。 随着「预言日」接近,吐噶喇列岛近海地震频繁,与地震相关的未经证实消息持续扩散。朝日新闻采访专攻防灾心理学的兵库县立大学教授木村玲欧,他说,这是「不安引发不安」的连锁反应。人们为了让自己安心去搜集资讯时,往往会接受精确度较低的资讯。尤其在社群媒体上,那些带有「好可怕!」、「完蛋!」这类情绪性的贴文,更容易扩散。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腕隧道症候群严重到被「电醒」 针炙5周搞定手指麻木手掌无力

    台湾彰化县45岁陈姓女子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约半年前右手握按鼠标时有麻麻感觉,到后来睡觉翻身,手腕处好像有电流通过,她数次被「电醒」觉得不对劲,求医确诊为腕隧道症候群,经针灸多次已没不适感。 影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员荣医疗体系员荣医院中医部医师吴晋廷表示,陈姓患者称为了工作需用电脑打字,右手抓握鼠标,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麻麻的」持续数月,手指抓握越来越无力,开门、拿杯子手腕会痛,半夜会因右手好像有电流通过让她感觉触电到醒来,她曾求医以药物和复健等方式治疗,未明显改善。 吴晋廷诊断陈姓病人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先针灸曲泽、内关等穴位,3天后回诊她自述手指麻胀感减少一半,晚上不会痛醒,早上起床时手指有点胀胀的。当天针灸后的隔周回诊,手指胀麻感大幅减轻,可正常抓握东西,再经4周针灸调理,手部抓握功能恢复正常,不需吃止痛、肌肉松弛剂等药物。 吴晋廷说,腕隧道是由腕骨与屈肌支持带构成的一条狭窄管道,内部容纳正中神经与9条屈指肌腱,当腕隧道空间减少或内部压力升高时,正中神经会受压迫,导致感觉与运动障碍,民众可轻敲正中神经通过区域看是否有触电或酸痛感,或双掌合并手腕向下弯曲一分钟是否有酸痛感,如有可能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他说,针灸可促进局部血流供应,让受损神经获得更多氧气与营养,也可调控释放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减少手部刺痛、灼热感等效果,民众如要预防腕隧道症候群,打电脑时可用手腕护具、鼠标垫及手臂支撑架,至于复健方式是先把一只手掌朝上,手臂打直,用另只手将手掌向下扳,维持15秒,重复5次再换手,还可将近端指节弯曲、弯掌指关节、四指握拳及握拳。

    中国告诉欧盟不能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失利(图)

    南华早报引据几位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三对欧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说,中国政府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利,因为中国担心美国随后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北京身上。该报报道说,王毅对欧盟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发表的这番言论,证实了布鲁塞尔许多人认定的北京立场,这与中国的公开表态相矛盾。中国外交部经常表示,中国“不是”俄乌战争的“一方”。一些参与其中的欧盟官员对王毅的坦率言论感到吃惊。然而,王毅否认了有关中国在财政或军事上为俄罗斯的战争努力提供物质支持的说​​法,并坚称如果中国这样做,冲突早就结束了。据称,在长达四个小时、涉及广泛地缘政治和商业纠纷的马拉松式的辩论中,一些欧盟官员认为王毅是在给卡拉斯上现实政治课,其中一部分要点是北京认为华盛顿很快就会把全部注意力转向东方。对王毅在布鲁塞尔的讲话的一种解释是,虽然中国并没有要求战争,但只要美国继续介入乌克兰问题,战争的延长就可能符合中国政府的战略需要。持续三年的乌克兰战争仍然是中欧之间最大的摩擦源之一。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批评北京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品。北京否认了这一指控,并将自己定位为和平缔造者,视莫斯科和基辅为合作伙伴。然而北京从未批评过俄罗斯侵乌,并与莫斯科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和经济联系,这让欧洲人一直感到沮丧。据说周三对话的基调是尊重的,尽管气氛紧张。尽管如此,一些业内人士还是对王毅在距离欧洲与中国重要领导人峰会仅有三周之际发出的严厉信息感到惊讶,任何魅力攻势的表象都已烟消云散。另据法新社稍早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与王毅周三正式会晤前,就尖锐地点明了中国“既要又要”的意图:她批评中国“一方面助长在欧洲的战争,同时又寻求与欧洲建立更紧密关系,北京必须处理这种矛盾。”她还说:“中国企业为俄罗斯持续侵略提供了救生圈”,她希望,“在动荡的世界中,北京应该运用其与日俱增的实力维护国际法。”卡拉斯强调,“中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在安全层面上,我们的关系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压力。”她批评中国发动“网络攻击,干涉欧盟民主,从事不公正贸易,这一切活动损害着欧洲的安全和就业。”要求中国必须“停止对欧洲的安全威胁”。显然,欧盟把中国停止滋养俄罗斯战争作为与其改善关系的重大前提之一。王毅已从布鲁塞尔前往柏林,与​​德国新任外交部长约翰·瓦德普尔举行首次会晤。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总理默茨也计划与王毅进行“礼节性”短暂会晤。本周晚些时候,王毅还将在巴黎会见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

    “经济上行风”穿搭 背刺多少中国普通人?(组图)

    这两天,北京的气候比普吉岛还像热带雨林。30多度的高温配上看不到尽头的雨,任何衣服上身就立马变成贴身蒸笼。每天打开衣柜,我脑海里跳出的问题,已经从穿什么变成了“真的不能不穿吗”。在夏天假装体面,是专属当代打工人的酷刑。一个体面人,在30多度高温高湿的夏天到底应该穿点啥?打开某书,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年惊人地相似:穿亚麻。1“高能量”面料,卷坏多少打工人?在这个夏天,每一个充分冲浪的人,都躲不开亚麻的包围。某一天起,我关注的小众设计师品牌们纷纷推出亚麻衬衫、亚麻裤。逛街时进10家店,7家都会在进门的一排杆子上挂着一件白色亚麻衬衫。俗话说得好,见面三分情。第一次看到亚麻的我:地铁老人手机。第N次看到亚麻的我:好像有点意思。亚麻,以其“不讨好任何人”的松弛姿态,成了经济上行风穿搭的典范、互联网富人的代名词。没穿上亚麻的朋友,还在研究什么样的人才适合穿亚麻:据视频分析,只有皮肤细腻度低的人才更适配穿亚麻,一个人皮肤过分精致的时候,穿真丝或者醋酸丝才更适合。穿上亚麻的人研究的已经是另一个level的东西了。比如说,如何避免从“富贵褶”沦为“乞丐褶”:好的亚麻一定有褶皱。但据深入研究的网友分享,正确的老钱褶,可不是凌乱的死褶,而是极具松弛感的“柔和的褶”。一旦这褶子变得僵硬,那很快就落入了“乞丐褶”的漩涡。为了避免松弛感阶级滑落成乞丐风,穿搭博主们各有妙招。有人建议注意搭配,如上图全身亚麻就是完全错误的穿搭案例。正确实现老钱褶,需要亚麻单品搭配垂坠感材质,才能形成“面积可控的褶皱”。有人建议随时整理,随身携带一个小的喷雾瓶,时不时喷在褶子上适当抻平,保持褶子的可控性。总之一个原则:要有褶,但不能全是褶。要看起来是松弛形成的褶,但实际上是精心安排的褶。只能说,在服装行业的内卷之下,分辨有钱人和乞丐这门功课实在是太困难了。甚至让人搞不清楚目标受众究竟是谁:而即使精心打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交货币,亚麻在令人肃然起敬和令人发笑之间,也只隔了一个起蹲——只要坐一会儿,你就能靠一条亚麻裤子不费吹灰之力地收获一个翘臀。除了难以驯服的褶皱外,这种材质也很容易招来不必要的误会。有朋友哭诉自己穿上棉麻衣服后获得长辈质问:你怎么披麻戴孝?不得不说,这位家长还是浅薄了。实际上,亚麻在玄学赛道也是“能量频率”的超能来源。据这位在谷歌学术有且仅有一篇文章提到的博士称,不同的面料能量不同,亚麻和羊毛能量极高,但不能混穿,否则能量会相互抵消为0。而人造的合成纤维能量天然为0,久穿甚至会“偷走你的能量”。讲科学的网友问博主,这频率是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博主回复:“频率不是测量出来的,而是共振出来的。”有单纯的网友亲身实践,并得出了“果然有此事”的结论。我连夜打开了衣柜,试图感受面料的能量,最终一无所获。在一种充满能量的松弛贴里,未曾拥有一件亚麻单品的人被流量挟裹得不松弛起来。无论如何,如今衣柜里没有一件亚麻,已经不配谈长期主义了。但在狂轰滥炸的信息流里,第一批买上亚麻的人已经开始反应过来,似乎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穿亚麻”。至少,要上班通勤的人,大概齐是没有什么多余精力伺候这门祖宗的。 “第一老钱面料”,偷偷火了很多年然而,子曾今曰过,“在穿亚麻的不一定是老钱,但老钱一定会穿亚麻”。亚麻,怎么就成了“第一老钱面料”了呢?实际上,亚麻这种作物,曾经手握欧洲纺织面料的命脉。它的种子能榨油,纤维能织网,强度高、吸湿性好,散热又快,由于纤维非常长,经过后续处理之后,纺织成高级亚麻织物甚至还有丝光感,在古代欧洲这块不出产丝绸和棉花的贫瘠大地上广受欢迎。当时欧洲的麻布供应商主要是西班牙和印度,因此整个欧洲从贵族到平民,都离不开这种草本植物。亚麻的垄断性地位一直保持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许是英国人终于也受不了西班牙和印度人的生产效率,英国诞生了史上第一台机械棉布纺织机。靠着邻居美国广袤的棉花地,源源不断的细棉布从英国北方工厂的流水线上下来,顺着航船进入了千家万户。欧洲老百姓惊喜地发现,比起亚麻,细棉布当贴身衣物实在是柔软又亲肤,好洗又便宜,回弹性好不容易皱,比生长周期长达一年的亚麻便宜多了。就连贵族也不得不承认,硬梆梆的亚麻确实不适合新生儿娇嫩的皮肤。亚麻退守到了贵族们的礼服、餐桌、窗帘上,变成了一款相对小众的面料。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出行效率提高,有钱人出门度假的目的地多了起来,即使是冬天去远在另一个半球的埃及、印度、东南亚海岛,也只需要坐几小时飞机,或舒服地搭乘豪华游轮。这种度假行程不仅目的地闷热潮湿,游轮上也又晒又潮,亚麻以其透气不沾身的特质,又重新在旅行休闲时受到青睐。乘着这股东风,亚麻面料重回富人们的视线之中。比起种植面积广、周期仅需210天左右的棉花,周期一年的亚麻产量实在是显得低了些,再加上亚麻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农作物,产量始终是看天吃饭,比起化纤面料仍有稀缺性,而后续涉及的面料处理环节中,水浸发酵、晾晒、染色等步骤,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人工。21世纪什么最贵?在生育率一塌糊涂的亚麻原产地欧洲,显然是人工最贵。于是亚麻面料的成本也就随之水涨船高,高档起来了。打工人吐槽亚麻,是因为亚麻易皱,难打理。亚麻的面料特性注定了它的平整只能保持十分钟,偏偏老钱还总是钟爱亚麻低调的原色。穿着暗沉、棕黄、皱巴巴的衣服坐在工位非但不松弛,还会看上去命很苦。可上一天班还要维持体面是中产牛马的需求,真正的有钱人根本不用在乎衣服是否平整。按照中产审美教父保罗·福赛尔的评价,“整洁”是一项重要的、用以区分阶级的标志,因为保持整洁总需要时间和金钱,但太过于一丝不苟地整洁,却会让人显得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反而显得像“底层阶级”。具体到面料上,无论是亚麻、纯棉还是真丝这类拥有爱起皱特性的天然面料,跟随便折腾都不会起皱的涤纶一比,它们起的简直不是褶皱,而是身份的象征。〓图为身着亚麻、掌管LVMH集团的阿尔诺家族三位公子正如《格调》这本书所批评的那样:世界上一切道德规则与社交礼仪,似乎都是为试图模仿上流阶层的中产打造的。这些规则完全束缚不了没有经济能力的穷人,而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他们则拥有了跟流行反着来的资本,跳脱五行外,不在轮回中。对于富人们来说,穿着亚麻不仅仅是实用舒适的需求,更表达了一种态度:你对我着装的看法,我根本不在乎。 打工人穿亚麻一种10分钟限定“老钱cosplay”我的同事张姐,曾经是亚麻的忠实用户。我问她亚麻到底哪儿好,张姐说:如果你能原谅亚麻的价格和褶皱,那它的优点其实不少——凉快、速干、不贴身,还能提供一些“平替老钱”的情绪价值。面料工业的演变从来都是需求导向的。亚麻在现代纺织中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大量进驻优衣库等快消门店,本身就说明有一群人在持续地穿它,且数量不少。比如在广东,气温动辄体感超40度,空气湿度高得像泡在蒸笼里,湿热环境下,棉T恤贴身难干,“像被牛舔了一遍”。轻薄透气、不贴肉的亚麻成了最靠谱的“打工人自救指南”。事实上,中国南方本就有“夏天穿麻”的传统。从贵气的香云纱,到更质朴的“夏布”——这种由本土苎麻纺织而成的面料,曾是岭南富人的心头好。手工织造极其费时费力,一件衣服成本动辄上千元,价格不输拉夫劳伦的亚麻衬衫。但流汗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在高温潮湿中,选择穿一件亚麻通勤,并不是消费主义洗脑,而是生活逼出的理性决策,是在湿热夏天里的自我安抚。与其嘲讽买亚麻的人被消费主义做局,不如承认在如今的语境下,“只有有钱人才配松弛”这件事,才是真的高高在上。在一日三餐和公司打卡的生活里试图喘一口气,从来不该是一种奢侈。谁规定人不是困在工位,就是囿于厨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