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1251 帖子
减轻房贷负担 房产大亨给准备购屋者三个建议
不少人想买房,房地产大亨、电视实境节目「创智赢家」(Shark Tank)明星人物柯寇兰(Barbara Corcoran)最近在她的Instagram上给想买房者三个建议,包括确认上市天数、别在春季买房,以及分租房间。
1. 确认上市天数
柯寇兰说,可以仔细看待售房源,当一间房子已经待售半年或更久,且没有人注意到,也许是个机会,因为这会给买家更多谈判价钱的空间,如果能找到一栋闲置的房子,更低的报价是有机会被接受的。
2. 别在春天买房
四月开始,房地产的销售旺季春天就正式展开,房价将居高不下,也竞争激烈,柯寇兰建议若能在淡季找房,不但能获得较优惠的价钱,也能花较少力气买到房子。
柯寇兰说,大家都在春天和夏天买房卖房,因此如果在冬天看房,就是获得最好交易的时机,特别是在这买房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的时间点,若买房能多点弹性,事情发生的可能就更大。
Realtor的资深经济研究分析师琼斯(Hannah Jones)说,卖房的最佳时机是仲春,房价上升,不过冬季尾声和早春时节更吸引卖家,因为有很多买家在那时找房,但市场上的卖家还不多。
3. 出租房间
柯寇兰建议买房时考虑更大的房子,虽然房子越小价钱越低,因此越吸引人,但其实买大房子能帮助买家更快付清房贷,因为可以把多的房间出租。
柯寇兰建议寻找有个别出入口的房子,这样就可以改造一个独立空间并出租,房租就能用来偿还房贷,或是可以多代同堂。
一项调查指出,愈来愈多人愿意和父母或其他亲戚同住,以减少购屋所需负担的金额。琼斯说,该调查中有83%的受访者愿意和家人一起买及一起住一间房,减轻自己的购屋负担。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
有钱就可当美国人 川普推「金卡签证」500万出售公民身分
路透报导,川普总统25日表示,计划取消EB-5投资者签证,改推出「金卡签证」,未来花500万美元,就能取得美国公民;具体计划预计2周内公布。
现行EB-5移民投资签证,提供投资美国企业的外国人享有与绿卡相同权利,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就可成为美国公民。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根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投资门槛为180万美元,在目标就业区(TEA)投资则是90万美元,而且规定必须创造至少10个全职就业机会。
川普表示:「金卡将赋予你绿卡的特权,成为获得美国国籍的途径,有钱人将购买这张卡进入我们国家」。
当被记者问及俄罗斯寡头是否有资格取得金卡时,川普回答:「是的,可能会。嘿,我认识一些非常好的俄罗斯寡头。」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25日告诉记者,「EB-5签证......完全是乱来、虚假诈欺,让人用低价取得绿卡。因此总统表示,与其继续这种荒谬的计划,不如喊卡,用川普金卡取而代之。」
保守智库提议禁多元化计划 苹果股东反对
一个保守智库建议苹果公司废除「多元、平等、包容」(DEI)政策,以免惹上官司,但苹果股东25日投票反对。「好市多」股东大会也对川普政府迫使业界废止DEI的作法,表示不予苟同。
全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对苹果公司表示,DEI会对各大公司造成法律、名誉及财务风险,从而对股东构成财务风险,进一步对公司构成「未能运行信托责任」的风险。
该中心自由企业计划运行主管派菲尔德(Stephen Padfield)24日对出席苹果股东会的人说,川普指示司法部根除假借DEI名义实行非法歧视,如果苹果执意继续推动这些「分裂社会、摧毁价值观」的人员聘用法规的话,上述各种风险只会有增无减。
他指出,「时代氛围已明显转变,DEI已不合时宜,唯才是用才是王道。」
但苹果不为所动,还说多元任用才是「本公司的内核文化,」也是苹果公司得以位居全球科技业龙头的助因。首席执行官库克说,「我们聘任员工从不设置配额或目标,本公司的实力,来自聘用最佳人才,融合全员铸造合作文化。
当然,库克说,在川普政府雷厉风行反DEI政策之际,「本公司有必要调整既定的作法,以适应新的法律环境。但是,我们尊重每位工作伙伴的最高指导方针,永远不会动摇。」
苹果2022年全球员工当中,白人和亚裔占四分之三,以性别言,三分之二为男性。
2020年非裔男子弗洛依德遭白人警察跪压致死事件,催生有色人种、女性和弱势族群争取职场平等待遇运动,导致DEI「法制化。」但川普再度入主白宫后,福特、谷歌、麦当劳、脸书、目标和沃尔玛超市等大企业,纷纷限缩DEI政策。
保守派认为,雇主用人,不应考虑种族、肤色、性别等因素。支持DEI的人士指出,多元包容无碍业务的推展,还能养成互相尊重的职场文化。
新闻评论/人民「小脑袋」 想不透赖政府的麻木不仁
台湾医院急诊室塞爆多时,加护病房则一床难求,政府对此却迟无反应。有急诊医师发文吁卫福部重视,次长林静仪竟答说:「呵呵,所以你的小脑袋里,政府按一下钮,事情就会完全改变吗?」如此轻蔑的答复,多么官僚与冷血!其后卫福部才紧急召开应变会议,提出三策略二改革方向;但医界认为这些都是老掉牙的方案,无助解决问题。
人力不足问题困扰医疗院所已久,在新冠疫情三年期间已一目了然,政府却从未正视。尤其护理师不堪低薪及超时工作,近两个月离职人数已超过700人,是急诊壅塞主因。卫福部不从根源思考解方,一味想用简单的「总额控制」、「病人分流」、「健保点数」等手段解决,把工作全塞回给医院。如此一来,当然形成恶性循环,加护病房因缺乏人手无法收治,递延效果就是全台医院急诊室濒于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林静仪还有闲情嘲笑忙破头的急诊医师是「小脑袋」,更不掩轻蔑地「呵呵」两声,真是冷酷到了极点。如果渴望解决问题的医师是「小脑袋」,那么不想直面问题的卫福部高官,岂非就是「冷心肠」?甚至根本已经「麻木不仁」?急诊医师在第一线面对登门求治的病患,经历的是与人命拔河的煎熬;而坐在办公室的林静仪却什么都不做,只会在网络冷回风凉话。如果官员不能为人民服务,人们养他们作什么?赖清德任命这种没品的人担任次长,不觉得可耻吗?
没错,医疗现场发生这么严重的情况,当然不是按一个钮就能解决。然而,这些急诊挤爆、病房塞爆、医护忙爆等现象,是最近才出现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其中,有短期的流感因素,也有长期医护资源错置因素,加上民众就医习惯问题,三者交相纠缠。卫福部的毛病,则是对必须解决的长期因素置之不理,对必须处理的短期因素却反应怠慢。换言之,官员接连错过几个该按的钮都没按,才会有今天医疗资源失调的窘境。
林静仪被拔擢出任卫福次长,主要是她原为妇产科医师,理当对医疗更具同理心。未料,她的实际表现却更像一名政客,或者她仍留恋于自己的立委身分,不时把次长与民代的角色混淆错演。以致在面对医师同僚时,竟然一派「上对下」的威权心态,骂对方「小脑袋」,连做人的基本礼貌与人性都抛在脑后。赖政府里若多几个这种高傲无脑的官员,要丢失民心,还不容易吗?
再看卫福部长邱泰源在应变会议后提出的三大短期解方,包括强化医学中心院内病床调度、加强区域医院联防机制、强化民众分级就医资讯;在医界看来,都是多年老调重弹,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奏效。邱泰源是医界大老出身,如今手握实权,却只能提出如此了无新意的解方,令人失望。事实上,卫福部不仅无法提出有效对策,甚至连对现象的评估都失准。卫福部2月初预估,急诊塞床现象「两三周就会解决」,未料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急诊学会便认为,这问题到夏天前都不会改善。错判情势,导致官员不作为,也使得问题越演越烈。
这波急诊室濒于崩溃,只是台湾医疗体系众多问题的一隅。多年来怠于改革的结果,台湾健保制度已问题丛生,不再符合台湾人口结构及社会演进的需要。而近几任卫福部长都是政治挂帅,除了许多决策和招标都不透明,更不愿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接受外界建言。林静仪的「小脑袋」说,赤裸裸演示了官员的冷血与不仁,让人们为健保前景感到忧心。(节录自联合报社论)
男神亲民坐地铁 竟是「延禧攻略」的他
近日有网友坐地铁,发现一名男子就算戴口罩还是自带光芒,仔细一看惊觉竟然是「延禧攻略」爆红的许凯。许凯在剧中饰演深爱女主角魏樱珞、霸气向皇后表明非她不娶的「富察傅恒」,一片痴心的模样迷倒剧迷,戏外他也因为高颜值大受欢迎。
有网友表示:「遇到真的会害羞到不行」、「真的太帅」、「可能会一直盯着猛看」、「这种帅度任何人都会注意」、「今天开始不滑手机了」。
许凯身高187公分,1995年出生,现年29岁,他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接触娱乐时尚产业。2013年时,他参加「中国广州国际模特大赛」获得平面组冠军后出道,接着开始替许多服饰品牌和杂志拍摄广告。
Breaking
谁钱多谁就赢?中美爆发战争的花费计算(组图)
前言:近日,众议院通过了特朗普的税法、医疗保健、移民和国防支出法案,在这一大规模支出方案中,美国强制性支出1500亿美元额外国防支出,使国防预算首次接近1万亿美元,这会对中美军事力量产生多少影响呢?一:军事是大国对决时代经济实力的象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阐述了军事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这一基本原理,民众观察战争胜负的角度是看兵力,军人注重武器和士兵素质,战略家衡量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武器的研制、生产、装备、训练、维护、保障等耗费巨大,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海军的兴衰史就是一个明证,曾几何时,这支舰队横行于全球各大洋三百年,何等的风光,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昔日的海军霸主,已经变成三流海军,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有钱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关键在于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财政收入少,限制了养军能力。英国工业化50年产值增长了20倍,1840年2000万人口的英国财政收入达3.6亿两白银,而4亿人口的清朝才4300万两白银,鸦片战争时,英军能不断增调兵,清廷因国库已无银难以再战,太平天国后朝廷入不敷出,无财力养兵,各地督抚靠自己籌饷和买武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朝廷只有160万两,左宗棠只好自己向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商人借款1595万两西征,之后遇战就借债,1884年中法之战花费了4000万两白银,一半数是向德国借的,甲午战争花了9000万两,其中4000万两是向西方银行借的,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军费不过400万两,买不起英国140万两的巡洋舰,被日本买去命名为“吉野”号,战后日本获得3.2亿两白银赔款,得到了国家崛起的第一桶金。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清廷向英、法、德、美、俄借款3.6亿两白银用于赔款,债主不仅利息甚高,以中国的海关税、路权和矿藏开发权抵押,造成清廷税收减少,财政难以支撑建新军,要各省自筹,辛亥革命一爆发,掌握军权、财权的军阀就纷纷独立,民国为求得列强支持,承认所有条约和外债,北洋政府收入只能满足财政需求的六成,袁世凯要以国内盐税为抵押向西方五国财团借款给北洋军发饷,之后出卖交通权和资源开发权对外借款,国民政府向外国借钱甚于清廷和北洋政府,蒋介石靠江浙买办财团答应提供6000万元拿下占当时全国财政收入一半的江浙地区,但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11.8亿元法币,全国正规军连28美元一支的98K步枪和290美元一支的ZB26轻机枪都配不齐。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规模战争中的消耗的钱款更是惊人,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更体现了经济实力的比拼,战前美国的国民产值占全球的30%,经济实力在世界最强,共耗费2880亿美元,不但建立起最强的海军和陆军航空兵,还向盟国提供390亿美元的物资,德国共耗费2000亿美元,苏联耗费了1000亿美元,日本耗费了400亿美元,英国耗费1200亿美元,欠下美国和加、澳的巨债,“大英帝国”从此瓦解,中国只耗费了32亿美元,中国是农业国,90%的人口是农民,能上缴政府的农业税占收获的3%~4%,折合收入只有几亿美元,这么低的收入必然导致养兵很困难,平均五十个农民才能养得起一个兵的衣食,只能配备廉价的步兵轻武器。而美、英、苏、德各国能达几百亿美元,能购买大量昂贵的重武器,“大和”级战列舰价值4800万美元,“俾斯麦”号战列舰价值4700万美元,“衣阿华”级战列舰价值7500万美元,P-51“野马”战斗机单价5万美元,B-29轰炸机单价69万美元,T-34坦克单价3万美元“虎”式坦克单价15万美元,“谢尔曼”坦克单价6万美元,汤姆逊冲锋枪单价22美元,M1917年式步枪单价30美元,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38美元,斯登冲锋枪单价9美元,弹药消耗所费的钱款更大,苏军共消耗了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和近300万吨航空炸弹,总消耗弹药量约1000万吨,德军略超过苏军,美军只参战一年就消耗了690万吨弹药,国民政府8年才消耗子弹17亿发、炮弹900万发,不到20万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国民总产值才15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约1.6%,工业产值仅15亿美元,钢产量仅60万吨,发电量仅45亿度,弹药月产量仅1000吨,解放军装备主要靠缴获,而美国国民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达3001亿美元,钢产量为8785万吨,发电量为3880亿度,中美之间存在着现代与古老的时代差距,一发炮弹价格相当同期一个富户所有家产,一个上甘岭战役就消耗了40万发炮弹,2年消耗战费62亿元,欠下了苏联30亿元人民币武器款,军费占了国家财政支出42%,朝鲜停战谈判后马上裁军近300万,至1958年裁减到237万人,军费支出压到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1962年又打了一仗,消耗了2.2万发炮弹、70万发枪弹和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1.3%。三: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因苏联断绝援助和自身技术力量不足,中国武器日益落后,面对这个局面就采取了数量对质量的方式,把军队员额增加到了631万人,幸好武器非常便宜,120元一支的56式半自动步枪,140元一支的56式冲锋枪,2.5元一枚的手榴弹,150万元一架歼-6歼击机,可以支持,但一名士兵6元人民币的月津贴费,一名连排军官52元的月工资占了一年169亿元军费的大头,1975年后开始“消肿”,从1980年至1982年把总员额从603万减至423万,1985年又精简100万人,1997年军费支出仅为840亿人民币,占国民产值1.3%,为历史上的最低点,1997年之后军费长期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至2009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国家经济也由世界第14位跃居第2位,为提升科技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来支撑。工业增加值2023年达到39.9 万亿元,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完备的工业体使得中国在武器装备制造上能够实现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无需依赖进口,自然价格也非常便宜,一架歼- 20隐身战斗机单价不过1亿美元,比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便宜3倍,技术和性能更加先进,运 - 20战略运输机单价不过 1.5亿,比美国 C -...
孙芸芸女儿童年照曝光 母女像姊妹 从小富养拎精品包
有「台湾第一名媛」之称的孙芸芸,25岁大女儿廖思惟(Trinity)从小就遗传了妈妈的高颜值与时尚气场,如今赴澳洲求学的她,时常通过社群平台分享美妆、穿搭与旅游生活。她在IG限时动态晒出一系列童年萌照,甜美模样立刻吸引目光。
照片中,廖思惟或搞怪扮鬼脸、或露出笔直长腿抱着娃娃依偎大人怀中,尽管年纪小,气质已初现。尤其一张她穿着牛仔裤、绑双马尾,在精品店内挑选东西,手上还拎着一只YSL黑色皮革包,俨然小小贵妇上身,气场十足。
廖思惟目前就读澳洲邦德大学(Bond University),私下喜欢在IG与记录生活,时常分享穿搭与美妆心得,还会拍短影音与粉丝交互。拥有妈妈孙芸芸的精致脸蛋与纤细身材,母女俩同框出镜,屡屡被网友称赞「根本双胞胎」。
全智贤眼里有光!近照似少女打扮粉嫩秀身材(图)
最近43岁韩星全智贤官宣了一个大动作,她和原经纪公司解约,同时创立了新公司,强调自己除了演员身份之外,还有其他空间可以拓展,话里话外都是有意开启副业的意思。除了官宣开公司之外,全智贤更是彻底改变了个人风格,她剪掉了标志性黑长直,和人嘟嘴拍照,打扮粉嫩秀起了身材,公司命名更是微妙,叫作“peachy”,直译为桃色的,放在韩国娱乐圈大环境下颇有意味。 有网友直言,本以为全智贤是大女主,没想到她还是会用如此“韩流”的字眼,不光是少女风,还有强烈的服美役感。更有网友一眼看出全智贤风格大变背后原因——姐姐,你老公到底欠了多少钱啊?还记得全智贤老公炒币风波吗?根据韩媒6月报道,全智贤老公崔俊赫投资失败,亏损高达150亿韩币,折合人民币近8000万,全智贤夫妇并没有出面否认传闻,大概率是真消息。随后网友还扒出,全智贤老公原来不是传说中的韩国财阀,全智贤嫁了一个假豪门。不仅如此,全智贤老公还是典型的“软饭硬吃”,靠着和全智贤结婚,他才创立了个人投资公司,结果婚后还要全智贤6点起床做早餐,和老公一起买房,130亿的房子全智贤一人出了120亿。总结一下,曾经的韩国女神,嫁人之后包办家务、伺候婆婆,给老公买房、开公司,偶尔舒坦一下,还要被老公嫌弃不打扮不化妆——难怪全智贤一度传出离婚消息呢!不止一位网友也觉得全智贤这个婚结得不明智,是时候考虑离婚了。当然了,全智贤本人是出面否认过离婚想法的,但是联想到全智贤近期变化,网友觉得她的丈夫投资失败搞不好会成为导火索,两个人有点离婚迹象啦!首先,成立个人公司就有机会进行财产分割了;其次,全智贤的状态肉眼可见变好了很多。全智贤婚后复出频繁曝光期间,她多次来中国参加商业活动,为各式各样的品牌站台,几乎每一次露面状态都很疲惫,脸垮、浮肿、双目无神,总是给人一种强打起来精神的感觉。直到6月全智贤老公爆雷,7月全智贤官宣传创立公司,她再次露面就颜值回春了,整个人眼里有光,水肿都消了,脸也紧致了,在网友看来,有过婚变消息的女星,一旦突然活跃,从外表到事业都有了积极变化,那就极有可能是离婚信号了。可能有人觉得,不至于离婚吧,全智贤老公又没骗婚,他们家资产不说几十亿也有十几亿了,几千万又不会伤筋动骨,结婚十几年,孩子都生了两个,说离就离?——话虽如此,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全智贤的处境,她虽然资产丰厚,但大多是不动产;婚后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是品牌站台,离了原经纪公司,资源多多少少要受影响。都说全智贤可以回归拍戏,那也得有戏可拍才行,2021年《智异山》之后,全智贤就再没有播过剧了,新剧《暴风圈》播出时间一推再推,一直没有定档,对比全智贤同龄人宋慧乔的情况,就知道全智贤自身问题所在。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关于全智贤婚姻情况,都是网友猜测和个人想法,是非冷暖只有本人知道,只能说网友对全智贤这一代韩国明星很有感情,希望看到他们一切安好啦。
加拿大提高”留学门槛”:9月起强制$2.2万生活费!入学人数或腰斩
留学生注意!
加拿大移民部(IRCC)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将再次提高学签申请人的资金证明要求,以反映通胀和生活成本的年度审查结果。这一变化意味着:国际学生需要证明在支付学费和旅费之外,额外准备超过$2.2万加元的生活费资金,才能满足申请条件。
图源:Government of Canada
财力门槛提高:从$20,635升至$22,895
IRCC强调,对于单个申请人,所需的生活费新标准将从现行的$20,635加元上调至 $22,895加元,不含学费与旅费。这项规定旨在确保国际学生(及随行家属)有能力在不依赖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养活自己,适用于魁省以外所有省份和地区,将对留学生的预算与学签申请计划带来不小影响。
IRCC接受的资金证明材料包括:
学生本人在加拿大境内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加拿大银行出具的担保投资证(GIC)学生或教育用途的贷款证明最近4个月的银行流水账单可兑换加元的银行汇票资助人或机构出具的资助信奖学金或政府资助项目的证明
IRCC提醒申请人,必须提供原始文件,且资金需可随时动用,以满足生活开支。
谁会受到影响?
此次政策变动将适用于2025年9月1日或之后提交申请的所有新学签申请人。在此日期前递交的申请,仍按旧标准($20,635)评估。
需注意的是,魁省拥有独立的移民协议,该标准不适用于魁省学签申请人。
为什么要提高财力要求?
IRCC每年会更新财力基准,以更真实地反映加拿大的生活成本。随着住房、食品和交通等费用持续上涨,政府希望确保:
国际学生有足够的资金舒适地生活抵达后不会陷入财务困境能够专注于学业而非生计
这项调整也是联邦政府为缓解高校人满为患、住房紧张以及学生服务短缺问题而采取的系统性改革之一。
图源:Licia Corbella/Postmedia
今年留学生入学人数或腰斩
根据教育科技公司ApplyBoard的最新报告,受政策收紧影响,加拿大今年国际新生入学人数预计将减少一半以上,这可能导致本地学生的学费上涨。
报告援引2025年1月至4月的数据预测,IRCC今年将批准大约12.4万份新的学签,比2024年骤降超过50%。
具体来看,2025年前四个月,加拿大本科类项目的学签申请数量同比下降39%,仅为12,458份;研究生类项目的申请也下降了32%,为12,026份。
2024年,加拿大首次实施国际学生配额限制,使得当年新批留学生人数下降至28万人,同比减少45%。
报告指出,2025年1月至4月期间,新学签的平均批准率仅为33%,相比2024年全年的47%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该时间段内,仅有不到31,000人获批新学签,较去年同期锐减近70%。
图源: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并未包括学签的“续签”。若将“续签”计算在内,2024年加拿大学签(新签+延期)批准总数约为50.3万份,接近当年的上限54.2万份。
ApplyBoard指出,预计今年学签的续签将占国际学生总量的60%,这一比例是IRCC最初预测的20%的三倍。该公司发言人表示,续签数量激增“远超预期”,甚至可能危及加拿大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国际声誉。
报告还指出,留学生人数大减的部分原因,正是上文提到的政府将资金证明要求提高了近11%。
ApplyBoard警告称,国际学生锐减不仅影响加拿大国际教育声誉,还可能造成关键行业人才短缺,让高校陷入财政困难,校园多元化减少,进而迫使本地学生承担更高学费。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加拿大本地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已从2013/14学年的184万下降至2022/23年的173.8万,下降了5.7%,而国际学生的减少将无法弥补这一缺口。
ApplyBoard担忧,这一趋势还可能削弱地方经济和加拿大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AI正在改变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的时刻”。
尽管加拿大联邦政府承诺到2027年将临时居民比例控制在总人口的5%,但批评者认为,政策制定者严重低估了政策带来的后果。
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几乎无新增人口增长,国际学生数量的锐减成为疫情以来临时居民最大降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