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1395 帖子

    特朗普最亲密顾问正在推动将加拿大踢出“五眼情报联盟”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总统最亲密的顾问之一彼得·纳瓦罗,提出将加拿大驱逐出“五眼联盟”情报共享网络,以加大对加拿大的压力,特朗普曾表示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这个联盟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吞并加拿大,并誓言在3月4日一个月的关税暂缓期结束后,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将在3月9日卸任,最近他私下警告称,特朗普想要吸收美国北方邻国的想法“确实存在”。 纳瓦罗未回应置评请求。在《金融时报》最初报道后,纳瓦罗否认推动这一想法,并称之为“疯狂的事情”。 他说:“我们绝不会以牺牲国家安全为代价……加拿大是我们的盟友。” 知情人士称,纳瓦罗与特朗普关系密切,能够直接进入总统办公室,他主张通过将加拿大排除出“五眼联盟”来施加更大压力。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提议是否获得了特朗普的支持,但在政府内部正在讨论。 “五眼联盟”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情报共享网络。美国及其盟国共享极为敏感的信号和人力情报,并协调行动。 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领导的“松树谷”(Pine Gap)卫星站就是这种密切情报合作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是收集中国情报的最关键基地。 前CIA官员、曾担任美国总统每日情报简报主编的丹尼斯·怀尔德表示,“五眼联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情报共享安排”。 他指出,这一合作始于二战期间美英密码破译人员共同破译德国秘密通信,并在1956年扩展至其他盟友。 他警告说:“如果破坏这种几十年来的合作协议,莫斯科、北京、德黑兰和平壤的对手们一定会欢呼。” 尽管加拿大和新西兰在“五眼联盟”中提供的情报较少,但将任何一个成员排除都会引发其他盟友以及华盛顿和全球情报官员的批评。 一名“五眼联盟”情报官员表示,驱逐加拿大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 他说:“从我的角度来看,面对如此多的威胁,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

    白宫高级顾问否认要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不要信匿名报道

    白宫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被爆出曾提议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Five Eyes),以施压加拿大接受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然而,纳瓦罗随后向媒体否认,称相关报道“毫无依据”,并抨击《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报道未公开消息来源。 图源:The Hill@Allison Robbert 纳瓦罗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对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发表评论。我们永远不会拿国家安全开玩笑,尤其是针对像加拿大这样的盟友。” 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将加拿大并入美国,并在重新上任后,立即对加拿大商品加征20%关税。加拿大政府多次重申,绝不会加入美国。但在强大压力下,加拿大总理杜鲁多与特朗普达成临时协议,暂缓关税实施,以换取加拿大加强美加边境管控,减少芬太尼流入美国。 据《金融时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纳瓦罗曾推动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以增加美方对加拿大的施压力度。 但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听说过或支持这一提议。 “五眼联盟”是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全球最高级别情报共享网络,在国家安全和反恐方面至关重要。 一位五眼联盟官员警告,如果将加拿大逐出,将在当前全球安全威胁加剧的环境下造成严重后果。该官员表示:“在当今的威胁环境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盟友。” 周二,纳瓦罗对媒体坚决否认,称相关报道毫无依据,并建议大家“不要关注任何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 “这就是我唯一想说的。” 纳瓦罗简短回应,“或许晚些时候我们可以再谈。” 相关新闻 《金融时报》:特朗普亲信推动将加拿大逐出五眼 《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据熟悉白宫内部讨论的人士透露,作为特朗普最亲近的顾问之一,纳瓦罗正推动美国将加拿大排除在“五眼联盟”之外。 特朗普此前公开表示想要吞并加拿大,并计划在3月4日暂缓期结束后,对加拿大商品实施25%的全面关税。 将于3月9日离任的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曾在一次麦克风未关闭的谈话中私下警告:“特朗普想吞并加拿大的野心是真实存在的。” 特朗普上任后将加拿大作为关税打击的首要目标,并声称加拿大在遏制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美国方面做得不够。 《金融时报》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纳瓦罗凭借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能够直接进入椭圆形办公室,他正在推动美国政府加大对加拿大的压力,包括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提议是否已获得特朗普的认可,但白宫官员内部已开始讨论此事。 五眼联盟(Five Eyes)是全球最重要的情报共享组织,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 该联盟涉及极为敏感的信号和人事情报,并协调多项情报行动。例如,由中央情报局(CIA)主导的澳大利亚松树谷卫星站(Pine Gap),是美国监视中国的关键情报基地之一。 前CIA高级官员Dennis Wilder表示,五眼联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情报共享机制”。他表示:“任何对这一长期合作关系的破坏,都将令莫斯科、北京、德黑兰和平壤的对手们欢呼。” 尽管加拿大和新西兰在联盟中贡献最少,但驱逐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引发盟友和美国情报界的强烈反对。一位五眼联盟情报官员表示,“面对当前的全球威胁,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盟友。” 特朗普前高级顾问班农(Steve Bannon)警告,加拿大必须正视特朗普的吞并野心,而不是把它当作与杜鲁多个人的政治斗争。 但班农也认为,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将适得其反,最终只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他表示:“加拿大的情报和军事能力远超其规模。在军事历史上,加拿大一直是美国最好的盟友。” 纳瓦罗是特朗普的长期亲信,曾在第一届特朗普政府担任白宫贸易顾问。去年,纳瓦罗因拒绝配合美国国会调查2021年1月6日国会暴乱事件,被判入狱数月。特朗普仍然高度信任纳瓦罗,并称他为“我的彼得”(my Peter)。去年12月,特朗普重新任命他为白宫高级贸易和制造业顾问,负责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 目前,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已收到媒体置评请求,但尚未作出回应。

    特斯拉传终于可在中国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彭博新闻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特斯拉(Tesla)正在为中国顾客准备软件更新,以提供类似于在美国宣传为完全自动驾驶(FSD)的辅助驾驶功能。 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相关更新计划将在未来几天进行,这将使特斯拉车主能够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特斯拉预定要通知顾客,这套辅助驾驶系统,将可引导车辆驶出匝道和交叉路口,并能够识别交通号志、转弯,以及处理车道变换和速度改变。 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将提供给已为特斯拉称为FSD功能支付6.4万元人民币(约8830美元)的顾客。彭博指出,虽然特斯拉宣称功能是自动驾驶,但使用该功能时,仍需要持续的人工监视和频繁介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多年来一直寻求能在中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允许FSD上路,同时计划今年在中国推出这套辅助驾驶系统。 两位知情人士说,特斯拉让中国员工有机会先行试用FSD功能,但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特斯拉的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马斯克在上个月的特斯拉财报的说明会上表示,特斯拉在中国部署FSD面临挑战,因为北京与华府均对特斯拉如何训练自驾系统以适应当地道路,施加了限制。马斯克当时说,工程师的解决方法是,观看互联网上的中国街道影片,使用这些影片来优化系统的训练。 据了解,特斯拉草拟的软件更新说明,特别提醒用户某些功能的使用时机和效果,可能会因车款和配置而异。知情人士表示,应用于城市街道的功能,将先在部分车款上推出,之后再逐步推广。 在中国,车辆使用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愈来愈普遍。电动车龙头比亚迪最近就宣传他们的辅助驾驶系统是「天神之眼」。比亚迪提供不同等级的辅助驾驶系统,最入门等级为6.98万人民币(约9630美元)。 特斯拉并未揭露已经有多少中国顾客付费订购了FSD。鉴于中国当局截至目前一直未核准,市场认为预购的人数应该有限。

    粉丝太疯狂 联合健保CEO凶嫌孟乔内喊「少寄点照片」

    联合健保公司(UnitedHealthcare)首席执行官汤普森(Brian Thompson)遇刺案的凶嫌孟乔内(Luigi Mangione)近日在他的法律辩护基金网站上表示,希望粉丝不要寄给他这么多照片。 孟乔内被关押在布碌仑(布鲁克林)的大都会拘留中心(Metropolitan Detention Center),虽然他被允许按照程序接收照片,但是照片数量过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筛选和分享。 他感谢外界关心,恳请大家每次寄来的照片不要超过五张,并且提醒粉丝,寄给他的每张照片都会经过执法机关的过滤和审查。 孟乔内的网站除了提供谋杀案的最新消息外,还会将支持者带到他的辩护基金捐款页面,截至周二,该基金已募得超过61万美元。 他在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我非常感激所有人写信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并表达他们的支持。」 他也在声明中提到,虽然他没有办法回复大部分的粉丝信件,但收到的每封信他都会看。

    金融时报指美拟将加拿大踢出五眼联盟 白宫顾问驳斥

    金融时报报导,白宫顾问纳瓦罗正推动将加拿大踢出全球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机制「五眼联盟」之外,施压其并入美国。纳瓦罗稍早出面驳斥,指这则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是胡说八道。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今天发自华府的独家报导指出,根据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白宫高级贸易暨制造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提议把加拿大自「五眼联盟」(Five Eyes)剔除。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消息指出,纳瓦罗认为,美国应该用这个方式对加拿大施压,白宫官员彼此也在讨论这个想法,不过,目前仍不清楚川普是否支持。 根据报导,对于这个消息,纳瓦罗与白宫没有回应金融时报的置评请求。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的办公室对此拒绝评论。 纳瓦罗今天稍早在白宫外受访指出,金融时报引述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是「胡说八道」、「荒谬的内容」,「我们绝对不会危及我们的国家安全,尤其是与像加拿大这样的盟友合作」。他不会理会匿名消息来源的报导。 金融时报指出,「五眼联盟」是全球最重要的情报共享网络。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主导、位于澳洲松口(Pine Gap)的卫星站,是搜集中国情报的最重要基地之一,这是「五眼联盟」国家密切合作的一个范例。 曾担任中情局官员的韦德宁(Dennis Wilder)对金融时报指出,「五眼联盟」的伙伴关系起于二次大战期间,英、美两国的密码破解专家合作破译德国的秘密通信。两国于1946年成立联盟,1956年扩展至包括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 韦德宁说:「这些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协议若遭破坏,我们在莫斯科、北京、德黑兰及平壤的对手将会拍手叫好。」 报导指出,尽管加拿大和新西兰提供的情报在「五眼联盟」中最少,但排除任何成员都会引发华盛顿及其他地方情报官员的反对,也会遭其他盟国批评。 与川普友好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内核支持者巴农(Steve...

    Breaking

    屈公病蔓延防疫不择手段?广东湛江2小孩单独在家时被抽血

    据港媒报导,广东省湛江市霞山村一位家长7日反映,自己在凌晨上夜班不在家时,村委会等工作人员在房东的带领下,凌晨上门给她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抽血。引发大众关注与争议。 事后通过监视器画面显示,数名未穿制服、未佩戴工牌的工作人员在房间门口对一个小男孩和女孩抽血,有民警在门口驻守。 当事家长表示,自己是一名单亲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在外面读书和打工,白天照顾孩子,晚上上夜班。她回忆称,8月4日凌晨1时30分左右,房东在没有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带人上门为两个孩子抽血。 「没有监护人在场,有权利抽未成年孩子的血吗?」面对这一质疑,属地街道办人员回应称,抽血是因为有屈公病(中国称「基孔肯雅热」)疫情需排查。街道办人员说,此前上门时,孩子曾称近日发烧,工作人员就此事联系家长沟通,但家长不配合。因涉及公共安全,故联系民警联合上门工作。 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则说,她的儿子发烧了,前往一个小诊所看病,诊所按照规定上报了。当天晚上,卫生部门接到信息之后,尝试联系这位家长但多次未成功接通。按照规定,需要尽快确认是否为屈公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派了民警和医师前往确认,并叫了房东开门,进行了当场抽血。该工作人员强调,所有的行为都是根据上级要求,合法合规。 但当事家长称,抽血几日后孩子仍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街道办人员说,是征得两名儿童同意后才进行的抽血,已联系儿科医师上门并与家长沟通。目前,湛江市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 广东省今年7月以来出现基孔肯雅热即屈公病疫情,仅上周就添加近3000宗病例,多地启动防疫工作,但部分措施引起反弹,民众担新冠疫情时的防控「层层加码」卷土重来。

    媒体:印度想用实力跟美国说话,结果发现不够(图)

    刘宗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叠加7月30日宣布的25%基础税率,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50%。白宫宣称此举旨在惩罚印度“进口俄油”的行为,并称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印度外交部则强硬驳斥,指责美方举措“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接受”,誓言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捍卫利益。与此同时,多家印媒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如何看待美印关税冲突的深层动因?印度能否在美俄夹缝中平衡能源需求?如何看待印度在上合组织中的作用?中印关系回暖背景下,双方合作又将迎来哪些变量?围绕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深入解析。观察者网:美国、印度的贸易谈判已经过五轮,中间一度有消息称“在某一时刻,双方非常接近签署协议”,为何现在谈判疑似破裂?双方的主要分歧点有哪些? 刘宗义:此前印度方面也释放出美印关税谈判接近达成的信号,但我觉得这可能只是印方的一厢情愿。从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莫迪就急着去拜见。一开始莫迪想出席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但未获邀请。2月拜见时,其实当时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就已经十分明确:其一,在安全战略上,印度要像日本那样主动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分担义务,自掏腰包、出人出力遏制中国;其二,必须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直言印度是“关税大王”,觉得印度对美贸易逆差不可接受;其三,要求印度市场全部向美国开放,而美国却要对印度设置关税;其四,印度必须高价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油气能源;最后,印度必须帮助特朗普解决印度裔移民问题。印度在美非法移民众多,且在美欧加澳等国家、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尤其是特朗普对此无法容忍。莫迪访美前,美国政府就用大型运输机将戴着手铐的印度人从美国运回。当时特朗普提出这些条件,莫迪做出了配合姿态,在关税上对美国一些商品做出让步,还承诺高价大量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和能源。 莫迪政府在过去几轮谈判中,追求的是相较于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美国的关税优惠至少低5-10个百分点,以便继续推行其第二任期形成的对外大战略,即利用美国印太战略拉美遏华的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向印度转移,推动印度制造发展,实现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因此,当时莫迪政府对特朗普抱有一丝希望,幻想能通过让步换取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对印度的网开一面或者特殊优待。但特朗普不吃这一套,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如今面对巨额债务,造血能力不足,必须靠“吸血”维持,一开始想吸中国的血却办不到,便只能吸盟友和伙伴的血,不仅包括印度、日韩、欧洲,还有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印尼等相对贫穷落后的中小型国家。印度想先达成小型自由贸易协议,但特朗普不答应。印度人的谈判风格是胡搅蛮缠、不赚便宜不罢休,然而特朗普也是如此,双方是“针尖对麦芒”。第二个原因是,4月份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让印度产生了“中国行,印度也行”的错觉,其商工部长戈雅尔声称要用实力跟美国谈判,因此他们在之后的美印谈判中态度也强硬了起来。再一个原因是5月份的印巴空战,让特朗普和莫迪对彼此都心生不满。在5月份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第一轮被敲掉5架飞机,第二轮用无人机也占不了便宜,第三轮用地对地导弹效果有限,还被巴基斯坦发起的“铜墙铁壁”反击行动摧毁S-400防空系统。后来印度肯定求过美国介入调停。鲁比奥曾表示自己整整一夜没睡,一直在打电话;虽然特朗普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不确定,但肯定有。这轮冲突结束后,特朗普抢在莫迪发表正式声明之前,先宣称经过他的努力,以贸易关税作为要挟手段,促使印巴两国停火。这让莫迪颜面尽失,因为他不敢承认失败,也不承认曾求助于其他国家调解,至今在公开场合也不承认特朗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调停作用,而是吹嘘印式武器效果良好,打得巴基斯坦主动打电话求和,印度还派出代表团在全世界宣讲自己大获全胜。印度的这些表现让特朗普特别不满和鄙视,所以也在公开场合说印度“当时确实有5架战机被打下来了”。这轮印巴空战也让特朗普发现印度军事不堪一击,对印度感到失望,开始怀疑印度还能否在印太战略中起到遏制中国的效果——其实不光是特朗普,欧美战略界不少人士也都对此产生怀疑。此外,特朗普是慕强者,非常欣赏巴基斯坦穆尼尔元帅在这轮印巴冲突中的表现,甚至邀请其到白宫赴宴,这对巴基斯坦领导人来说可谓是极为罕见的“殊荣”。特朗普现在还把印度和巴基斯坦重新挂钩,在其战略框架中称这一板块是“印度-巴基斯坦”——莫迪和苏杰生过去10多年的外交努力就是要去掉这个连字符,印度认为自己是全球大国,巴基斯坦只是小角色,不能同等对待,结果这轮印巴空战又把这个连字符打回来了。甚至特朗普提出9月份要先访问巴基斯坦再访问印度。这些对莫迪来说都是打脸行为。受上述因素影响,到现在美印谈判实际上基本破裂,特朗普还“极限施压”,将对印关税翻倍到50%。观察者网: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是否可能迫使莫迪政府再一次让步? 刘宗义:在农业问题上,我认为莫迪政府很难让步。因为农业问题涉及印度国内政治稳定。印度是农业大国,50%以上人口在农业领域。而印度农业产业与美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印度还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靠天吃饭,无法与美国竞争。此外,印度国内尤其是旁遮普一带的农民十分剽悍,一不满意就向新德里进军,莫迪害怕失去这个票仓,不敢惹他们,所以过往不少农业改革难以推进。同时,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内部也在施压,曾好几次放话要求莫迪在75周岁退休。因此,莫迪在这一问题上压力巨大,为了稳固其国内统治,我认为他很难就此让步。 2020年,印度农民进军新德里反对新法,遭警方镇压。 图源:路透社 2024年2月17日,印度新德里附近,印度农民举行抗议,要求政府定下农作物的最低价格。 图自IC...

    美军狂想:64架战机+32架轰炸机夺台海制空权(图)

    最近,美国智库“米切尔空天研究所”抛出一份所谓“台海制空权夺取方案”,声称美军只需投入32架F-35、32架F-15EX,再配合32架战略轰炸机,就能在台海冲突中迅速掌控制空权。更夸张的是,他们甚至画出作战流程图,把美军的介入分成“日本方向”与“菲律宾方向”两路,看似精密,却给人一种在作战地图上玩“兵棋桌游”的感觉。问题是,这份推演似乎把中国当成了伊朗,甚至低估到连中国网友都忍不住吐槽:这思路,简直像拿海湾战争那套模板硬套到西太平洋。▲美国智库发布的作战流程图(机翻版)按照美方构想,一旦台海有事,美国空军将从日本方向出动8架B-21、B-2A隐身轰炸机,8架B-52、B-1B这类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16架F-35与16架F-15EX,对登陆舰队和岸边集结部队进行打击;同时,从菲律宾方向出动同样规模的机群完成夹击。非隐身轰炸机负责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攻击海上目标,隐身轰炸机直取滩头阵地,而战斗机则担当护航任务。整个方案看上去简洁高效,但实际上漏洞百出——它假定中国几十年来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会乖乖挨打,不会主动出击,更忽视了中国在远程探测、空天预警、反隐身拦截和导弹打击上的系统化优势。首先,美军这个“96架战机+轰炸机”的规模,压根不足以在台海正面抗衡解放军空军。中国目前现役四代、五代战斗机总数已超过1668架,其中歼-20与即将大批量服役的歼-35形成的隐形机群,作战半径和探测能力完全覆盖所谓的美军“安全区”。更不用说解放军的天波超视距雷达可在3000公里外发现来袭编队,并引导前出战机在美机进入导弹射程前实施拦截。▲东风-21D其次,美方所谓“500海里安全区”(约合926公里)的概念,在台海冲突中几乎不存在。中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在数分钟内摧毁美军在日本、关岛、菲律宾等地的空军基地,东风-17、东风-21D等专为强敌准备的“大杀器”,足以让一二三岛链的美军设施化为废墟。一旦这些前沿基地失效,F-35与F-15EX就算还在机库里,也没有安全起飞的跑道。至于美军轰炸机,虽然B-21和B-2A具备较强的隐身穿透能力,B-1B和B-52H可挂载LRASM隐身巡航导弹或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但从数量上看也存在硬伤。即便集中4架B-21与4架B-2A投放96枚LRASM,再加上4架B-1B与4架B-52H的174枚,总计也只有270枚巡航导弹。对于一个覆盖多层雷达、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机动防空分队与电子干扰手段的防御网络来说,这个饱和度远远不够——更何况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一波齐射,美方还得考虑途中加油、突防路线、战机损耗等问题。▲六代机将彻底打破美军的空中优势而且,这份推演几乎完全无视中国的反隐身体系。除了天波雷达外,未来服役的空警-3000大型预警机、米波波段双体无人预警平台,甚至歼-36、歼-50这样的六代机一旦到位,美军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都难以安然接近投射阵位。届时,不仅防守方能提前发现目标,主动出击的拦截机群还能在远海截断美军攻击链条,让所谓“先发制人”变成“有去无回”。更致命的问题在于,美军假定自家航母能为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但在反舰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隐身无人攻击机等多重威胁下,航母能否安全逼近战区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一旦航母战斗群被迫撤出第一岛链,美军的战机出动频率和滞空时间都会大幅下降,所谓的空中优势也就成了空中幻影。▲一旦冲突爆发,美军第一、二岛链上的任何基地都不会绝对安全事实上,这份推演的最大问题是战略假设错误。台海不是中东,没有“开着轰炸机在天上慢悠悠巡航、对地丢铁炸弹”的安全环境。这里是全球防空密度最高、电子战干扰最复杂、反舰火力覆盖最广的作战区域之一。一旦冲突爆发,中国不会坐等对手集结完毕才开始防御,而是会主动出击,率先瘫痪周边美军基地、航母与补给节点,从源头削弱美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连部分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美国的智库简直由一群白痴主导,他们真以为靠32架F-35和32架F-15就能闯入中国空域?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在隐形打击、电子战、数据链和作战控制方面的能力。” 这种质疑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对现实差距的清醒认知。总结来看,美军“64架战机+32架轰炸机夺取台海制空权”的设想,更像是一场纸面游戏,既低估了中国的防御纵深和进攻能力,也高估了自身在西太平洋的兵力投送与持续作战水平。真正的台海战场,远比他们的PPT复杂得多。这里没有“安全区”,只有覆盖天际的“毁灭区”。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轻率的军事冒险,都可能让美国在第一天就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

    中国要求“强制交社保”,连锁反应开始了(图)

    靴子,终于落地了。日前,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是无效的,新规将于9月1日实施。这其实不是新规,而是对社保强制缴纳的重申,但种种信号表明,“全民强制社保”时代,真的要来了。强制交社保,关乎公平,关乎福利,更关乎养老金总盘子。01强制交社保,不是新鲜事。社保具有强制性,并非始于今天,而是一以贯之,10多年前法律法规就已明确。无论是《劳动法》还是《社会保险法》,均有直接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必须”两个字,奠定了社保“强制性”的基调,这一强制性面向的不只是企业,还有劳动者。无论是公务员、企业职工,还是个体户,乃至灵活就业人员,都有缴纳社保的义务。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自愿不自愿”之说。过去,由于经济上行期的增长需要、人口红利的存在以及执法力度问题,社保征收存在弹性空间。一些中小企业选择规避,部分劳动者也主动放弃,灵活就业人员则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然而,2019年以来,随着社保征收改制,从社保经办部门划转到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监管能力全方位提升。这一次,最高法专门出台司法解释,重申“不缴社保的约定无效”,再次将社保征缴,推向新的高度。一个突出信号是,连美团都开始为外卖骑手缴纳养老保险补贴,预计将覆盖上百万人。骑手来去自由,服务多家平台,工作极具弹性,如果连这类灵活就业者都被纳入社保体系,遑论一般企业?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社保看似由公司缴纳,但成本都会算在劳动者身上,最终的承担者还是自己。新规落地之后,一些企业会否减少用工需求,部分企业会否借此降低到手工资,并非杞人忧天。02社保征缴,为何越来越强硬了?广义的社保包括“五险”,涵盖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最重要的当属养老金和医保,而养老金又是重中之重。作为社会共济制度,社保的存续有赖于全民共同支撑。越多人缴纳,总盘子就越大,可持续性就越强,强制性就成了必然。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3.2亿人参加医疗保险,10.7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5.35亿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这堪称全球最为庞大的社保体系,但仍有部分人游离于养老保险体系之外。我国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现在缴的钱,当下就已经花出去了。换言之,当前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已用于老年人的养老,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数据显示,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5.34亿人中,包括3.87亿职工,以及1.47亿离退休人员,占比已超过1/4。这是老龄化社会的常态。拿退休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果交养老金的年轻人不能及时补上,就会出现收支难题。这方面,可用“老年抚养比”来衡量,即多少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抚养比连续18年上升,从不足10%提高到22.5%,相当于不到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这还只是开始。去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比22%,还在快速上升中。究其原因,史上最大退休潮正在到来。1962-1973年是我国史上最大婴儿潮,如今正在步入退休年龄,每年超过2500万人。就此而言,坊间所谓“年轻人需要社保,社保更需要年轻人”,并非没有道理。03少子化+老龄化,一系列连锁反应来了。当前,养老金收支不存在问题,但面对“少子化VS老龄化”的拉扯,未来压力不容低估。2024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万亿元、支出6.8万亿元,当期收支略有结余,而历史结余达7.1万亿元。对此,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大招正在落地。其一,延迟退休开始实施,采取“渐进式”推进。根据规定,未来15年,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逐步延迟到63岁,女性将从50、55岁延迟到55、58岁。在国际上,延迟退休已成惯例。美国法定退休年龄是62-67岁,日本是65岁,最高的丹麦拟延长到70岁。其二,财政有转移支付,养老金也有转移支付,养老金的“南金北调”正在成为常态。全国养老金总盘子仍有结余,但不同省份经济、人口结构悬殊,部分收不抵支,只有个别地区相对充盈。为此,我国建立养老金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借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弥补老龄地区的缺口。根据《延迟退休》一文,2023年,全国共有18省上缴养老金,只有4省上缴超过100亿元,而广东以1158亿元,超过其他所有省份总和。没错,当前养老金转移支付的主力,唯有广东,参阅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定了一文。2018年至今,广东累计净上缴养老金近4000亿元,接近其他所有省份总和。其三,财政补贴、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养老金,越来越重要了。财政补贴养老金早已不是新鲜事,在东北、中西部等部分老龄化严峻地区,早已成为常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养老金,也已全面推进。目前,国家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可见,无论是延迟退休,还是养老金转移支付,抑或划转国资,乃至强制缴纳社保,都意在做大养老金总盘子,强化其可持续性。这些大动作,关乎所有人,也关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