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3483 帖子
中国不能拍鬼片 陈柏霖「鬼才之道」变「诡才之道」上映
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允许拍摄鬼片。近日不少观众发现,台片「鬼才之道」为中国市场做出「特供版」,在头尾各多加了约一分钟,让鬼片情节合理化。观众大多认为虽无必要但不失为权宜之计。
台湾电影「鬼才之道」由徐汉强导演,去年8月在台上映。到中国后片名改为「诡才之道」,本月22日上映。
该片以阴间的厉鬼世界讽刺与映照人间现象,其中部分内容还受到两岸「社畜」、「打工人」共鸣,走恐怖喜剧片类型。据了解,为了取得中国的上映许可,该片在头尾多加了一个剧情,即制片人来电跟编剧讨论剧本内容,接下来所有的剧情就是剧本的演示。
在上海某家电影院25日的「诡才之道」午夜场,散场后有民众说,「感觉前后加这个没什么必要。来电显示的「制片人」为简体字,一看就是为了中国版做的。...都是因为censorship(审查制度)啊!」
在艺文资讯网站「豆瓣」上,一些网友也点出了这点:「为了过审,首尾各加一分钟,将『鬼』的概念变成戏中戏,算巧妙,也很唏嘘。其实,故事本就没那么『鬼』,...作为一部喜剧是成功的。」
还有一名网友留言:「绝佳的创意,感谢这个世界上有台湾。允许这个世界上有说着中国话的鬼。通常境外电影进了中国都要少几分钟,因为玻璃心们要剪。这部境外电影进入中国居然多了几分钟,因为玻璃心们必须有多余的解释。这比这部喜剧电影更好笑。」
为中国市场提供电影特别版并不少见,除了常见的删减血腥、暴力、色情或政治敏感内容,也会利用加上字卡来导正价值观、甚至改变结局等。2012年由香港导演杜琪峰执导的犯罪电影「夺命金」,中国版的片尾就加上字卡,交代片中犯人已自首、都被抓了。
关于中国禁止拍摄鬼片,对多数中国民众来说已是常识,有上海民众对记者表示,「因为我们国家是讲唯物主义的」。
中国的「电影管理条例」中,影片禁止有「宣扬邪教、迷信」的内容;依据「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宣扬灵魂附体、转世轮回、巫术作法等封建迷信思想」属于禁止题材。而根据「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宣扬封建迷信活动属不当内容。实务上的认定,网友表示并非全无「鬼」出现的空间,只是无法过审的可能性很高。
2014年后,网传广电总局有令,在1949年中共建政后的影视作品中,不能有动物修炼成精的情节,「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一度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但官方随后对此辟谣,表明这并非真实的政策规定。
稀土值5000亿美元?美地质学会4年前赴乌调查只字未提
乌克兰26日宣布与美国达成开采矿物协议,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8日将赴美与川普签约。整起事件充满疑点,首先,乌克兰的稀土蕴藏量价值5000亿美元,是乌克兰自己说的。
其次,美国地质学会四年前现场勘查的报告,完全没有提及稀土。虽然有地点,但都是苏联时期的数据,距今超过30年,而且集中在乌克兰东南部的俄国占领区,所以很难说是乌克兰「提供」。
而且,就算乌克兰有丰富的稀土蕴藏,也得开采出来才有价值,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且必须有军队或私人保全维安,不然能源业者不会轻易投入资金。
此外,采矿很耗电,偏偏俄国空袭目标以乌克兰发电站等能源设施为主,所以要达到获利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阴茎肿胀、排尿疼痛竟是包皮龟头炎 医:逾1成有糖尿病
包皮过长的45岁陈姓男子,平时能将包皮翻起清洗,近期出现阴茎肿胀,排尿疼痛等症状,且包皮无法再翻起清洗,内裤上总有不明分泌物,让他察觉有异而就医,经检查发现尿液中糖分、白血球、细菌超标,确诊为包皮龟头炎,且医师判断,可能是糖尿病引起,据统计,五成包皮过长的男性,其中约有一成左右是糖尿病患者。
台湾书田诊所泌尿科主任医师周固说,导致包皮龟头炎的常见原因,包括包皮过长、卫生习惯不佳、感染及受伤,就会出现分泌物、包皮局部红肿等症状,而有包皮龟头炎时,包皮上出现的撕裂伤及结痂,将导致包皮口愈来愈狭窄,还会造成排尿疼痛,甚至排尿困难、难以翻开清洁与痊愈。
包皮龟头炎的患者中,半数以上有包皮过长的情况,约有10%至15%会被诊断出糖尿病,而当合并有糖尿病及体重过重时,发病率就更高。周固表示,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就会降低,当有伤口就须较长时间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部分患者不知道有糖尿病,直到包皮龟头炎时才发觉血糖早已失控,还有人则是因为减重服用药物,导致血糖值不稳定。
周固说,包皮龟头炎症状轻微者可使用局部药物治疗,严重时须防止伤口感染及血糖值失控,再安排手术,若患者在性行为、日常清洁后发生翻不起来、勒住龟头等包皮嵌顿时,要先进行复位或切开手术。
手术方式除了有环切手术,还有俗称「包皮枪手术」的自动缝合器包皮手术,使用包皮枪手术可同时切割包皮、止血及缝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伤口平整美观,术后疼痛和肿胀较少。
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接受包皮切除手术可减少包皮龟头炎、阴茎癌、性病、配偶罹患子宫颈癌的几率。周固提醒,男性将进入青春期时、约12岁左右若有包皮过长,可先遵照医嘱涂抹类固醇药物,或在排尿时将包皮翻开,可先不进行包皮切除手术,但包皮过长不是疾病,且无年龄差别,不要因为年纪大而觉得不好意思,一旦有不适症状,像是包皮龟头炎、包皮崁顿、小便阻塞时,就应就医进行预防性包皮切除手术。
周固表示,许多男性不自觉有包皮过长问题,反而认为能翻开清洁就不以为意,但若包皮已完全包覆龟头,须拉三次以上才能翻开就是包皮过长,若拉一次就能翻开,并在洗澡时以肥皂或沐浴乳清洁后将泡沫冲掉,再用毛巾、卫生纸或吹风机的冷风吹干,通常就不会有大碍,尤其在夏天时洗完澡可能还有汗水,更要留意卫生习惯。
NBA/客场大胜魔术40分平队史纪录 骑士48胜追平上季
联盟战绩龙头骑士队25日作客魔术队主场,在团队五人得分上双、投进19颗三分球,且首节打完就已经大幅领先的情况下,最终以122:82大胜魔术40分,追平队史客场最大胜分差,拿下第48胜后也追平上赛季团队胜场数。
骑士从开季后战绩就一直保持领先,尽管日前一度被雷霆队抢走龙头宝座,不过近期再靠一波连胜重新登基,25日带着七连胜作客魔术主场,首节就火力全开投进6颗三分球,取得18分领先优势。
尽管第二节魔术在一哥班凯罗(Paolo Banchero)领军下展开反扑,一度追到仅剩13分差距,不过骑士在少了葛兰德(Darius Garland)的情况下,仍是靠团队火力补上缺口,上半场打完骑士已经3人得分来到双位数,反观魔术仅有班凯罗一人得分上双。
Evan Mobley having his way on both ends 😤Big-time block right into an emphatic poster!Look at @spidadmitchell on the bench 🤣 pic.twitter.com/x7vHLiwwZE—...
哈玛斯:已就释放巴勒斯坦囚犯解决方案达成协议
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今天表示,开罗之行期间,已就结束延后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的解决方案达成协议。
路透报导,哈玛斯在声明中表示,解决方案就是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的同时,也一并移交被杀害的以色列人质尸体,这些尸体先前已同意于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移交。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哈玛斯表示由哈雅(Khalil al-Hayya)率领的代表团,重申对停火协议「所有阶段与条件」的承诺。
哈玛斯说:「他们(巴勒斯坦囚犯)将与第一阶段同意移交的以色列囚犯(人质)尸体同时获得交换,此外还有相应的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
哈玛斯与以色列因释放600多名巴勒斯坦人陷入僵局。以色列延后释放巴勒斯坦囚犯,指责哈玛斯利用移交以色列人质大作宣传违反协议。
哈玛斯声明表明,已经避免一场可能破坏脆弱停火协议的危机;以色列则尚未立即就此评论。
以色列官员今天表示,正考虑延长加萨42天停火协议,寻求将剩余63名人质带回以色列,同时暂缓就加萨的未来达成协议。
以哈停火协议初始阶段在美国支持,以及埃及与卡塔尔担任调解人的协助下于1月19日启动,此阶段将于3月1日结束,但后续状况尚不清楚。
Breaking
“两个月拿证”?蒙古国“学历速成”调查(组图)
2025年7月10日,内蒙古二连浩特,直飞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直飞客运航线首航通关。图/视觉中国又到一年毕业季,朋友圈宣传“留学捷径”的广告多了起来。“不脱产不出境,没有语言要求,3~4个月升硕。”看到这则充满诱惑力的广告,管聪内心已毫无波澜。2024年10月,管聪来到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开启留学之路。按照原定1.5年学制,他本应在2025年底即可拿到硕士学位,开启人生新规划。然而,学校的诸多乱象让他大失所望。仅仅两个月后,他就黯然退学回国。如今,他一边准备和中介打官司,另一边考虑新的出路。近年来,蒙古国作为小众留学国家受到追捧。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留学中介宣传蒙古国留学“费用低、学制短、门槛低”,吸引了一批有学历提升诉求的人群。然而捷径背后,学校课程质量、学历认证风险等不利因素却常被忽略。很多顶着高大上名头的高校,“本地人听都没听过”。2024年7-11月,多所蒙古国高校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加强审查名单”,还有留学生直接收到“暂时不予认证”的通知。原定的留学规划被打断,有人在等待中错过求职季,有人不得不转向别处求学。与此同时,也有留学生站出来揭露中介机构虚假宣传,要求“撤销合同并退款”。截至目前,裁判文书网已公布多起蒙古国留学相关的合同纠纷案。“为了文凭”说起为何去蒙古国留学,管聪脱口而出,“为了文凭”。2024年上半年,管聪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了一名留学中介,以为发现了一条提升学历的捷径。“好毕业、学制短,且申请时不需要雅思成绩。”中介的卖力介绍,一句句说在了他心坎里。管聪的第一学历并不理想,虽然拿到了“本科双证”,但在国内就业市场里并无优势。如果选择在国内读研,不仅要通过竞争激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还要忍受至少三年的学业。管聪还打听过别的小众国家。“比如白俄罗斯,但那边读硕士学制是两年。”留学成本上,按中介推荐的蒙古国私立高校,每学期学费约6000-7000元。学校提供宿舍,管聪住的四人间约3000元一年。“如果日常能自己做饭,那一年读下来也就几万元人民币,费用很低。”管聪就读的学校为蒙古国当地私立大学,位于首都乌兰巴托。受访者供图慎重权衡之后,在中介推荐下,管聪选择了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学习计算机,学制1.5年。出发前,他向中介交了3.8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5万元综合服务费(含学费)和3000元住宿费。2024年10月,他拖着行李抵达乌兰巴托,正式开启留学生活。学习没多久,管聪就发现“课程很水”。其所在计算机专业约有50个人,全是中国人,单开一个班上课。管聪提供的课表中,课程集中在每周二、六。其中,专业课全部通过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完成,授课语言为英文,“平常有一个助教,帮学生开网课权限与日常答疑”。另外开设的一门论文技巧课为线下课,由一位本地老师讲授,但课程呆板,大部分时间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抄PPT”。管聪不会蒙古语,三个舍友也都是中国人。留学的日子里,他依然在中国留学生圈子打转。渐渐地,他发现大家初衷和目的颇为相似的,都是希望以较小代价,获得一纸文凭。他的同学中,有的来自国内职业院校,停薪留职出来读书;还有的来自于事业单位,为了符合职级晋升标准,来提升学历;还有的为了在考公考编时更有优势。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看在文凭的份上,管聪或许会继续坚持。然而,2024年11月,管聪收到了一个坏消息,他所在的大学被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称留服中心)“加强认证”了。刊于留服中心官网的公告显示,多家国外院校“硕士、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相关举报频繁”。加强审查期间,院校相关认证申请的处理期限将相应延长,“原则上自提交认证申请之日(含)起不少于60个工作日”。同时,公告建议广大留学人员“审慎选择公告涉及院校(项目)”。所谓留服认证,其全称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这是当前鉴别海外留学生学历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唯一方式。多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知名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要求,海外应聘者需提供留服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加强认证名单公布后,名列其中的蒙古国高校留学生惶惶不安。在他们看来,“加强认证”意味着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往往是一个危险信号,“最坏的情况是无法认证。”如果留学归来却得不到认证,无法考公考编考学,用留学生的话说,“那学历约等于废纸一张”。“插班生”其实,在管聪留学之前,就有多起蒙古国留学无法得到留服认证的案例。据媒体2024年7月报道,28岁的河南女子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后,取得了该国颁发的学位证书。当她向留服中心申请学位认证时,却收到了“暂不认证通知单”,与她有类似遭遇的,“有六七十人”。无独有偶,同样是在2024年7月,多名蒙古国皇家国际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2022年9月入学、2023年12月毕业的学生迟迟无法拿到毕业证,更别提“中留服认证”。没有毕业证,很多同学的计划就此打乱。比如“有的国内招聘报名不了,错过了春招;还有的面试过了,因为没有认证直接取消录用;在职的本来已经确定升职,因为认证的拖延,直接泡汤了”等等。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新闻事件中的蒙古国高校,都曾列入留服中心的“加强认证”名单。为什么这些学校会被加强认证呢?南方周末记者访问多个留学中介及中国留学生后发现,背后可能与“疫情插班生”有关。新冠疫情期间,一些中国留学生无法抵达境外,只能通过线上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这样获得的学位也可以获得留服中心的正常认证。然而这项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被某些人钻了空子。2021年开始至今,留服中心多次发布过“加强认证审查公告”,列出了诸多遭到举报的学校。这些高校既有菲律宾、蒙古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也有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据留服中心此前公告,以上学校多被举报,“有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有中介机构宣传“包毕业、包论文”等虚假信息,甚至暗示可以“干预课堂”。以蒙古国为例,多位受访留学生证实,2023年至今,多家出国留学中介频繁宣传“插班生”项目。这些项目费用动辄十多万元,远超常规的中介信息服务费。主打卖点为“不出境拿证”。在管聪微信朋友圈里,至今还有中介推荐不出境拿文凭的捷径。“中介会给你暗示,他们和校方有‘深度合作’,比如把你学籍改到疫情期间,这样即使没有出境记录,也可以通过远程网课形式解释。”管聪说。李健在国内一所高校获得了“双证本科”,之后到蒙古国研究大学法学系就读,学制为一年半。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所在的班级的辅导员来自中国,比较了解国内的政策要求。“天天在群里发通知,(让我们)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他也看到过类似招生广告,深感教育不公平。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走捷径,而是直接“买文凭”,“伤害的是老老实实出境留学生的利益。”苏州一家从事蒙古国留学业务的工作人员刘珊珊也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此前多所学校认证是受疫情期间“插班生”事件影响。“很多同学是短暂出境,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出境时长;有的则是完全没有出去,有的出去三五天。这些都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时长要求。”她还强调,“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要想顺利拿到认证,要真的出境读。留服中心2024年9月11日发布的《严正声明和重要提示》载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短期速成学历”“不出国”“疫情补录”等言辞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涉嫌欺诈或者误导,提醒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所谓“保姆式服务”2019年7月2日,呼和浩特,身着蒙古族服装的模特在候场。图/视觉中国很多受访留学生提到,因为不懂蒙古语,大多在蒙事务可以委托中介代办。大到选学校、选专业、交学费,小到去医院、打车、与国际处沟通,都可以让中介帮忙。而这样“保姆式服务”的代价就是高昂的中介费。管聪出国前,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都来自于委托中介。“我的学校不是很有名,再加上隔着一层蒙古语,在网上几乎查不到信息。对于授课方式与老师等一无所知。”留学中介刘珊珊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在国内多城市设置了办事处,在蒙古国当地也有服务团队,“是华侨,讲中文,就住在学校附近”。她承诺,留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的流程都是她们来处理的。只需要保持正常出勤,回国后也会指导如何做留服认证,“有任何情况问题都可以找我们”。一方“全盲”,一方“全包”。显著的信息差,带来了潜在的合同纠纷风险。多位受访者提出,签订合同后,一些中介并未完全做到承诺,“服务完全不及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介爆雷,很多留学生看清了所谓捷径背后的风险。南方周末记者以蒙古国、留学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到多份公开的合同纠纷判决书。案件原告多为到蒙古国留学的学生,因为“学历无法认证、实际课程与约定不符、学制较计划延长”等提起诉讼,而被告则是中介公司或个人中介。其中一则判决书信息翔实,还披露了不少“暗箱”信息。判决书显示,山东学生李某娇实际出境读书2个月整,就获得了一张蒙古国高校的硕士毕业证。“学历速成”不可谓不快。而背后奥秘就藏在“学籍前置”。据判决书,李某娇与国内某公司于2023年10月签订了《自费出国留学咨询服务合同》,申请学校为蒙古国皇家国际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李某娇总计缴纳8.8万元费用,分三次付清。虽然李某娇实际出境时间为2023年12月,但双方合同约定,李某娇的入学时间为2022年9月,足足提前了1年多。而且,留学之路尚未开启,合同就约定,“保证其在2024年3月份及之前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2024年4月获得中留服学历学位认证。”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李某娇直到2024年7月22日才收到了修改后的电子版毕业证,一个月后,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留服中心以李某娇“就读项目课程设置存在异常,暂不予通过学历认证申请”,申请复核后仍未获得认证。因没有认证成功,李某娇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李某娇遭遇,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中介公司为李某娇提供的留学服务,存在留服中心此前披露的“疫情补录”、“短期速成学历”及“包认证”的违规情形,这是导致原告的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多次认证失败的根本原因。最后,法院判决中介机构全额无息返还原告服务费、学费8.8万元。一审后,被诉内蒙古某公司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但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地人都没听过”当地时间2024年7月3日,蒙古乌兰巴托,一位牧民带领牦牛穿越特勒吉国家公园附近的平原。图/视觉中国以“蒙古国留学”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搜索,可以看到不少中介机构或个人发布的广告。他们自称招生老师,纷纷打出颇有诱惑力的广告语。比如“专升本机会一生一次,而留学机会有很多次”“1年出全日制本科证,2-3年解锁口腔热门专业,1.5年秒杀跨专业留学”等。还有些学校表示,课程“自带中文助教翻译天团”,给语言不佳的同学吃下“定心丸”。近年到蒙古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日益增加。截至2024年上半年,约有3000多人。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蒙古留学也持怀疑态度。在蒙古留学中介的评论区,常常可以看到“阴阳怪气”的嘲笑帖,质疑蒙古留学为“水硕、水博”。朱梓岳父母是蒙古国华侨,他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蒙古国读书。对很多华侨家庭来说,这里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站,等孩子高中毕业就会去更大的地方接触新的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侨子女都会选择回中国读书。如今,朱梓岳在中国华南一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而他的很多蒙古同龄人朋友则进入了蒙古高校。他对比发现,蒙古高校本科多为四年制,和中国国内相似。所谓“1年拿证”的短学制普遍存在于硕士研究生阶段,这符合当地的培养标准,也有完整的课程与论文要求。与欧洲的1-2年制硕士研究生类似。近年来,蒙古国出现了很多名头很大的学校,比如皇家XX大学、海洋XX大学,“连我们当地人都没听说过这些学校”。而这些低门槛“水校”却成为了一些留学中介大力宣传的高性价比项目,吸引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中国留学生。另一位在蒙古长大的华侨唐福卓介绍,蒙古的高等教育体系分层明显,像蒙古国立大学、医科大学、财政经济大学等国立高校,录取门槛和毕业要求都比较严格。而一些民族大学、人文大学之类的民办或者私立高校,课程难度和出勤要求相对宽松,也更容易被贴上“水”的标签。“一般地,当地人判断学校时,主要看公办还是民办。”唐福卓举例称,一般国立优秀高校声望最高,是绝大多数学生报考首选。另有一些私立学校在部分专业或者国际合作项目上也很有特色。对于远赴蒙古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为什么当时没考虑国立高校?管聪解释说,留学中介合作的大多是私立院校,也是中介的主推对象。此外,国立高校不仅对申请条件要求高,还有蒙古语水平要求。赵方也提出,申请国立学校前要读蒙古语的预科班,有的学校要求毕业答辩也是蒙古语答辩。他承认,“大多数人还是为了考公考编用的,又不是用来找工作的。”就这样,以学术深造为初衷的留学,逐渐演变成了只为学历提升的“游戏”。“水硕、水博”的戏称不胫而走。2024年蒙古国高校“加强认证风波”成为了一道分水岭,改变了很多学生的求学规划。管聪所在大学被列入加强认证名单后,他决定直接退学。“一方面是担心继续读书也拿不到毕业认证,另一方面也是对课程质量不满意,觉得读下去没有意义。”按照原计划,管聪本应2025年12 月份毕业。“结果,我现在还考虑找新的硕士offer,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钱。”李健说,虽然自己是依规出境学习的留学生,但同样受到了插班生事件波及,截至目前留服认证迟迟未下。如今,焦虑的他对认证不抱希望,已经转向白俄罗斯读书。他反复强调,意向到蒙古留学的人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就读于私立大学要“擦亮双眼”。2025年6月,不少留蒙学生发现,此前被加强认证的院校陆续“解冻”,逐步恢复了认证。不过,部分留学生的学历认证书上会出现特殊标注,“未全程在境外学习,弹性学期制,含境内研究经历,在外学习时间短于学制要求”等字眼。而且,在中留服院校查询系统中,曾经被认证的学校高校明确标注“曾于X年X月遭到加强审查”。这些特殊标记似乎提醒着,这些高校曾经有“污点”,让毕业于此的学生无形中感受到一丝“异样”。“听说你是蒙古留学回来的,大家基本都是嘲笑的态度,比如说你是去蒙古学放羊的。”赵方说。(应受访者要求,管聪、赵方、朱梓岳、李健、刘珊珊为化名)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子健
曾帮高云翔处理性丑闻「仁至义尽」董璇再婚 传现任是他
45岁中国女演员董璇宣布再婚!她与高云翔结婚8年,育有1女「小酒窝」,但因他2018年在澳洲涉性侵案,隔年离婚,在此之前她仍为前夫奔波处理官司,被指仁至义尽。而改名「高晟晖」的高云翔去年也被爆再婚生女,女儿已上幼儿园,而董璇宣布再婚,曾传出是跟小她9岁的演员张维伊。
董璇近期在夯剧「樱桃琥珀」演出,今日则在新综艺节目「姐姐当家」宣布再婚,她坦言离婚后原本只打算谈恋爱,没有再婚打算,但遇到现任伴侣后改变想法,尤其过去失败婚姻让她更懂得需要什么。
董璇也提到好姐妹佟丽娅受到她的影响:「原本水泥封心,又重新相信爱情了。」爆料指出董璇在今年6月在山西大同低调领证,她手持鲜花,笑容满面。
德国草木皆兵 严查 害怕中国掌控德国能源(图)
据德国《商报》14日报道,意大利能源公司 Snam计划收购德国最大天然气网络运营商欧洲开放电网公司(OGE)近25%的股权。然而,由于Snam的股东结构涉及中国企业,德国经济和能源部以此为由,启动深入审查程序,宣称担忧中国借此间接掌控德国能源关键基础设施,引发所谓的国家安全疑虑。今年4月,路透社就曾报道过这一收购计划。据报道,Snam以9.2亿欧元的股权价值收购了Vier Gas Holding(VGH)公司24.99%的股份,后者持有OGE全部股权。据Snam官网介绍,OGE是德国最大的独立天然气输送运营商,管网全长约1.2万公里,年输气量约210亿立方米,服务400余家终端客户。该交易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并须满足3个先决条件:德国联邦反垄断局的合并控制审批;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的外商投资审批;VGH其他股东未行使股东协议中约定的优先购买权。据报道,中国国家电网不是Snam直接股东,但曾于2014年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CDP Reti)35%的股权,后者是Snam的最大单一股东。这意味着,中国国家电网通过持有CDP Reti的股权,将能够影响Snam的决策。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认为,中国间接收购OGE的举动“非常敏感”。德国政府消息人士向《商报》透露,在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的领导下,该部官员已对此案启动“深入投资审查程序”,将全面评估该交易是否可能危害德国公共秩序及安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春荣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近年对中国的总体基调是“去风险”,做法是把基础设施(尤其是能源基础设施)全部划入“关键基础设施”范畴。一旦中国企业参股其中,德方就担心中国可能借此对其关键基础设施施加影响或控制,这种顾虑由来已久。新总理默茨上台后,这一基调并未改变,还提出“战略性去风险”,计划为更具战略敏感性的行业设置更高门槛,甚至提出在联邦议院设立专门委员会,对涉华每一笔交易进行深度审查。郑春荣表示,由于德方已将基础设施“安全化”,凡涉华项目都被先入为主地视为潜在风险,审查势必层层加码。如今这种草木皆兵的心态已不再局限于敏感领域,连普通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也被纳入审查范围,“泛安全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种态势反映出德方对中国信任基础下滑,对双方深化经贸与投资合作显然不利。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尔通电话时曾表示,中德经济互补、产业互嵌、利益互融,深化互利合作是必然选择,要防止以所谓“去风险”损害双方正常合作。
南开大学两位教授因“实诚”简介再次走红(组图)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胡金牛、陈璟两位教授的个人简介不仅真诚且十分幽默。其中,胡教授在个人简介中坦言,自己的部分学术论文曾发布在“水刊”“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被人强拉进去的)”。研究方向方面,胡教授也介绍得风趣实在,有的方向“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而陈璟教授也在自己的个人简介中写道:自己“应该拿不到诺奖”,个人荣誉“都是浮云而已”,也“不会帮学生找工作”。据了解,这已经不是两位教授第一次因个人简介而走红。7月15日,经视直播记者联系上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教师确实可以自行编辑个人简介。记者在南开大学新闻网上看到,校方一直以来对此秉承包容态度,并认为教师们的简历自嘲,正是对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日新”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此,原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认为,大众传统观念中的大学教授与学术研究似乎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能拒人千里之外”,但学业和学术研究本就应该是务实且亲和的。两位教授的“自嘲式”简介,不仅可以引领更多年轻人走近学科、走进研究领域,其本质也正是师德中本应包含的这份真诚。(经视直播记者 承畴 综合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