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9895 帖子

    赖清德两岸政策 走入泽伦斯基模式?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美国总统川普在众目睽睽下公开争执,令台湾各界再次出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联想,政大教授黄奎博提醒,赖政府应该思考当前的两岸政策是否走入「泽伦斯基模式」?是否可能被川普认为在挑衅习近平? 本报系联合报报导,黄奎博分析,川普认为泽伦斯基挑战俄罗斯是刻意拿数百万乌克兰人的生命当赌注,赌上美国会介入且可能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川普也认为泽伦斯基没有筹码,却对美国「给脸不要脸」。川普是务实主义者,对于受援国有「美国是救世主」的心态,而且认为乌克兰既然无法有效抵抗,就要将领土与俄罗斯「现况点交」以完成停火或停战。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黄奎博说,川普常称他与习近平关系很好,所以他或许也认为习会遵守对台承诺,例如「一国两制」、「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此要求赖政府与中国谈判,而且他会自认可当作可靠的台海谈判第三方见证者。 黄奎博提醒,赖清德可思考目前的两岸政策是否逐渐走入「泽伦斯基模式」?是否被川普认为在挑衅习近平?如果川普接收到如此的消息,可能会明显介入台湾的两岸政策,甚至出手压下「务实台独」的声浪。 黄奎博指出,赖政府如果能在合理强化自卫能力时,也真正遵守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条例,使两岸关系回复平稳,将较符合川普在台海的利益。因为两岸若能和平稳定繁荣的状况下,加强对美的经贸采购及投资,将会是两岸与美国「三赢」的局面。 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林颖佑分析,日前赖政府宣布将提高国防经费到GDP的3%、陆战队改制等一连串国防改革,方向应该大致符合华府所期望看到的展现强化自我防卫的决心。不过林颖佑进一步提醒,川普的逻辑中相当重视利益的交换与交易,台湾更必须告诉美国「凭什么美国要帮你?」并证明有什么条件是与美国的利益相关? 开南大学教授陈文甲分析,川普「现实主义」的立场凸显美国对盟友的承诺并非绝对,提醒台湾应该「自助而后人助」,必须未雨绸缪,加快国防自主,同时也应谋求与日本、欧洲的战略合作。 台北中国时报报导,国际专家认为,由于白宫把乌克兰当交易条件,又要求乌克兰交出矿产,不再坚定军援。北京看到此景,可能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测试美国,以了解美国总统川普看待台湾与乌克兰是否不同。 报导引述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创始人伊恩布雷默贴文,北京或许会因此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测试美国。另有专家指出,川普就职后,一直批评台积电偷走芯片;川普召开就职以来首次内阁会议,强调不会就「若中国武力犯台,美国是否出兵」发表评论,因为他不想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处境。 专家认为,川普在乌克兰上的绥靖主义,与俄罗斯谈判,会让中国可能借由在台海周边的军演,或对台政经施压,来了解川普2.0在台湾问题上的真正立场。

    金酸莓奖公布 最烂女主角是她 名导爆气:不要打分数

    奥斯卡金像奖2日登场,颁奖前狂酸烂片的金酸莓奖也公布得奖名单,「蜘蛛夫人」(Madame Web)拿下最差影片、女主角、剧本,「小丑:双重疯狂」(Joker: Folie à Deux)获得最差续集、银幕搭档,「甜死人大革命」(Unfrosted:The Pop-Tart Story)拿下最差男主、女配,曾执导「教父」三部曲的名导法兰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则因「大都会」(Megalopolis)获颁最差导演。 「大都会」由法兰西斯柯波拉自掏1.2亿美金拍摄,去年在坎城影展首映就恶评如潮,在北美上映票房也滑铁卢。法兰西斯柯波拉在得知获得金酸莓奖「殊荣」后,也立刻在社群发表得奖感言,「在这个残破的世界里,艺术竟被打分,仿佛是职业摔角一般,而我选择不遵循这个行业所订下的怯弱规则。」 最差影片 蜘蛛夫人 最差男主角: 杰瑞·史菲德/甜死人大革命 最差女主角: 达珂塔强生/蜘蛛夫人 最差男配角: 强沃特/「大都会」、「雷根」、「阴影之地」 最差女配角: 艾米舒默/甜死人大革命 最差导演: 法兰西斯柯波拉/大都会 最差银幕搭档: 瓦昆菲尼克斯和女神卡卡/小丑:双重疯狂 最差翻拍、照搬或续集: 小丑:双重疯狂 最差剧本: 蜘蛛夫人

    Politico:泽伦斯基早被提醒照剧本走 白宫现场仍翻车

    川普与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爆发争执,有人认为这是场大戏,也有人觉得泽伦斯基战略严重错误。Politico指出,泽伦斯基进白宫前才与参议员会晤,当时有参议员建议他照剧本,以感谢美国政府开头,签完协议结尾,但会议依旧失控。 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 1日报导,泽伦斯基2019年首次当选总统后,事实证明,他很快就学会如何赢得美国总统的支持。当时他与川普首度通话,就知道要夸川普。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时间快转6年,乌克兰饱受战争蹂躏。Politico指出,泽伦斯基似乎忘记与川普打交道的第一条守则:奉承是打入川普圈子的入场券,而在公开场合出言侮辱,就会迅速出局。 如果泽伦斯基希望美国与乌克兰同一阵线,他不得不接受华府的新政治现实,也就是在川普及副总统范斯(JD Vance)领导下,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就连泽伦斯基的长期支持者也表示,泽伦斯基越早了解这点,对乌克兰越有利。 然而,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他能否克服川普及其他白宫官员对冲突现场的愤怒。 一位白宫官员深夜告诉Politico,不知道泽伦斯基可以做些什么来修补关系。官员指泽伦斯基竟然在白宫「摇头,翻白眼」。明明人家想帮忙,却在自家受到冷嘲热讽。 另一位匿名官员则谈到政府内部的反应,指白宫上上下下都觉得完全没受到尊重。白宫这场会议是很多人花了许多小时促成的成果,结果泽伦斯基的立场却是如此,连力挺乌克兰的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葛兰姆(Lindsey Graham)都开骂。 一些川普批评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暗示,白宫吵架事件是川普和范斯有预谋的陷阱,想一次摧毁美乌联盟。这项指控激怒了负责安排会议的白宫幕僚。 熟川普的内部人士表示,公开羞辱泽伦斯基不符合川普性格,也掩盖川普喜欢做交易的基本事实。 白宫官员指出,川普积极推进与乌克兰的矿权协议。一些政府官员本周稍早曾建议两位领导人在会前签署协议,然后将泽伦斯基前往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访问,以庆功性质的形式呈现。但川普倾向现场直播签署仪式。 Politico指出,不难理解为什么泽伦斯基会带着情绪入白宫。短短几个月内,川普推动他朝和平协议迈进,并公开提出对俄罗斯有利的条件,包括违背对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承诺。 另一方面,考量到过去几周川普及泽伦斯基公开互杠,川普政府官员觉得美国已经够慷慨仁慈了。泽伦斯基上周指川普受到普亭(Vladimir Putin)的假消息影响,这话已经让川普不爽,但两名官员表示,美国政府从未要求公开道歉。 他们指出,川普本人已经缓和局势,甚至否认自己曾批泽伦斯基是「独裁者」。 而泽伦斯基在进入白宫前才与联邦参议员私下会晤,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每个人都给他同样的建议,那就是完成协议,不要耍把戏,要非常感激川普及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 议员们建议泽伦斯基以「感谢你所做的一切」开头,然后敲定协议,结果却是大家看到的那样。 挺泽伦斯基的国会议员现在疯狂试图挽救局面,但泽伦斯基受访时拒绝向川普道歉,这并没有帮助。两名白宫高端官员对Politico说,当川普说等泽伦斯基「准备好迎接和平时,再回来谈」,态度是认真的,川普仍希望能达成协议。

    新中国22大影星 「英雄虎胆」于洋95岁逝世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英雄虎胆」主演于洋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于洋也是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作品感动一代又一代观众。过世消息传出,令不少影迷悲伤不已。 北京日报报导,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1947年11月,于洋来到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并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在片中饰演解放军连长。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1955年,于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演技和更多理论。1958年,与王晓棠合作主演谍战电影「英雄虎胆」,在片中饰演侦察科长曾泰,奠定演艺圈地位,也曾获得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于洋的作品还包括「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于洋也是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电影表演生动激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观众。 上观新闻报导,今年1月17日,杨静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于洋始终陪伴在其身边。女儿于静江也发文送别母亲,称:「妈妈到天堂去和弟弟于晓洋团聚了。」仅仅一个半月后,失去了爱人的于洋也走了。于静江3月1日转告亲朋好友说:「老爷子走得很坚强也很安详,没有痛苦。」 据报导,于洋参演的最被观众熟知和喜爱的「英雄」莫过于「英雄虎胆」。勇敢、机智、在女特务面前从容不迫的侦察科长曾泰也一度是于洋的另一个名字。 「电影里有一场审讯的戏,真曾泰审问假曾泰,审问自己的同志,心里矛盾、痛苦,特别难演。」于洋曾说,这是曾泰面对的五次考验里,最激烈的一次,「拍这场戏的时候,很紧张,我点烟的时候,手一直发抖,这不是动作设计,是当时真实感情的流露。」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险,洒下一路驼铃声…」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诚,让观众不仅喜欢于洋扮演的电影角色,连于洋自导自演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里的这一首插曲「驼铃」,也传唱至今。 报导说,于洋还参与主演了上影厂摄制的「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等作品。 报导指出,于洋与夫人杨静也是因为电影相识。他们1949年因为电影「卫国保家」相识,1953年结婚,一路风雨相伴,相敬相爱65载。

    受够川普了…「阿凡达」名导远离美国将移居新西兰

    电影「铁达尼号」、「阿凡达」系列加拿大导演詹姆斯柯麦隆(James Cameron)宣布将成为新西兰公民,长期移居当地,最主要的是他受够了川普,并指川普领导下的美国「背离一切正派的价值」。 詹姆斯柯麦隆过去一直表达出永居新西兰的计划,最近他接受新西兰媒体访问时透露了对川普第二个任期感到担心,「我认为这太可怕了,令人恐惧,如果美国不再坚持其历史上所代表的价值观,那它就不再代表任何意义,他们正在尽快地掏空它,谋取私利」。 对川普的新闻天天占据报纸头版,詹姆斯柯麦隆感到厌恶,「至少新西兰媒体会把他放在第三页,我只是不想再看到那家伙的脸,这在美国无法躲避,就像每天反复看到车祸一样。」 詹姆斯柯麦隆自2012年就在新西兰拥有一座大型牧场,并早就表示计划永久移居新西兰。他曾与威灵顿的视觉特效「Weta Digital」公司合作拍摄「阿凡达」,凭借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他曾在2023年时说过,希望能替新西兰电影产业引入一些「新的活血」,他提到,「我是这里的居民,计划在威灵顿制作我的电影,我喜欢在这里工作,喜欢在这跟我一起工作的人们」。

    Breaking

    高桥一生秀意大利语 揭密跟导演建议后 才发现台词超长

    日本男星高桥一生和导演渡边一贵,今天出席新片「岸边露伴一动也不动 忏悔室」记者会。高桥一生在片中大秀语言天分,他笑说:「是我提议要说意大利语,结果台词超长,可以说是自作自受。」他更亲自解密,这次访台配戴的眼镜是有度数的,还可以护眼。 继「岸边露伴在罗浮」之后,渡边一贵再度率领高桥一生、饭丰万里江与编剧小林靖子等原班人马,前往意大利威尼斯实地拍摄新作「岸边露伴一动也不动 忏悔室」。剧组在3周内走访了包括圣马可广场在内的多个历史地标,克服天气变化、拍摄许可受限,以及世界遗产地区严格的拍摄规定。 高桥一生饰演岸边露伴已迈入第6年,他说:「过去拍摄的都是遵照原着,但这一部电影的后半部加了很多原创故事,好在粉丝都很满意。」渡边一贵则表示,台湾观众超热情,带给我非常大的满足感,比日本观众还要强好几倍。 高桥一生分享,台湾影迷拥有高能量,会直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仿佛是想要抓住他的手把所有的爱都说出来。他这次访台都以戴眼镜的造型亮相,被不少观众大赞帅出新高度,他昨天分享:「这不只是造型,眼镜有度数,还可以防蓝光、紫外线。」 高桥一生在「岸边露伴在罗浮」使用法语,这一次在「岸边露伴一动也不动 忏悔室」则秀意大利语,他和导演都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到台湾拍摄,届时能展现台语实力。 电影中有不少探讨幸福的意义,高桥一生认为,「适度的绝望才能尝到幸福的滋味,遇到一些挫折,才能更深刻感受到幸福,一个人要适度感受到不安,才会知道现在就是幸福就是当下,我每天的幸福感都是100分」。

    血糖监测设备成风潮 没糖尿病也需要吗?

    可穿戴健康科技日趋热门之际,一款25美分大小、可追踪血糖升降的设备成为新的希望与炒作来源。 美联社报导,卫生部长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最近向国会表示,能24小时连续监测血糖浓度的这种小型贴片,可成为美国人掌控自己健康的工具。他说,人们可以负起责任,开始对自己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 全美有超过3千8百万人患有糖尿病,增加罹患心脏病、肾脏病与视力衰退等风险。不过,这些设备在没有糖尿病的人中却大受欢迎;一些高知名度人士,如被提名为美国医务总监的凯西·米恩斯(Casey Means)也带动了该产品的销售。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Beth Israel Deaconess)医疗中心内分泌专家乔迪·达榭(Jody Dushay)表示,少有证据显示这类监测设备对血糖水平正常的人有用。 健康的身体在餐后能有效调节血糖,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她说,血糖监测设备可能会让人们误解进食或活动后血糖的正常波动;此外,这些设备是出了名的不准确,可能提供误导性的数据。 达榭说,配戴这些设备的问题是,可能会放大并产生根本不存在的病征。 连续监测血糖设备的功能 该设备为一小贴片,大小约为两个叠在一起的25美分,通常贴在上臂或腹部。它使用针头无痛刺穿皮肤,安装一个微小的感应器。感应器可测量皮下液体中的血糖,每隔几分钟将信号发送到手机应用程序或手持显示器;应用程序会记录血糖水平,并协助人们追踪所吃的食物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健康的人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食物时,血糖会随之上升、达到峰值、下降。无糖尿病者的健康空腹血糖值约70至99毫克/分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数据,100至126毫克/分升代表糖尿病前期,而126毫克/分升以上则表示有糖尿病;没有糖尿病的成年人在餐后一小时内,血糖值可能会攀升至140毫克/分升或以上,并在两三小时内回落至标准值。 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自1990年代后期开始问世,数十年来,这些设备只提供给糖尿病患者使用。它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照护方式,能更精准地调整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并让患者能据此调整膳食与活动。 去年,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款非处方型监测设备,此后许多公司开始销售这些产品,声称可以提供密集、个人化的健康监测,费用约每月100元。 消费者对于食物和活动如何影响血糖感到好奇,因此这些监测设备十分受欢迎;例如减重与健身应用程序Noom去年推出了血糖功能,同样炙手可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法布瑞(Alexander Fabry)表示,在使用CGM者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糖尿病。 谁可以使用这些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挽救了糖尿病患者的性命,对于肥胖、糖尿病前期、妊娠糖尿病史或家族病史等有糖尿病风险因素者也大有助益。 洛杉矶儿童医院小儿肥胖症专家阿莱娜·维德马(Alaina...

    不拼=出局! 加拿大雇主”不装了”: 要求每周工作80小时 加班成常态

    还记得几年前HR口中的“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吗?那个被无数 LinkedIn 帖子和企业文化挂在嘴边的“美好词汇”? 如今,它被无情宣判死亡。 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公司也不再掩饰这一点,反而在招聘广告里直接表明:我们要的是拼命三郎! 他们公开兜售的是竞争、牺牲和专注。而对于员工来说,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新的职场常态。 图源:拍摄 加班成为常态:不拼=出局 过去,企业至少还会在台面上喊“平衡”。现在,他们直接撕掉伪装。例如吗,Shopify、Solace和Rilla等公司都在公开招聘里强调:长时间工作是常态,平衡不是。 Rilla的招聘广告上写着:“我们没有严格的工作政策,但我们倾向于每周工作60到80小时。”企业文化更直接:在纽约工作的员工可以获得租房补贴,以便住在办公室附近。其CEO已经连续8年没有休过假。 Shopify曾经宣扬“工作与生活平衡”,如今也在找能“跟上高压节奏”的产品经理。 Solace这个医疗平台更加直白:“如果你想要工作–生活平衡,这里不适合你。” 这类招聘广告直接筛选了人群——他们只要把高强度工作当作日常的员工。 至于科技巨头?Google、Microsoft、Amazon和Meta也不再玩“灵活办公”的温柔牌,纷纷强制员工返回办公室,并期望员工的工作时间远超“朝9晚6”。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甚至公开表示:“每周工作60小时,是生产力的最佳区间。” 在各行各业,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说自己每周工作7天,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生活”界限,并直接将英伟达冲到4.2万亿美元市值归功于这种工作习惯。 为什么公司敢这样?答案很残酷 在加拿大,这类招聘广告可能触及《就业标准法》中对最长工作周和加班薪资的规定,无论员工是否“自愿”。即便是自愿的员工,也未必能长期承受这样的强度;雇主若提出这类要求,也面临残障索赔甚至因精神或身体崩溃而被指控疏忽的风险。 同时,还有社交媒体的舆论反噬,甚至可能遭到现任或前任员工的公开指责。 这些招聘信息筛选了他们想要招募的人。他们想要的是那些将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视为日常惯例的员工。 然而,回报远超这些风险,包括拥有一支更敬业、更高绩效的员工队伍,从而能用更少的员工创造更多的产出。这些招聘广告筛选掉了那些没有准备好迎接挑战的人,这样公司就可以避免日后的解雇麻烦。 而且,这些企业文化所带来的高绩效表现也使其客户有目共睹,从而创造了营销优势。但将这些要求和文化直接列在招聘信息中,本身就是对任何基于过度工作或不合理工作条件而提出的“变相解雇”索赔的一种辩护。这一点应该通过职位描述、绩效计划、年度评估和内部备忘录来加以强化。公司必须能够证明他们是透明的,并已披露了他们的期望。 如今的雇主已经“不装了”,你会接受每周60–80小时的工作来换取“高薪+高位”吗?还是宁愿保住生活平衡?

    Tim Hortons咖啡下”猛料”恶爆全网! 员工摊牌: 不敢吃店里的东西

    加拿大人日常离不开的Tim Hortons咖啡,最近又爆雷了! 近日,有网友在Reddit上发帖爆料,称自己点了一杯冰咖啡,喝到一半才发现——杯壁上竟然牢牢贴着一根头发,紧贴着奶咖液体,早已和饮品“融合一体”。 光是看图就让人胃里一阵翻腾。 图源:Reddit 如果说咖啡里出现头发已经够倒胃口,那么另一位网友的经历直接让人“心理阴影+100”。 该网友在Reddit发帖称,下班后买了一杯Tim Hortons咖啡,第一口就喝到了一坨不明物体,看上去像“变质的碎肉”或“恶心的团状块”。 图源:Reddit 该网友表示:“这简直令人作呕,幸好我第一口就发现了。是时候重新开始自己煮咖啡了。大家说得对,自从Tim Hortons换掉老款棕色杯盖后,我就再也没真正享受过他们的咖啡。” 图源:Reddit 照片一出,评论区都吐了: “我要吐了!” “看起来像扁桃体结石。” “耳垢。” “这是猪尾骨还是口香糖?” “这大概率是咖啡机出水口处积聚的污垢。说明设备根本没清洁干净。” “我妈前几天问我为什么不去Tim Hortons了?这就是原因,妈妈,这就是原因……” “太恶心了!我几年前就不去Tim's了,一点也不想念那里。情况糟糕到我点的东西有一半的可能性是错的,或者根本就是坏的。” 还有一名自称员工的人表示:“我在Tims工作,但绝对不会在那里吃饭。”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Tim Hortons第一次因为食品质量上热帖了: “巧克力甜甜圈”:只有半圈巧克力酱,还涂得乱七八糟,纸袋上全是“事故现场”。 图源:Reddit $9刀的鸡肉卷:完全没有宣传照里的诱人模样。饼皮软塌、馅料糊成一团,里面的生菜不仅发黑、湿软,鸡肉和酱料混成“奇怪的泥状”,像极了“剩菜拼一拼”,让人完全没有食欲。 图源:Reddit 卖家秀↓ 买家秀↓ Tim Hortons近几年口碑持续下滑,从咖啡口感到服务质量都被疯狂吐槽。让人不禁质疑:加拿大的“国民咖啡”,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