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1251 帖子
棒球/「 再见了投手丘」陈伟殷声明引退 美日通算96胜
经历2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台湾左投陈伟殷在台湾时间26日声明退休,在美职、日职合计留下96胜的成绩,他表示:「身为职业球员,伤痛与疲惫从来不是最难熬的部分。真正的挑战,是诚实地面对那个不再是巅峰的自己。」
陈伟殷的职棒生涯从2004年加盟日职中日龙队起步,在2008年崭露头角,并在2009年拿下中央联盟防御率王成绩,在中日队一军累积36胜后挑战大联盟。
陈伟殷先加盟金莺队成为稳定的先发投手,并在2016年投身自由市场,改与马林鱼队签下5年8000万美元合约,在美职八年合计拿下59胜51败。
2020年陈伟殷重返日职,先后加入罗德队、阪神虎队,到2021年季后未获续约,在日职留下37胜33败,由于当时的肩膀伤势,陈伟殷持续复健并在美国独立联盟复出,但在26日声明引退。
陈伟殷引退全文如下:
身为职业球员,伤痛与疲惫从来不是最难熬的部分。真正的挑战,是诚实地面对那个不再是巅峰的自己。
经过千百次的内心挣扎,我跟太太说:「我的身体已经到极限了,我想是时候退休了。」
她沉默了一下,然后用一贯的幽默语气说:
「可是我还没准备好要每天都见到你!」
她的话让我笑了,也让这个话题轻松了一些。但我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决定,而是要告别那个曾经一直站在投手丘、全力以赴的自己。
孩子们其实早就知道,有一天,爸爸终究会退休。
但他们从来没有开口问过。
直到那天,我太太问弟弟:「你知道爸爸还有几天要退休吗?」
他静静地看着车窗外,眼神没有离开远方,然后轻轻地说:
「我不想知道,我只知道今天比明天好……因为明天就更接近爸爸退休了。」
那一刻,我的心瞬间揪了一下。
或许对他来说,退休意味着一种不愿面对的改变。他还无法真正理解未来会怎么不同,但他知道,一直站在球场上的爸爸,正一步步离投手丘越来越远了。
终于,轮到我该正式向这段旅程道别了。
我要感谢中日龙,这支球队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让我有机会踏上这条棒球之路。
感谢巴尔的摩金莺,让我的大联盟梦想成真,让我相信自己能够在最高殿堂立足。
感谢迈阿密马林鱼,让我有机会可以跟一朗前辈一起作战。
感谢西雅图水手,给了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虽然未能回到大联盟,但这段旅程仍然充满意义。
感谢千叶罗德,让我重返日本,在熟悉的环境中再次挑战自我。
最后,感谢阪神虎,虽然这段旅程因伤未能走得更远,但你们的诚意与期待,我始终铭记在心。
此外,还有许多贵人曾在我的棒球路上指引我、帮助我。
感谢启蒙教练涂玉光老师,以及陈顺再教练、蔡启生教练、林振贤教练、龚荣堂教练、陈大丰前辈、落合博满监督、森和繁教练、郭源治前辈、近藤信一教练、Buck Showalter 总教练、Dave Wallace 投手教练、Dom Chiti 投手教练,还有所有曾指导过我的教练、防护员与队友们。因为你们的指导与支持,我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最重要的,感谢一路上陪伴我的家人、朋友与球迷。无论是在顺境还是低潮,你们始终在我身边,给予我无限的力量与支持。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坚持走到这段旅程的最后一刻。
这是一场美好的战役,感谢每一个陪我走过的人。
20年的职业生涯,我全力以赴,无论是在日本职棒还是美国大联盟的每一场比赛。
谢谢你,棒球,让一个来自台湾高雄乡下的孩子,有机会站上世界舞台,实现梦想。
再见了,我的投手丘。
曹兴诚被爆与陆女婚外情 国台办酸:道德败坏、厚颜无耻
近日被媒体人谢寒冰爆料与大陆女子婚外情的桃色风波,联电创办人曹兴诚指控幕后黑手就是大陆国安部。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6日回应称,有些人道德败坏,在丑行被曝光后,反而企图无中生有,转移视线,非常「厚颜无耻」。
曹兴诚资助黑熊学院,领衔罢免蓝委,近日遭爆料与大陆女子的桃色风波,与前民进党立委赵天麟也曾被爆出,与陆籍张姓女子婚外情事件相似,两人亲密照均被外流。对此,朱凤莲26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做出上述回应。
朱凤莲说,「有些人道德败坏,胡作非为,在丑行被曝光之后,不但不思道歉反省,反而企图无中生有,转移视线,是非常的厚颜无耻,岂有此理。」
另就近年两岸互控间谍战,中共党媒「环球时报」也曾爆料,有台湾女间谍化身「知心姐姐」,接近来台交流的陆生,是否显示两岸关系倒退回「谍对谍」时代?朱凤莲说,间谍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大陆有关方面依法予以打击,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为了维护两岸正常的交流交往秩序,与两岸关系是否倒退无关。
2023年底,大陆国台办也曾就赵天麟亲密照被曝光,后宣布退出2024年立委选举一事回应。朱凤莲当时说,大陆的立场非常明确,不介入台湾地区的选举,对于相关参选人在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评论,但「我想有一点是很基本的,人民不希望看到私德有亏的人为自己服务。」
美铝CEO:川普征铝关税「不是好事」会害10万人丢工作
针对总统川普将对铝征关税,路透报导,美国铝业公司 (Alcoa)的首席执行官欧普林格(William Oplinger)25日在佛罗里达州BMO全球金属和矿业会议上表示,美国的铝产业可能因此流失大约10万个工作,而关税并不足以吸引美铝重启在美国的工厂。
川普本月稍早表示,将对进口到美国的钢和铝进口祭出25%关税,无论来源国为何,都无法幸免。这项关税预定3月12日生效,造成铝的买家,包括汽车、饮料罐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制造商在内,争先恐后囤货。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欧普林格说,此举将导致他所在的产业直接裁减大约2万个工作,还有多达8万个支持工作消失,「基于这个事实,我们显然在倡导,这对美国的铝产业不好。这对美国劳工不好。」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铝业近年来减少在美生产,部分原因是电力成本太高。该公司在加拿大、冰岛、澳洲和其他地方都有设厂。
数据显示,美国铝冶炼厂去年仅生产67万吨的铝,远低于2000年的370万吨。近年来,肯塔基和密苏里州在内有多处工厂关闭,使美国用铝很大程度上要仰赖进口。
欧普林格表示,仅仅靠关税并不足以吸引美铝重启一些已经关闭的美国厂房,虽然川普官员已提出这种要求,但「在不知道关税会持续多久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投资决定,即使是重启」。
他补充说,已游说川普官员,对加拿大输美的铝给予关税豁免。
英国2027年起增「防卫支出」至GDP2.5% 砍外援预算
英国首相施凯尔25日临时在国会发表声明,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卫支出至英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5%,且目标为最早自2029年起,提升至GDP的3%。
增加的防卫支出将由削减对外援助预算支应。施凯尔(Keir Starmer)指出,若计入情报安全机关业务,则英国的防卫支出至2027年即可达GDP的2.6%。目前英国防卫支出约为GDP的2.3%。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施凯尔提到,这将是自冷战结束以来,英国最大规模的国防支出持续增长,相关措施25日就展开。他说,数十年仅见的变局须以数十年仅见的方法应对。
去年7月赢得国会大选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曾承诺在财政条件允许下,提升防卫支出至GDP的2.5%,但迟未订出时间表。前任保守党政府曾规划至2030年达成防卫支出占GDP 2.5%的目标,现任党魁巴登诺克(Kemi Badenoch)则主张,「防卫支出在GDP占比2.5%」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国际安全挑战。
施凯尔27日将在华府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会晤。川普主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欧洲成员国应大幅提高防卫支出,且北约各国防卫支出的最低标准应由现行「GDP 2%」提升至「GDP 5%」。美国自身防卫支出则占GDP的3%至3.5%。
英国方面,至少自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乌克兰、打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陆最大规模战争以来,已有许多安全事务专家和军事将领呼吁政府尽速提高国防预算、达到趋近GDP的3%。施凯尔25日提到,「自2027年起增加防卫支出」事实上已较他原订时程提前。
不过,考量英国已表态愿向乌克兰派兵协助稳定局势,以及美国拟减少对欧洲安全的投资、英国被期待在北约欧洲防务扮演更吃重的领导角色,25日宣布的防卫支出增加幅度是否足够,已引发专家质疑。
施凯尔向国会表示,为因应防卫投资增加,政府拟削减援外支出;援外支出将由现行占国民所得毛额(GNI)的0.5%,在2027年下修至0.3%。
工党曾承诺在国家财政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英国的援外支出至GNI的0.7%。联合国(UN)曾通过决议,成员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支出应以达GNI的0.7%为目标。工党传统上较保守党重视援外计划;施凯尔25日宣布削减相关预算,在国会引发部分议员批评,提到中国、俄罗斯恐趁虚而入。
施凯尔表示,政府将竭尽所能,让世界回到允许援外支出达到应有水准的状态,但当前局势显示,国防及国家安全必须永远占第一顺位,而像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这样的暴君只会对强劲的力量展示有反应。
与川普政府向莫斯科当局释出合作善意不同,施凯尔重申,俄罗斯对英国安全构成威胁。
不过,尽管大西洋两岸的对俄立场分歧日益鲜明,施凯尔强调,英国必须拒绝在欧洲和美国之间选边站、这是违背英国国家利益的「假选择题」。
施凯尔25日并预告,在北约海牙峰会6月登场前,英国政府将发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跟随连战18年 台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68岁辞世
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因病逝世,享寿68岁,后续相关治丧事宜,仍待家属进一步说明。丁远超跟随前副总统连战18年,连战卸任党公职后,仍由丁担任其办公室主任一职。
国民党稍早表示,感谢丁远超对国家与党的贡献,期望逝者安息,后事圆满,家属节哀保重。
丁远超1957年生,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媒体记者、总统府发言人室新闻官、总统府公共事务室副主任等,在连战担任副总统与国民党主席期间担任其办公室主任,直至连战卸任党公职,仍留任办公室主任,追随连战长达18年。
2018年传出丁远超离开主任职务,当时丁远超回应,是因动了小手术,连战劝他回家养病,更告诉他好好照顾身体。
媒体报导指,丁远超十多年前罹癌,远赴日本治疗后又复发,近年病况愈趋严重。据传是因上周滑倒发生意外,住院后身体转趋恶化,25日不幸离世。
Breaking
谁钱多谁就赢?中美爆发战争的花费计算(组图)
前言:近日,众议院通过了特朗普的税法、医疗保健、移民和国防支出法案,在这一大规模支出方案中,美国强制性支出1500亿美元额外国防支出,使国防预算首次接近1万亿美元,这会对中美军事力量产生多少影响呢?一:军事是大国对决时代经济实力的象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阐述了军事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这一基本原理,民众观察战争胜负的角度是看兵力,军人注重武器和士兵素质,战略家衡量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武器的研制、生产、装备、训练、维护、保障等耗费巨大,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海军的兴衰史就是一个明证,曾几何时,这支舰队横行于全球各大洋三百年,何等的风光,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昔日的海军霸主,已经变成三流海军,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有钱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关键在于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财政收入少,限制了养军能力。英国工业化50年产值增长了20倍,1840年2000万人口的英国财政收入达3.6亿两白银,而4亿人口的清朝才4300万两白银,鸦片战争时,英军能不断增调兵,清廷因国库已无银难以再战,太平天国后朝廷入不敷出,无财力养兵,各地督抚靠自己籌饷和买武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朝廷只有160万两,左宗棠只好自己向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商人借款1595万两西征,之后遇战就借债,1884年中法之战花费了4000万两白银,一半数是向德国借的,甲午战争花了9000万两,其中4000万两是向西方银行借的,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军费不过400万两,买不起英国140万两的巡洋舰,被日本买去命名为“吉野”号,战后日本获得3.2亿两白银赔款,得到了国家崛起的第一桶金。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清廷向英、法、德、美、俄借款3.6亿两白银用于赔款,债主不仅利息甚高,以中国的海关税、路权和矿藏开发权抵押,造成清廷税收减少,财政难以支撑建新军,要各省自筹,辛亥革命一爆发,掌握军权、财权的军阀就纷纷独立,民国为求得列强支持,承认所有条约和外债,北洋政府收入只能满足财政需求的六成,袁世凯要以国内盐税为抵押向西方五国财团借款给北洋军发饷,之后出卖交通权和资源开发权对外借款,国民政府向外国借钱甚于清廷和北洋政府,蒋介石靠江浙买办财团答应提供6000万元拿下占当时全国财政收入一半的江浙地区,但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11.8亿元法币,全国正规军连28美元一支的98K步枪和290美元一支的ZB26轻机枪都配不齐。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规模战争中的消耗的钱款更是惊人,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更体现了经济实力的比拼,战前美国的国民产值占全球的30%,经济实力在世界最强,共耗费2880亿美元,不但建立起最强的海军和陆军航空兵,还向盟国提供390亿美元的物资,德国共耗费2000亿美元,苏联耗费了1000亿美元,日本耗费了400亿美元,英国耗费1200亿美元,欠下美国和加、澳的巨债,“大英帝国”从此瓦解,中国只耗费了32亿美元,中国是农业国,90%的人口是农民,能上缴政府的农业税占收获的3%~4%,折合收入只有几亿美元,这么低的收入必然导致养兵很困难,平均五十个农民才能养得起一个兵的衣食,只能配备廉价的步兵轻武器。而美、英、苏、德各国能达几百亿美元,能购买大量昂贵的重武器,“大和”级战列舰价值4800万美元,“俾斯麦”号战列舰价值4700万美元,“衣阿华”级战列舰价值7500万美元,P-51“野马”战斗机单价5万美元,B-29轰炸机单价69万美元,T-34坦克单价3万美元“虎”式坦克单价15万美元,“谢尔曼”坦克单价6万美元,汤姆逊冲锋枪单价22美元,M1917年式步枪单价30美元,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38美元,斯登冲锋枪单价9美元,弹药消耗所费的钱款更大,苏军共消耗了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和近300万吨航空炸弹,总消耗弹药量约1000万吨,德军略超过苏军,美军只参战一年就消耗了690万吨弹药,国民政府8年才消耗子弹17亿发、炮弹900万发,不到20万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国民总产值才15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约1.6%,工业产值仅15亿美元,钢产量仅60万吨,发电量仅45亿度,弹药月产量仅1000吨,解放军装备主要靠缴获,而美国国民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达3001亿美元,钢产量为8785万吨,发电量为3880亿度,中美之间存在着现代与古老的时代差距,一发炮弹价格相当同期一个富户所有家产,一个上甘岭战役就消耗了40万发炮弹,2年消耗战费62亿元,欠下了苏联30亿元人民币武器款,军费占了国家财政支出42%,朝鲜停战谈判后马上裁军近300万,至1958年裁减到237万人,军费支出压到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1962年又打了一仗,消耗了2.2万发炮弹、70万发枪弹和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1.3%。三: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因苏联断绝援助和自身技术力量不足,中国武器日益落后,面对这个局面就采取了数量对质量的方式,把军队员额增加到了631万人,幸好武器非常便宜,120元一支的56式半自动步枪,140元一支的56式冲锋枪,2.5元一枚的手榴弹,150万元一架歼-6歼击机,可以支持,但一名士兵6元人民币的月津贴费,一名连排军官52元的月工资占了一年169亿元军费的大头,1975年后开始“消肿”,从1980年至1982年把总员额从603万减至423万,1985年又精简100万人,1997年军费支出仅为840亿人民币,占国民产值1.3%,为历史上的最低点,1997年之后军费长期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至2009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国家经济也由世界第14位跃居第2位,为提升科技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来支撑。工业增加值2023年达到39.9 万亿元,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完备的工业体使得中国在武器装备制造上能够实现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无需依赖进口,自然价格也非常便宜,一架歼- 20隐身战斗机单价不过1亿美元,比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便宜3倍,技术和性能更加先进,运 - 20战略运输机单价不过 1.5亿,比美国 C -...
孙芸芸女儿童年照曝光 母女像姊妹 从小富养拎精品包
有「台湾第一名媛」之称的孙芸芸,25岁大女儿廖思惟(Trinity)从小就遗传了妈妈的高颜值与时尚气场,如今赴澳洲求学的她,时常通过社群平台分享美妆、穿搭与旅游生活。她在IG限时动态晒出一系列童年萌照,甜美模样立刻吸引目光。
照片中,廖思惟或搞怪扮鬼脸、或露出笔直长腿抱着娃娃依偎大人怀中,尽管年纪小,气质已初现。尤其一张她穿着牛仔裤、绑双马尾,在精品店内挑选东西,手上还拎着一只YSL黑色皮革包,俨然小小贵妇上身,气场十足。
廖思惟目前就读澳洲邦德大学(Bond University),私下喜欢在IG与记录生活,时常分享穿搭与美妆心得,还会拍短影音与粉丝交互。拥有妈妈孙芸芸的精致脸蛋与纤细身材,母女俩同框出镜,屡屡被网友称赞「根本双胞胎」。
全智贤眼里有光!近照似少女打扮粉嫩秀身材(图)
最近43岁韩星全智贤官宣了一个大动作,她和原经纪公司解约,同时创立了新公司,强调自己除了演员身份之外,还有其他空间可以拓展,话里话外都是有意开启副业的意思。除了官宣开公司之外,全智贤更是彻底改变了个人风格,她剪掉了标志性黑长直,和人嘟嘴拍照,打扮粉嫩秀起了身材,公司命名更是微妙,叫作“peachy”,直译为桃色的,放在韩国娱乐圈大环境下颇有意味。 有网友直言,本以为全智贤是大女主,没想到她还是会用如此“韩流”的字眼,不光是少女风,还有强烈的服美役感。更有网友一眼看出全智贤风格大变背后原因——姐姐,你老公到底欠了多少钱啊?还记得全智贤老公炒币风波吗?根据韩媒6月报道,全智贤老公崔俊赫投资失败,亏损高达150亿韩币,折合人民币近8000万,全智贤夫妇并没有出面否认传闻,大概率是真消息。随后网友还扒出,全智贤老公原来不是传说中的韩国财阀,全智贤嫁了一个假豪门。不仅如此,全智贤老公还是典型的“软饭硬吃”,靠着和全智贤结婚,他才创立了个人投资公司,结果婚后还要全智贤6点起床做早餐,和老公一起买房,130亿的房子全智贤一人出了120亿。总结一下,曾经的韩国女神,嫁人之后包办家务、伺候婆婆,给老公买房、开公司,偶尔舒坦一下,还要被老公嫌弃不打扮不化妆——难怪全智贤一度传出离婚消息呢!不止一位网友也觉得全智贤这个婚结得不明智,是时候考虑离婚了。当然了,全智贤本人是出面否认过离婚想法的,但是联想到全智贤近期变化,网友觉得她的丈夫投资失败搞不好会成为导火索,两个人有点离婚迹象啦!首先,成立个人公司就有机会进行财产分割了;其次,全智贤的状态肉眼可见变好了很多。全智贤婚后复出频繁曝光期间,她多次来中国参加商业活动,为各式各样的品牌站台,几乎每一次露面状态都很疲惫,脸垮、浮肿、双目无神,总是给人一种强打起来精神的感觉。直到6月全智贤老公爆雷,7月全智贤官宣传创立公司,她再次露面就颜值回春了,整个人眼里有光,水肿都消了,脸也紧致了,在网友看来,有过婚变消息的女星,一旦突然活跃,从外表到事业都有了积极变化,那就极有可能是离婚信号了。可能有人觉得,不至于离婚吧,全智贤老公又没骗婚,他们家资产不说几十亿也有十几亿了,几千万又不会伤筋动骨,结婚十几年,孩子都生了两个,说离就离?——话虽如此,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全智贤的处境,她虽然资产丰厚,但大多是不动产;婚后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是品牌站台,离了原经纪公司,资源多多少少要受影响。都说全智贤可以回归拍戏,那也得有戏可拍才行,2021年《智异山》之后,全智贤就再没有播过剧了,新剧《暴风圈》播出时间一推再推,一直没有定档,对比全智贤同龄人宋慧乔的情况,就知道全智贤自身问题所在。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关于全智贤婚姻情况,都是网友猜测和个人想法,是非冷暖只有本人知道,只能说网友对全智贤这一代韩国明星很有感情,希望看到他们一切安好啦。
加拿大提高”留学门槛”:9月起强制$2.2万生活费!入学人数或腰斩
留学生注意!
加拿大移民部(IRCC)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将再次提高学签申请人的资金证明要求,以反映通胀和生活成本的年度审查结果。这一变化意味着:国际学生需要证明在支付学费和旅费之外,额外准备超过$2.2万加元的生活费资金,才能满足申请条件。
图源:Government of Canada
财力门槛提高:从$20,635升至$22,895
IRCC强调,对于单个申请人,所需的生活费新标准将从现行的$20,635加元上调至 $22,895加元,不含学费与旅费。这项规定旨在确保国际学生(及随行家属)有能力在不依赖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养活自己,适用于魁省以外所有省份和地区,将对留学生的预算与学签申请计划带来不小影响。
IRCC接受的资金证明材料包括:
学生本人在加拿大境内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加拿大银行出具的担保投资证(GIC)学生或教育用途的贷款证明最近4个月的银行流水账单可兑换加元的银行汇票资助人或机构出具的资助信奖学金或政府资助项目的证明
IRCC提醒申请人,必须提供原始文件,且资金需可随时动用,以满足生活开支。
谁会受到影响?
此次政策变动将适用于2025年9月1日或之后提交申请的所有新学签申请人。在此日期前递交的申请,仍按旧标准($20,635)评估。
需注意的是,魁省拥有独立的移民协议,该标准不适用于魁省学签申请人。
为什么要提高财力要求?
IRCC每年会更新财力基准,以更真实地反映加拿大的生活成本。随着住房、食品和交通等费用持续上涨,政府希望确保:
国际学生有足够的资金舒适地生活抵达后不会陷入财务困境能够专注于学业而非生计
这项调整也是联邦政府为缓解高校人满为患、住房紧张以及学生服务短缺问题而采取的系统性改革之一。
图源:Licia Corbella/Postmedia
今年留学生入学人数或腰斩
根据教育科技公司ApplyBoard的最新报告,受政策收紧影响,加拿大今年国际新生入学人数预计将减少一半以上,这可能导致本地学生的学费上涨。
报告援引2025年1月至4月的数据预测,IRCC今年将批准大约12.4万份新的学签,比2024年骤降超过50%。
具体来看,2025年前四个月,加拿大本科类项目的学签申请数量同比下降39%,仅为12,458份;研究生类项目的申请也下降了32%,为12,026份。
2024年,加拿大首次实施国际学生配额限制,使得当年新批留学生人数下降至28万人,同比减少45%。
报告指出,2025年1月至4月期间,新学签的平均批准率仅为33%,相比2024年全年的47%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该时间段内,仅有不到31,000人获批新学签,较去年同期锐减近70%。
图源: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并未包括学签的“续签”。若将“续签”计算在内,2024年加拿大学签(新签+延期)批准总数约为50.3万份,接近当年的上限54.2万份。
ApplyBoard指出,预计今年学签的续签将占国际学生总量的60%,这一比例是IRCC最初预测的20%的三倍。该公司发言人表示,续签数量激增“远超预期”,甚至可能危及加拿大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国际声誉。
报告还指出,留学生人数大减的部分原因,正是上文提到的政府将资金证明要求提高了近11%。
ApplyBoard警告称,国际学生锐减不仅影响加拿大国际教育声誉,还可能造成关键行业人才短缺,让高校陷入财政困难,校园多元化减少,进而迫使本地学生承担更高学费。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加拿大本地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已从2013/14学年的184万下降至2022/23年的173.8万,下降了5.7%,而国际学生的减少将无法弥补这一缺口。
ApplyBoard担忧,这一趋势还可能削弱地方经济和加拿大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AI正在改变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的时刻”。
尽管加拿大联邦政府承诺到2027年将临时居民比例控制在总人口的5%,但批评者认为,政策制定者严重低估了政策带来的后果。
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几乎无新增人口增长,国际学生数量的锐减成为疫情以来临时居民最大降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