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3073 帖子

    美对乌政策改变惹忧 捷克专家:川普不会出卖台湾

    川普对乌政策转变,外界担忧美国挺台立场也转变。捷克智库专家杨雅喾今天表示,「不认为川普政府会出卖台湾」,一旦出卖台湾,美国将部分经济崩溃且让美国联盟失效。而拉脱维亚专家则促提升国防能力,「无法预测美国外交政策,不代表自己的功课就不用做了」。 来自捷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4位防卫韧性与资安专家受国防院邀请访台,就「全社会防卫韧性」与各界人士交流,下午与媒体对谈。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媒体询问,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近期对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批评不断,改变援乌政策,外界担忧台海发生冲突时,台湾能否指望美国支持。 捷克智库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杨雅喾(Jakub Janda)直言,「不认为川普政府会出卖台湾」,其一是美国经济将部分崩溃,其二是美国在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盟友也将崩溃,没人将会再相信美国联盟。 杨雅喾进一步指出,川普政府近期发言都清楚表达挺台立场,尽管美台之间可能会有较困难的协商,包括国防预算、半导体以及贸易问题等。 乌克兰数字转型部网络安全政策及国际合作顾问、拉脱维亚籍伊维斯(Ieva Ilves)上周出席慕尼黑安全论坛,她则表示,小国都感受到现在必须自立自强,必须投资国防让欧洲防卫能力更强健,「无法预测美国外交政策,不代表自己的功课就不用做了」。 至于川普数度抛出保护费说,杨雅誉指出,中欧与北欧也面临军费提升的争议,眼前事实是2%到3%的GDP确实难以做好自卫或威慑,不管是川普或任何人说了什么。 爱沙尼亚「国际防卫与安全中心」安全与韧性研究组长科夫(Marek Kohv)坦言,欧洲近10年来在国防上不作为,台湾应从中学到教训,「遇到立即威胁才提高军费根本来不及」,尤其军购交期并不固定。 科夫也提及,对抗假消息等内部安全问题也需要国防预算支持,强化反制情报单位的建置,而俄罗斯这些年来对乌克兰的所作所为,正是台湾可对照参考的中国可能作为。 媒体追问,台湾的国防预算被在野党删减。科夫回答,爱沙尼亚部分政界人士认为援乌将惹怒俄罗斯,但历史证明俄罗斯并不会遵守协定;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已表态动武,爱沙尼亚和台湾都必须意识到,提高军费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防卫,不应被政治宣传左右。 谈及近期台湾周边以及波罗的海发生数起海底电缆破坏事件,伊维斯认为必须提出科技解方,通过监视等手段揪出是谁干的、背后原因以及是否为蓄意行为,并借此达到威慑目的。 爱沙尼亚「国际防卫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岳斐然(Frank Jüris)表示,任何违反法治规则的行为都应该被揭露,台湾公布52艘黑名单船只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台湾享有新闻自由,更应该利用媒体传递出去。 杨雅喾指出,破坏海底电缆的常是影子船只,要找出背后始作俑者相当困难,可通过制裁、拒绝某国船只进入领海等手段来惩罚;科夫则强调,新的邪恶轴心正在军事、能源等面向彼此支持、学习,理念相近的民主国必须站出来分享资讯和经验,共同找出解方。

    「中东蔚蓝海岸」心不死?川普自家社群平台分享AI影片

    美国总统川普2月初宣称,考虑永久占有巴勒斯坦加萨走廊,改造为「中东蔚蓝海岸」,虽然日前受访改口说并未强行推动,只会提「建议」,但他在26日却上自家社群平台,分享了一只古怪的AI生成影像,展示似乎是他计划中的加萨愿景。 天空新闻报导,川普在Truth Social分享影像但没有发表评论,首先映入眼帘的画面是饱受战争蹂躏的加萨走廊,随后出现标题写道,「加萨2025…接下来呢?」。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影像继续展示男子经过隧道走进工地,妇孺经过隧道走到阳光明媚的沙滩,此时的加萨变成一个中东天堂,有着异国情调海滩、杜拜风格的摩天大楼、豪华游艇、开派对的群众、汽车与行人并行的整齐街道,还有一座「川普加萨」(TRUMP GAZA)塔与巨大的金色川普雕像,纪念品商店内出售微型版本,还有一名儿童走在街上,手里拿着一个川普头像的巨大金气球。 此外,影像还出现川普在酒吧与一位衣着暴露的肚皮舞娘共舞,以及他与以色列总理内唐亚胡在度假酒店泳池边晒日光浴与品尝鸡尾酒。科技富豪马斯克也多次入镜,包括用扁面包吃鹰嘴豆泥,留着胡子的肚皮舞者则在沙滩上表演,还有美元钞票从天而降。 影像背景播放的音乐歌词唱着,「唐纳(川普)正在前来让你自由,带来光明让所有人看见,不再有隧道,不再有恐惧,川普加萨终于来了。川普的加萨闪亮亮,金色的未来,全新的生活。盛宴与舞蹈,交易已完成,川普加萨No.1」。 天空新闻台已确定,该影像2月初首度在网上分享,帐号与白宫没有明显联系,评论区反应不一。一名网友写道,「我不觉得这好笑或酷。抱歉,我漏掉了什么吗?我希望这只是一个笑话,一个糟糕的笑话」。另一位用户则说,他讨厌这只影像,「我爱我们的总统,但这太可怕了」。 每日邮报则报导,许多网友感到震惊,并对川普分享该影像完全「无言」,一些人认为,这让美国看起来「不是一个严肃的国家」。 一位愤怒的网友在「X」写道,「这不是一场活动,而是一个只存在于他脑袋的妄想销售宣传」,同时狠批川普「对待地缘政治像一个仿真城市数据片。现实检验,他不是和平使者也不是战略家,就一个诈欺房东,贩卖白日梦,并留下混乱」。

    华邮独家:380亿政府金援撑起马斯克事业王国

    华盛顿邮报26日独家报导,世界首富马斯克(Elon Musk)率领政府效率部(DOGE)积极推动政府瘦身,然而马斯克就是纳税人税金金援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马斯克事业王国创建基础是至少380亿元联邦补助、贷款、抵税及合约,特斯拉(Tesla)、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都因为获得政府挹注而蓬勃发展。 华盛顿邮报根据政府公开数据分析,过去20多年里,马斯克创立新事业之后每逢关键时刻,经常取得联邦政府重大契约,或获得政府贷款、补贴、抵税优惠,效果仿佛及时雨,造就马斯克登上全球首富地位。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消息人士说,特斯拉2008年面临资金不足的难关,身为首席执行官的马斯克向能源部争取到低利贷款;圣诞节前一天,特斯拉发现没有通过环保署重要规定,贷款申请恐怕无法通过,马斯克直接找环保署署长莉莎‧杰克森(Lisa Jackson)帮忙。 2010年到位的能源部4亿6500万贷款,造就了特斯拉迅速走红,有经费得以进一步推出豪华电动车Model S,还买下位于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的工厂。取得贷款的半年之后,特斯拉公开上市。 报导指出,马斯克事业获得的380亿元政府补助里,将近三分之二是在过去5年取得。 光是2024年,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承诺为马斯克公司提供的补贴,累计至少有63亿元。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项分析来自可以公开取得的联邦合约,并不包括列为机密的国防、情报项目,因此马斯克实际获得的政府补贴金额可能更高。另外,马斯克事业取得十多项消息并未对外公开的地方政府合约、补偿或抵税福利。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研发的间谍卫星获得五角大厦国家侦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采用。根据华尔街日报先前报导,这笔合约价值18亿元。 马斯克手下企业与联邦政府正在进行中的契约有52项,签约对象包括7个部门,包括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国防部、联邦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等,未来几年可能让马斯克获利再增118亿。 不过,国防部、交通部、联邦总务署等部会,如今都是政府效率部要求大量裁员并删减经费的机关。 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为推动电动车提供补贴,让特斯拉获得114亿抵税。专家表示,拜登政府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电动车7500元抵税福利,对特斯拉业绩产生拉擡作用。

    广西02年男生苦追班主任终喜结连理,宝宝刚出生(组图)

    img { height: 821.9178082191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05.8823529411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21.9178082191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33.33333333333px;width:600px;}2月25日,广西南宁一个家庭爆火出圈年。林女士说自己是1983年出生,今年刚43岁。儿子出生于2002年,今年23岁。儿子娶了大他3岁的大学班主任,今年2月6日刚生了个女宝宝。也就是说,42岁的林女士现在已经是奶奶了!她的儿媳是1999年出生的算是90后。所以80后的妈妈,看着00后的儿子娶了90后,生了个2020后的宝宝!林女士自己有视频账号,专门分享他们的家庭日常。她说她也没想到自己才42岁就当奶奶了。她的记忆里,出生于2002年的儿子还是个孩子呢。看林女士满面红光没有皱纹,她自己都还能再生孩子。关于儿子儿媳的爱情 林女士说儿子读大学的时候,对仅大他3岁的班主任一见钟情。热烈追求1年多后两个人就确认了关系。儿子很快就求婚也跟父母说了要结婚。女大三抱金砖。林女士对儿媳特别满意,觉得她很优秀。儿子能把如此优秀的班主任娶回家,林女士也满意得不得了。她晒出和儿子儿媳在一起的照片。3个人?颜值都很高 ,也看不出年龄差距。这样的一家人在一起,很难有矛盾啊。大家没有多少代沟,相处愉快。别人是从校服到婚纱,林女士的儿子儿媳是从师 生到夫妻。两个人感情特别好。男孩一毕业差不多就结婚了。现在爱情结晶都有了。看起来真是幸福满满。原来现在的人不是不想结婚 ,是没遇到合适的那个人吧。遇到了很快就会结婚 ,就会生孩子。像林女士这样的家庭,估计会被认为是现在幸福家庭的一个典范。早婚早育家庭和睦。 Advertisements

    梅拉尼娅伊万卡战火重燃 第一夫人难忍继女仍活跃(组图)

    img { height: 361.4457831325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535.7142857142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61.5384615384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582.5242718446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508.47457627119px;width:600px;}因为和法国总统埃玛纽埃尔·马克龙的握手,人们关注到了现年78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那粗糙的手,进而还发现了其手背上那时有时无的瘀伤。白宫方面的一位官员称,特朗普的手部瘀伤,是在竞选期间不断地和他人握手导致的,“那些重复的互动可能导致瘀痕反复出现。”而和特朗普的瘀伤同样反复的,还有与他最亲密的两位女眷之间那剑拔弩张的关系。据当地时间2月25日的消息称,梅拉尼娅和伊万卡之间的战火,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按照内部人士的说法,尽管身为第一千金的伊万卡,在父亲的第二任期内不再担任官方职务,但她也明确地表示过,不会离开父亲的生活圈。“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够作为女儿出现在他身边,陪在他身边,让他忘记烦恼,和他一起看电影或看体育比赛,知道他可以和我在一起,做回自己,放松一下,”伊万卡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却也对她的“继母”只字未提。对于这样的表态,现年54岁的梅拉尼娅并不满意,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在得知伊万卡仍将出席国宴等活动后,第一夫人感到恼火,“一场新的战斗打响了!”一位和两位特朗普女士都颇为熟悉的知情人士称,“伊万卡是梅拉尼娅永远的眼中钉。看看她们近来在一起的合影就知道,完全没有互动。”据悉,尽管伊万卡这一次不会要求在白宫设立“第一家庭办公室”,但显然她的影响力仍在,而且更为广泛了,不仅限于华盛顿,她也活跃在佛罗里达州,成为了其父亲“在民间的信使”。相较于丈夫第一任期时的任性,这一次梅拉尼娅还真是有了当好第一夫人的决心,毕竟儿子巴伦已经成人,不用她再那么地亲力亲为了。但伊万卡的“不离开”,却也让她很难充分地施展自己,而且较为注重隐私的她非常不喜欢伊万卡那种有个大事小情都要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出去的表现,认为她“很不专业”。据称,梅拉尼娅曾很是刻薄地称比自己小了11岁的伊万卡为“公主”,进而也曾在自己授权的回忆录中颇为含蓄地指出了和伊万卡的关系,没有那么融洽。“我的角色不是取代他的继子女的妈妈,而是培养一种支持和友好的关系……必须记住,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理解,无论是否存在分歧。”除了与抛头露面有关的争执之外,梅拉尼娅还在和伊万卡较劲商业上的成就,或者说她对伊万卡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功有些耿耿于怀。尽管梅拉尼娅也涉足过商业领域,包括创建了自己的护肤品牌等,但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远不如伊万卡所创立的品牌那么有影响力,要不是其父亲在2016年当选总统,她的时尚品牌仍在持续着。不过也有令人欣喜的一面,虽然梅拉尼娅很难和伊万卡保持亲密的关系,但她的儿子巴伦却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很友好。不仅是伊万卡,她的兄弟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也都很喜欢比他们小了很多的“巴伦宝宝”。“那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男孩,怎么会不爱护呢?” Advertisements

    Breaking

    拍照误闯日神社平交道 台女游客遭列车撞死

    据「TBS New Dig」报导,一名55岁台湾女观光客,13日中午在日本佐贺县有田町陶山神社内的铁路平交道意外遭列车撞击,送医后不治身亡。警方表示,该女疑似因拍照误闯平交道才遭列车撞击。 当地消防人员于13日中午12时30分接获目击男子通报,称「陶山神社内的铁路平交道有列车撞击行人」。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征兵难!“强制服役”再成焦点,竟有超7成加拿大人支持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许多加拿大人对以某种形式为国家服务持开放态度,即使这种服务是强制性的。然而,很多人并不热衷于服兵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公共卫生或环境支持等其他民事领域。 这份由安格斯·里德(Angus Reid)研究所于周日发布的调查发现,加拿大人支持强制性民事服务的理念,即要求30岁以下的人捐出一年的时间从事相关工作。 调查称,近年来,德国、法国、挪威等国都采取了类似的服务模式。 结果显示,约七成受访者支持在民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或青少年服务等领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制服务。 民防包括灾害应对、应急管理和消防;公共卫生涉及医院与老人护理;环境保护包括与加拿大公园局合作的自然保育;青少年服务则包括课业辅导和课后项目。 相比之下,强制兵役的意见更为分化:43%支持,44%反对。当被要求在两者中做出选择时,59%的受访者倾向民事服务,仅19%选择兵役,13%则表示两者都不愿参加。 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男性,尤其是年长一代,更倾向于支持强制兵役。60岁以上男性中,支持率为39%,而同龄女性仅为2%。18至29岁男性以及所有年龄段的女性,对强制兵役的支持率均偏低。此次调查是在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宣布为加拿大武装部队成员加薪后进行的。近年来,加拿大军队面临招募不足的挑战,也使得“强制服役”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

    《生万物》杨幂开磨皮滤镜和秦海璐对比明显(组图)

    杨幂新剧《生万物》开播啦!据悉这也是杨幂首次挑战农村题材,此前杨幂拍戏路透的村姑造型和预告中的妆造都引起不少讨论,也使得这部剧还没开播就备受关注。《生万物》改编自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故事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由杨幂饰演的宁绣绣被费家退婚,与宁家决裂改嫁封大脚(欧豪饰)而展开,讲述各家几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史。《生万物》首集就上演“新娘被抢”的戏码,不过杨幂嫁衣的妆造和剧集整体颜色很不搭,看上去太白了,不像村里人,正面看上去打光还很明显,甚至有种磨皮的感觉,和秦海璐的特写对比很明显。也有网友表示杨幂饰演的角色一开始就不是种地人,白点儿也正常,但就是太突兀了,对比明显反而割裂。杨幂的鼻子也很突兀,一颦一笑里莫名有种聊斋狐妖的感觉,难道是演《狐妖小红娘》的后遗症吗?可能也是流量明星演农村剧的通病,那就是“气场”不合,看上去格格不入,割裂感明显。演技发挥也不稳定,观众差点又和《小时代》串台。不过《生万物》的镜头质感很不错,很有年代感,欧豪站在茫茫雪地里打扫“天牛”的远景也很有意境感。剧情节奏松弛有度,开头十几分钟就介绍完了女主家的背景,接着再细致丰富群像角色形象,光是要不要花钱赎回宁绣绣的事情就演了一集,家里家外、从邻里邻居、到宁绣绣父母、亲人之间的拉扯,细节处理得很不错。但是整体的农村氛围感并不是很扎实,给观众感觉悬浮不落地,没有烟火气。明明是大家族结婚,但是看着并没什么喜气,所以新娘子突然被抢走也没让观众有太多震惊感,无法带动观众情绪。这部剧阵容强大,不仅有杨幂等顶流明星,还有倪大红、林永健、秦海璐等老戏骨助阵,配角戏份也很吸引观众。倪大红作为第一集的主角,每次出场都很有看点,就是说台词的时候嗓子状态不好,像卡了痰,观众都想给他买止咳糖浆。秦海璐饰演的费庄氏作为费家掌家嫂子,端庄大气,让观众梦回《红高粱》。秦海璐在剧里的状态也很能打,在特写镜头下,皮肤状态紧致,面部平整度很高,演技也很贴年代。流量和老戏骨强强联合,《生万物》首集实时收视率就破2 ,第一集结束,集均也在1.9左右,成绩算是比较稳定了。后续宁绣绣被欺负、姐妹替嫁、富家女嫁穷小子……剧情也引起不少争议。《生万物》作为杨幂的转型之作,话题量和热度都不会小了,期待后续剧集能带给观众更多惊喜,远超预期吧!

    迅速清空中国的财产:李嘉诚 这次嗅到了危险(组图)

    作为杰出的华人商人之一,李嘉诚一度是很多人的榜样。但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今天,这名商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清空他在中国的财产,人们对他的态度也在加速变化。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将四个楼盘项目中的400套房源,进行了一次超级大甩卖。据不完全统计,上车门槛最低的一套房子仅约40万元,相当于香港同面积住宅首付的三分之一;高端一点的,总价在7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惠州大亚湾泷珀花园挂牌情况/图源:链家到了8月初,有中介告诉盐财经,很多操着粤语的香港客人北上,纷纷前来抢购,部分房源只剩尾货了。在很多人眼里,李嘉诚本次中国资产的大撤退,可谓又急迫又坚决。过去,他似乎总是巧妙地在地产低潮期买地,又抓住市场的高点套现。如今,他却在楼市低谷期甩卖资产。不免让人猜测,难道是急于抽调资金转向其他领域,抑或“跑了”。事实上,今年以来,李嘉诚乃至其家族就不断出现在头版头条,甚至有时出现在八卦版的频率,远高过在主流财经版的亮相。而在这个全球经济的敏感时刻,作为一个敏感的商人,李氏资产的出走不可避免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历史已然不同。01囤地捂盘的“艺术”李嘉诚每一次抛售中国资产,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在商言商,这不过是李嘉诚对环境的一种预测、一个判断。但也总有人反对,他们对李嘉诚这一行为所释放的信号,以及背后潜藏的不确定性有浓厚的担忧。这种担忧,不是捕风捉影。它可以从“囤地捂盘”这门“艺术”说起。在李嘉诚众多囤地捂盘的案例之中,最轰动一时的,当属成都曾经的地王——南城都汇项目。看懂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的腾挪和连锁反应,不仅能理解今天400套房源背后的诸多争议,还能获得更多的启示。南城都汇小区的场景/图源:视觉中国2004年,李嘉诚以21多亿的价格,在成都购得了南城都汇项目所在地块。这个地块坐落在成都着力打造的高新区核心地段,成都希望它能延续桐梓林板块的魅力,用高大上的品质,帮高新区吸引高净值人群落户。拿地后的2年时间内,李嘉诚在地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但在没有开工的日子里,李嘉诚却没闲着,他将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从中获得了贷款。成都则一直劝李嘉诚尽快动工。李嘉诚也不是不领情,只不过,他将这块地分成了8期来建设。12年过去了,项目开发了6期。2020年,成都市政府勒令李嘉诚完成建设。没成想,李嘉诚已完成金蝉脱壳。他把剩下的第7期、第8期的股权卖给了其他公司,单凭这笔交易就赚了38亿港元。2020年,李嘉诚方突然开始了撤退。根据当时长江实业公告,当年7月,南城都汇被转手给注册在维京群岛的RZ3262019 Limited,后者由禹洲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各持股50%不仅如此,李嘉诚拿地时的2004年,此项目的楼面地价为1030元/平方米,16年之后的2020年,住宅均价为2.4万/平方米。经业内人士测算,李嘉诚“以时间换空间”,仅在这块地上就躺赚了近百亿。这是什么概念呢,当年不少房企一年的总利润也就百亿。成都直接下发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金融局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禁止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融资、贷款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函》一纸文书的问世,才将李嘉诚的系列操作暴露在了太阳底下。超低价买入土地,捂盘十几年,再慢慢开发,根据市场波动不断调整推售的数目、价格、层数等,跟着国家与城市的经济腾飞,等到土地增值,再坐享其成——屡试不爽的李嘉诚,将这一操作复刻在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楼盘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的御翠园、东莞的海逸豪庭、上海的真如、武汉的花街楼……以及如今的400套房源。和记黄埔内地涉嫌囤地地块一览/图源:央广网一招比一招准,一招比一招精,李嘉诚也因此从卖塑料花干到了华人首富,令人啧啧称奇。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令人叹息。仍以南城都汇项目为例。在李嘉诚系列操作之后,接盘的企业深陷债务纠纷,欠税超20亿,甚至上演了抢公章的闹剧。此外,哪怕是到了2025年仍有约5000套房待售。“投资首先是要看退出机制通畅不通畅,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这是李嘉诚一生所践行的理念。用多年占地、不开发的方式谋取利润,有人或许认为,李嘉诚不是夹起钱包“跑了”,而是遵循了资本的避险原则。但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这一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性同样不可被忽视——地产供给的不平衡,不仅增加了制度成本、透支了城市发展红利,同时也使得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加剧了买房的负担。02转向李嘉诚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家,更像一个投资者,并且是全球宏观投资人。长和的业务触角之深之广,覆盖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佐证。李氏家族曾被调侃“买下半个英国”,就是截面。他是以价格变化趋势的判断,来影响和决定自身的行为——你可以称赞他的眼光毒辣,但这恰好是“投机行为”的关键。放在全球市场里,每个投机者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敏锐直觉,捕捉到市场价格波动中的机会,实现“低买高卖”的盈利目标。翻看李嘉诚的财富之旅,有人形容其像“候鸟”,就刚好吻合。李嘉诚在早期并未因为其投机倾向及行为而引发过多的警惕,相反,在西方资本逻辑拥趸者看来,“投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嘉诚凭借他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声誉,成为了许多地方争相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李嘉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百废待兴,钱、技术、经验等生产要素都很稀缺,像李嘉诚这样的港商能带来投资,引进新的生产力,在客观上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国GDP高速增长的时期,各地政府为了引进知名企业和大项目,以及带动其他投资跟进,给了“李嘉诚们”政策倾斜。但这几年,李嘉诚们却常常被发现出现在某地土地部门的“黑名单”上,并被处以罚款。为何?从时间轴上来看,2015年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尤其针对囤地、捂盘等行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直接影响李嘉诚等房企的囤地策略。2024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之后各地各部门对囤地也陆续表态。比如,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换句话说,闲置土地处置将迎来更多的“深圳经验”。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从容忍到出手,政策的转向意味着两件事将被深刻地改变。第一,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时间换空间的操作不复昔日风光。第二,我国越来越清醒,正在重新审视资本运作的方式。大多数的人对前面一件事都已经看得很明白,我们聊聊第二件事。03另一种尖锐的启示李嘉诚们的崛起,是香港独特环境的产物,是英国资本与华资力量在香港回归的交替之际,李嘉诚们凭借自我能力和抓住历史机缘,所结出来的硕果。然而,这种特殊时期所产出的特定财富神话,在新的时代和环境下从诞生到淡去,不是偶然,而是顺理成章。社会和商业想要进步,要启动下一波腾飞,就必须依靠更健康、更长期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讲,今天我们鼓励和支持的是能够推动创新、创造就业、能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实干家。社会和商业想要进步,唯有依靠更健康、更长期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这一点而言,李嘉诚在很多人眼里还谈不上。流传最广的是李光耀曾经讲的一段话:“李嘉诚可有制造一件营销世界的商品?没有。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超级市场、电讯公司,全靠垄断和结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过是顺势而行,什么行业当红,便进入该市场。”从过往的公开报道看,李光耀和李嘉诚是知己好友,但是李光耀说得很尖锐。“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正是这几年的年度经济大热词。这里必须强调,我国反对的是垄断与无序扩张,从来不是资本。前提是,资本应当服务于实业,服务于社会发展,国家引导它们进入到了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能够解决经济目前的瓶颈和老百姓所需。国际环境的加速演变,加速了这一认知。尤其是中美博弈进入到深水区之际。而就在几个月前,李嘉诚在港口资产处置上出现了“选边站”问题。2025年7月28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涉及和记集团的交易公告面对同样不平凡的国际环境,不少人指出,以任正非为代表的企业家以绝不妥协的态度做出了正向选择,通过技术创新与国家利益协同实现长期价值,展现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李嘉诚则将利益凌驾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公平之上,暴露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中资本的短视性,和对价值观的漠视。这些声音渐渐盖过了金钱落袋的安稳感。变化,李嘉诚不是没有感受到,特别是他的大儿子李泽钜在2025年7月被移出了香港特首顾问团。而近来400套房源的大撤退,也或许是危机感的某种延续。在各方博弈交织的今天,李嘉诚的争议终将成为对一代商人群体的历史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