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3356 帖子
金融时报指美拟将加拿大踢出五眼联盟 白宫顾问驳斥
金融时报报导,白宫顾问纳瓦罗正推动将加拿大踢出全球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机制「五眼联盟」之外,施压其并入美国。纳瓦罗稍早出面驳斥,指这则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是胡说八道。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今天发自华府的独家报导指出,根据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白宫高级贸易暨制造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提议把加拿大自「五眼联盟」(Five Eyes)剔除。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消息指出,纳瓦罗认为,美国应该用这个方式对加拿大施压,白宫官员彼此也在讨论这个想法,不过,目前仍不清楚川普是否支持。
根据报导,对于这个消息,纳瓦罗与白宫没有回应金融时报的置评请求。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的办公室对此拒绝评论。
纳瓦罗今天稍早在白宫外受访指出,金融时报引述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是「胡说八道」、「荒谬的内容」,「我们绝对不会危及我们的国家安全,尤其是与像加拿大这样的盟友合作」。他不会理会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
金融时报指出,「五眼联盟」是全球最重要的情报共享网络。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主导、位于澳洲松口(Pine Gap)的卫星站,是搜集中国情报的最重要基地之一,这是「五眼联盟」国家密切合作的一个范例。
曾担任中情局官员的韦德宁(Dennis Wilder)对金融时报指出,「五眼联盟」的伙伴关系起于二次大战期间,英、美两国的密码破解专家合作破译德国的秘密通信。两国于1946年成立联盟,1956年扩展至包括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
韦德宁说:「这些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协议若遭破坏,我们在莫斯科、北京、德黑兰及平壤的对手将会拍手叫好。」
报导指出,尽管加拿大和新西兰提供的情报在「五眼联盟」中最少,但排除任何成员都会引发华盛顿及其他地方情报官员的反对,也会遭其他盟国批评。
与川普友好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内核支持者巴农(Steve...
差点悲剧重演…西南航空在芝加哥与私人喷射机险相撞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报导,一架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班机今日上午在芝加哥中途国际机场,与一架未经授权进入跑道的私人喷射机差点相撞。
西南航空2504航班在一个紧急大拉升后,安全降落在芝加哥机场。
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8时50分左右。联邦航空总署正在调查该事件。
根据FlightRadar24数据,这架西南航空班机自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Omaha)起飞,而私人喷射机是一架庞巴迪挑战者350(Bombardier Challenger 350),计划飞往田纳西州诺斯维尔( Knoxville)。
根据LiveATC.net音档纪录,塔台指示私人喷射机向左转至「4L跑道,穿越31L跑道并在31C跑道前等待」。
机长回应:「好的,左转至2—呃——4L,穿越22或13C,Flexjet 560报告。」
随后塔台立即回答机长:「不是,Flexjet 560!穿越31L跑道,在31C跑道前等待。」
塔台也录下了西南航空机师决定紧急拉升以避开跑道上喷射机的那一刻,塔台回应西南航空:「西南2504,了解,爬升至3000呎。」
当西南航空班机达到3000呎高空后,机长询问塔台:「西南2504报告,这是怎么回事?」
西南航空发言人在给CNN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机组人员遵循了安全程序,且航班未发生事故着陆。对西南航空而言,没有什么比我们的顾客和员工的安全更重要。」
华府在上个月29日刚发生致命空难,一架美国航空客机与一架黑鹰直升机相撞,造成67人罹难。
影片来源:YouTube@CNN
洛杉矶富人区又见暴力事件 20多骑车少年群殴司机
洛杉矶Carthay街区22日发生一起青少年暴力事件,案件过程被录像下来,约有20至30名骑车青少年在街头围殴一名男子,这已不是该地区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
袭击发生在22日下午约4时30分,地点为San Vicente Boulevard与McCarthy Vista交叉口。目击者告诉洛杉矶市警局(LAPD),受害者与这群骑车青少年发生「争吵」。警方表示,「几名嫌疑人在碰撞受害人的车辆后,受害人下车与他们对峙。」随后发生肢体冲突。
该事件的影片被发布在Instagram上,影片显示一群青少年对受害司机拳打脚踢,其他青少年也纷纷加入。拍摄者当时正乘坐在 Lyft上,他和一名据称是「退伍军人」的司机一起下了车,看看能否为这位受害人提供帮助。贴文写道:「幸运的是,歹徒们在造成受害者头部受伤和脸部多处割伤后,又骑上了自行车。」
警方表示,受害者伤势并不严重,拒绝送医。
洛杉矶市议员Katy Yaroslavsky24日发表声明:「我对遭到袭击的年轻人和他的家人深表同情。洛市警局正在调查这起事件,虽然执法部门并未确认这是仇恨犯罪,但任何此类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我敦促任何掌握相关资讯的人挺身而出,帮助追究施暴者的责任。」
洛杉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大批未成年人骑自行车堵塞街道和袭击事件。今年1月,有人看到一名司机为躲避数十名骑车少年,在比佛利山附近社区Mid-Wilshire的街道上逆向加速。不久之后,那位司机的车在停车场遭到破坏。去年9月,约50名骑车青少年还洗劫了比佛利山一家7-Eleven便利商店。目前还不清楚这几起事件是否由同一批骑车人引发,目前原因仍在调查中。
当地居民表示,该地区的「街道霸占」和涉及自行车骑行者的冲突越来越常见。「有时他们只是在路上绕圈……他们只是想创造一个危险的环境。」
任何了解相关资讯的人请与警探Carlos联系,电话:213-922-8299。希望保持匿名的举报者可拨打洛杉矶地区犯罪制止热线800-222-8477或直接访问lacrimestoppers.org。
手怎么了?川普手背惊现大片瘀青引热议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和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周一会面,引起公众注意的不仅仅是两人尴尬的握手,还有川普手背上的一大块瘀青。
在椭圆办公室拍摄的几张照片中,川普右手上用化妆品遮盖的一大片瘀伤非常显眼,引来社群媒体热议。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一张特写照片显示,化妆品堆栈在总统手上的色斑上。
美法两国元首的会面充满尴尬的瞬间:像是川普抓住马克宏的手臂6秒、马克宏口头纠正川普的用词等等,而记者是在两人尴尬的握手数分钟后发现了这处瘀青。
X(推特)用户也对造成瘀伤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猜测,有些人认为是静脉注射或抽血造成的瘀伤,有些人则认为是使用抗凝血剂造成的。
野兽日报(Daily Beast)已联系白宫,要求置评。
Scrolling Getty and couldn't help but...
英学者谈中国 指川普上任北京面临极大挑战
专研中国的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教授达顿(Michael Dutton)今天在印尼大学演讲。他认为世界正经历新冷战,川普上任后,国际局势难以捉摸,去全球化恐使中国陷入困境,将面临极大挑战。
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教授达顿,今天傍晚受邀至印尼大学的东协与中国研究中心,举行新书「政治之书:理论下的中国」(The Book of Politics: China in Theory)分享会。
达顿在书中重新思考政治理论,希望摆脱以欧洲为中心主义的政治理论,跳脱过去框架,通过不同的政治理论,理解中国政治与社会。其中也提及中国过去多起重要政治事件和全球右翼崛起。
曾旅居中国、对中国有深入研究的达顿表示,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正改变世界,过去的全球化将结束。
他告诉中央社:「我们在美国看到的是更多向内的推力,这代表其他国家也会做出相应回应,因此过去的经济模式将会被推倒重建。」
达顿补充说,川普的难以预测将对中国造成巨大挑战。他认为,川普将对中国有更多的抨击和指责,现在须观察川普与科技大亨马斯克(Elon Musk)的紧密关系能持续多久,因马斯克在中国有投资。
达顿认为,对美国而言,中国宛如是「新的日本」,并解释,美国在70年代感受到日本的威胁时,知名中国研究学者傅高义(Ezra F.Vogel)撰写了名为「日本第一」(Japan number one)的书籍,并建议美国因应日本经济崛起而筑起高墙,迫使日本做出改变,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停滞性通膨。
另外,针对台湾,他则说,美国前总统拜登至少曾表态会防卫台湾,台湾政府面对川普政府将更为棘手,因为「充满不确定,未来方向也不稳定」。
Breaking
史博馆「台湾兰花百姿」台日合作策展 从兰花看台日韩奇妙关系
台湾之所以成为「兰花王国」,跟日本有密切关系。史博馆与日本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兰花大展「台湾兰花百姿」,15日举行开幕典礼。展览以台湾兰花为主轴,集结台日两地自然科学与艺术文化领域藏品,展出逾200件文物,是史博馆重新开馆后,首次国际跨域合作策展。
「这是一个通过兰花发现与相遇的过程」,文化部长李远致词时说,展览除了可以发现台湾的历史、文化,也让大家看见台湾与日本的相遇、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展览除了能看见日治时期兰花被发现、被命名,并创建起谱系的过程;也能看见不同时期绘画中的兰花所代表的文化差异。
以被暱称为「台湾阿嬷」的台湾蝴蝶兰为例,其由1897年日本人首次在兰屿采集,之后日本学者岛津忠重于1921年在英国期刊上发表,将其命名为Phalaenopsis amabilis formosana,英文名ama被暱称为「阿嬷」。此后「台湾阿嬷」蝴蝶兰在日本被广泛认识和种植,并在国际兰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史博馆馆长洪世佑表示,「台湾兰花百姿」展2月于东京首展,7月移师台湾,跨国且跨领域。展览中有首次在台湾亮相的重要作品,东京大学特别出借包含明治时期的渡部锹太郎、高屋肖哲、明治末年到昭和初年间活跃的山田寿雄的原画;以及台湾第一代植物画家王仁礼与当代植物画家中岛睦子的珍贵手稿。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长西秋良宏表示,此展是东京大学和史博馆于2024年签署的研究合作协议而开展的计划,台北展的规模远大于东京,数据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日方策展人寺田鲇美以「金兰之谊」描述此展,象征台日两馆非常亲密而深厚的友谊。她指出,展览中有一批2023年12月捐赠给东京大学博物馆的山田寿雄画作,包括标示「台湾产」的报岁兰、三种台湾特有的石斛兰和蝴蝶兰。这些画作纪录战前台湾兰花在日本的栽培和开花情况,是园艺史和文化史中引人入胜的历史文献。
根据文献数据,山田寿雄曾为朝鲜王朝最后一位皇太子李垠的兰花作画。李垠喜爱兰花,他在日本的宅邸温室中种满了兰花。山田画作入藏东京大学博物馆后,研究发现,图稿中有一幅原产于婆罗洲的稀有种──象耳蝴蝶兰,曾在李垠家温室培育成功并开花,由山田加以写生,由此可合理推论这批兰画正是山田寿雄为李垠家兰花所绘的作品。李垠曾以军人身分来台,这批兰画展现台日韩奇妙的历史链接。
史博馆表示,展览共规划5大展区,内容涵盖台湾兰花的自然与人文脉络,汇聚多位重量级艺术家作品。包括战后渡海大家溥心畬、张大千等传统文人画兰,到因史博馆发起而创作的兰花绘画,以及陈进、席德进等名家笔下各具风格的兰花书画。
史博馆表示,即日起至7月30日,观众的名字里若有「台、湾、兰、花、百、姿、北、展」其中一字,购买门票后向服务台出示身分证,即可参加抽奖。展览期间,只要身穿有「花朵」的衣裤或配件,购票后向服务台展示,也有机会获得限量小礼。展场设计丰富的交互体验,如「兰花人格测验」,测出属于观众特别的6种命定兰花,完成交互即可现场打印专属纪念花签。
美方:对中印“二级制裁”才会真正打击俄国(图)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北约秘书长吕特。期间,特朗普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威胁放话称,若在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关税”——关税税率高达100%。英国《独立报》当天报道指出,虽然特朗普经常动用“关税大棒”作为打击对手和盟友的手段,但由于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此前的拜登政府实施了惩罚性制裁,俄罗斯目前与美国几乎没有贸易关系。不过,特朗普此次威胁时提到了“二级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概念,意图惩罚俄罗斯石油买家,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报道称,此举可能会使来自中国、印度和德国等地的进口成本翻倍,因为这三个国家既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仍在购买俄罗斯石油产品。而从后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以及一名白宫官员的说法中,也证实了特朗普此番威胁中真正所针对的对象和意图。这些美方官员宣称,特朗普指的是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并非对俄罗斯商品征收关税。由于美俄贸易往来很少,因此“二级制裁”可能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而对中国和印度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关税,才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举行会晤并发表讲话。 视觉中国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特朗普当天宣布了两项措施,旨在向俄罗斯施压,要求结束俄乌冲突战争,包括向乌克兰提供新武器,并威胁如果50天内不能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我对普京总统感到失望,因为我以为我们两个月前就能达成协议,但似乎没有达成。因此,基于此,我们将实施‘二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s)。如果我们在5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那很简单,他们就会被征收100%的关税,就是这样,我希望我们不必这么做。”特朗普当天在白宫说道。当被问及美国国会参议院提议对俄罗斯实施高达500%的“二级制裁”时,特朗普表示,共和党人正在这个方案上“非常积极地推进”,并对其进行修改,以赋予他本人更多取消或推迟制裁的权力,但他也暗示,这些制裁可能并不需要。《独立报》称,针对这一对俄制裁,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向记者澄清解释称,特朗普指的是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而不是对俄罗斯商品征收关税。“所以这就是经济制裁……你也可以施加经济惩罚,一旦我发现你这样做(违规),你就得付出代价。”他补充称,特朗普在面对俄罗斯时确实同时掌握着制裁和关税这两项“政策工具”。CNN则援引一名白宫官员的澄清说法称,特朗普提到的“二级关税”是指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其他国家实施“二级制裁”。这名官员称,由于美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很少,因此“二级制裁”可能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这是‘二级制裁’,是对那些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实施的制裁,所以这实际上不是制裁俄罗斯,”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在白宫这样告诉CNN:“这是对印度和中国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关税,这确实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底,由于迟迟无法达成俄乌停火协议,特朗普也曾表达过对普京的不满,并扬言美国可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当时,路透社援引其能源领域专栏作家克莱德·罗素(Clyde Russell)的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发出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的威胁,可谓相当“疯狂和大胆”,但面对这位反复无常的美国总统,俄中印三国是何反应值得观察。特别是作为现阶段俄罗斯石油两大主要买家的中国和印度,这两国的反应和俄方回应同样重要。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屈服于美国压力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须注意特朗普已经对华加征了高关税;而印度则处境尴尬,莫迪政府虽讨好特朗普,但在俄乌冲突后通过抢购打折俄油,俄罗斯现已成为印度的石油最大供应国,替换俄油意味着要重新另寻替代供应,十分艰难。罗素指出,若特朗普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成真,还将改变“欧佩克+”(OPEC+)的格局。OPEC+由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OPEC产油国组成。对于非俄罗斯成员而言,俄油全球供应量减少或将推升油价,使其得以增产创收。某种程度上,这演变成了“利己主义”与“集团凝聚力”的博弈。鉴于许多OPEC+成员国财政状况恶化,更高出口收益的诱惑可能难以抗拒。目前来看,各方可能会谨慎回应,至少在公开场合如此。同时,各方也试图弄清楚特朗普是否是认真的,或者他的新关税威胁是否只是一种“想法泡沫”,随着下一次情绪转变,这种“想法泡沫”是否会随之消散。俄罗斯阿尔梅季耶夫斯克地区的一处乌拉尔原油钻井平台 资料图CNN认为,综合来看,这些举措表明特朗普对当前这场俄乌冲突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自今年1月上台执政以来,特朗普一直在努力与这场冲突保持距离。即使是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这一对俄制裁消息时,他也仍辩称,这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并非是由他造成的。据报道,特朗普当天还确认,美国将通过北约盟国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新武器,这些盟国将购买这些武器并将其运往基辅,协调工作将由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负责。当天到访白宫的北约秘书长吕特,则称这一进展“意义重大”,并称赞特朗普的这一决定。他还称,特朗普允许欧洲的北约盟国向乌克兰资助武器“完全合乎逻辑”,并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北约盟国此前达成的一项共识——要求北约32个成员国各自的国防支出均需达到本国GDP的5%。在3月3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曾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可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而中国是其主要买家。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当时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俄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因素的影响。
普京电话说要升级战争 川普事后告知马克龙(图)
俄乌战争仍在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达了对俄罗斯的不满,并于7月14日宣布将继续军援乌克兰,同时威胁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关税制裁。美媒爆料,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电话中告知特朗普,他将在未来60天内升级俄乌战争。据美国Axios新闻网站7月13日报道,过去两周,特朗普对普京不愿达成停火协议以及俄罗斯不断升级对基辅和其他城市的攻击感到越来越沮丧。促使特朗普走上援助乌克兰道路的一件事是7月3日的通话,普京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他计划升级战争。普京表示,在接下来的60天内,他将再次推进占领乌克兰行政边界以内的领土,俄罗斯在这些地区拥有重要的立足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不久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他(普京)要想夺走一切。”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军援乌克兰的计划从一个想法变成了更具体的东西。据媒体此前报道,7月3日那次通话后,特朗普多次表达了对俄罗斯的不满。他当天就说,通话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他很不高兴。7月8日,特朗普又说:“我对普京很不满意。”特朗普表示,普京说过很多,态度一直很好,但结果“毫无意义”。特朗普还表示,他已批准向乌克兰运送一些防御性武器,并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实施额外制裁。7月14日,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与记者谈论了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特朗普表示,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北约将负责支付并分发这些武器。他还威胁称,如果停火协议无法达成,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二级关税。“如果50天内我们无法达成(停火)协议,我们将征收二级关税,”特朗普说道,“很简单,而且税率将达到100%。”报道指出,二级关税针对的是与目标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
香港餐饮市场 正在艰难“渡劫” 倒闭潮席卷(组图)
近日,香港连锁餐饮巨头景乐集团突然宣布“终止业务”,一夜之间,集团写字楼清空、官方网站关闭,当地消费者和员工直呼“震惊”。景乐集团的结业是当前香港餐饮市场的缩影——餐饮闭店潮正在全港蔓延。近半年来已有超过20家连锁餐饮品牌宣布结业,其中不乏经营超过30年的老店。香港餐饮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倒闭潮席卷香港餐饮闭店潮正在席卷香港,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仅近两个月,就有多家连锁品牌、老店宣布结业。创立33年、巅峰时期有30多家门店的连锁粥店品牌“海皇粥店”,于5月初发布公告称全线结业,原因是经营环境恶化、财务危机等。已有44年历史的连锁茶餐厅“金装炖奶佬”的最后一家门店,也于5月29日停止营业,该品牌全盛期在全港曾有24家门店。△图片来源:Facebook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创立于1990年的港式火锅店“春夏秋冬”于5月底停业,在香港还未流行火锅的年代,该店首创“全年365天打边炉”的概念,是一代香港人的宵夜回忆。6月24日,已创立41年的烘焙品牌“大班面包西饼”亦宣布全线结业。大班面包西饼在1989年首创冰皮月饼,并就此打响品牌知名度。不仅本地品牌接连倒下,不少国际品牌在香港也相继收缩、闭店。比如,泰国知名甜品品牌After You Dessert Café,5月底最后一家门店结业后全面退出香港市场;日本拉面品牌“金田家”位于铜锣湾的最后一家分店于6月30日关闭;入港7年的台湾网红牛角包品牌 “八月堂”也在今年2月告别香港市场……△图片来源:金田家Facebook官号除此之外,一些内地餐饮品牌在港的日子也不太好过。6月初,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内的8家内地餐饮品牌开设的门店中,有3家开业不足3个月就倒闭。去年,深圳快餐品牌萝卜向南、惠州柠檬茶品牌柠濛濛、广州小吃品牌咕噜丸子屋等多家内地品牌相继折戟香港。根基深厚的连锁品牌和老店都难以支撑,中小餐饮商户的生存困境更是不言而喻。在香港念书的小黄(化名)告诉红餐网,她家附近的街道近一个月内就倒了两家餐厅。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开在荃湾的泰式香蕉煎饼店,开业仅68天便光速闭店,店主称,生意实在太差,不得不放弃;曾多次获米其林推荐的星马菜小店“古月”在社媒上表示,由于环境欠佳等因素,计划于于7月中旬结束营业;位于大角咀的知名日式小店“Kojima小岛料理”也在社媒上宣布,因种种压力决定在6月停止营业......谁是“罪魁祸首”?和内地市场相似,租金成本高企,是香港餐饮人的共同挑战。在上环经营十年的“球哥炖汤”在今年4月张贴公示称,由于业主加两成租金,店铺负担不起因此结业。于6月结业的沙田人气传统酒楼富东阁,其经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租金太贵、开支太重,捱不住。”主打意大利薄饼的连锁品牌JACOMAX在社交平台宣布,由于租金问题其上环总店无奈结业。该店店主还向《香港01》透露,该店租金处在每月20万港元的历史高位。△图片来源:红餐网摄除租金之外,当地消费环境的变化,对餐饮市场的冲击更为显著。不少香港上市餐饮企业就在财报中指出,餐饮业受港人北上消费和访港旅客消费降级,对其经营影响较大。如太兴集团将业绩下滑归因于访港旅客的价格敏感度提高,消费降级成为趋势;以及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持续不衰,加剧了餐饮业的竞争压力。△图片来源:太兴集团2024年财报大快活集团也将业绩下降归因于香港居民的外游消费趋势、香港及内地经济持续疲弱与低迷的消费者情绪等。如上所言,港人北上消费大潮依旧火热。小黄向红餐网分享,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口岸都会挤满北上消费的港人。“口岸附近的商场有很多香港消费者,有时在深圳的商场逛街,感觉身边香港人比本地人还多。”小黄说道。据香港入境处资料,6月21日经莲塘口岸出境人次近5.5万,创疫情时期通关以来第二高峰。有网友称,当天该口岸出现排长队候检的现象,平日约半小时的通关流程被延长至1.5小时。△图片来源:截图香港特区政府统计亦显示,2024年港人外游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约有8191万人次北上,较2023年同比增长超过50%。这种消费外流直接冲击本地生意,在香港经营粉面店的K哥(化名)向红餐网透露,店铺自去年起受港人北上出游的影响,无论是消费者人数还是消费金额,都有一定的下滑,生意比疫情时期时期至少减少两成。与此同时,访港游客的消费更趋理性,进一步压缩了餐饮市场的营收空间。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香港去年整体旅客人均消费为5500元,较2023年的6900元减少20%,其中,内地旅客人均消费下跌至5000港元,是自2017年以来最低值。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也表示,如今内地游客的平均消费力较疫情时期前至少减少了两成。“香港餐饮店可能要再倒2000家”除了需求端的变化,供给端也呈现了一些问题——香港餐饮市场正处在供给过剩的阶段。在消费力外流、游客消费降级,即需求出现下滑的背景下,香港餐饮店的数量却并未相应地减少,甚至比前几年市场较旺的时候还多。根据香港食环处数据,2024年香港食肆企业数量基本与2023年持平,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要多出11%。这就导致,当前香港餐饮市场和内地市场一样,都面临着供给过剩的挑战。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疫情的”中后期“,香港餐饮的需求与供给都有所提升,市场处在供需平衡的状态,而今,这一平衡被需求端的萎缩打破了。在上述时期,香港的防疫措施放宽,但全球各国及地区防疫政策不一,限制了人员跨境流动,港人出游和游客访港均大幅减少。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总出入境人次仅约530万,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3.01亿人次。虽然整体餐饮需求不及疫情前水平,但得益于本地防疫措施放宽和出入境不便,当时香港消费者主要还是在本地消费,当地餐饮消费也迎来了一轮小热潮,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创业者入局开店。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彼时香港食肆收益价值、数量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图片来源:香港统计处香港食环处数据则显示,2022年香港食肆牌照数量接近1.7万,比2020年多了1000家。但进入2023年,全球防疫政策陆续放宽,香港餐饮市场的供需平衡被打破。最显著的便是港人北上消费和出境旅游需求激增,原本集中在本地的消费需求大幅外流;同时,访港旅客的消费习惯也发生变化,多重因素共同导致本地餐饮市场需求端出现萎缩。然而,供给端的调整却滞后于需求变化,正如前文提到的数据,餐饮供给并未相应减少。供给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香港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闭店潮的蔓延。叙福楼集团主席黄傑龙指出,当前香港餐饮市场正处于“高度竞争淘汰期”,供过于求的局面需要通过市场自然出清来重新平衡。还有观点指出,目前香港餐饮店较疫情前多了近1700家,如果香港经济不如疫情前,再加上北上消费成风,香港的餐饮门店可能要再倒闭2000家,才能“追上”疫情前的环境水平。这意味着,当前香港餐饮倒闭潮更多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汰弱留强的过程。这种新旧迭代虽伴随阵痛,却可能是行业重新平衡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