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7017 帖子
25万加拿大人连署撤销马斯克国籍 他还有另外2国护照
不满科技富豪马斯克(Elon Musk)与美国总统川普的密切关系,超过25万加拿大公民和居民签署了国会请愿书,敦促加拿大政府撤销马斯克的公民身分和护照。
请愿者声称,马斯克与计划在3月对所有加拿大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并建议将该国并吞成为第51州的川普之关系,「违反加拿大的国家利益」。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这位科技亿万富翁同时拥有南非、加拿大和美国的国籍,且自川普1月重返白宫以来,成为他最引人注目的盟友。
「马斯克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来影响我们的选举,」请愿书写到,「他现在已经成为试图抹杀加拿大主权的外国政府成员。」
马斯克在社群媒体平台X上,针对请愿书回复写到:「加拿大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已经联系了马斯克的代表,征求其看法。
这份请愿书是写给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要求他「立即撤销马斯克的国籍,并吊销他的加拿大护照。」请愿书的发起者表示,他们的行动应该被视为是在「问责」。
出生于南非普厄多利亚(Pretoria)的马斯克先前曾表示,他是通过其母亲的加拿大公民身分取得的加拿大护照;这位亿万富翁之后靠着学生签证来到美国,并在10年后取得美国公民。
根据加拿大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要发起一份电子请愿书,需要至少五名加拿大公民的支持并取得国会议员的授权,接受初步审查后,才能开始正式收集签署。
要求取消马斯克公民身分的请愿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在此之后,请愿办事员须认证请愿中有至少500个签名是合法的;接下来,这份请愿必须等到新一轮国会召开,才能提交到下议院进行辩论。
加国法律规定政府不能撤销合法取得的公民身分;2014年的「加拿大公民身分强化法」(Strengthening Canadian Citizenship Act)之前原规定,有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若被判犯下「国家安全罪行」将会被撤销公民身分;但杜鲁多竞选总理时承诺废除该法;「撤销公民身分」规定在2017年被取消,一项新法律让因国家安全被褫夺公民身分的加国人,重新拿回身分。
联邦裁员是史上最大规模就业诈欺 工会提告
芝加哥「工作正义」(Jobs With Justice)工人权利委员会联合主席威斯特(Rinda West)表示,「我们现在面临联邦政府对员工混乱且可怕的打击」。包括工会、退伍军人等组织的律师,已向联邦法院提出诉讼,并称联邦大规模裁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就业欺诈之一」。
当地工会最近举办了一系列会议,美国政府雇员联合会(AFGE)社会安全管理局的侯妮克(Jill Hornick)说,员工收到通知必须回应马斯克(Elon Musk)的要求,列出上周做的五件事来证明他们应该保住工作。侯妮克表示,大家很害怕、非常恐惧,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就会马上失业,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雇主会这样对待他们。
侯妮克表示,她所工作的社安管理局办公室的人员配置,已经处于50年来的最低水平,更大的人力裁减将影响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她举例,「如果社安局犯了错误,少算了你的钱,又或者如果社安局没有足够人手处理申请,导致申请表在某人桌上放了六个月,这些情况都会损害一般民众权益。」
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原本通知机构领导,员工对马斯克电子邮件的回应是自愿的,未回复不会被视为辞职。然而,总统川普日前支持了马斯克的要求,称如果雇员不回复该邮件,将面临解雇风险。
芝加哥陆军工程兵团员工表示,这些裁减太过激烈可能带来危险。
IFPT Local 777工会的史马利(Colin Smalley)举例称,「我们在印第安纳州有一个防洪坝,如果你裁掉那里的所有试用期员工,他们将只剩下一名机械师和一名公园管理员。然而这是一个全年无休、24小时运作的设施,该单位人员必须随时准备在洪水发生时操作水坝。」
此外,裁减不仅会伤害芝加哥地区的4万5000名联邦员工,还会影响私营部门的员工。
代表工会、企业、退伍军人和其他组织的律师,本周一(24日)在加州联邦法院提交了更新版的诉讼。他们主张马斯克的大规模解雇及威胁违反了法律,诉讼并称该举措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就业欺诈之一」。
偷看如偷吃 「追剧出轨」有这么严重?
和伴侣约好今晚一起看最近热播的新剧,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才发现对方已经先看完了,你会发飙吗?
「追剧出轨」也就是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先看两人一起追的节目,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加伤人,就算感情最好的情侣也可能因此产生矛盾。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Yahoo Entertainment访问的心理学博士巴森(Frankie Bashan)表示,「追剧出轨」考验感情的原因和节目本身关系没那么大,可能伤害伴侣的是这个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巴森解释,这种行为可能被解读为一种背叛,「出轨者」放弃了和另一半一起参与事物的机会和共享的时间,选择优先自己享受,而忽略对伴侣的关心。
科技让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与所爱之人共度时光显得愈发重要,背叛和忽略的感受可能因为不同人依恋方式的差距而带来情绪刺激,甚至引发在亲密关系中的焦虑。
人际关系专家也表示,对某些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其他人而言,忠诚是关于互相尊重,很微小的行为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感。
「追剧出轨」背后竟有科学根据?
巴森表示,和爱人共同观看喜欢的节目可以引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催产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而这些化学物质负责快感、联系和信任感等情绪的产生。
她解释道:「这是一种化学分泌、大脑中的生物和物理变化,我们渴望舒服、安全、有爱的感受。」
过去的电视节目时间固定,全家人都必须聚集在客厅一起观看,但有了串流平台和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让「偷看」变得更容易,破坏了在亲密关系中重要的相处时间。
Netflix在2017年调查美国超过3万对夫妻后发现,48%的人承认曾经「追剧出轨」,这个比例从2013年的12%,在4年内大幅增加,随着串流服务的兴起而愈发普遍。
2023年的最新调查也显示,38%的人会因为伴侣在一起看剧时快转而感到不高兴,而将近6成的人会在「出轨」后陪另一半再看一次,近2成的人更表示他们从不承认偷看,会在重看时假装自己没有看过。
专家表示,「追剧出轨」对关系带来的伤害并不是真的和节目相关,因此建议情侣之间应加强沟通、划定「可以偷看」和「一定要一起看」的节目范围。
当观点不一致时,巴森也建议应从感情维系的角度入手,向伴侣强调自己在意的不是电视,而是两人共度的时光。
前中国记者董郁玉之子在美发声:父亲与间谍无关
前中国官媒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董郁玉被依间谍罪判刑7年后,引起海外关注及声援。董郁玉的儿子董一夫24日在美国表示,董郁玉案与国家安全或间谍活动没有任何关系,父亲在狱中已亲笔写下一份长达45页的上诉书。
综合美联社及美国之音报导,董一夫于美东时间24日在华府的国家新闻俱乐部作上述表示。他并呼吁日本政府出面,证明父亲在北京被捕前与日本外交官的会面,与间谍活动无关。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董一夫强调,父亲董郁玉被控间谍罪而被判刑「是一个新闻自由问题,是一个人权问题。这与国家安全或间谍活动没有任何关系」。
董一夫表示,他的母亲直到法庭上才知道,董郁玉与日本外交官的8次会面,成为中国当局指控犯罪的「主要证据」。
至于董郁玉在狱中的情况,董一夫说,父亲目前身体还不错,在监狱里每天做200个伏地挺身和200次擡腿,以保持健康。但是,父亲每年晒太阳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而且不被允许见他的母亲。
董一夫提到,律师每月可以和董郁玉会见一次,并帮忙转交母亲的信。在狱中,董郁玉已经亲笔写下了一份长达45页的上诉书。
董郁玉曾任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兼专栏作家,数十年来勤于写作,且一直与外国外交官、记者等外籍人士保持频繁往来,部分原因是为了写作需要。但董郁玉的家人事后表示,中国将董郁玉与外国人的往来关系视为「证据」,认为他可能是日本或美国间谍。
2022年2月21日,董郁玉在北京与一名日本外交官共进午餐时,突然都被警方带走。数小时后,该名日本外交官获释,但董郁玉从此失去自由,一直被关押。2023年7月,董郁玉曾出庭接受过不公开审讯。
直到2024年11月29日,董郁玉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间谍罪一审判刑7年。同年12月11日,中国知名维权律师尚宝军公开透露,董郁玉不服这一判决,已于前一天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董郁玉被判刑当天,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及驻中国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分别发表声明给予声援。米勒表示,美国谴责中国以所谓「间谍罪」,将董郁玉不公正地判刑7年监禁,并支持董郁玉和他的家人,呼吁中方立即无条件释放他。
数名日本学者随后也公开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方无罪释放董郁玉,并对日本政府一直没有为董郁玉发声提出质疑。
参院多数党领袖吁马斯克「尊重联邦员工」裁撤要顾及人性
福斯数字新闻(Fox News Digital)报导,消息人士透露,众院共和党团25日闭门会议砲声隆隆,某些共和党众议员对正在推动政府改造的科技富豪马斯克(Elon Musk)不满溢于言表,痛批政府效率部(DOGE)声称要为全体人民发放红利的的提议「幼稚」,乔治亚州联邦众议员史考特(Austin Scott)在会中说,白宫与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正在推动哪些措施,共和党国会议员根本状况外。
一名与会共和党众议员匿名受访时说,史考特要求政府效率部、川普总统、众院之间能有更好的沟通,因为「我们被丢去喂狼,而马斯克却只要发发推文就好」。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国会山庄报(The Hill)则报导,参院多数党领袖熊恩(John Thune)25日呼吁马斯克与他率领的政府效率部团队在降低政府浪费、增进效率的同时,也要尊重联邦员工。熊恩指出,裁员与裁撤计划的过程中应顾及人性层面。
熊恩表示,马斯克应该把裁撤联邦员工的决定交给直接掌理各个部会机关的川普内阁首长定夺。熊恩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努力让内阁首长人事任命案能够过关的原因。他们现在的职务就是可以做出这些决策,我认为其中某些首长已经开始行使权限。」
共和党犹他州联邦参议员匡希恒(John Curtis)23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全国」(Face the...
Breaking
澳贸易部长痛批特朗普:害惨澳大利亚几代人(图)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澳大利亚政府24日宣布,经过科学审查,决定解除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美国特朗普政府将之吹嘘成“胜利”,美国农业部长更是极力吹捧,将这一结果归功于特朗普的贸易谈判。 有批评人士质疑澳政府此举将生物安全用作贸易谈判工具,旨在安抚特朗普政府,以寻求关税豁免。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Don Farrell)对这种论调矢口否认。 当地时间周五(24日),法瑞尔在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发表讲话时,重申对美国牛肉的“解禁”,是十年来基于科学和风险的进口评估与审核工作的最终成果。 他强调,澳大利亚绝不会在根本价值观和核心利益上妥协,该国的药品福利计划和生物安全标准绝不可能成为谈判的筹码。 法瑞尔进而警告道,如果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持续下去,可能会让澳大利亚几代人“遭受苦难”。阿尔巴尼斯政府在第二任期内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 他在演讲中指出,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如今却在质疑开放、基于规则的贸易所能带来的好处,“特朗普政府正寻求扩大本土制造业,并对贸易伙伴的政策施加影响。” 法瑞尔强调,作为中等规模的开放型经济体,贸易占澳大利亚经济产出的近三分之一,每四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与贸易相关。澳大利亚依赖于向全球输出农产品、资源与人力资本,以维持该国当前的高生活水平。但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外与贸易政策转向,可能削弱澳大利亚的繁荣,并产生长远影响。 “我们苦心构建的这些机制与规范正遭质疑,我们制定的规则也正面临挑战,”他哀叹道,“如今,我们可能会见证一种转变:从基于共同繁荣与相互依存的体系,滑向一个完全以实力与规模为导向的体系。”...
裁员2.5万自保!硅谷巨头的至暗时刻来了(组图)
十年前没人能想象,这样一家硅谷巨头会靠裁员自保。裁员约2.5万人,幅度超过公司总员工数的四分之一。这一裁员计划将使英特尔的全球员工人数从目前的9.95万人削减至7.5万人,标志着这家昔日芯片巨头正面临一次深刻的战略收缩和企业重塑。公司管理层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证实,裁员将配合全球多地工厂计划的调整同步进行,其中包括放弃原本在德国和波兰计划中的新建厂房,放缓美国俄亥俄州芯片工厂的建设节奏,以及将哥斯达黎加的部分运营中心整合入越南与马来西亚等成本更低的亚洲制造基地。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英特尔两年内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早在2024年末,公司曾因业绩严重下滑而更换CEO,并在当年年底裁掉约15%的员工。新任CEO谭力斌在接手后提出“没有空白支票”的管理原则,意图通过严格控制成本、集中资源押注核心技术,重振英特尔的技术领导地位。不过,从目前市场的走向来看,英特尔的挑战远非仅靠裁员和财务调整就能应对。作为曾在1990年代主导全球PC微处理器市场的巨头,英特尔近十年来频频错失关键技术风口。它既未能在智能手机芯片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也在人工智能芯片浪潮中落于人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对手如AMD、IBM、台积电乃至以AI芯片为主的英伟达(Nvidia)近年来持续加码AI算力,纷纷推出为深度学习、推理模型和大型语言模型定制的高性能芯片,迅速占据新一代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英伟达,如今不仅在AI平台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80%,更在市值上突破了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家达到这一规模的公司,令英特尔的疲态更加明显。此次英特尔裁员消息的发布,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美国科技企业“AI时代阵痛”的关注。2025年,美国多家大型公司相继宣布裁员,涉及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而是快速蔓延至科技、零售与消费品等多个行业。沃尔玛在5月宣布裁撤1500个技术和电商岗位;宝洁公司也表示将在全球范围裁减7000个职位。与此同时,科技行业的“自动化淘汰”趋势更加明显。微软即将在8月进行新一轮裁员,以便将更多资源转向AI研发;而亚马逊CEO贾西则公开表示,随着生成式AI和自动化智能代理的上线,将“彻底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暗示公司正在用AI工具系统性替代部分人力岗位。曾经主要影响蓝领制造业工人的“技术裁员”浪潮,如今正加速向中产白领、技术岗位甚至管理层蔓延。这一转变被业内视为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前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白领人群往往被视为最不容易受到自动化冲击的一类群体。然而,随着大模型、AI协同系统的落地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质疑传统人力架构的效率,并将人工智能视为成本优化的关键工具。英特尔的转型阵痛或许只是这场剧变的一个注脚。在AI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谁能率先完成技术与组织的“再编码”,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主导者。而曾经的王者,若不能及时转身,也可能在时代浪潮中被抛在身后。对于英特尔来说,2.5万个岗位的“断臂求生”之举,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拳打北斗脚踢GPS?印度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崩溃(图)
印度引以为傲的"本土GPS"——NAVIC卫星导航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据印度官方数据透露,在轨运行的11颗NAVIC卫星中,目前仅有4颗能够正常工作,整个系统已经濒临全面崩溃的边缘。这对于曾经大张旗鼓宣称要"超越北斗和GPS"的印度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更令人尴尬的是,就在今年1月,印度刚刚发射的第二代NAVIC卫星NVS-02还没开始工作就直接"趴窝"了——卫星被困在初始轨道无法升空,原因是星载发动机点火失败。▲NAVIC星座覆盖范围,绿色区域精度更高让我们来看看NAVIC系统到底有多"拉"。按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设计,NAVIC星座至少需要5到7颗卫星才能提供基本的导航服务。而现在能正常工作的4颗卫星,刚好踩在了系统运行的最低门槛上——任何一颗卫星再出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彻底瘫痪。更要命的是,这4颗"硬撑"的卫星状况也不乐观。其中编号为IRNSS-1B的卫星已经超期服役,原本设计寿命只有10年,现在已经是"超龄"工作,随时可能罢工。另一颗IRNSS-1F卫星不仅即将到达设计寿命终点,还遭遇了部分原子钟故障,工作状态岌岌可危。▲维持覆盖地区的基本服务,需要7颗卫星说到原子钟故障,这简直是NAVIC系统的死穴。在首批发射的8颗第一代NAVIC卫星中,竟然有5颗卫星的全部3个原子钟都完全失效了。要知道,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没有精确的时间基准,整个定位系统就无从谈起。印度发展NAVIC系统的初衷其实很现实——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期间,美国拒绝向印度军方提供精确的GPS导航服务,这让印度深刻意识到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危险性。(是不是和中国发展北斗有差不多的剧情)2013年到2018年间,印度雄心勃勃地启动了NAVIC项目,先后发射了9颗第一代导航卫星。当时印度媒体和网民信心满满,声称这套系统将在精度上超越美国GPS和中国北斗。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印度一个教训。NAVIC作为区域性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仅限于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公里范围内,与北斗、GPS这样的全球系统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更尴尬的是,NAVIC在印度洋地区的实际精度只有20米,在南亚大陆也只能达到10米精度,远低于当时的宣传数据。▲太空环境恶劣,也难以维修,对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NAVIC系统的频繁故障暴露出印度航天工业在多个环节的技术短板。首先是关键器件的可靠性问题。虽然印度从瑞士采购了据说是"业界领先"的原子钟,但批量性故障表明要么是产品本身存在缺陷,要么是印度在系统集成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其次是卫星平台技术的不成熟。今年1月发射的NVS-02卫星发动机点火失败,说明印度在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机动技术方面还不够稳定。从发射频率来看,印度的太空发射能力也相当有限,每年最多进行5到7次发射任务,且成功率不够稳定。▲同等技术水平下,你能同时连接的卫星越多,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越好与印度NAVIC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北斗系统的稳步发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有56颗在轨卫星,这个数字几乎是GPS卫星的两倍,更是NAVIC设计规模的8倍。在技术指标上,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定位精度达到1.53米,垂直精度达到2.59米;在亚太地区更是能实现水平精度1.32米、垂直精度2.14米的高精度定位。印度NAVIC系统的困境给所有想要发展自主导航系统的国家提供了一个警示:航天技术特别是导航系统,绝不是简单的"有就行",而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和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随着NAVIC系统剩余卫星的逐渐老化,印度要想维持这套导航系统的基本运行,必须在2026年前成功发射并部署至少3颗新的NVS系列卫星。但以ISRO目前的发射能力和成功率来看,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颇具挑战性。最后,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所在的位置,用手机能同时搜索到多少颗导航卫星?我在上海宝山区,此刻可以接收到21颗中国北斗、18颗美国GPS、17颗欧空局伽利略、7颗俄罗斯格洛纳斯、6颗日本准天顶星的信号,其中北斗的距离最近、角度最小。至于印度卫星?抱歉,目前的手机芯片都不支持,即使有,大家也搜不到。
亲测:以为健康,实则让人血糖飙升的5种食物(图)
这几年糖尿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血糖管理这件事。特别是 24 小时动态血糖仪上市后,身边不少上了年纪的朋友开始加入主动监测血糖的行列。比如我们 35 岁 + 的同事阿发(女),已经乐此不疲研究上了!戴上血糖仪的阿发吃东西都开始变得认真和严谨了起来图片来源:自己拍的不监测不知道,一监测吓一跳,以前以为很健康的食物,没想到居然有好多隐藏的升糖炸弹。先来个无奖竞猜,这一整天的血糖波动中,升糖异常显眼的是下面哪一种食物?阿发举双手表示:一整天都有好好吃饭,午餐还是出门吃的大餐都没早上这个波峰那么高图片来源:自己拍的A. 一块全麦吐司B. 一个奶油泡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