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2445 帖子

    「小心这些面孔」ICE干员海报到处贴 扫荡无证客受挫

    福斯新闻网(Fox News)24日报导,写着数名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干员姓名、电话并附照片的西班牙文海报,在加州南部社区四处张贴之后,扫荡无证移民的行动因此中断。 报导指出,多个联邦执法机关证实,过去几天洛杉矶地区出现针对移民局干员的抗议行动,某些倡议人士把移民局干员与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调查处(Homeland Security Investigations,HSI)调查人员的个人数据做成海报,在洛杉矶地区以及加州南部大量张贴。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海报为西班牙文,标题写着「小心这些面孔」,内容指出照片上的配枪干员正在加州南部行动。海报内容指称移民局与国土安全调查处的政策让社区陷入恐惧、蒙受罪名,从家中把人「绑架」到街上,导致骨肉分离,社区破碎,「许多人在被关押于监狱或拘留中心的期间死亡」。 报导指出,包括移民局、联邦调查局(FBI)、联邦缉毒署(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在等等多个机关,原本23日下午要在南加州展开联合犯罪查缉行动,结果却因海报事件而中断。 海报是由哪个倡议团体张贴,目前仍不清楚,但移民局表示,已经知道问题并展开调查。 国土安全部发言人对福斯新闻网发表声明说,散布海报的人都将面临妨碍司法的究责,「这一点毫无争议」。 联邦调查局洛杉矶办公室发言人表示,任何人妨碍执法行动,包括危害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调查对象,都将面临司法部犯罪起诉。

    加拿大人怒了! 超12万人联署要求取消马斯克国籍!

    破12万加拿大人联署请愿要求取消马斯克加拿大国籍,指控其试图“抹杀加拿大主权” 近日,加拿大国内掀起了一场针对亿万富翁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争议。 新民主党(NDP)国会议员查理·安格斯(Charlie Angus)发起了一项电子请愿,要求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立即撤销马斯克的双重国籍身份和加拿大护照! 请愿书指控马斯克利用其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财富和权力影响加拿大选举,并从事“违背加拿大国家利益的活动”。 请愿书发起人、来自BC省纳奈莫的作家夸利亚·里德(Qualia Reed)表示,马斯克已成为“试图抹杀加拿大主权的外国政府成员”。 请愿书计划在国会新会期开始后提交至众议院。自上周四开始征集签名以来,截至周六晚,已有超过3.4万名加拿大民众签名支持;到周日早上,签名人数已突破7.6万,并持续增长。截至周日中午,签名人数已接近9万,几乎翻了三倍。截止现在(周日下午两点),签名人数已经突破了12万! 尽管议会电子请愿自2015年推出以来,部分请愿获得了广泛支持,但政府并无法律义务必须根据请愿内容调整政策。加拿大众议院网站将此类请愿描述为“引起公众关注或请求采取行动”的一种方式。 马斯克是南非比勒陀利亚人,但因母亲出生于加拿大里贾纳而拥有加拿大国籍。他目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键顾问之一,被称为“政府效率部门”的负责人,致力于削减政府开支。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加拿大产品征收广泛关税,并公开表示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些言论激怒了许多加拿大人。马斯克也借用了特朗普的措辞,称特鲁多为“州长”。 上个月,马斯克多次在其社交媒体平台X上评论加拿大政治,强烈支持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并称特鲁多为“令人难以忍受的工具”。这些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加拿大民众对他的不满! 请愿书指出,马斯克的行为不仅干涉了加拿大的内政,还试图通过其影响力削弱加拿大的主权。请愿书呼吁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撤销其加拿大国籍,以保护国家利益。 加拿大国会预计将于3月24日复会,但普遍预计在议员们返回之前将举行大选。请愿书将持续征集签名至6月20日。 马斯克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家,因其在特斯拉、SpaceX等公司的成就而备受瞩目。然而,他在政治领域的介入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马斯克被任命为顾问,参与政府效率改革,这一角色使他在加拿大民众中的形象更加复杂。 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历来紧密,但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和针对加拿大的关税威胁使两国关系一度紧张。马斯克作为特朗普的顾问,其言论和行为被视为对美国政策的支持,因此在加拿大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弹。 此外,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表现也让他成为舆论焦点。他不仅频繁发表政治观点,还多次与公众人物发生争执。这种高调的作风使其在加拿大民众中的支持率进一步下降。 尽管请愿书获得了大量签名支持,但根据加拿大法律,政府并无义务必须根据请愿内容采取行动。然而,这一事件反映了加拿大民众对国家主权和外部干预的高度敏感。随着大选的临近,特鲁多政府可能会面临更多关于如何处理与马斯克相关问题的压力。 新闻信息来源:https://nationalpost.com/news/canada/elon-musk-canadian-citizenship-petition https://www.ourcommons.ca/petitions/en/Petition/Details?Petition=e-5353

    加拿大2025年夏令时要来了!这次冬令时真的要被废除了吗?

    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迎来一个“小烦恼”——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 DST)要回来了! 2025年加拿大的夏令时将在3月9日(周日)凌晨2点正式开始,届时大家需要把时钟拨快一小时,变成凌晨3点。 这意味着,那天你会少睡一小时,但天黑得更晚了! 夏令时是怎么回事?为啥要调时间? 夏令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提出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来充分利用天然光照,从而减少蜡烛等照明的使用。现代的夏令时制度是在20世纪初期正式推广,目的是节约能源,让人们在晚间拥有更长的自然光时间。 加拿大大部分地区(除萨斯喀彻温省和部分地区外)都遵循夏令时,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日开始,11月的第一个周日结束。2025年的夏令时具体时间如下: 📌 开始时间:2025年3月9日(周日)凌晨2点,调快一小时(变成3点) 📌 结束时间:2025年11月2日(周日)凌晨2点,调回一小时(变成1点) 虽然夏令时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能源,但近年来,它的实际作用备受争议。 ✅ 好处: 白天更长,晚上更有活力:夏令时期间,天黑得晚,人们有更多时间户外活动,商店、餐厅的生意也会更好。 减少能源消耗:理论上,天亮得早,晚上少用灯光,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减少交通事故:因为天亮时间更长,开车出行的可见度更高,事故率相对降低。 ❌ 坏处: 影响生物钟:每年两次的时间调整,容易让人感到疲惫,甚至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健康。 工作效率受影响:刚调整的那几天,很多人容易感到困倦,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下降。 节能效果存疑:一些研究表明,虽然夏天用电减少了,但由于早晨时间变短,冬天取暖和早晨照明的电费反而增加了,整体来看节能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加拿大关于“废除冬令时,全年保持夏令时”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BC省、安省和魁省都已经通过了相关法案,只差一个关键问题:美国还没同意! 为什么美国的态度这么重要?因为加拿大与美国有大量经贸往来,如果两国时间不一致,会给跨境贸易、交通、金融市场等带来很多麻烦。目前,美国也在讨论废除冬令时的议案,但还没有正式落实。 如果美国最终决定全年维持夏令时,那么加拿大极有可能紧随其后,到时候冬令时将成为历史,我们再也不用每年调来调去折腾自己了! 今年还是要调!别忘了3月9日拨快一小时! 虽然废除冬令时的计划还没最终敲定,但至少2025年,我们仍然要调整时钟。记得3月9日睡前调快一小时,免得第二天上班迟到! 另外,调整生物钟的最佳方式是提前几天开始慢慢调整作息,让身体适应时间变化,避免突然改变影响精神状态。 你觉得夏令时有必要吗?你支持全年固定夏令时,还是维持现状?

    开喷! 加国移民部长点名这个国家留学生太多了! 签证到期别想拿pr

    加拿大移民部长吐槽:大学招了太多印度学生,以后得搞点“多样性”! 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最近在安大略省布兰普顿市的一次媒体圆桌会议上直接开怼,说加拿大的大学从印度招了太多学生,以后得让国际学生的来源“多样化”一点。他还强调,加拿大得把移民政策从“拼数量”拉回到“拼质量”上。 米勒这番话是在布兰普顿市的一次活动上说的。布兰普顿是加拿大受移民潮冲击最大的城市之一。自从2021年特鲁多政府放开移民政策后,加拿大人口猛增,过去三年里多了290万人,平均每个月都有8.1万新移民进来!其中很多人是拿着临时签证来的。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现在加拿大有300万非永久居民。 布兰普顿的移民增长特别猛,直接成了加拿大人口增长最快的大城市。光是2021年到2022年这一年,人口就涨了89,077人,创了纪录。不过,人多了问题也来了——房租涨得飞快,找工作的人也挤破头!比如,2023年布兰普顿一家中型超市招人,结果几百号人排队应聘,队伍都绕了街区好几圈。 为了应对人口暴涨的压力,米勒去年10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对永久和非永久移民都设了更严格的配额。他在布兰普顿的活动上直接摊牌,说很多临时居民的签证到期后可能拿不到永久居留权,他们的“希望可能会破灭”。 米勒说:“接下来会是一段艰难的日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得让一些人的希望落空了。”他还强调,“没人能保证你一定能拿到永久居留权。”他补充说,解决办法不是“因为某些人不想走就随便给他们发签证”。 米勒把移民激增的锅甩给了高校、省级政府和其他“搞事情的机构”,说他们有时候用欺诈手段大量引进国际移民。他承认,“可能以前监管得不够严,但过去的事已经没法改了。” 米勒还点名批评加拿大的大学和学院,说它们太依赖印度学生了。有些时候,印度学生占了加拿大国际学生总数的一半。他说:“高校老是从一两个国家招学生,反复薅这些国家的羊毛。我们希望看到学生的来源更多样化。” 他要求高校在招生时“多动动脑子”,还建议它们“多花点钱去吸引更多国家的优秀人才”。 这次活动刚好赶上米勒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光是2024年,就有5万名持学习签证来加拿大的人压根没去学校上课!另外,加拿大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学生申请庇护来逃避被驱逐出境的情况。2024年前9个月,就有1.4万名持学生签证的人申请了庇护。 米勒对此很不满:“你来加拿大一年后,才说自己在老家活不下去了要申请庇护,这明显说不通啊。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该让你走这个程序。”现在,加拿大庇护申请的等待时间长达三年,这期间申请人可以留在加拿大,还能拿工作许可和政府福利。 米勒说,如果国会没休会,他就准备提个法案,让处理学生庇护申请的速度“快一点”。 有意思的是,这次圆桌会议前几天,加拿大刚刚因为边境安全问题躲过了美国可能加征的关税。米勒提到,加拿大从美国那边接收的非法越境者比美国从加拿大接收的多得多,但他也承认美国在边境安全方面的担忧有点道理。他指出,美国北部边境经常抓到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入境的外国人。 米勒说:“这明显不对劲,我们得把签证发放管得更严一点。” 总的来说,米勒的发言反映了加拿大政府对当前移民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在国际学生和临时居民管理上的问题。以后,加拿大可能会更看重移民的质量和多样性,而不是光顾着凑人数了! 新闻信息来源:https://nationalpost.com/opinion/immigration-minister-says-canadian-universities-bringing-in-too-many-indian-students?taid=67b8c9b449d0c40001cee3fa&utm_campaign=trueanthe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

    人类预期寿命放缓 加拿大人的两大死因

    (加西网综合)研究揭示西方国家预期寿命增长放缓,肥胖和疫情影响成主要原因。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预期寿命曾稳步增长,但自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显著放缓,肥胖、不良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 此外,COVID-19大流行的破坏性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该研究本周二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警示未来几代人可能面临比其父母更早的死亡,而非享受更长的寿命。 这项研究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尼克·斯蒂尔领导,教授指出,尽管20世纪的公共卫生和医学进步曾大幅提高了欧洲的预期寿命,但这种增长在2011年左右开始停滞。 “从1990年到2011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斯蒂尔教授表示。然而,2011年以后,健康改善的势头明显减弱。 加拿大面临相同风险 斯蒂尔在给《全球新闻》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但加拿大也面临类似的潜在风险。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自20世纪初以来,加拿大的预期寿命持续上升,但近年也经历了下降。 例如,加拿大男性的预期寿命自1920年代的58.8岁增长到2009年至2011年的79.3岁,女性从60.6岁增长至83.6岁。然而,近年来,尽管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加拿大的出生时预期寿命在2023年略有回升,从2022年的81.3岁增至81.7岁,但依然低于2019年大流行前的82.2岁。 肥胖和生活方式因素 该研究指出,肥胖、饮食不健康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欧洲的健康状况改善在2011年左右开始陷入停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下降放缓,特别是在2019年至2021年间,COVID-19和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是2024年加拿大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与研究中提到的欧洲趋势相似。 COVID-19大流行的冲击 研究还发现,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预期寿命产生了严重影响。2021年,COVID-19的冲击显著降低了多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尤其是在欧洲。虽然经济衰退和疫情加剧了死亡率的上升,但研究者认为人类尚未接近长寿的生物学极限,许多国家的预期寿命仍有改善空间。 斯蒂尔教授强调:“尽管经济衰退和大流行带来了重大挑战,但许多国家通过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仍成功维持了预期寿命的增长,特别是挪威、冰岛、比利时、丹麦和瑞典等国家。” 政府政策的关键作用 研究还指出,挪威和其他北欧国家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应对了这些健康挑战,如加强对健康风险因素的管理,包括不良饮食和低体力活动水平。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国家对未来冲击的抵御能力。 研究强调:“健康改善的政府政策能够增强国家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包括减少人们面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风险因素。” 展望未来 虽然面临肥胖率上升和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挑战,研究指出,通过改善饮食和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不健康的商业决策,确保医疗服务的普及,仍然有可能逆转这一趋势,继续推动预期寿命的增长。

    Breaking

    俄国外长访问北韩 警告美日韩一件事

    俄国外交部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12日在访问北韩期间,警告美国、南韩及日本不要创建针对北韩的安全伙伴关系。拉夫罗夫此行将与平壤进行会谈,进一步巩固彼此蓬勃的军事与其他合作。 美联社指出,拉夫罗夫11日飞往北韩东部城市元山,与北韩外交部长崔善姬举行会谈,并在12日与崔会谈后指责美国、南韩及日本在北韩周边展开军事集结。他说,「我们警告不要利用这些关系创建针对任何人的联盟,包括北韩与俄国」。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中国公布新型神秘炸弹 一发瘫痪一个城市(组图)

    最近,央视发布了一段动画视频,展示了一种名为“卫士600”(WS-600L)发射新型石墨炸弹的画面,据称可瘫痪敌方发电站和供电系统,并导致目标区域“全面断电”。 这段视频引起外界重视,说是专门针对台湾的“关灯神器”,那么这款武器到底是干嘛的?应该怎么用?实际上,这并不是最新神秘武器,发射这种“石墨炸弹”的“卫士600”发射系统,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就有亮相,更加完整的相关视频也是当时由中国航天发布。在完整的宣传视频里,这款卫士600可以使用四种类型的导弹,分别是:侵彻爆破战斗部,主要打击敌指挥中心建筑物,机场跑道、加固机库等目标,混凝土侵彻深度不小于3米,在视频里至少打穿了6层楼。半穿甲战斗部,主要打击海面舰船,穿甲厚度不小于48毫米船用钢板。杀爆战斗部,主要打击有生力量、雷达阵地、导弹阵地、油库等地面目标,预制破片不少于7万枚,杀伤半径不小于180米。最后是导电纤维战斗部,主要用于破坏军用变电站、发电站等供配电系统,子弹数量90枚,最大抛撒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 ▲导电纤维战斗部攻击配电站1从视频上看,卫士600这款武器最小射程80千米,最大射程290千米,可由陆基或海基平台发射,而文章开头的导电纤维战斗部质量490千克,内含90枚子弹药,发射升空后,弹头在距离目标300米的空中,突然分裂成90个罐状子弹药,那些金属罐落地后如同弹簧玩具般弹起,在半空中爆发出一片银色云雾,用于破坏军用变电站、发电站等供配电系统,最大抛撒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那么,这种导电纤维战斗部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这个导电纤维就是石墨纤维。我们知道,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从微观结构上看,每个碳原子都连结着另外的3个碳原子,它们共同组成了共价分子,那么它释放出来的电子,就会自由移动,所以在导电性能方面,石墨要比寻常的非金属矿石,要高100多倍。而在导热性能方面,石墨的熔点高达3850±50℃,并且在高温环境下强度会提高,导热性能远超钢铁,所以,为了破坏电力系统,人们就把石墨纤维拉成直径只有0.01毫米的细丝,还使用流体能量研磨并且进行化学清洗。把这种经过处理的细丝塞进战斗部之后,为了覆盖更大的区域,人们往往会将使用若干个子战斗部装载,当弹药被投放到指定的空域引爆后,子战斗部就会分散开来,释放出无数的石墨纤维细丝。由于细丝重量极轻,很容易就会漂浮到空气中,随着流动的空气波,被散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去,不但会黏附在输变电设备、高压电线、发电设备上,还会钻进雷达这些用电设备内部,使带电设备发生短路。与此同时,还会使得一部分的元件产生汽化反应,形成离子通道导电,导致电力设备表层的绝缘体性质发生改变,进一步产生电弧,从而对电力设备造成第二次伤害。短路和电弧还会直接导致火灾的诞生,造成大规模的停电,使整个电力系统瘫痪,由于这种细丝又细又轻,还到处都是,比北方最烦人的杨絮更甚,所以仅凭人类的肉眼很难对它们进行清理。▲北方的应该最懂杨絮有多烦人甭管是人工降雨还是自然沉淀,只要有一点没清理干净,就会造成电线短路,电力系统只要被这玩意儿袭击,就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一枚普通的石墨炸弹攻击范围可以达到几千平方米,只要投放精准,那么只需要极少数的石墨炸弹,就能让一座城市的电力系统完全瘫痪,这可比常规炸弹省钱多了。2对于石墨炸弹,军迷肯定都不陌生,因为这石墨炸弹不仅是美军早就多次在实战中使用过了,而且最开始也是由美国研发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在南加州举行的一次飞行演习中,组织多架战机进行反雷达侦测训练,按照训练计划飞行编队在指定区域抛撒了大量箔条干扰弹。这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但随即收到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诉,声称飞行训练导致南加州电力中断长达数小时。调查显示,原来是少数干扰弹的铝制金属丝缠绕在途经演习区域的输电线路上,导致短路,美军技术研究人员受此启发,研发出了打击电力系统的石墨炸弹。▲美军装备的BLU-114/B石墨战斗部,装有大量碳纤维细丝美军最开始对石墨炸弹的研发高度保密,而其首次应用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当时作为名叫KIT-2的特殊战斗部,与海军舰载型“战斧”巡航导弹结合使用。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以此对伊拉克境内的发电、供电设施和输电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打击,造成伊拉克85%的电力系统崩溃,不仅极大影响到伊军的通信和指挥,更让大部分伊拉克平民陷入黑暗,心理打击效果极大。后来,为了降低使用成本,美军武器研发部门开发出了CBU-94型石墨炸弹,它主要由SUU-66/B型战术弹药布撒器和BLU-114B型战斗部组成,单价仅数十万美元。▲CBU-94型石墨炸弹构造图该炸弹采用GPS定位制导或惯性导航+GPS制导的综合制导体制,子母弹战斗部为长20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前端设有延时引信,尾部安装有小型降落伞,内部装填若干线轴,缠绕大量直径只有0.1毫米的镀金属膜石墨纤维丝。在使用时,CBU-94会在制导系统引导下调整弹道,待下落到预定高度和地点,采用蚌壳式舱门设计的弹药布撒器会自动打开,释放战斗部。这些小战斗部会释放小型降落伞,缓慢下降,根据内置的无线电测高仪的指令,触发前端的延时引信,喷撒大量石墨纤维丝,附着在散布区域内的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上。不过,美军一直将CBU-94列为高度机密,至今也没有公布技术细节,目前已知的实战战例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在北约空袭南联盟一个月仍不见效的情况下,才由F-117挂载CBU-94轰炸南联盟的输变电设施和线路。最终导致南联盟70%的地区供电中断,大量依赖电力的军事设备停止运转,迫使南联盟接受了北约的要求,这才让石墨炸弹后来有了“电力开关”的绰号。3对于中国公布的石墨炸弹,俄罗斯这边也非常关注,像他们的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就分析说,石墨炸弹受天气条件影响很大,在高湿度,尤其是降水天气下,粉末会迅速粘在一起并落到地面,容易失效,还说石墨造成的短路通常可以在24小时内解除,如果交战方试图对敌方基础设施造成长期破坏,使用常规炸弹和导弹更有意义。其实,这就涉及到石墨炸弹的一个认识误区了,要知道,石墨炸弹的目标并非发电厂,而是输电线和变电站变压器这类电网设施。很多人以为发电设备启动和关闭就等于电网的供电和停电,但实际上,现代电网高度互联,构成非常复杂,也非常脆弱,断开一个节点,电流就会重新分布到其他线路。为防备电力系统的突然崩溃,现代电网往往需要充足的冗余发电能力,可如果电网本来就已经高负荷运行,那么增加的负荷很可能引发接连跳闸。而重启电网也不是打开开关就完事儿,一旦发生了大面积停电,只能由具有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启动,然后根据载荷能力,带动无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逐渐扩大系统恢复范围,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恢复,这个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可能需要持续好几天。像2003年意大利停电,就是因为从法国通往意大利的两条400kv高压电线因暴雨中断,诱发电网连锁崩溃,最后导致整个国家全面停电。停电几个小时后北部城市米兰等首先恢复供电,继之首都罗马在当天中午开始有电,南部地区到第二天日才恢复供电。此外,在突然的大面积断电中,往往还会造成电力配套设备的损坏,电力供应就更加困难,所以,靠一场雨根本带不走石墨纤维造成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台湾当前缺电非常严重,近期岛内频发停电事故,特别是在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二号机组停机后,高雄等地已发生多次无预警停电,说明其电网已经非常脆弱。再说了,台湾本身就是电力孤岛,与其他地区的电网基本没连接,一旦出现大范围停电,根本获得不了外部协助,那么此时央视公布这款石墨炸弹,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Manus突然宣布彻底撤出中国 封锁中国IP(组图)

    AI初创公司Manus突然宣布彻底撤出中国,解散全体在华团队,并封锁官网中国IP访问。裁员、清空、屏蔽!爆火四个月后的Manus,以最极端的方式「宣告」了下一步的计划。微博、账号瞬间清零!官网拒绝一切中国IP访问。与阿里的合作承诺也已成废纸一张。这家如今宣称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它对中国市场,再无半分留恋。「欲戴其冠,必承其重」,Manus曾经被人们称为是「下一个DeepSeek」,代表了国内AI产品超越国外产品的最有力证明。但在仅仅四个月后,Manus毅然离开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新加坡公司。留给所有人的,只有一片惊愕和一个决绝的背影。我们不禁想问,这算什么?中国团队,全部解散确凿无疑的消息是,Manus在中国的全部团队已经全部解散。毕竟,Manus最大的目标市场,从始至终都不在国内。最初,Manus就因CEO在介绍视频中全程使用英文而引发争议事实上,Manus的撤离行动早在今年5月就已初现端倪。彼时,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肖弘、季逸超和姜涛,以及其他高管,已经陆续从中国迁往新加坡。与此同时,Manus还在加州圣马特奥和东京设立了办事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6月18日,Manus联创兼首席产品官张涛,在新加坡SuperAI大会的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公司现在的总部就在新加坡。六月中旬,Manus的广告开始亮相新加坡的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中国这边,知情人表示,在上周,Manus背后的北京蝴蝶效应公司还有数十名员工,不过在本周,所有在华岗位已经全部撤裁。其中,部分员工将跟着迁往新加坡,但更多人已经离职。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团队彻底解散前,Manus就已在新加坡展开大规模招聘。涵盖AI Agent、DevOps、移动平台、数据分析、前端、后端、测试、云原生、数据库等技术岗位,以及产品经理、社区、人力、法律、财务、行政、客服等非技术岗位。当地招聘平台MyCareersFuture显示,Manus为AI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开出了每月8000至16000美元的月薪,部分岗位月薪可高达180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可高达13万。上下滑动查看关注这家公司的人不难发现,他们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是海外市场。与难产的国内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anus国际版的功能更新从未间断。左右滑动查看此外,Manus还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积极组织线下活动,进一步巩固其海外布局。曾经爆火一码难求,如今AU持续下滑4个月前,Manus一夜爆红!它一度被看作是「下一个DeepSeek时刻」、甚至被寄予「领先OpenAI推出智能体」的厚望。而这也让Manus的「体验码」变得一码难求。是的,Manus在刚推出之际,释放邀请码的方式看起来很像「饥饿营销」。(官方解释是算力供不应求)有券商分析师为了尽快体验产品,声称不能错失「下一个DeepSeek时刻」,不惜花费数万元重金求购。结果就是,Manus的邀请码在二手市场上被一度炒到了9万元的天价。开放注册后,Manus更是推出了最高每月199美元的Pro服务,价格与OpenAI的ChatGPT Pro相当。然而,根据aicpb的统计,Manus的月活用户却从三月份的约2000万降到了五月份的约1000万。令人唏嘘的是,Manus此次迁址新加坡,似乎并未发布任何官方公告。他们「悄悄地」关闭了所有的社交媒体,并在官网上屏蔽了所有来自国内的访问。而在中国的120名工程师中,只有40人能够前往新加坡总部。从商业的角度来看,Manus的决策足够「冷静」:果断裁员,果断放弃中国市场。但对于那些相信了自媒体炒作,认为Manus将成为「下一个国运级产品」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重扇在他们脸上的耳光。毕竟,承载这一称谓的DeepSeek,不仅让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开源大模型的实力,甚至倒逼了OpenAI和大模型开源的商业路径。为了拿融资,不得不低头有不少人猜测,Manus迁出中国的举动,是为了在当前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更便捷地获取英伟达的芯片。不过,Manus仅仅是对大模型进行套壳的产品,本身并没有研发大模型。更大的可能是,Manus需要应对融资资金审查。根据外媒爆料,就在上周,美国财政部正在审查一笔对Manus的7500万美元投资,该轮融资由加州风投公司Benchmark领投。早在4月,就是靠着这笔融资就让Manus的估值飙升了五倍,达到了将近5亿美元。而现在,美国当局正在调查这笔投资是否违反了「对外投资安全计划」,该规定要求任何美国实体或个人在投资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AI领域时,必须向财政部进行申报。因此,要想拿到这B轮的7500万投资,Manus不得不采取迂回战略——也就是不再以中国AI公司的身份出现。现在Manus的的打法是,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母公司全资控股新加坡公司,形成一种「开曼-新加坡-中国」的三级架构,这样,或许能利用新加坡与中美均签署的税收协定,来降低合规成本。可以说,Manus的被迫出走,也是在技术理想、商业现实、地缘因素等困境面前,不得不选择的一种妥协。面对同样状况的中国公司,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去年迁往美国的HeyGen,以及前百度员工创立的Genspark。曾经那个被前员工眼里「没有人会比他更舍不得离开武汉」的创始人肖弘,曾经那个因为不想搬离武汉,拒绝了和面向海外市场的Monica合作的肖弘,如今这样在即刻上写道——「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好在,据说除了被安顿好的40多人核心团队,剩下的80多人在被裁时,已经拿到了足够的补偿,赔偿方案为N+3或2N。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Manus北京和武汉的办公室,目前还有一些人在办公。来源:长江日报(3月)2025年3月,Manus一码难求;2025年7月,Manus在中国归于沉寂。

    山东女500元被卖 尾椎骨被养父打断 现拥3家厂 要寻亲讨公道

    山东女子500元被卖掉,受养父严重虐待:耳朵被撕裂,尾椎骨被打断!18岁创业现拥有三家工厂,寻亲成功后欲讨公道 山东31岁女子刘丹出生后不久被人贩子以500元(人民币,下同)卖掉,成长过程中遭到养父严重虐待,不仅经常殴打、用烟头烫她,几乎拽掉了她的右耳,还打断了她的尾椎骨,使她至今无法久坐,可能挂粪袋。她靠着自己的努力,18岁创业,20岁买房,如今拥有3家工厂,上个月成功找到亲生父母。刘丹说,她对亲生父母没有过多要求,只希望证明自己也是有爸妈的人,她还要追究养父和人贩子的法律责任,为自己讨回公道。 据扬子晚报报导,刘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收养的,一直跟着养母的父母生活。外公外婆对她极为疼爱,6岁后回到养父母家,养父经常对她殴打虐待,曾经把她的右耳几乎拽掉,导致听力严重丧失,用烟头在她身上烫的伤疤现在还清晰可见。最严重的伤是尾椎骨被养父打断裂,致使无法久坐,而且排便困难,只能依赖开塞露,医师警告甚至存在挂粪袋的可能。 为了躲避养父的虐待,刘丹不到11岁就出去打工,她努力攒钱,后来去江苏泗阳一间服装厂学做服装,在一位大姐的指导下学会了服装设计、缝纫机、排版裁剪等,18岁时和朋友合伙开服装厂,自己设计版型,招了20多个工人。工厂规模慢慢扩大,她开始做品牌代加工,攒下了一点钱,再加上外公的支持,20岁时在扬州买了一套房子,「买完房子,身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我就想争一口气」。 经过多年打拚,刘丹如今在江苏有一家工厂,在菏泽还有两家工厂,成了家,有了孩子,公婆待她如亲生女儿一样,生活幸福。她还努力回报外公外婆,养母去年摔伤腿,所有的治疗费用都是她出的。 因为从小受到虐待和歧视,刘丹从十几岁就开始寻找亲生父母,她有一个笔记本,每问一个人就记在本子上,总共记了1801个人,「我希望证明亲生父母不是故意扔掉我,在经济上没有什么要求,希望自己有个娘家,证明我也是有爸妈的人,回到那里能得到家的温暖」。 外公外婆告诉她当时是用500元把她买回来,后来刘丹了解到,亲生父母有两个女儿,她是第三个孩子,早产生下来后,家庭条件有些困难,亲生父亲的一个表妹收养了她,又以她有心脏病为由把她扔掉,使她落入了人贩子的手中。今年4月,她曾经找到这个人贩子,对方嚣张对她说,「你又没死,活得好好的,还想怎么样」。 她在宝贝回家做了登记,今年5月份鼓起勇气发视频寻亲,发现有网民竟是那位姑妈的亲戚,加上求助同是人贩子受害者的杨妞花,两人合拍了视频,成功找到了亲生父母,才知亲生父母一直以为她已经夭折了。此后,DNA检测结果确认了她和亲生父亲的血缘关系,7月12日,刘丹和亲生父母在菏泽举办认亲宴。 有人说认亲不必太高调,刘丹对此并不认同。她说:「被拐的31年里,我就像一棵小草随风飘散,12日认亲之后,我不再是小草,我要当父母的一块宝。我要高调认亲,希望让其他被拐的孩子看到,要保持信心,希望其他寻亲的孩子尽快找到亲生父母」。 刘丹还希望为自己讨还公道。「因为那位姑妈的举动,让我和亲生父母分离,导致我受了多年虐待,留下严重的后遗病,我要求她公开向我道歉」。她还想追究养父的虐待责任,「一直到现在,我每天很痛苦,因为排便困难,上厕所需要灌肠,一到阴天下雨,疼痛就难以忍受。我想讨个说法,不想放过伤害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