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3253 帖子

    英国2027年起增「防卫支出」至GDP2.5% 砍外援预算

    英国首相施凯尔25日临时在国会发表声明,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卫支出至英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5%,且目标为最早自2029年起,提升至GDP的3%。 增加的防卫支出将由削减对外援助预算支应。施凯尔(Keir Starmer)指出,若计入情报安全机关业务,则英国的防卫支出至2027年即可达GDP的2.6%。目前英国防卫支出约为GDP的2.3%。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施凯尔提到,这将是自冷战结束以来,英国最大规模的国防支出持续增长,相关措施25日就展开。他说,数十年仅见的变局须以数十年仅见的方法应对。 去年7月赢得国会大选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曾承诺在财政条件允许下,提升防卫支出至GDP的2.5%,但迟未订出时间表。前任保守党政府曾规划至2030年达成防卫支出占GDP 2.5%的目标,现任党魁巴登诺克(Kemi Badenoch)则主张,「防卫支出在GDP占比2.5%」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国际安全挑战。 施凯尔27日将在华府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会晤。川普主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欧洲成员国应大幅提高防卫支出,且北约各国防卫支出的最低标准应由现行「GDP 2%」提升至「GDP 5%」。美国自身防卫支出则占GDP的3%至3.5%。 英国方面,至少自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乌克兰、打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陆最大规模战争以来,已有许多安全事务专家和军事将领呼吁政府尽速提高国防预算、达到趋近GDP的3%。施凯尔25日提到,「自2027年起增加防卫支出」事实上已较他原订时程提前。 不过,考量英国已表态愿向乌克兰派兵协助稳定局势,以及美国拟减少对欧洲安全的投资、英国被期待在北约欧洲防务扮演更吃重的领导角色,25日宣布的防卫支出增加幅度是否足够,已引发专家质疑。 施凯尔向国会表示,为因应防卫投资增加,政府拟削减援外支出;援外支出将由现行占国民所得毛额(GNI)的0.5%,在2027年下修至0.3%。 工党曾承诺在国家财政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英国的援外支出至GNI的0.7%。联合国(UN)曾通过决议,成员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支出应以达GNI的0.7%为目标。工党传统上较保守党重视援外计划;施凯尔25日宣布削减相关预算,在国会引发部分议员批评,提到中国、俄罗斯恐趁虚而入。 施凯尔表示,政府将竭尽所能,让世界回到允许援外支出达到应有水准的状态,但当前局势显示,国防及国家安全必须永远占第一顺位,而像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这样的暴君只会对强劲的力量展示有反应。 与川普政府向莫斯科当局释出合作善意不同,施凯尔重申,俄罗斯对英国安全构成威胁。 不过,尽管大西洋两岸的对俄立场分歧日益鲜明,施凯尔强调,英国必须拒绝在欧洲和美国之间选边站、这是违背英国国家利益的「假选择题」。 施凯尔25日并预告,在北约海牙峰会6月登场前,英国政府将发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跟随连战18年 台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68岁辞世

    总统府前发言人丁远超因病逝世,享寿68岁,后续相关治丧事宜,仍待家属进一步说明。丁远超跟随前副总统连战18年,连战卸任党公职后,仍由丁担任其办公室主任一职。 国民党稍早表示,感谢丁远超对国家与党的贡献,期望逝者安息,后事圆满,家属节哀保重。 丁远超1957年生,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媒体记者、总统府发言人室新闻官、总统府公共事务室副主任等,在连战担任副总统与国民党主席期间担任其办公室主任,直至连战卸任党公职,仍留任办公室主任,追随连战长达18年。 2018年传出丁远超离开主任职务,当时丁远超回应,是因动了小手术,连战劝他回家养病,更告诉他好好照顾身体。 媒体报导指,丁远超十多年前罹癌,远赴日本治疗后又复发,近年病况愈趋严重。据传是因上周滑倒发生意外,住院后身体转趋恶化,25日不幸离世。

    人工智能浪潮 深圳两会见「AI同步口译」反应时间快达0.5秒

    人工智能(AI)浪潮来袭,中国深圳地方两会期间,当地政府安排设置AI同步口译,为外国人员提供翻译服务。 据中国媒体证券时报网等报导,深圳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式25日举行。会上有不少外国领事官员受邀参加,他们在现场佩戴耳机旁听。 然而,现场没有同步口译员,只有领事官员座位前的4个屏幕,将会议内容同步转化为英文即时显示。这是AI同步口译首次应用在深圳两会。 该AI大模型由深圳科企「来画科技」研发,名为InnAIO AI翻译大模型。据悉,该翻译软件的政策术语翻译准确率高达98.6%,反应时间快达0.5秒。 来画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魏博观察使用状况。他说,当时有一名外国人本来戴着耳机,但看到AI同步口译的屏幕后,便把耳机给放下,对着屏幕记笔记」。他认为,「这说明AI同声传译的准确率很高」。 除了AI同步口译外,深圳这次的地方两会还出现「机器人记者」。机器人名为「夸父」,深圳卫视还推出「夸父逐会」专题,报导两会消息和观察。

    众院预算案交付表决…大逆转 共和党反对派妥协过关

    联邦众院26日针对预算案交付表决,由于有共和党人坚持反对,外界原以为无法过关,不料拖延数小时后,在总统川普与议长强生(Mike Johnson)强力运作下,共和党反对派临阵变卦投下赞成票,堪称是川普上任后一大胜利。 根据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共和党最终只少掉一票,就是党内鹰派马西(Thomas Massie,肯塔基州);至于民主党人全面动员出席投反对票,包括彼得森(Brittany Pettersen,科罗拉多州)带着出生四周的小婴儿搭机参加投票;还有刚接受膝盖手术尚未痊愈的马林(Kevin Mullin)也打着点滴远从加州前来华府投票。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众院刚通过的预算案要求全面减税、大幅削减开支、两年内提高债务上限,并为边境安全与能源生产编列新预算;然而参院版本的预算案仅有国安与能源预算并决定将争议性内容留待日后研议。 报导指出,参众两院共和党人对于川普政府提出的预算案,采取不同策略,尤其众院版本历经数日协商未能达成共识,暴露党内部严重分歧,外界原以为预算案难以在参众两院成功闯关,不料川普与强生全力运作下,共和党反对派最终选择妥协,上演表决大逆转。 而且这项胜利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共和党面临最后期限,否则难以避免下个月政府关门以及今年春季稍后的财政违约等危机。

    传Meta拟建「超大AI数据中心」 将斥资逾2000亿美元

    科技新闻网站 The Information 引述消息人士报导,Meta 正洽谈建设一座全新的数据中心园区,不仅规模远超Meta至今所建的任何设施,在同业中也算数一数二。以园区所需的芯片数量和用电来看,斥资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 据报导,Meta高层讨论,新园区最终可能需要5至7GW(百万瓩)电力。相较之下,OpenAI计划到2030年为名为「Stargate」的数据中心聚落取得8 GW的电力。 这座全新数据中心园区规模之一,是Meta首席执行官祖克柏上月所提路易斯安那州新AI数据中心的数倍。Meta表示此案成本为100亿美元,祖克柏当时暗示这座数据中心横亘6.4公里。 从 The Information 所披露的消息来看,Meta正为数十亿用户可能对生成式AI的需求激增,展开多年准备,并计划在所有应用程序推出AI聊天机器人。同时,也可看出祖克柏为赶上竞争对手OpenAI所付出的努力。OpenAI已和软银(SoftBank)展开合作,计划四年内斥资5000亿美元建设新的AI数据中心。 Meta已表示,今年资本支出提高至600亿至65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近70%。目前并不清楚这项新建案是否会动用到今年的资本支出。 尽管像DeepSeek这类超低成本的AI技术已经问世,引发开发此类技术无需庞大资本的质疑,但OpenAI和Meta显然仍然义无反顾地继续推动大规模扩展计划。此外,其他公司如Google和Elon Musk的xAI所推出的AI模型,也正和Meta争夺消费者的目光。 报导指出,Meta和OpenAI经营层对于xAI去年在田纳西州孟斐斯加速建设数据中心感到忧心,促使他们加快推动自己的项目。 知情人士透露,Meta高层已告知数据中心开发商,愿意考虑在路易斯安那州、怀俄明州或德州等地建设更大规模的园区。本月,Meta的高层主管还亲自前往这些候选地点考察。

    Breaking

    媒体:从中国反击开始,特朗普的节奏就乱了(组图)

    从4月2日发动震惊全球的“解放日”关税行动,到4月9日被迫宣布对部分国家暂缓征税90天,再到7月7日下令延长“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至8月1日,特朗普这一波“关税战”打的实在是有点屡战屡退。笔者在这轮关税战第一时间就介绍了美国从建国以来的关税历史,剖析了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动机与手段。特朗普的重要目标包括,收关税补充财政,恢复制造业传统,应对中国崛起。战术上是“极限施压”惯技,先根据各国对美顺差提出极不合理的关税税率,试图榨取各国最大程度的让步。而中国抓住有利时机,出人意料地对美全面反制。现在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反制行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正因为中国的坚决抵抗,让特朗普的关税战美梦破灭、节奏大乱、应者寥寥,目前几乎没有值得一说的“胜利”。尽管7月8日,特朗普对日本、韩国、印尼、泰国等14国发出信件,威胁8月1日起征收25%-40%的关税,似乎要发动第二波关税战。但此时美国的威慑力已经大降,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战果”。一、关税战进程 摩根大通根据特朗普政府各阶段的关税动作,估算了美国实际有效关税税率。由于中国的影响特别大,不含中国的对其余国家的税率也给出来了。 2024年是拜登政府时期,其对关税战并无兴趣。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只有2.3%,而且主要是特朗普上任对中国加关税的影响,对其它国家税率低到1.0%。2024年美国政府关税收入838亿美元,相比2017年有330亿美元大幅增加,但相对于3.3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进口额、5.27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收入,占比都很小。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上台后,立即发动了关税战。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是前三的进口来源国,特朗普对中国两次加了各10%的“芬太尼关税”,对北美自贸区的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客气。此外,特朗普还特别重视钢铁、铝、汽车产业,对全球都加了25%的关税。此时美国对全球的有效关税税率已经达到了9.8%,除去中国也有6.3%,都大幅高于2024年。在2月与3月就能看出来,特朗普来势汹汹、所谋者大,加关税并非为了其它谈判的战术性动作,其本身就是战略目标。这一阶段,算是特朗普“试盘”,从战术动作看,似乎与2018年对中国开打贸易战类似。中、加、墨都未全力反击,而是如往常一样适度反击、依靠产业链韧性周旋应对,特朗普认为效果符合预期。 特朗普今年4月声称,许多国家正在“亲我的屁股”,乞求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 外媒截图 4月2日,特朗普疯狂地对全球推出了“reciprocal”关税,税率是为了极限施压不讲理胡算的。此时,美国对全球有效关税税率达到了23.1%。根据战术意图,特朗普明显是准备从这个数值开始往下讲价。计划是,各国政府遭到打击后惊慌失措,根本不敢对等反制,害怕成为“出头鸟”。会有不少国家给吓倒,纷纷投降抢当“早鸟”,特朗普一举控场、逐个收割。4月8日特朗普在共和党筹款晚宴上发表的著名的“kissing my ass”侮辱性言论,可见他内心对这个战术的得意程度。然而,4月9日特朗普就按下暂停键,对各国执行10%基线税率、给出90天谈判时间,是早有预谋的。之前对加拿大、墨西哥都有类似的“暂缓执行”操作,也确实在谈判后缓和了。但这时已经出了一个真正的意外,绝对出乎特朗普团队预料:中国4月4日坚决地高调反击,对美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中国多年准备,等到了最好的反击时机,挺身而出。面对这个意外,特朗普阵脚大乱,明显没有预案。特朗普按“极限施压”的套路,4月8日玩笑式地将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84%、4月9日进一步提至125%,暂时和其它国家休战,企图营造“打击中国出头鸟”的气氛。5月12日,中美在瑞士达成休战协议。其结果说明,面对中国,在贸易层面美国的实力已经处于下风,即使加上高科技制裁,也毫无办法。从中国反击开始,特朗普对全球发动的关税战,节奏就不对了。4月9日,美国对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有效关税降至10.7%,之后继续下降。包含中国的关税升至27.3%,但只是数字游戏,持续的时间极短。4月11日,美国政府对影响很大的电子产品豁免之后,就降到了23.2%,和4月2日基本一样了。5月12日之后,降低到了13.4%,远低于4月2日。...

    川普裁教育部1400人 最高法院「开绿灯」不挡

    联邦最高法院14日推翻波士顿联邦第一巡回法院早前的禁令,让川普政府得以重启裁撤联邦教育部计划,近1400名员工将会丢饭碗。教育部长麦克曼(LindaMcMahon)发声明表示欢迎。 废除教育部是总统川普去年最大的竞选承诺之一,最高法院在未经辩论下,以六票比三票,作出有关裁决,但没有解释「开绿灯」原因。通常对政府的紧急上诉都是如此处理。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世界首富也扛不住!马斯克xAI每月烧10亿美金(图)

    在全球AI军备竞赛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埃隆·马斯克旗下xAI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最新财务数据显示,这家估值突破千亿美金(1130亿美元)的AI新贵正以每月超10亿美元的惊人速度“烧钱”,即便对世界首富而言也难以为继。在经历与特朗普政治切割、成立“美国党”等系列风波后,xAI即将启动第三次大规模融资,目标估值直指2000亿美元。这场关乎AI霸主地位的资本博弈,正在考验着市场的承受极限。当地时间7月12日,外媒报道称,马斯克的xAI正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目标估值或高达20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其2023年初估值的10倍。若融资成功,xAI将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据悉,此次融资谈判已进入初步阶段,最快将于下月启动。这将是xAI在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三次大规模融资:今年6月,通过二级股票发行筹集300亿美元;7月,通过贷款和现金投资获得100亿美元资金。若本轮融资完成,xAI的估值将较去年5月B轮融资时的180亿美元实现飞跃式增长。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目标估值区间为1700亿至2000亿美元,但强调谈判尚存变数。然而,xAI的烧钱速度同样惊人。上月外媒披露,该公司因研发尖端AI模型、构建数据中心及采购专用芯片,每月支出高达10亿美元。财务预测显示:2024年总支出预计达130亿美元,营收仅5亿美元;2026年营收或增至20亿美元,但仍难覆盖成本缺口。截至3月底,该公司持有40亿美元现金。数据来源:熟悉xAI财务状况的人士。图源:彭博社在AI行业军备竞赛白热化的背景下,xAI的困境并非个例。训练Grok、ChatGPT等大模型需投入天量算力资源,头部企业均面临巨额资金压力。作为世界首富,马斯克能否在这场持久战中保持优势,仍是未知数。月均10亿美金消耗:世界首富也难承受的“烧钱”速度xAI成立于2023年年中,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先进的AI模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为实现这一愿景,马斯克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其中一个集群部署了20万个英伟达Hopper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且硬件采购仍在持续扩张。尽管马斯克曾承诺xAI将“彻底改变社会”,但该公司目前仍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其烧钱速度远超传统行业,甚至让部分投资者担忧其可持续性。自成立以来,xAI已通过股权融资筹集140亿美元,但仍难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目前,xAI正在敲定一笔43亿美元的新股权融资,并计划在2025年再筹集6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上述提及的50亿美元债务融资。有知情人士透露,预计公司债务融资将有助于支付xAI的数据中心开发费用,而其他公司则已决定转而进行项目融资。然而,融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期债务融资曾因投资人质疑条款结构而受阻,xAI随后调整协议,包括限制资产转移、设定债务上限等措施,以增强投资者信心。这一调整成功吸引部分机构重返谈判桌。此外,xAI已经从硅谷的一些顶级风险投资公司获得大量投资,比如红杉资本。但知情人士透露,尽管xAI“筹款力度极大”,其资金仍仅能勉强维持运营。xAI的财务需求主要源于其激进的硬件战略。与依赖租赁算力的竞争对手不同,xAI坚持自建基础设施。马斯克甚至宣布计划打造一台配备100万个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超级计算机,预计耗资50亿至6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亿元),有望成为史上最昂贵的AI基础设施项目。目前,xAI已在北美部署数十万GPU,部分与特斯拉和X(原Twitter)的数据中心共享资源,以优化成本。但如此庞大的硬件投入仍需巨额资金支持,而xAI尚未明确披露资金来源。尽管外界对xAI的“月耗10亿美元”议论纷纷,马斯克在X上驳斥该说法为不实言论,但未提供具体数据。知情人士称,这一估算基于内部简报和投资者文件,反映出xAI的激进扩张策略。分析认为,马斯克正采取“烧钱换领先”的战略,试图通过大规模融资、硬件投资和快速迭代,在AI军备竞赛中超越OpenAI、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然而,能否在资金耗尽前实现技术突破,仍是未知数。估值1130亿美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截至目前,xAI最广为人知的产品是马斯克的“反觉醒”聊天机器人Grok。这款AI曾因发表争议性言论(如涉及“白人种族灭绝”的讨论)引发关注,其表现不稳定,甚至被戏称为“有时会突然醒来”。2024年3月,xAI以全股票交易正式收购社交媒体平台X(原Twitter)。这笔交易对xAI的估值为800亿美元,对X的估值为330亿美元。由于X背负120亿美元债务,实际交易成本达450亿美元。合并后公司整体估值升至1130亿美元,标志着AI行业估值的快速攀升。此次收购为xAI带来两大核心优势:数据资源,X平台的海量用户帖子和机器人生成内容,可直接用于训练Grok,省去高昂的外部数据采购成本;算力共享,X此前采购的AI芯片集群,现由xAI调配使用,进一步降低硬件投入。xAI向投资者承诺,公司将于2027年实现盈利。摩根士丹利预测,其2029年收入或突破130亿美元。若成真,xAI将比竞争对手OpenAI提前两年迈入盈利阶段——后者预计最早2029年才能实现正现金流。不过,这一乐观预测建立在多重假设之上:Grok快速普及并深度集成至X平台;成功开拓企业级AI工具市场;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等业务协同落地。目前,xAI的营收几乎全部依赖X Premium订阅服务,2024年预期收入仅5亿美元,远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相比之下:OpenAI 2024年预计营收127亿美元,ChatGPT用户超1亿,并深度嵌入微软生态;Anthropic等对手也在加速商业化。此外,xAI仍需填补9.3亿美元资金缺口。尽管马斯克个人财力雄厚(曾支撑特斯拉、SpaceX度过亏损期),但分析师指出,其自建超算集群的策略成本极高。例如,计划中的百万量级英伟达Blackwell GPU集群,耗资可能达625亿美元。经济学家盘和林分析,xAI的高成本源于两大因素:合成数据训练,与主流“数据蒸馏”不同,xAI需先构建AI生成数据,再反哺模型,形成闭环。这一技术路径成本高昂,但长期或更具竞争力;政治关联成本,马斯克团队曾为特朗普政府无偿提供AI服务,如今既无名誉回报,也未转化为商业收益。xAI的估值故事充满野心,但能否实现,取决于三个关键:Grok能否突破ChatGPT的生态壁垒;自建算力能否持续压制对手成本;马斯克的资金实力能否撑到技术拐点。这场AI军备竞赛的残酷程度,可能远超特斯拉当年的“产能地狱”。

    川普:只驱逐最坏的人 数据:71%被拘者无罪(图)

    据美联社7月12日报道一项关于川普政府移民政策的调查显示,川普总统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言辞”与政策执行之间存在显著落差。许多海外华人也关心:这些政策究竟影响了谁?真如所说只针对“危险分子”吗?图片来源:美联社 报道川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一直保持强硬立场。他本人也曾多次表示将大规模驱逐无证移民,尤其是那些“最坏的人”——包括谋杀犯、强奸犯和帮派成员。他强调,这些人对美国社会构成暴力威胁,并承诺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以保障公众安全。图片来源:白宫但现实情况与这些说法并不完全相符。根据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29日,共有57861人被拘留。而在所有被ICE处理的20.4万人中,高达65%的人并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在那些确实有犯罪记录的人中,只有约6.9%涉及暴力犯罪,而53%属于非暴力犯罪,多数为移民、交通或道德类轻罪(如无证驾驶、签证逾期等)。图片来源:TRAC更令人关注的是,在目前被拘留的群体中,有71.7%没有任何犯罪记录,此外,ICE的评估中,84%的被拘者并未被归为“有威胁等级”的人群。专家指出,川普政府的移民言论与其政策执行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这种“选择性执法”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主要针对重罪分子,反而影响了大量守法的普通移民家庭。来自CATO研究所的移民研究表示,这类执法行动常常基于移民身份本身,而非真正的公共安全威胁。图片来源:CATO研究还发现,移民群体实际上并没有推高美国的犯罪率。2023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一份报告显示:移民的监禁率比美国本土出生者低60%。专家认为,将整个移民群体标签化,不仅无助于提升社会安全,反而破坏了社区信任,增加了针对移民的仇恨情绪和歧视行为。图片来源: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旗下 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Statistics(OHSS)面对质疑,白宫发言人回应称,政府的确专注于驱逐“未经审查的非法滞留者和有犯罪记录的移民”。他们列举了近期几项执法成果,例如在加州救出被剥削儿童、逮捕多名涉及谋杀、性侵犯与帮派的嫌犯等,以证明政府“聚焦重点”的立场。但数据显示,这类“高危个案”仅占执法行动中的一小部分。图片来源:ICE业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的强硬言论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完全兑现。更多无犯罪记录的普通移民成了被拘对象,不仅给移民社区带来恐慌,也让执法的“公平性”遭到质疑。专家呼吁,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政治宣传与现实脱节。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也维护美国社会的基本信任与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