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38456 帖子
堵空桥填数据…吉祥航空发过期坚果 被控赔偿千元换保密
吉祥航空出包了,近日有网友爆料,由乌鲁木齐飞往上海虹桥的航班提供过期的坚果包,乘客发现后虽承诺给予每人1000元(人民币,约138美元)的补偿,却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还把乘客堵在空桥,要求填完数据、扫完支付宝后才放人。吉祥航空事后澄清保密协议并未强迫签署,但乘客质疑这笔补偿根本就是「封口费」。
时间财经报导,吉祥航空一趟由乌鲁木齐飞往上海虹桥的HO1256航班,向乘客发放的坚果零食已过期10天,引起舆论热议。对此,吉祥航空回应,确实存在「外站配送的部分过期坚果零食误发给旅客」的情况,公司称,在发现问题后,乘务组立即通过卫星电话向公司报告,并在航班抵达后启动紧急处理机制,向所有旅客致歉,机上旅客无论是否食用过该坚果,均可获得每人1000元的服务补偿金。
多名乘客在社群媒体上爆料,航司在发放补偿金时,要求乘客签署一份保密承诺书,其中包含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事件细节及补偿金额等内容。有乘客提供的「保密承诺书」显示,文档明确规定,乘客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口头、书面、网络平台等)向第三方透露相关资讯。
据极目新闻报导,一些乘客质疑该协议的合理性,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封口费」,让航空公司避免事件进一步曝光。
部分乘客表示,在航班落地后,机组人员在廊桥口发放补偿金,并要求乘客填写身分证号、签字,并在支付宝扫码后才能领取。其中,有乘客称自己赶时间,不想签字也不打算领取补偿,才最终被允许离开。
针对「航司是否强制签保密承诺书」的质疑,吉祥航空方面回应称,并不存在强制行为,即便乘客不签协议,也可以领取补偿金。同时,该公司承认,该文档的内容可能让部分旅客产生不适,后续也会对流程进行调整。
资深航空律师张起淮表示,该协议可能缺乏法律效力,乘客作为消费者,有权知晓并公开自身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航空公司若试图限制信息传播,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遇ICE盘查 可保持沉默、勿签署文档
纽约亲子互助会(PCR)邀非营利组织「卫施康」(Raising Health),25日在布碌仑(布鲁克林)举行移民权利讲座。讲师郑卓凌表示,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执法状况因人而异,鼓励提前准备安全计划,指定后备监护人与紧急联系人,应对突发状况。
根据讲座内容,无合法身分者、持绿卡但有犯罪纪录者、临时保护身分(TPS)及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DACA)接收者均有被逮捕风险。民众有权保持沉默、与律师谈话,并可拒绝未出示司法搜索令的搜查,以免言论成为不利证据。
郑卓凌提醒,ICE执法人员可能说谎,若在公共场所遇查,可询问是否能离开,切勿在无律师陪同下签署文档。若执法人员到家门口,应通过监视画面或窗户要求对方出示证件,确保对方持有司法搜查令(Judicial Warrant),避免轻易开门。
行政与司法搜查令的差异在于核发机构与执法权限。行政搜查令由移民局签发,仅适用于移民执法,不能强行进入私人住所,或如厨房或办公空间等非公开场所;司法搜查令则由法官签发,允许执法人员搜查与进入私人住所。辨别方式为行政搜查令标示「Administrative Warrant」,而司法搜查令则会提及「Issued by a U.S. District Court」或含法官签名。
若亲人被拘留,可至locator.ice.gov输入出生国家与外国人登记号码(A Number)查找,或以姓名、出生国家及生日查找。在portal.ice.gov/eoir则可查找移民听证会日期。另可通过纽约「移民家庭团结计划」(New York Immigrant Family Unity Project)寻求免费法律援助。
郑卓凌提醒,民众应预先制定安全计划,包括选择掌握身分资讯的紧急联系人、访问法律援助专线,并储蓄以应对突发状况。有孩子的家庭则应指定后备监护人,并完成纸本文档,以确保指定对象能接送孩子或负责后续照顾。
亲子互助会会长黄妮可表示,她身边也有无犯罪纪录却无辜被拘留的案例,尤其许多新移民带着孩子一起来,她希望能通过讲座让父母们先做好准备,以免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家长们措手不及,甚至让孩子面临跟父母分离的困境。
全球金援乌克兰2800亿美元 美国VS欧盟 谁是最大金主?
纽约邮报报导,俄乌开战以来,世界各国金援乌克兰的总额约2800亿美元,其中以欧盟27国集团和美国为最大资金来源,而美国迄今投入1190亿美元,金额超过世上任何单一国家,是乌克兰的最大金主。
美国总统川普日前会晤法国总统马克宏,称欧盟国家「贷款」给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有朝一日还能拿回借款,言谈显露美国白白援助乌克兰「却讨不回来」。这个说法遭马克宏纠正,两人因援乌代价陷入分歧。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根据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今年2月14日报告,统计自2022年2月至2024年12月31日数据,欧盟在财政、军事和人道援助方面,提供乌克兰1380亿美元;而美国对乌克兰的拨款达1190亿美元,居所有单一国家之冠。
欧盟给予乌克兰的援助大部分为财政援助,总额达680亿美元,其中军费开支为530亿美元,人道援助为170亿美元。
美国则分别给予乌克兰640亿美元军事援助、460亿美元经济援助,以及35亿美元人道援助。另外,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包括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装步战车、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榴弹砲。
至于俄罗斯的战争成本较难计算。根据五角大厦数据,俄方花费大约超过2110亿美元,并且因军售暂停或取消损失约100亿美元。此外,俄罗斯在海外帐户约有3000亿美元资金被冻结。
纽约邮报引述经济学人指出,美国提供的财政援助中,有60%以无需偿还的补助金形式发放给乌克兰;而欧盟对乌克兰的90%财政援助以贷款形式提供,并附有宽松的还款时程计划。
克宫重申反对欧洲维和部队入乌 川普坚称「最终将能够达成共识」
美国总统川普24日在白宫会晤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宏时声称,俄罗斯总统普亭会接受欧洲维和部队进入乌克兰。有记者就此询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要记者参考稍早的声明,即莫斯科将无法接受这个举动。
根据此前新闻,川普当时表示自己不反对欧洲对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并指他曾经与俄罗斯总统普亭讨论过这个想法。川普称,「是,他会接受。我问过普亭这个问题」,又指「听着,如果我们达成协议,他不会再寻求更多战争。他不介意,我已经特别问过他,他没有问题」。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不过,路透25日报导,俄罗斯曾多次表示,反对在乌克兰地上出现北约部队。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表示,就算该部队在不同的旗帜下行动,莫斯科仍将视此为对俄罗斯主权的「直接威胁」。
面对记者就川普的发言提问,佩斯科夫避免公开反驳,但实际上重申俄方反对。佩斯科夫说,「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立场,由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达。我对此没有什么要补充,也没什么要评论,我对此不做评论」。
根据俄罗斯官媒RT报导,川普25日稍晚面对记者的追问,坚称与普亭「的确讨论过此事」,一种「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维和形式」。川普告诉记者,「你需要某种形式的维和,所以将做出每个人都会感到满意的安排,我们最终将能够达成共识,我敢肯定」。
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休斯(Brian Hughes)则没有直接回应克宫的最新发言,称川普政府将继续与俄乌两国合作以结束战争。休斯说,「川普总统致力于结束这场残酷血腥的战争,接着创建持久和平框架,不会通过媒体进行谈判」。
休斯表示,「川普政府知道,维持和平需要欧洲做更多,我们已听见法国总统马克宏与英国首相施凯尔,以及其他领导人提议要这样做。我们继续与俄罗斯与乌克兰合作实现和平,因为没有与双方对话,你就无法结束一场战争」。
「美人鱼」男星涉猥亵儿童后 1名导被爆性侵女星入狱
日前电影《美人鱼》中的「郑总」一角的中国富商兼导演郑冀峰涉猥亵儿童遭逮,女星阚琳娜控诉12岁时也遭到过郑冀峰的性骚扰」;25日又爆出一线导演因性侵女星入狱3年,目前已经出狱。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论,该名导身份被扒出,同时,受害女星的相关资讯也流出,引起众怒。
八卦媒体「懂瓜呱」爆料,事件发生在2021年,当时该导演正在江苏拍摄新戏,当时在饭店房间内强行对女演员进行肢体侵犯,并在女方反抗时对其进行殴打。事后,受害女星报案,导演被捕并供认不讳,法院以性侵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搜狐娱乐报导,「懂瓜呱」报导该导演因性侵知名女星入狱引发全网热议,但爆料时揭露受害者隐私,并涉嫌借刑事案件恶意炒作,严重侵犯个人权益,造成恶劣影响,帐号已被永久禁言。
综合媒体报导,被处3年的名导,百万娱乐博主「娱乐小浪花er」则在微博上发文爆料,该位导演曾参与《鹿鼎记》(张一山版)、《春风十里不如你》、《幸福来敲门》、《营盘镇警事》等热播剧的著名导演马进。事件在当年虽未公开,但业界都有耳闻,该导演也在那之后中断工作。
据悉,马进毕业于演艺名校,是国家一级导演、编剧,曾获白玉兰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大奖,是大陆影视界的重要人物。而在2021年后,他就再也没有推出新作品,行踪成谜。
Breaking
3046公里 她们用玫瑰锁住了塔克拉玛干(组图)
风,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吹过,卷着细沙,刮过村庄、田地和人的脸。这里的沙尘多得像从没停过,一年能有两百多天都在刮风。黄沙一漫起来,十几米外就看不见人影。当地人家门口的台阶上,常年堆着细软的沙子。天刚亮,许多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把门前的沙清扫干净,再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常年在地里干活的人,出门要戴帽子、口罩,耳朵里塞着纸团,防止沙子灌进去。还得赶在风大前下地,拔草、铺管、压沙,动作一慢,风就把苗吹走了。一年中难得有那么一两场雨,孩子们会趁机跑到外头玩泥巴,享受片刻的湿润和快乐。但大多数时间,风沙铺天盖地,一阵接着一阵。在这样的环境里,村民们渐渐学会了和沙子“过招”,和风“斗争”,在看似无情的土地上种下绿意,寻找新的活法。这是一段关于人与沙地的故事。不是沙改变了他们,而是他们学会了在沙里扎根,守住家园,慢慢种出未来。古丽和她的171亩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库勒艾热克村,春天的风从沙丘上扑下来,像是用力拍打在人的脸上。早上八点,新疆的天刚亮,古丽见妮提·阿吾力孜(简称“古丽”)就踩上了三轮车,一路颠簸着赶到了她的171亩地里。这里每年有260多天都在刮风,风沙太大,连路都看不清,下午基本干不了活,古丽只能早早骑车出门。“电动车骑着都看不见前头,十几米就白茫茫的。”她和村里的其他女工一起,在风起前赶着拔草、浇水、铺滴灌线。实在干不动了,就钻进三轮车里躲一会儿,风一歇,又下地继续干,直到晚上8点才回家。她今年31岁,右手残疾,两只手加起来只有7根手指,那是她6个月大时烧伤留下的烙印。早年离婚后,她独自抚养一个9岁的女儿。但她不愿意被当成弱者,“别人都知道我不怕吃苦,干活也不比别人慢”。这个春天,她种下了100亩梭梭树,和71亩玫瑰花。古丽的手/南风窗 乔悦摄这是她自愿承包下来的地,签了30年合同,花了10万多块。“去年看到别人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收益还可以,一亩地能挣1700—1800。”她心动了,靠着早年家里50亩地的收成和平时打工攒下的钱,承包了171亩地。后来又在网上看到,和田当地的企业愿意给困难家庭提供帮助,她打电话过去说明了情况,1万元的补助很快就打了过来,她拿去买了苗子,把沙丘间的土地一点点铺平、平整、拉管、种苗。古丽种得最多的梭梭被誉为“沙漠植被之王”,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高温的特性,单棵就能固定周围十平方米的沙地,来年还能嫁接药材肉苁蓉,也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而玫瑰,在当地被称为“沙漠玫瑰”,喜阳、耐旱、易成活,根系能深入沙下3米。于田县委常委阿克力·阿不都艾尼说,一亩玫瑰花地的收益能达到四五千块钱,“种一亩地的粮食也赚不到2000块钱,4000已经是很好的收入了”,所以在于田,几乎家家种玫瑰。沙漠玫瑰/南风窗 乔悦摄但古丽知道,现在还得熬过一个没有收成的年头。“刚把苗子种上,需要两天浇一次水,不然就会被风吹走。”她把希望寄托在明年或者后年,“那时候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了,我就能走得开去照顾孩子了”。现在是她弟弟每天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她就专心守着地里的树苗,盼着玫瑰开花,也盼着靠种地扛起这个家。古丽渐渐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以前这里没有路,沙子都埋到脚脖子上。”现在她清晨从家出发,看着一眼望去的绿苗,心里会“激动”,“说实话,我有时候都不想回家了,在这地里感觉自己特别有成就感。”她说。锁住沙漠,也要锁住人2024年11月28日,对于田县来说,是个大日子。那天下午,随着最后一株玫瑰苗被种进沙地,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修建的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正式完成锁边合拢。这个从上世纪70年代陆续启动的生态工程,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推进后,终于画上了阶段性句号。图源:央视新闻直播画面里,自治区林草局的负责人高举双手,喊出:“我们合拢了”。镜头下,一排农民站在玫瑰花苗间,跟着一起举手欢呼。还在天津大学参加培训的于田县委常委阿克力·阿不都艾尼坐在宿舍里,看着画面,哭了。他说:“全世界都说这个事干不成,我们干成了。”这场合拢,意味着防护带的最后一段缺口终于补齐。而这段缺口,就在于田。在新疆全区已建成的2761公里绿色防护带基础上,剩余的285公里,集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这里是风沙危害最深、流动性最强的地带。大沙包多、水资源匮乏、土地可利用性低,加上靠近县城,治理难度远高于其他地带。其中最关键的是阗东片区。这里有一个面积约35万亩的大沙丘,离县城直线距离仅剩4.2公里,沙子正以每年约100米的速度推进。照这个速度推算,如果不治理,三十年后县城将面临被吞没的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不远处的策勒县,历史上就曾因风沙侵袭,整体搬迁过三次。2024年6月15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拍摄的沙漠边缘(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2023年起,于田启动防沙治沙工作,划分六大片区集中攻坚。全县承担的锁边任务共76公里,占全疆约四分之一,是任务最重的县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21.4万亩,预计到2030年完成33万亩。防沙治沙,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一场有关“人”的工程。人种下去、种得活、种得久,沙才不动。于田试着走出自己的做法,也就是“于田模式”。这个模式并不复杂。县里先把国有的未利用沙地先划拨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分给农户承包。一块地签30年,村民承包面积从30亩到200亩不等,低价租给村民。前期政府还发补贴,给每亩乔木发2000元、灌木1500元的补贴,补助费用几乎能涵盖农户前期开荒的所有费用。等树木成活率达到标准后,还给农户办理林权证。这样一来,谁种的树就是谁的,收益也归个人,农户还能拿着林权证抵押贷款、融资或继承。县里也配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户来了就能直接参与土地平整、铺设滴灌水管、种植作物。可就算这样,一开始还是有很多村民犹豫。他们担心土地太沙、水太贵,经验不足,种子种不活。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图源:新华社于是,县里干脆拿出近3000万元设立“沙产业试验田”,由政府团队先行种植、筛选品种、验证模式。选育梭梭、红柳、沙枣、玫瑰等耐旱品种,测试成活率、经济产值,等有了样板再推广。“农户不敢试的,我们替他们先试。”阿克力说。2024年起,全县已有152个村、13个乡镇参与治理,划出了30万亩治沙地,确权地块260多个,群众参与超两千人。但种树不是种一次就完的事。干了两年没人管,树照样会死,地还是会荒。“种个100亩的树很容易,一两年就能干完,但是你种完以后,明年的成活率谁来保证,明年谁来干,后年谁来干?”阿克力说,最怕就是没人愿意继续干,地又荒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田开始补上“产业”这一环。沙地能不能变出产业?玫瑰,是于田治沙中最早开出的“花”。早在1000多年前,于田就有种植玫瑰的历史。十多年前,阿热勒乡的村民就在房前屋后种上了玫瑰花。起初规模不大,只是用来泡茶、做花酱。谁也没想到,这种适应沙漠气候的植物,后来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买土地·麦斯迪克,是万方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老花农”。从他记事起,家里就种着7亩玫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前就种”。玫瑰,是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去年玫瑰行情上涨,他家的年收入也从三万元涨到了五万元。“玫瑰花种个几年,地就养起来了。”买土地·麦斯迪克说。玫瑰扎根深、需水少,根系还能固定土壤、改善结构。几年下来,原本寸草不生的沙地,土质变松了,水分能蓄住了,现在甚至可以套种小麦、玉米。村民正在采摘玫瑰花/图源:新华社今年,他拿出家里全部的6万元积蓄,承包了100亩沙地,想扩大种植规模。他还特地请来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带到沙地上看了一圈,请他们判断这地“能不能种花”。老人们点头说行,他这才放了心。承包土地后,只要玫瑰苗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政府会按政策发放每亩600元的补贴,100亩刚好是6万元,刚好能抵掉他最初的投入。但这钱不是轻松就能拿到的。为了保住成活率,这几个月他几乎天天守在地头,修滴灌、补苗、施肥,风一吹都得赶来看看。“我是村干部,带头干,老百姓才愿意跟上。”他说。现在,万方村已有20户村民一同参与防沙治沙,共承包了2000亩沙地。今年春天,又有46户村民主动报名。“下半年还要往沙漠深处推进,那里还有两万多亩能种。”在新疆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示范区,各族干部群众在加紧栽种玫瑰花苗(2024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发(许晓龙摄)他承包的这片地,位于七仙女防沙治沙示范区内。这里是于田县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得最紧密的区域之一。2024年,七仙女示范区新增种植玫瑰1.8万亩,加上此前的零星种植,累计接近3万亩。七仙女示范区地处城市绿洲边缘,紧邻县城、机场和铁路,是必须守住的“防线”。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当地采用“1+N”的发展模式:玫瑰是“1”,红花、甘草、沙枣等套种作物是“N”。这种模式既能提升成活率,也能在不同季节形成互补收益。“玫瑰第二年开始出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一亩地收入五六千不难,好的甚至能过万。”阿热勒乡党委书记蔡显富说,“我们这里的玫瑰不光能看,还能挣钱”。有了农户的参与,还需要有人把玫瑰变成商品。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玫瑰花在沙漠尽情绽放/图源:新华社阿布里孜·木沙是阿热勒乡的花农,也是当地花农特色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干这行十几年了,最早靠收购现成花朵,每公斤赚五块、十块的小差价。2019年,他觉得光靠倒卖“干不过来”,于是投了20万元成立合作社,建起了干花加工厂,开始自己做产品。现在,合作社能生产干花、花茶、精油,还给外地企业代加工。2024年,他们在七仙女项目区旁新建了展厅,游客一进园区,就能边看花边看产品。有一位客户看完当场签了个300万元的大单:10吨干花,分10个月交货,每月一吨。合作社目前有20名员工,固定种植面积300亩,加上农户主动租给合作社的土地,加起来总共600亩。合作社每年给农户支付租金,年底分红,“农闲时,他们还能来挣点工钱,也是不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阿布里孜·木沙说。他说,这里的玫瑰花有三个优点:花瓣干、颜色正、香味浓。“你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这么干、这么香的花瓣。”他说,“我们跟保加利亚、法国的玫瑰比过,真不差。”合作社里的玫瑰制品/南风窗 乔悦摄蔡显富介绍,县里前些年请了农科院专家来做基因比对,发现这里的玫瑰既有小枝玫瑰的血统,也有大马士革玫瑰的基因。“我们这儿的香茅醇含量,是保加利亚玫瑰的8倍,香叶醇含量更是人家的250倍。”他说,七仙女玫瑰的精油含量、香型指标,在国际市场都有竞争力,近年来县里已陆续将干花产品送往法国、日本等地参展,反馈都很好。为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七仙女示范区旁还建起了350亩的“玫瑰风情园”,发展观光农业、婚纱拍摄、花节文旅等项目。每年花开时节,游客在花海中拍照打卡,一些村民还能在附近提供配套服务,也成了新的创收点。“七仙女村”,这个地名背后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据村里老人说,很久以前,西王母的七个女儿下凡采药,来到克里雅河畔。她们见这地方水草丰美、人杰地灵,便留下来生活。其中,最小的七妹不愿回天宫,临走时把一朵玫瑰花留在了这片土地。第二年,玫瑰开满了整片河滩,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生机。“这不光是神话故事,也是我们现在干出来的实事。”蔡显富笑着说,“这片地,就是靠玫瑰种活的,也是靠玫瑰,给老百姓留下了生存和致富的产业。”水、树、人,一起留下来在很多人眼里,沙产业的成功似乎提供了一个诱人的设想:如果能把所有沙漠都变成绿地,新疆也许就能变成全国的“粮仓”。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沙漠研究站,科研人员的回答却更加冷静。“只要给水,什么都能长。”策勒沙漠研究站副研究员张波说,“但新疆最缺的,就是水”。策勒县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2400毫米。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任何绿意的存在都来之不易。副站长薛杰估算了全县的水资源:地下水补给量约1.2亿立方米,加上来自冰雪融化和降水的地表水,大约还有6000万立方米。加起来总共1.8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正好够用。但也只能刚好够用。“已经到红线了,不能再扩了。”薛杰说。一旦地下水位下降,根系无法再接触到水源,地表所有依赖深根存活的灌木就会迅速枯死。研究站的试验田/南风窗 乔悦摄因此,尽管眼下沙地玫瑰、肉苁蓉等经济植物在于田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策勒的科研人员仍然保持克制。他们看过太多“一哄而上”后的反噬:今年栽一千亩,明年再栽三千亩,后年一查,前面那一千亩已枯死大半。张波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北疆,“年年种树,我都长大了,那地方还是没树。”沙漠不能不治,也不能强治。节奏太快,反而会被沙漠吞没。张波反复强调一个词:“中庸之道”。国家层面出台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也在理念上给予了支持,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充分发挥原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中庸”背后,是科研人员几十年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深刻理解。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于1983年,当时的沙漠距离县城最近处仅有1.5公里,策勒县历史上已三次因“沙进人退”而整体搬迁,再搬就无处可去了。自治区政府紧急决定由中科院设立沙漠研究站,就地试验防沙治沙技术。当时的目标明确:保护策勒县。如今的策勒站,已经从单纯防沙,拓展到“防沙+科研+生态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研究人员不仅研究荒漠植物的逆境适应性,还在推广肉苁蓉人工接种、红柳灌木护林带、水盐调控、绿洲稳定性等方向取得成果,这些技术还应用到了中亚乃至非洲的荒漠治理中。为沙漠中的植绿进行滴灌,确保苗木成活/图源:策勒县融媒体中心但要让这些技术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过去,技术和政策常常先行,却忽视了当地人的接受程度。治沙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科学的节奏,必须与人的节奏同步。张波回忆几年前中科院参与的一个扶贫项目。研究人员鼓励村民种植水稻,免费发放肥料,手把手教他们何时施肥。可过了几天专家来看,发现水稻叶子仍然是黄的。一问才知道,农民嫌施肥麻烦,根本没用。“就算地里长出黄金来,我也不想这么麻烦。”村民们当时说。那是一个阶段的写照。当时的脱贫推进艰难,农民对外来技术和观念缺乏信任,文化水平也限制了沟通和执行力。但这些年,变化正在发生。张波说,现在村里的孩子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上学积极性也高了不少。许多年轻人选择回乡,重新投入农业、文旅、电商,也有不少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的农民工来新疆参与治沙工程。他们带来了新的经验、新的技术,也带动了更多本地人参与进来。一个更稳固的生态系统,正在从人心的变化开始建立。策勒乡防沙治沙点已栽种好的红枣树(航拍图)/阿巴拜科日 摄走进策勒县的村庄,路两边的乔木一排排扎根,有些地块上甚至挤着四五棵树。这种密度不见得科学,却是村民面对风沙最朴素的应对方式。一棵树挡不住,就种两棵;两棵不够,就再种几棵,只为了心里能踏实一点。这些看似粗糙的想法背后,藏着对沙漠最本能的敬畏。而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沙漠共处。在这一代人脚下,沙地正在变绿,产业逐渐扎根,村庄也稳稳站住了。风仍在吹,但沙不再是必须逃离的理由。他们不再问:“沙还能推过来多远?”而是开始想:“我们能在这片沙里,走多远?”(实习生孙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柯建铭:823会精准罢免 全民站出来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今天表示,823第二波罢免,民进党会继续与公民同行。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脸书表示,决战823大罢免须大团结才能大成功,只剩7个选区,会精准罢免。
柯建铭指出,背水一战,当然艰难,可是非尽全力拚不可,已退无可退。民进党同志们要在赖清德带领下,奋力向前与罢团同行、共拼,共同抢救面临生死存亡之秋的国家。
柯建铭说,反共护台、救亡图存,非拚不可;民进党站出来,罢团站出来,全民站出来。
游客骑马被踢伤睾丸 当场倒地!警方介入(图)
近日,游客盛先生在网上发帖称,他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池西马场准备骑马时,突然被马踢到腹股沟,医院诊断显示其尾骨骨折、睾丸疼痛等。7月28日,马场工作人员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马场设置了警示牌,“盛先生没有购票”。29日,池西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已对涉事马场下达停业整改通知。盛先生被马踢伤。当事人:被受惊的马踢伤睾丸等处“被马踢飞两米,我可能不能做一名父亲了。”7月26日,盛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帖称,19日,他在长白山池西马场准备骑马时,被马踢伤。28日,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当时,缴纳保险后,老板娘在前面牵着马,我听从指引走到马的旁边,正要上马的时候,工作人员大喊了一声,‘你不要站在马屁股后面’。”盛先生说,“工作人员大喊刺激到了马,马扬起后蹄,狠狠踹中了我的左侧腹股沟,剧痛让我当场倒地。”事发后,盛先生被送往抚松县人民医院,医院确诊其“软组织挫伤、睾丸触痛”等。20日,盛先生报警后,长白山公安局池西分局池西边境派出所已介入处理。21日,他前往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就诊。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出示了诊断书,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尾骨骨折(第一节)、左髋、骶尾、右肘部软组织挫伤、睾丸疼痛,建议患者卧床休息两周,定期复查,必要时手术治疗。盛先生向南都N视频记者展示了部分发票,“目前我花了六七千元医疗费”,并称正在与马场和保险公司沟通赔付事宜。他希望尽快得到马场的合理赔偿,回归正常生活,“希望不再有这类事情发生”。回应:事发后已停业整改针对此事,池西马场工作人员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马场设置了警示牌,“他走到马屁股后面,很危险。动作大一点,马一受惊就会踢”。该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有意向骑马,“我们会给他看安全须知,戴上头盔,然后买票、买保险,最后骑马”,而盛先生已经买了保险,但尚未购票。对此,盛先生回应,“马场买票机制很随意,并没有说一定要先付款,大部分人在现场看,体验之后才付费。”7月29日,池西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事发后其致电盛先生表达慰问,28日已对涉事马场下了停业整改的通知书,为期三天。“马场是有警示标识的,但标识力度不太明显,所以我们告诉马场要停业整改。”公开信息显示,涉事马场注册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松雪野骑俱乐部”,经营范围包括游览景区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休闲观光活动等。目前,多个平台显示其暂停营业。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5月,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曾发文介绍池西马场,文中称,这座依托长白山原始生态打造的山野秘境马场,毗邻池西旅游集散中心,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雄浑山色与游牧风情完美融合。“马场配备了专业的马术教练团队,无论你是初次接触马术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骑手,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骑行体验”。
川普:印度关税25% 外加向俄国采购军备和能源的惩罚
美国总统川普30日宣布,预计自8月1日起课征印度25%的关税。川普表示,印度虽然是美国的朋友,但是由于其过高的关税,以及非关税障碍,长年和美国的生意不多,而印度又主要向俄罗斯购买军事装备,同时也是俄国和中国最大的能源买家。
川普30日在自家社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将对印度课征25%的对等关税,并外加对印度采购俄国军备和能源的惩罚。川普也强调,美国对印度有非常大的贸易赤字。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