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41958 帖子
加拿大2025年夏令时要来了!这次冬令时真的要被废除了吗?
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迎来一个“小烦恼”——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 DST)要回来了!
2025年加拿大的夏令时将在3月9日(周日)凌晨2点正式开始,届时大家需要把时钟拨快一小时,变成凌晨3点。
这意味着,那天你会少睡一小时,但天黑得更晚了!
夏令时是怎么回事?为啥要调时间?
夏令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提出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来充分利用天然光照,从而减少蜡烛等照明的使用。现代的夏令时制度是在20世纪初期正式推广,目的是节约能源,让人们在晚间拥有更长的自然光时间。
加拿大大部分地区(除萨斯喀彻温省和部分地区外)都遵循夏令时,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日开始,11月的第一个周日结束。2025年的夏令时具体时间如下:
📌 开始时间:2025年3月9日(周日)凌晨2点,调快一小时(变成3点)
📌 结束时间:2025年11月2日(周日)凌晨2点,调回一小时(变成1点)
虽然夏令时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能源,但近年来,它的实际作用备受争议。
✅ 好处:
白天更长,晚上更有活力:夏令时期间,天黑得晚,人们有更多时间户外活动,商店、餐厅的生意也会更好。
减少能源消耗:理论上,天亮得早,晚上少用灯光,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减少交通事故:因为天亮时间更长,开车出行的可见度更高,事故率相对降低。
❌ 坏处:
影响生物钟:每年两次的时间调整,容易让人感到疲惫,甚至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健康。
工作效率受影响:刚调整的那几天,很多人容易感到困倦,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下降。
节能效果存疑:一些研究表明,虽然夏天用电减少了,但由于早晨时间变短,冬天取暖和早晨照明的电费反而增加了,整体来看节能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加拿大关于“废除冬令时,全年保持夏令时”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BC省、安省和魁省都已经通过了相关法案,只差一个关键问题:美国还没同意!
为什么美国的态度这么重要?因为加拿大与美国有大量经贸往来,如果两国时间不一致,会给跨境贸易、交通、金融市场等带来很多麻烦。目前,美国也在讨论废除冬令时的议案,但还没有正式落实。
如果美国最终决定全年维持夏令时,那么加拿大极有可能紧随其后,到时候冬令时将成为历史,我们再也不用每年调来调去折腾自己了!
今年还是要调!别忘了3月9日拨快一小时!
虽然废除冬令时的计划还没最终敲定,但至少2025年,我们仍然要调整时钟。记得3月9日睡前调快一小时,免得第二天上班迟到!
另外,调整生物钟的最佳方式是提前几天开始慢慢调整作息,让身体适应时间变化,避免突然改变影响精神状态。
你觉得夏令时有必要吗?你支持全年固定夏令时,还是维持现状?
开喷! 加国移民部长点名这个国家留学生太多了! 签证到期别想拿pr
加拿大移民部长吐槽:大学招了太多印度学生,以后得搞点“多样性”!
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最近在安大略省布兰普顿市的一次媒体圆桌会议上直接开怼,说加拿大的大学从印度招了太多学生,以后得让国际学生的来源“多样化”一点。他还强调,加拿大得把移民政策从“拼数量”拉回到“拼质量”上。
米勒这番话是在布兰普顿市的一次活动上说的。布兰普顿是加拿大受移民潮冲击最大的城市之一。自从2021年特鲁多政府放开移民政策后,加拿大人口猛增,过去三年里多了290万人,平均每个月都有8.1万新移民进来!其中很多人是拿着临时签证来的。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现在加拿大有300万非永久居民。
布兰普顿的移民增长特别猛,直接成了加拿大人口增长最快的大城市。光是2021年到2022年这一年,人口就涨了89,077人,创了纪录。不过,人多了问题也来了——房租涨得飞快,找工作的人也挤破头!比如,2023年布兰普顿一家中型超市招人,结果几百号人排队应聘,队伍都绕了街区好几圈。
为了应对人口暴涨的压力,米勒去年10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对永久和非永久移民都设了更严格的配额。他在布兰普顿的活动上直接摊牌,说很多临时居民的签证到期后可能拿不到永久居留权,他们的“希望可能会破灭”。
米勒说:“接下来会是一段艰难的日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得让一些人的希望落空了。”他还强调,“没人能保证你一定能拿到永久居留权。”他补充说,解决办法不是“因为某些人不想走就随便给他们发签证”。
米勒把移民激增的锅甩给了高校、省级政府和其他“搞事情的机构”,说他们有时候用欺诈手段大量引进国际移民。他承认,“可能以前监管得不够严,但过去的事已经没法改了。”
米勒还点名批评加拿大的大学和学院,说它们太依赖印度学生了。有些时候,印度学生占了加拿大国际学生总数的一半。他说:“高校老是从一两个国家招学生,反复薅这些国家的羊毛。我们希望看到学生的来源更多样化。”
他要求高校在招生时“多动动脑子”,还建议它们“多花点钱去吸引更多国家的优秀人才”。
这次活动刚好赶上米勒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光是2024年,就有5万名持学习签证来加拿大的人压根没去学校上课!另外,加拿大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学生申请庇护来逃避被驱逐出境的情况。2024年前9个月,就有1.4万名持学生签证的人申请了庇护。
米勒对此很不满:“你来加拿大一年后,才说自己在老家活不下去了要申请庇护,这明显说不通啊。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该让你走这个程序。”现在,加拿大庇护申请的等待时间长达三年,这期间申请人可以留在加拿大,还能拿工作许可和政府福利。
米勒说,如果国会没休会,他就准备提个法案,让处理学生庇护申请的速度“快一点”。
有意思的是,这次圆桌会议前几天,加拿大刚刚因为边境安全问题躲过了美国可能加征的关税。米勒提到,加拿大从美国那边接收的非法越境者比美国从加拿大接收的多得多,但他也承认美国在边境安全方面的担忧有点道理。他指出,美国北部边境经常抓到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入境的外国人。
米勒说:“这明显不对劲,我们得把签证发放管得更严一点。”
总的来说,米勒的发言反映了加拿大政府对当前移民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在国际学生和临时居民管理上的问题。以后,加拿大可能会更看重移民的质量和多样性,而不是光顾着凑人数了!
新闻信息来源:https://nationalpost.com/opinion/immigration-minister-says-canadian-universities-bringing-in-too-many-indian-students?taid=67b8c9b449d0c40001cee3fa&utm_campaign=trueanthe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
人类预期寿命放缓 加拿大人的两大死因
(加西网综合)研究揭示西方国家预期寿命增长放缓,肥胖和疫情影响成主要原因。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预期寿命曾稳步增长,但自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显著放缓,肥胖、不良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
此外,COVID-19大流行的破坏性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该研究本周二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警示未来几代人可能面临比其父母更早的死亡,而非享受更长的寿命。
这项研究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尼克·斯蒂尔领导,教授指出,尽管20世纪的公共卫生和医学进步曾大幅提高了欧洲的预期寿命,但这种增长在2011年左右开始停滞。
“从1990年到2011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斯蒂尔教授表示。然而,2011年以后,健康改善的势头明显减弱。
加拿大面临相同风险
斯蒂尔在给《全球新闻》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但加拿大也面临类似的潜在风险。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自20世纪初以来,加拿大的预期寿命持续上升,但近年也经历了下降。
例如,加拿大男性的预期寿命自1920年代的58.8岁增长到2009年至2011年的79.3岁,女性从60.6岁增长至83.6岁。然而,近年来,尽管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加拿大的出生时预期寿命在2023年略有回升,从2022年的81.3岁增至81.7岁,但依然低于2019年大流行前的82.2岁。
肥胖和生活方式因素
该研究指出,肥胖、饮食不健康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欧洲的健康状况改善在2011年左右开始陷入停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下降放缓,特别是在2019年至2021年间,COVID-19和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是2024年加拿大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与研究中提到的欧洲趋势相似。
COVID-19大流行的冲击
研究还发现,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预期寿命产生了严重影响。2021年,COVID-19的冲击显著降低了多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尤其是在欧洲。虽然经济衰退和疫情加剧了死亡率的上升,但研究者认为人类尚未接近长寿的生物学极限,许多国家的预期寿命仍有改善空间。
斯蒂尔教授强调:“尽管经济衰退和大流行带来了重大挑战,但许多国家通过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仍成功维持了预期寿命的增长,特别是挪威、冰岛、比利时、丹麦和瑞典等国家。”
政府政策的关键作用
研究还指出,挪威和其他北欧国家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应对了这些健康挑战,如加强对健康风险因素的管理,包括不良饮食和低体力活动水平。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国家对未来冲击的抵御能力。
研究强调:“健康改善的政府政策能够增强国家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包括减少人们面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风险因素。”
展望未来
虽然面临肥胖率上升和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挑战,研究指出,通过改善饮食和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不健康的商业决策,确保医疗服务的普及,仍然有可能逆转这一趋势,继续推动预期寿命的增长。
暴雪袭击多伦多后 5.5万居民停车难!罚单开了几千张
之前的几场暴雪袭击多伦多后,许多小路都缩减为只有一条车道(全车道或每个方向的车道),而其他车道要么积雪太厚,无法通行,要么被市政府封锁,等候日后清理。这给居民停车造成了困扰。
图源:blogTO@Becky Robertson
据blogTO报道,对于持有这些道路停车许可证的55,000多名居民来说,一夜之间抢占停车位变得异常困难。停车位突然变得如此之少,通行证只针对基于地址的特定区域发放,停车费如此之高,他们该去哪里停车呢?
不幸的是,对于司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停车限制甚至更加严格。
“在暴风雪天气期间,禁止在积雪道路上停车。暴风雪天气于2月12日星期三晚上10点生效,并将一直持续到道路安全为止,” 市政府代表指着网上提供的路线清单说道。
到目前为止,市政府已经向在这些路线上停车的人发出了数千张罚单,并拖走了数十辆车。
市府还证实,计划在未来两天内清除积雪的街道上,工作人员已经张贴了特殊的临时“禁止停车”标志。
“建议司机不要在这些街道上停车,在作业期间,工作人员还可能敲门要求将汽车移开,以便安全清除积雪。这可能包括付费或许可停车的街道,” 市政表示。
图源:blogTO@Becky Robertson
对于那些已经支付了街道停车许可证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似乎不会有任何例外,由于天气原因,他们现在基本上无法在自己的社区找到停车位。
“在可能的情况下,市政府鼓励司机在清理工作期间寻找路外停车位,因为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快地清除积雪,” 市政府表示。
图源:X
文章指出,虽然这些司机不被允许在计费街道上不付费或在自己所属区域外过夜停车,但在没有明显通行证的情况下,在许可街道上停车通常允许长达三个小时,不过必须遵守张贴的标志(在大多数情况下,午夜至早上7点期间禁止停车)。
许多人批评多伦多对降雪的整体反应,并将其与渥太华等地进行比较,渥太华需要清理的街道里程数更多,清理积雪的预算略高于我们的一半,但似乎在管理季节性积雪方面要好得多。
由于正式宣布的重大天气事件期间积雪量很大,市政府指出,它不受省政府规定的典型冬季维护服务水平的限制。
不再有幻想 马州州长摩尔彻底打消跟川普合作念头
马里兰州州长摩尔(Wes Moore)表示,他出席全国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时,川普在白宫与在场的40多位州长之间的交互,彻底打消了他与总统合作的任何念头。
摩尔说,「我从华府回来后,对这届政府试图与州长创建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并且我清楚认识到,如果这第一个月的情况是未来走向的预兆,我们作为立法者必须认真对待,确保我们能够继续前进。」
摩尔表示,川普过去一个月的行动仅仅是开始,并指出「距离政府关门还有18天,这将是一次全面的联邦政府关门,但这届政府似乎不仅对此无所谓,甚至还对其前景感到兴奋。」
他说,「这将对我们州产生巨大影响,对我们的预算造成巨大冲击,对我们的福祉带来严重后果。」
摩尔表示,他打算利用自己的行政命令和权力来挑战川普,并继续与马州检察长布朗(Anthony Brown)合作。布朗已与其他州联手提起多起诉讼,旨在阻止川普的政策举措。
摩尔上述的言论标志着他的态度转变。去年11月,他曾表示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川普「寻找共同点」,但在必要时也会反击。
本月早些时候,摩尔在州情咨文演讲中,批评川普的预算和裁员计划是「混乱之源」。到了24日,摩尔用「危机」、「令人沮丧」和「武断」等词来形容他在州长协会会议期间与川普的会面。
上周,川普任命摩尔加入一个由10位州长组成的两党小组,该小组的任务是加强与安全、灾难应对和军事协调相关的州与联邦关系。
摩尔表示:「能够有机会与内阁部长们表达我们在各州希望优先考虑和关注的事项,这真的很好。」「但当美国总统走进房间时,会议就偏离了正轨。那一刻你意识到,这不会是一场实质性的对话,而将是一小时长的阴谋论和对我同事们的攻击。正是在那一刻,你意识到,当美国总统走进房间时,事情就失控了。」
该会议中,川普与缅因州州长密尔斯(Janet Mills,民主党籍)发生了激烈的公开争执。川普威胁说,如果密尔斯拒绝遵守他的行政命令,禁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比赛,将不给缅因州联邦资金。
马州参议会少数党领袖贺西尔(Stephen S. Hershey Jr., 共和党)表示,摩尔的言论为巴尔的摩市长史考特(Brandon Scott)决定维持该市的移民政策,以及检察长参与多起针对川普政府的诉讼所引发的争议火上浇油。
贺西尔说,摩尔加大公开批评的力度,无异于「咬喂养你的手」。马州不仅是16万名联邦雇员的家园,摩尔还在寻求联邦资金重建Francis Scott Key Bridge,此外,该州也正在努力争取于格林贝尔特(Greenbelt)创建新的联邦调查局(FBI)总部。
Breaking
空投物资分发混乱 加沙15岁男孩被砸身亡(组图)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峻,由于以色列限制道路运输人道物资进入,多国只能持续向当地空投援助物资。此前,国际社会曾多次指责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充满危险,但以色列方面对此置若罔闻。当地时间9日,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一名15岁的男孩在领取物资时不幸被空投砸中身亡,再度引发加沙民众对这种分发方式的担忧和指责。据报道,这名男孩和家人当天前往物资投放点,希望能够获取一点食物,但现场混乱不堪,正当人们争抢物资时,意外发生了。流离失所者:我们正在遭受饥荒,生活极其艰苦。我的弟弟就是想去拿掉进海里的救援物资,结果被另一个空投箱砸死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发机制,当天加沙地带多地都发生了空投物资遭哄抢的情况。有加沙民众表示,因长期遭受饥荒、营养不良折磨,空投物资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重要的生存资源,尽管知道危险,但大家也只能冒险领取。流离失所者:这种方式(空投)充满罪恶,我不过是想给孩子们弄点吃的,却被刀划伤了,这简直是疯了。这种领取援助物资的方式根本不是给人的,简直是喂牲口。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8日统计,自5月27日,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开始负责加沙地带援助分发以来,加沙地带超1700名巴勒斯坦民众在寻求获得援助物资时遇难,另有12000余人受伤。联合国援助机构官员此前曾表示,空投物资的成本至少是卡车运输的百倍,且效率低下,只是不得已的替代方案。
人口将超过白人,英国已经穆斯林化了吗?(图)
魏城:英国已经“伊斯兰化”了吗?不久前,33岁的美国纽约州议会议员佐赫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在民主党纽约市长初选中获胜。如果他能在今年11月的正式选举中击败所有竞选对手,他将成为纽约市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马姆达尼仅仅赢得民主党初选,就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有人把马姆达尼与英国首都伦敦的穆斯林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相提并论。当然,左派、右派因此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左派认为,马姆达尼还没当上市长就引发巨大争议,说明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在社会进步和多元方面还比不上非移民国家英国;右派则认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纽约市可能出现穆斯林市长的前景,说明美国正在英国化,即正在被伊斯兰文化所蚕食或正在被穆斯林所接管。右派这类说法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美国副总统万斯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英国是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关于“英国伊斯兰化”的说法更是离奇,例如声称英国穆斯林人口将超过白人、英国大城市已经“沦陷”,被穆斯林接管等等。也许,我们用数据来分析,才能知道哪些说法有一定根据,哪些说法是言过其实。在人口方面,根据202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穆斯林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比率大约为6.5%;在2011年,这一比率约为4.4%。在这10年中,穆斯林人口增加约44%,从270万人增长到390万人。这说明,英国的穆斯林人口确实增长迅速,但占总人口的比率仍然比较小,远未达到可以主导英国政治、文化或成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的程度。在宗教方面,同样是2021年的英国人口普查显示,基督徒占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46.2%,低于人口的一半;2011年这一比率是59.3%。但基督教仍然是第一大宗教,基督徒仍然是第一大与宗教有关的群体;第二大群体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是自称“无宗教信仰”的群体,占37.2%;信仰伊斯兰的群体是第三大与宗教有关的群体,但只占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6.5%,因此远远谈不上英国已经“伊斯兰化”。在政治方面,最新数据也不能证明英国政府、国会和地方政府已经被穆斯林“接管”。根据2024年英国大选结果,下议院共有25位穆斯林国会议员,在650名议员总数中只占3.85%,低于穆斯林人口在英国总人口中的比率——6.5%。在目前的英国工党政府内阁中,也只有一名内阁大臣是穆斯林,在20余名内阁成员中的比率也不过0.05%。中文互联网上有一个说法:“英国大城市中,从首都伦敦开始到地方大城市,有11个穆斯林市长。”这个说法与事实并不相符。英国的市长有直选市长和礼仪性市长之分,后者通常由市议会成员轮流担任,不具备行政权力。目前只有大伦敦市和大伦敦市的两个区有穆斯林的直选市长和区长(两者的英文都是mayor),另外还有几个市镇的礼仪性市长由穆斯林担任。更重要的是,这些穆斯林国会议员、内阁大臣和地方行政首脑,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有任期限制,反映的是选民意愿,而非宗教性的任命。当然,伦敦是英国首都、全球金融中心和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象征城市之一,就像美国右派对马姆达尼可能担任纽约市长的前景感到恐慌一样,英国右派,甚至也有一些普通英国人,最初对一位穆斯林担任伦敦市长,也曾感到恐慌和难以接受。英国的极右翼人士也像大西洋对岸的“同志”那样,为“伊斯兰恐惧症”推波助澜。例如,目前担任英国改革党领袖的法拉奇(Nigel Farage)曾经说过:“一些穆斯林移民来英国并不是为了融入,而是为了接管我们。”他还多次指责穆斯林独立候选人参与“宗派政治”,称这是“试图接管议会的一种方式。”但多数英国人并不认同法拉奇的说法,所以萨迪克·汗还是在2016年5月的大伦敦市长选举中获得57%的选票,当选为主要西方国家首都的第一位穆斯林市长;后来又在2021年和2024年成功连任,成为大伦敦第一位连任三届的市长。不过,萨迪克·汗和马姆达尼虽然都是穆斯林,两人还是有许多区别。例如,在政治理念上,萨迪克·汗是英国工党中的温和派、社会民主主义者,而马姆达尼是美国民主党中的极左派、民主社会主义者。具体来说,马姆达尼是民主党内的极左翼组织“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SA)”的成员。在宗教信仰上,萨迪克·汗强调信仰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界限,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伦敦多元文化的承诺,并致力于代表所有伦敦市民,无论他们的信仰如何。马姆达尼则常常将他的信仰与他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公正议题联系起来,比如住房权、医疗保健和工人权利。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上,萨迪克·汗支持“两国方案”,但立场谨慎,努力避免争议性表述;马姆达尼却公开批评以色列是“种族隔离国家”,并因“全球化起义”等言论被指反犹。也许,萨迪克·汗之所以被大多数伦敦选民接受,并两次成功连任大伦敦市长,而马姆达尼却在竞选纽约市长过程的每一步都引发争议,同时遭受共和党和民主党内建制派的猛烈抨击,原因大概包括上述的区别。他的仕途能否走得更远,像萨迪克·汗那样被市民接受,还须拭目以待。(作者是英国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50710-7113174?ref=home-recommended========================作者说的没错。伦敦穆斯林多,其他地方就少,乡下基本看不到,总平均下来,确实不多。不过原标题不妥。伊斯兰是宗教,穆斯林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族裔,原标题说英国伊斯兰化,信奉伊斯兰教是次要的,穆斯林人口才是主要的。不过光看伦敦的话,比例会显著提高。萨迪克·汗当选有不少是因为穆斯林选票。这不是说过半伦敦人是穆斯林,只是说伦敦穆斯林肯定不止6-7%,实际大概在15%左右。卡尔加里也是,Naheed Nenshi是近几十年卡尔加里最有人气的市长,他是穆斯林。卡尔加里在加拿大是红脖子首都,穆斯林人口大约10%,但他连续当选,后来是自己不想再接着干了。现在成为Alberta反对党领袖,领导NDP。对了,卡尔加里也是加拿大的保守党首都,联邦大选中的钻石票区,山无棱,天地合,也要选保守党,但就是喜欢这个NDP的市长。Nothing is what it seems。但大多数旅游者、留学生看到的英国也就是伦敦。加上大量的印巴人,很容易和穆斯林混淆,就得到英国已经被穆斯林化的印象。在“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一些人“一叶知秋”,另一些人“一叶障目”。加上自媒体喜欢一惊一乍,弄出英国已经穆斯林化的传说,还有美国遍地零元购、加拿大遍地是吸大麻的、海滩上到处是拉屎的印度人的传说,很多人还深信不疑。
中国男篮徐杰被曝赌球欠债数百万,多次出轨(图)
8月9日,名为“FreeFree_被耍版”的女网友发布长文并晒出聊天记录,爆料中国男篮后卫徐杰YP、出轨、劈腿以及4次致人打胎,此外还有赌球欠下的几百万负债。该文章很快冲上热搜。“FreeFree_被耍版”今天发布长文,称徐杰至少存在4项不正当行为。第一:多次出轨:2020年、2022年、2023年均有劈腿记录,聊天截图显示其频繁YP;第二:致女性流产4次(含自述已流产3次的“L女士”);第三:债务问题:深陷几百万债务,并试图向爆料人借钱;第四:威胁行为:与出轨对象联合威胁爆料人,要求其删除证据。然后在三个小时前,“FreeFree_被耍版”再次发出相关记录举报徐杰疑似参与赌球,爆料其一直在境外网站参与下注购买CBA的比赛,并因此欠下大几百万债务,同时还抵押了名下的宝马车及房子。“FreeFree_被耍版”表示,自己已将证据发往篮协进行实名举报:“如果说cg不算什么,那这些呢?(如果说这个后脑勺不是他,你们可以看5月的图)图片证据包括录音已经发给纪委及篮协监察组织 后续是什么与我无关了 他应该要有自己的报应。这一切结束了。”值得注意的是,男篮亚洲杯,中国90-68轻取约旦,豪取三连胜。本场广东男篮球员徐杰担任了解说嘉宾。目前,徐杰及俱乐部暂未就此事进行回应。
多伦多变外卖之城!餐馆老板:$10汉堡仅赚$1(图)
多伦多已成“外卖之城”——且此趋势已无法逆转。堂食空间不断缩小,“纯外卖”品牌迅速崛起。餐馆老板一边无奈迎合市场,一边感叹利润被吞噬殆尽。图源:Toronto Star厨房“一分为二”做外卖在West Queen West的Curryish Tavern餐厅,主厨兼老板Miheer Shete把厨房硬生生一分为二:一边是维系口碑的创意堂食体验,另一边则是今年春天新推出的纯外卖品牌Jhakaas,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的食物在餐厅里吃才是最佳体验,”Shete说。但去年堂食预订下滑,他只能用相同食材、同一厨房,做出低价外卖菜单,让员工有活干——哪怕座位空着。“开业第一年,我们完全没想过用Uber Eats。我不需要它,我希望客人都能亲自来店里。”讽刺的是,Curryish本来就是疫情期间从外卖起家。如今,外卖又反过来吞噬了堂食。图源:GoogleShete的故事并非个例。餐厅不再追求“氛围”,而是围着外卖平台转——座位减少,员工一人多岗,店里除了交谈声,还多了App提示音和外卖员的取餐报号。随着外卖和配送的扩张,一些人开始担忧,餐厅的社交功能是否正开始瓦解。座位都去哪儿了?如今缩小或取消堂食区的原因,不再是公共卫生限制,而是不断变化的经济状况。加拿大餐饮业协会(Restaurants Canada)首席执行官Kelly Higgleson表示,很多餐厅老板正主动缩小店面规模。“尤其是在房租不断上涨的大城市,我们听到超过一半的经营者表示想减少面积,因为空间成本高,而第三方外卖平台又在快速发展。”住在奥辛顿(Ossington)一带的38岁教育工作者N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