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3386 帖子

    中国无预警射击演习 台国防部控公然违反国际惯例

    台湾国防部今天表示,从台湾时间上午8时42分(美东时间昨晚7时42分)起,陆续侦获中国解放军歼-11、空警-500等各型主、辅战机及无人机计32架次出海活动,其中22架次逾越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台北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舰运行「联合战备警巡」,台国防部批评,期间更公然违反国际惯例,无预警在距台湾高雄、屏东外海约40浬处海域画设操演区,宣称将进行「射击训练」。对此台国防部表达严厉谴责,并即时检派海、空及陆岸兵力监控警戒、适切应处。 台国防部强调,中国解放军在国际航道,无预警以临时无线电广播方式,宣布将于特定区域内进行「射击训练」,此举不但对国际飞航、海上船只的航行安全造成高度危险,更是对区域安全稳定的公然挑衅。在全球正致力于和平的此刻,中国此举与其一再宣称「相互尊重」、「共筑繁荣」等「和平共处」原则完全背道而驰。 台国防部进一步指出,中共日前于越南、澳洲外海进行射击训练、对菲律宾展开军事威慑等各种破坏现状的行径,适足证明中国已是当前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唯一、且最大的威胁。台国军将持续戮力建军备战,严密掌握台海周边情势,以确保国防安全。

    从“一剑”到“一堆” 人类的终极能源,真要来了?(组图)

    img { height: 6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到一周后,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也就是“一堆”所指的聚变实验堆,实现了1亿摄氏度1066秒稳定运行,刷新世界纪录。图片由豆包AI生成有“人造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在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从而产生大量清洁能源。近年来,国内核聚变研究从基础科研逐步迈向工程实践,除了“国家队”的大科学装置外,核聚变企业也带着各种小巧灵动的自研装置“加入战场”,国内商业核聚变领域规模初具。去年7月,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调研了全球最重要的45家核聚变商业企业。35家受访回复的企业中,最乐观的3家认为2030年前其可以实现聚变电力上网。国内企业星环聚能是受访企业之一,其创始人、CEO陈锐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30年左右,至少会有一些商业聚变公司能够制造出聚变示范电站。可控核聚变,真要来了?从“一剑” 到 “一堆”长15.5米、重约22.5吨,“赤霄”的流线型结构让它看上去仿佛一把横卧的宝剑。它得名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当核聚变燃料,也就是等离子体的辉光在内部亮起时,它将成为一把实打实的“光剑”。可控聚变装置的本质是“烧开水”,将聚变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以实现聚变反应。“赤霄”内部每平方米每秒可极速喷射1024个粒子,能够模拟出与聚变堆内部极为相似的环境,从而破解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的难题。等离子体所研究员、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主任周海山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未来核聚变堆主要以氢同位素也就是氘、氚作为燃料,因为氘、氚是自然界最容易发生聚变的粒子。“赤霄”使用的是氢同位素和氦,旨在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聚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孙玄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要保持聚变堆稳定运行,聚变装置的壁材料问题很棘手。聚变燃料的粒子流强度很高,会轰击装置壁,尤其是直接与等离子体接触的“第一壁”。壁材料需忍受强粒子流轰击,不发生融化、溅射等。因此,第一壁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聚变反应堆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在孙玄看来,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爆发事件。以前壁材料需要承受的粒子流大概是每平方米1兆瓦,现在接近10兆瓦,如果出现短时爆发事件,可能会更高。目前,尚未发现可以长时间忍受这一轰击强度的材料,“赤霄”未来的任务十分艰巨。周海山表示,“赤霄”通过验收后,中国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而“赤霄”的综合性能已做到国际领先。内部测试时,“赤霄”在喷射1024个粒子的情况下,可连续运行24小时,远超设计的1000秒。此外,“赤霄”约束粒子流的磁场能力拔群,最高中心磁场强度达3特斯拉。“赤霄”也是一个开放设施,“我们欢迎国内外同行使用‘赤霄’做研究、出成果”。“赤霄”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CRAFT)的一项关键设施。CRAFT的使命是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也就是“人造太阳”搭建综合性研究平台。周海山介绍,CRAFT相当于把聚变堆的所有关键部件进行拆解,作为独立任务逐一攻破。“赤霄”专攻壁材料问题,其他技术平台专攻加热、超导磁场等技术,这样的技术平台共有十余个。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图/视觉中国“赤霄”的研制成功向最终的托卡马克装置迈出了重要一步。孙玄解释,托卡马克是目前最主流的聚变技术路线,其源于苏联,在俄语中是一个组合词,由“环形”“真空室”“磁场”“线圈”四个词各取一部分拼凑而成。这也囊括了托卡马克的主要构成,其装置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像个甜甜圈,在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强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由于聚变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可控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能源”。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判断标准是Q值,也就是装置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如果输出能量超出输入,即Q>1,理论上核聚变就可能开始为人类发电了。2022年,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首次成功“点火”,通过惯性约束的方式输出3.15兆焦耳能量,为输入能量的1.5倍。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核聚变企业科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算上激光器等装置的能量损耗,NIF还远未真正实现Q>1。设计出一种有能量收益的聚变反应,并不意味着聚变发电能立马落地。在孙玄看来,Q>1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聚变追求的是自持燃烧,也就是不需要任何输入功率的稳定、长时间能量输出,如同太阳一样。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Q等于无穷大,而当下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距离。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赤霄”这样的突破真正的价值所在。利用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更快地确定适宜的工程路径,从而加速聚变反应堆的研发进程。托卡马克之困目前,仍有“数座大山”横亘在我们与真正的聚变反应堆之间。陈锐认为,核聚变的主要难点集中在工程执行上。首先,氘氚聚变通常需要1亿摄氏度的高温,是太阳核心温度的7倍,这对装置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出极高要求。另外,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并不容易。“目前最需要解决等离子体稳态和自持燃烧问题。”孙玄说。全球暂时还没有能够长时间燃烧的聚变堆,许多潜在问题可能尚未浮现。比如燃料问题,如果走氘氚聚变路线,由于氚在自然界不存在,需要人工制取,如何产氚、如何在反应中实现氚的循环使用都是问题。另外,由于氚也用于制造核武器,国家管控非常严格,商业化或难实现。如果用具体参数来衡量,核聚变最重要的是实现一定的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能量约束时间。“任何聚变团队都需要根据自身技术路径,明确三个参数的数值。”孙玄指出,目前亟待突破的就是能量约束时间,时间越长突破难度越大,这正是EAST专攻的领域。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合肥科学岛上的EAST已屡破纪录。其等离子体运行次数超15万次,在这一领域的工程物理上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在长脉冲、高级别能量约束的模式下,EAST先后跨越60秒、100秒、400秒大关,并于今年实现1066秒的稳定运行。高级别的能量约束模式因其效率高、经济性强,是未来聚变实验堆和工程堆稳定运行的基本模式。孙玄认为,EAST刷新自身纪录意味着聚变工程运行模式的转变。早期的托卡马克只能间歇性地输出能量。如果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最主要的方法是维持和延长等离子体电流。EAST通过各种加热手段实现了维持等离子体一定时间内的稳态,“这些都是了不起的结果”。2022年3月,美国能源部召开了以“聚变能源商业化十年愿景”为主题的白宫峰会,列出了当年5项重要聚变进展,EAST当时已经实现了400秒高级别能量约束模式下的放电,位列其中。此外,还包括NIF的点火等。然而,不是所有聚变装置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国际上最著名的托卡马克装置当属落址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成员包括欧盟、美国、中国等7方,耗资已超过200亿美元。ITER原计划2016年建成运行,去年,ITER管理层对外宣布,该装置要到 2034 年才能首次投入运行,而氘、氚聚变的首次实验要等到 2039 年。ITER也采用了任务拆解的方案,将装置各部分“外包”给成员国或者组织进行生产。ITER在拉丁语中意为“路”,其最初设计便是验证聚变堆各环节的可行性,是一个“铺路”项目。在孙玄看来,ITER可能是人类科研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空间站类似。这种超大科学工程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复杂,无法在设计时就预测所有技术困难。由于建造周期较长,ITER会遭遇各种不可控的事件,例如,由于是多国共建项目,ITER长期存在资金协调问题,受国家间政策影响很大。孙玄认为,如果ITER能够根据国家的能力水平分配任务,而不是根据贡献金额,其任务进程可能会更合理。此外,EAST等装置的科研成果都与ITER的最终成功密切相关,国际上许多聚变实验装置都将ITER的目标作为“支线任务”,业内仍希望看到这一国际项目能够最终成功。“由于工程量大、任务复杂,各个国家操持的聚变项目要完整实现其目标,很可能要再等数十年。”孙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经站在了向聚变示范堆进发的起跑线上。”商业核聚变提速可控核聚变领域,有一个颇为有意思的“50年定律”,即在任何历史节点,提起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时间,永远都是“未来50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氢弹的成功爆炸让人们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充满信心。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可控核聚变理论成功,工程化困难,突破性进展很少。久而久之,“50年定律”深入人心。但商业核聚变未必如此。ITER频繁“跳票”之后,资本市场也开始瞄准各国国内的聚变初创企业。在陈锐眼中,2018年是聚变发展的元年,得益于技术与材料的显著进步,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和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聚变能源的实现路径如今更加清晰和可行。据FIA报告,到2023年,全球聚变行业融资规模达62亿美元,其中超过半数都来自2021年中期之后。整体融资中仅2.7亿美元来自政府公共资金,其余均来自私营部门。最激进的美国聚变企业当属Helion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投资人包括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2024年底,奥特曼向媒体透露,Helion将很快演示净能量增益核聚变。微软公司已与Helion签订对赌协议,希望在2028年采购由Helion提供的核聚变电力,功率不低于50兆瓦。这一数字虽小但意义重大,超过了美国头部风电场42兆瓦的年发电能力。许多业内人士表示,Helion若能兑现,将是“历史性时刻”。Helion很少透露其技术路线和参数。孙玄2006年曾进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了解美国聚变技术的发展。他指出,Helion的技术基于美国深厚的场反位形(FRC)研究历史。FRC是有别于托卡马克的一种聚变路径,其聚变装置呈直线型。一般直线型装置中,粒子很容易沿直线逸散,但如果通过磁场反转,在装置内部形成封闭磁场结构,同样可以实现粒子约束。环形托卡马克的粒子热流、壁材料、超导等问题,理论上FRC都可以规避,因此,这一路线近年来备受重视。孙玄表示,从公开资料来看,Helion已关注到了FRC会导致的等离子体约束和不稳定问题,基于FRC的聚变能量转换“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陈锐对Helion的激进方案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在缺乏更多公开信息的情况下,还需拭目以待。无论成功与否,技术路线的拓展是聚变商业化的显著贡献。当托卡马克遇到诸多工程困境,企业又需要紧凑的聚变装置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时,自然会通过探索更多理论获得相似的结果。例如,Helion瞄准的是氘、氦-3聚变。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储备,可以解决燃料来源问题。FRC可能是最适合非氘、氚聚变的一种技术路线,因此被Helion采纳。业内人士认为,核聚变反应所需的电力成本,以及装置研发、制造与维护成本都不低,如何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也是“人造太阳”真正实现应用的难点。孙玄指出,国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技术生产副产品,例如制作放射性的医疗同位素等。国内企业如何“沿途下蛋”实现成果转化仍值得探讨。等离子体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目前核裂变电站的核废料处理。“聚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它实现之前,投入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孙玄说。2023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可控核聚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发展可控核聚变事业。“商业化和市场化之后,肯定会有头部效应。但聚变市场非常庞大,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企业共同竞争。”从星环聚能的时间表来看,其已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2023年7月,其与清华大学联手建设了初步验证装置SUNIST-2,能够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700万摄氏度。接下来,星环聚能将打造下一代技术验证装置CTRFR-1,旨在彻底验证可控聚变的工程可行性,预计在2028年左右达成。此后,星环聚能将着手建设商业化聚变示范堆CTRFR-2,在2028年底开始建设,3—5年内完成。孙玄则更乐观一点。他也是聚变企业星能玄光的创始人,他预计,星能玄光能够在5年内实现聚变电力的产出。“企业很少选择和‘国家队’完全一样的技术路线,企业间的技术区分度也很大,这有利于管控风险,从不同角度逼近商业化的答案。” Advertisements

    中国四条跨境铁路终于落地,陆权大通道将崛起(图)

    img { height: 338.98305084746px;width:600px;} 中国对外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的四条跨境铁路在今年2月全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将落地开工。2月以来,中泰高铁二期获得泰国政府批准,中蒙签署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协议,中越跨境铁路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获得越南国会批准,另外中吉乌铁路也启动先期工程招标,这四条关键互联互通项目都将在今年全面开工。四条跨境铁路终于落地2月4日,在泰国例行内阁会议上,泰国内阁批准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二期工程,即曼谷至廊开高铁中的呵叻至廊开段。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工,预计2031年完工,届时,可以从昆明坐高铁直达曼谷。2月14日,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访华。在奥云额尔登访华期间,中蒙签署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的协议。2月19日,越南国会投票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向政府提交的连接中越两国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方案。该项目的起点为新老街站与中国河口北站之间的跨境铁路连接处,终点为沥县码头,主干线全长约390.9公里。2月21日,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分公司发布了《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段)先期开工段三座隧道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资格预审公告》。中吉乌铁路吉国境内段先期工程即将正式开工建设。这几条跨境铁路是中国向北联系蒙古,向西联系中亚、西亚,向南联系东南亚的关键通道,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此前虽经历多年谈判和研究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其中,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从2014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经有10年之久,但是中间经历波折以及工程延误。一期工程(曼谷—呵叻段)2017年开工建设,原本预计到2020年建成,但是至今还没完工。据泰国媒体报道,该项目目前整体进度仅完成35.74%。目前,中蒙之间只有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的跨境铁路。早在2004年就开始讨论新建的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即使从2008年开始正式讨论至今也已经有17年,双方经历了数十轮谈判,也一直未取得突破。对于中越铁路,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15年11月,中越双方签署《关于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线路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换文》,拟将此段铁路改造为标准轨铁路。但该方案一直未能实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向第一财经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虽然持续有影响力,但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其原因包括周边国家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中国标准走出去一直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对于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王国文分析认为,最近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很快,同时中国的影响力也在扩大,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连接度也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陆权回归事实上,与中国建立铁路联系的效应已经显现。作为第一个破局者,中老铁路的开通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老铁路逐渐形成了黄金大通道,这给其他国家加快建设联通中国的跨境铁路带来示范效应。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通车3年来,中老铁路全段累计发送旅客4292万人次,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741.76万人次、运输货物1074.41万吨。这也激发了泰国和越南加快中泰铁路、中越铁路建设的积极性。据公开资料,老街-河内-海防铁路建成后,将覆盖全国20%的人口,拉动25.4%的GDP和25.1%的工业区;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成后,预计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将从每年8300万吨增加至1.65亿吨,煤炭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5亿美元。事实上,这几条跨境铁路的建成将形成欧亚之间新的陆路大通道,推动陆权回归。王国文表示,现在全球供应链重新回归大陆板块的时候,这些铁路通车以后,我们在欧亚大陆上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将推动从海权到陆权转变,陆权大通道将再次崛起。他还表示,实际上,新通道也将会重新改变贸易流向的格局。比如说中吉铁路通道开通以后,就在“一带一路”西向开辟了南线通道,将来会避开北线的一些冲突和地缘政治的障碍,而且南线通道相比北线通道会缩短1000多公里,运输时间也会缩短。对于中国边疆省份而言,跨境铁路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以前远离海洋的内陆闭锁之地将演变成对外开放的新门户。比如云南将磨憨铁路口岸交由昆明托管,目前该口岸已经成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王国文表示,新的通道形成之后,将会形成新的开放门户,形成新的区域枢纽和节点,那也必然会增加中国对内对外的贸易和投资的机会。因此,在新通道开辟的同时,边疆省份之间的竞争就随即展开。比如,中老铁路的开通以及中泰铁路、中越铁路的建设,使云南形成了经老挝到泰国,以及到越南两条跨境铁路,成为对东南亚的门户,这对一直处于对东盟开放前沿的广西和南宁形成压力。尤其是最近国务院批复了昆明和南宁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昆明获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南宁获得“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王国文表示,当然,线路之间也存在竞争,在泛亚铁路线路之间也会存在流量的竞争关系,肯定会有一个分流的效应。这个分流效应主要跟出口结构,以及中国跟各个国家的国别之间的联系有很大关系,这个竞争本质上还可能会有一个分工的格局。他认为,广西和云南之间本来就存在南向的竞争关系,但是最终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经济联系,要看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怎么能够固化和打通。谁能作为主通道和主出入口,要看通道经济固化为区域经济的情况。 Advertisements

    美乌矿产协议敲定,乌克兰能获得什么?特朗普回应(组图)

    img { height: 526.78571428571px;width:590px;}img { height: 508.4745762711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93.27731092437px;width:587px;}当地时间2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向记者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当地时间周五(28日)前往白宫签署稀土矿产协议。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乌克兰独立报》消息,泽连斯基办公室同日证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谈判,美乌双方已经就乌克兰矿产达成协议。 稍早时候,多名乌克兰和白宫消息人士透露,美乌已经基本达成协议,最新协议文本“删除了乌克兰所有不可接受的条款”,但有关安全保障等棘手细节仍尚未确定。 现场视频显示,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泽连斯基即将访美的消息,称“我听说他周五会来,他愿意和我一起签署协议”。他还说:“美国纳税人现在将拿回他们的钱,而且还有其他的额外好处。” 当被问及乌克兰将从协议中得到什么时,特朗普回答:“3500亿美元、军事装备和继续战斗的权利。”关于美国将提供多长时间的武器,他表示:“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也许直到我们与俄罗斯达成协议。” 特朗普25日在白宫宣布,已与乌克兰达成协议 视频截图 据《乌克兰独立报》报道,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我想说,乌克兰人非常勇敢,他们是优秀的士兵,但如果没有美国及其金钱和军事装备,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他指出,如果达成结束冲突的协议,乌克兰需要某种形式的维和部队。 ...

    特斯拉FSD入华 马斯克:靠网络视频“学习”中国路况(图)

    img { height: 327.8688524590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80.88235294118px;width:599px;}img { height: 631.5789473684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12.5px;width:600px;}IT之家 2 月 26 日消息,特斯拉的 FSD 辅助驾驶功能昨日在中国已正式上线,此前该功能仅在北美地区可用。据早期用户反馈,FSD 在中国的驾驶环境中表现良好,已展现出对中国交通规则和路况的适应能力。IT之家注意到,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回应用户反馈时表示,特斯拉通过视频训练的方式,使得 FSD...

    Breaking

    《浪浪山》遭抵制 苏敏阿姨回应:没说错话 (组图)

    最近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意外遭到抵制,起源在于他们邀请了脱口秀演员傅首尔和自驾游网红苏敏阿姨参与特别放映会,苏敏阿姨的发言引发了关于“猪妈妈要不要走出浪浪山”的争议。随着讨论愈发激烈,有人开始攻击《浪浪山小妖怪》片方,质疑他们请错了嘉宾,放话要退票抵制,目前《浪浪山小妖怪》片方还没有回应,倒是苏敏阿姨站出来说话了。面对争议,苏敏阿姨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她表示自己遭到攻击之后一夜没睡,面对美景都没了好心情,但她仍然支持猪妈妈走出浪浪山,自己没有说错话,也没有做错任何事。《浪浪山小妖怪》讲述的是四个没有通天本领的小妖怪想要西行取经的故事,猪妈妈是主角之一小猪妖的妈妈,她以儿子为骄傲,看过电影的观众应该都记得她的台词。在苏敏阿姨看来,猪妈妈的生活像极了她的前半生,一直都为了家庭和孩子付出,她看到了猪妈妈的牺牲,代入自身想到也许猪妈妈同样想过要成就一番事业,可惜被酗酒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儿子拖住了脚步,所以苏敏阿姨希望,如果有机会猪妈妈也可以走出浪浪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就像《浪浪山》里面的一句话:“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抵制《浪浪山》的人一直抓着苏敏阿姨的发言不放,一会儿说猪妈妈根本不住浪浪山,一会儿说《浪浪山》是合家欢电影不该请离婚的人宣传,一会儿说苏敏阿姨鼓励猪妈妈出走破坏家庭和谐。苏敏阿姨在回应中也一一作出反驳,她直言参与抵制的人不少都是断章取义,每个人看电影都有自己的角度,她作为妈妈关注到猪妈妈很正常。接下来苏敏阿姨的一段话更是朴实有力量,她说:“在大山里的猪妈妈在家生活也不容易,希望她能带着她的小猪猪们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些生长在大山里的姐妹,难道她们就不配出来看看这个世界吗?”——是啊,抵制《浪浪山》攻击苏敏阿姨的人,他们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呢?当了妈妈就不能离婚?嫁进大山就不配走出来看看?每个想要走出婚姻困境的女性都应该被千夫所指?令人欣慰的是,真正的观众没有被带偏。从8月11日苏敏阿姨现身《浪浪山小妖怪》特别放映会,到争议出现有人号召抵制电影,截止到苏敏阿姨出面回应,《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表现极佳。有人说要退票?《浪浪山小妖怪》退票率降了;有人说不去看电影了?《浪浪山小妖怪》预测票房涨了。目前《浪浪山小妖怪》总票房眼见着就要突破7.5亿,预测票房上涨到了17.83亿,有望成为2025年暑假档票房亚军,因为宣发引发争议遭到抵制之后,《浪浪山》连续三天拿下日票房冠军,其中一天更是拿到了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双日冠。当然了,正如苏敏阿姨所说,《浪浪山小妖怪》能够拿到高票房,是因为电影本身质量过关。最后顺道一提,苏敏阿姨还提到,所谓《浪浪山小妖怪》遭抵制风波,可能涉及商业竞争,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了。——暑假档电影竞争一向激烈,“商战”方式花样百出,水很深的哦。

    酒后驾驶致30岁母亲及10岁孩子死亡:肇事司机不准保释

    警方表示,一名24岁的男子因上个月发生在汉密尔顿、导致一名30岁女子及其10岁孩子死亡的致命车祸,被控多项罪名。 图源:X 这起车祸发生在7月6日晚约9点30分,地点是Trinity Church Road。 警方此前表示,初步信息显示,一辆南行的GMC Sierra皮卡在高速行驶时,为了超越另一辆皮卡而越过中线。 警方称,该Sierra随后与一辆北行的本田思域正面相撞。 在这起连锁碰撞中,一辆北行的福特探险者(Ford Explorer)也被波及,冲进了事故现场以南数米处的西侧沟渠。 本田思域上的四名乘客全部受伤,其中包括一名10岁儿童及其30岁母亲,两人随后在医院被宣告死亡。 事故中还有数人受重伤并被送往医院治疗。 图源:CTV 警方称,经过“一项深入调查”后,来自汉密尔顿的24岁男子Jesse Wood于8月13日向警方自首后被捕。 他面临多项指控,包括酒驾致死、酒驾致伤、特技驾驶以及刑事过失致死。 警方补充说,他的保释申请已被反对。 警方在周四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汉密尔顿警方已通知遇难者家属,并向所有受此悲剧影响的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我们也要感谢许多站出来并协助调查的社区成员。” “碰撞重建组仍在继续调查。任何掌握信息或拥有行车记录仪视频的人,请联系905-546-4753。”

    华盛顿市长忍无可忍:特朗普这是独裁(图)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改善治安为名,放话“解放华盛顿”,美国国民警卫队随即进驻华盛顿特区。截至当地时间8月12日晚,执法人员两天内在华盛顿逮捕了66人。特朗普此举引发民主党籍的华盛顿市长缪里尔·鲍泽强烈不满,《国会山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美媒报道,此前一天措辞还较为克制的鲍泽,12日指责特朗普的行为是“独裁”,并呼华盛顿民众捍卫自治权。“这是一个社区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自己所能,保护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自治,保护我们的地方治理权,跨越这个难关,确保选举出一个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为我们应对这种独裁行为提供后盾。” 鲍泽12日在和社区领袖举行的会议上表示。当地时间2025年8月1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华盛顿市长缪里尔·鲍泽举行新闻发布会。 东方IC特朗普当地时间11日上午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华盛顿特区的治安问题发表讲话。他援引华盛顿特区《地方自治法》第740条,将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置于联邦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宣布将部署8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来“重建法律和秩序”,如有必要,将增派更多人手。讲话开始前,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发文,宣布当天将成为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美国正在“夺回自己的首都”,“犯罪、野蛮、污秽和败类都将消失,我会让我们的首都再次伟大!”在特朗普宣布这一决定后,鲍泽随即表示反对。她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华盛顿2024年犯罪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多家美媒指出,相较于12日的措辞,鲍泽11日的语气更为缓和。她对记者说:“虽然今天的行动令人不安,也是前所未有的。但考虑到过去的一些言论,我不能说我们完全感到惊讶。”鲍泽表示,自己的重点是“如何充分利用我们所得到的额外警力支持”,并称她没有法律权限阻止特朗普的计划。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看来,随着打击行动逐渐升级,鲍泽对特朗普的态度开始强硬。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2日晚,华盛顿特区有1450多名联邦执法人员和国民警卫队成员巡逻;当晚,执法人员逮捕了43人,较此前一天几乎翻倍。当地时间2025年8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执法人员开展行动。 东方IC鲍泽自2015年起担任华盛顿市长,经历了特朗普的两个任期。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称,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鲍泽多次公开和他发生争执。而当特朗普去年底赢得美国大选后,鲍泽采取了一种合作的态度,甚至在特朗普正式就职之前,就主动飞往海湖庄园与他会面。报道分析称,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在政治上受到不少限制,其在美国国会没有参议员,在众议院中有一名代表,但没有投票权。这意味着鲍泽在国会山缺乏民主党的支持。此外,华盛顿特区的年度预算由美国国会批准,后者还有权制定和推翻华盛顿特区的法律。“华盛顿在某种程度上极其脆弱,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华盛顿特区议会成员布里安·纳多表示,“这很艰难,我肯定不想去做这份(市长)工作。”鲍泽12日回应她与特朗普的关系时表示:“我是市长,他是总统。我的意思是,这一直是我们的关系,华盛顿市长和美国总统的互动可能永远比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所以,我们将继续做好我们的工作。”据报道,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在肯尼迪中心发表讲话时表示,他将寻求联邦政府对华盛顿特区警察部队的长期控制。根据华盛顿特区《地方自治法》第七百四十条,除非国会延长,否则特朗普对该市执法部门的控制期限只能为30天。“政客新闻网”称,特朗普似乎寄希望于国会共和党人的支持,以推动延长30天控制期限。但他也暗示,如果此举无法达到目的,他将通过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自行推动这一进程。“我不想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但如果必须,我会这么做。”特朗普说。他还表示,正在和国会共和党人合作,推出一项最初针对华盛顿的犯罪法案,但该法案的最终目的是成为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其他民主党城市的“灯塔”。

    中国打工人曝新加坡隐形歧视链:华人≠自己人(组图)

    在新加坡的街头,每10个人里就有3个是外国人。这座用60年创造经济奇迹的岛国,早已把“国际化”刻进骨子里——外籍劳工用汗水浇筑高楼,留学生为精英教育竞逐名校,金融人才带着资本在此扎根。可即便在这里生活多年,某些瞬间还是会提醒我们:你终究不属于这里。·“EP准证门槛又提高了,” IT工程师阿杰苦笑着展示拒签信,“公司说再等半年。”·食阁里,菲佣们周日聚餐时总把声音压得很低:“雇主不喜欢我们在外说母语。”·就连最普通的租房广告,有时也会出现刺眼的“不要印度人和中国人”。这些外国人与本地人的种种待遇差距,也造就了种种不平等瞬间。在新加坡打拼十几年买房却比登天还难!阿吉来新加坡十几年了,PR还没批下来,但他早把这儿当成了家。最近他想买房定居,一查政策才发现——外国人买房,简直是“地狱模式”,太“歧视”了!首先,外国人在新加坡只能购买私人公寓,不能买便宜的组屋和有地住宅。私宅尺价一般是2000新元,和三房式组屋面积差不多的私宅得要150万新元!其次,新加坡买房是要交税的,外国人购买首套房子,得交普通买家印花税(BSD)以及60%的额外印花税(ABSD)。也就是说,一套约700平方英尺(三房式组屋面积)的私宅。阿吉购买需要:150万(房款)+150万5%(BSD)+150万60%(ABSD)=247.5万新元本地同事需要:150万(房款)+150万*5%(BSD)+0(ABSD)=157.5万新元同样的一套150万新元的房子,外国人购买与本地人购买差价可达90万新元。 “本地同事可以买35万新元的三房式组屋,三年就攒够首付了,以后用公积金还房贷就行。”阿吉苦笑着算账,“我们外国人?得翻7倍买私宅,不是富豪真扛不住...”外国人在新加坡买房,真的太被“歧视”了!在新加坡打工8年我依然是个“临时工”外国人来新加坡的第一关永远是:找到工作,拿到准证。但真正开始打工才发现——外国人从入职那天起,就活在“区别对待”里。通心粉小智在新加坡打工8年了,但每次续签SP准证时,他都感觉依然是个需要重新证明价值的“外人”。第一关:薪资从9月起,最低薪金涨到3300新元(普通行业)或3800新元(金融业)。45岁以上起薪4800新元(普通行业)或5650新元(金融业)。更新SP准证者从2026年9月1日起的收入也必须达到这个标准。第二关:配额SP准证还有名额限制,公司配额满了,就算你薪资达标也没用。且外劳税统一调整为650新元,雇主成本再加码,脸色更难看了。第三关:EP难升级想要从SP准证调到EP准证,门槛越来越高!从今年开始起,最低薪金涨到5600新元(普通行业)或6200新元(金融业)。更新SP准证者从2026年1月1日起的收入也必须达到这个标准。EP还得满足COMPASS计分制最低要求。即在薪水、学历、员工多元化以及支持本地就业等方面获得至少40分,才能帮助外籍员工申请EP准证。小智的本地同事随时能裸辞,想换工作就能换工作。而他必须:偷偷找好下家,确保新公司能接盘准证,还得祈祷老板别提前割准证…“每次续签都像重新求职,”小智看着最新的政策调整苦笑,“在新加坡打工,我们永远在证明自己值得留下。”新加坡工作太“歧视”外国人了!小智不止一次的感叹。在新加坡生不起病的中国人看一次急诊≈一个月工资!“在新加坡最怕什么?生病!”这是无数外国打工人的血泪共识!感冒咳嗽去看个医生,200新元起步;做个阑尾炎手术,1000新元没了;补一颗牙,4万新元没了…一名中国网友在新加坡被鱼刺卡到喉咙去医院看急诊,还特地叫了专科医生过来检查。医生用内窥镜仔细看了看,结果说没发现鱼刺,反而觉得嗓子看起来像是感冒前期的症状。这一趟下来,总共花了1556新元(约8400人民币)。来源:/坡巴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再来看看新加坡医院的住院费,更扎心:·本地公民费用介于138-200新元,可以使用医保全报;·永久居民介于275-345新元,可以使用医保报销250新元;·如果是其他外国人,则费用介于638-681新元,完全自费!图源:新加坡中央医院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CPF账户,看病可以用医疗保险报销。再加上自己购买的保险,甚至可以做到100%的全部报销。但如果你是外国人,不好意思,没有政府补贴,无论看病要多少钱,统统都要自付。如果不幸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疾病,还是买机票回国治疗吧,不然这里的诊疗费和住院费可能会让你“倾家荡产”!“每次看到'医疗全球第一'的新闻就心慌,”一位EP准证持有者苦笑,“这福利是本地人的,我们只配收到天价账单。”新加坡看病,属实太“歧视”外国人了!中国人在新加坡留学从入学开始就有太多门槛阿莱从中国来新加坡留学后才发现:外国学生和本地生之间,隔着一条“学费鸿沟”和“入学门槛”。小一报名:公民>PR>外国人。如果孩子在新加坡读幼儿园、妈妈陪读,能顺利报名的几率更小…政府中小学:中国孩子必须来新加坡参加AEIS考试。公立大学:本科要求优异的高考成绩和英语成绩,读研至少得是个985/211本科。相比之下,还是本地人轻松,没有这么多限制。学费差距就更扎心了!2025年起,中国人在新加坡留学,小学学费$985(公民免费),中学学费$2050(公民$5),大学预科学费$2400(公民$6)…仅学费,中国人和本地人就是上百倍的差距!“看到本地同学学费只要个位数,我酸了...”阿莱算了一笔账,“光小学6年学费就要7万新元(约合35万人民币),这还不算补习费!”这怎么能不让外国学子难受呢?太“歧视”了,一点都不平等!如果你对新加坡留学感兴趣,欢迎添加万事通专业顾问,为你规划更省钱、成功率更高的留学方式!仍有新加坡人看不起外国人言语动作都凸显“歧视”行径新加坡虽然是多元种族和谐的国家,仍有个别人用行动证明:偏见就像阳光下的阴影,始终存在。比如2023年9月,一名司机因为路况不佳,向乘客发起了牢骚。他对乘客说“你是印度人,我是华人,你还是最糟的……”再比如一位中国游客在麦里芝吊桥游玩时,工作人员竟然在他的身后对他比了一个大拇指朝下的动作。再比如之前一位美国作家发视频吐槽,有些新加坡人直接用“Nigga(黑鬼)”来称呼她,让她感到很震惊。新加坡是严禁歧视的!被曝光的这些人,都被新加坡展开调查了。根据刑事法典,蓄意出言伤害他族情感一旦罪成,可被判最长三年监禁,或罚款最高5000元,或两者兼施。事实上,大部分的新加坡人并不歧视。只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区分,有偏见的地方就会有种族歧视。新加坡前总理也曾说过:针对种族歧视,不会偏袒任何一族!新加坡政府已经做了自己可以做的,而剩下的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慢慢改变。但就目前而言,对外国人的“歧视”仍存在生活当中。新加坡出行账单本地人的福利,外国人的痛新加坡有着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地铁和巴士十分方便,不用买车也能跑全国。最扎心的是,本地人和外国人的待遇差距,在交通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本地人而言,如果每月乘车次数多,可以购买128新元的月卡,在有效期内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基本巴士。但外国人就不行了,买不了月卡只能老实付钱。收入较低的公民(如每月家庭收入低于2000新元),新加坡政府提供交通补助卡,每年补贴金额大约500-1000新元,帮助他们减少交通支出。景点门票更气人,很多都是对本地人免费,外国人掏钱。比如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总统府等等,都是对公民免费,而外国人则需要收费。“最讽刺的是赌场,”阿酷吐槽道,“政府生怕本地人去赌,设100新元入场费,对外国人倒是敞开大门欢迎。”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歧视”呢!公民从出生到退休都在领钱外国人只能干瞪眼!通心粉阿白每次听到同事讨论政府发钱,都羡慕得牙痒痒。新加坡公民的福利,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人从出生到死亡,这辈子一直在领补贴!他们出生的时候,有婴儿花红、儿童培育户头、以及各项补贴减免,总福利高达2.4万新元!读书的时候学杂费很低,一些家庭每年都会获得政府的Edusave存款。小学生每年230新元,中学生每年290新元。上大学了还有新加坡政府助学金、奖学金和其他资助,优秀的学生4年大学能领10万新元。买房的时候有购房补贴,首次12万新元……工作了还有各种水电返现、代金券,工资太低还有额外的现金补助,失业了还有“失业救济金”。退休了有终身养老金(通过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政府会给存入的钱算利息),确保退休后仍能领取固定的月收入~“最扎心的是同事说'政府又发钱啦'的时候,”阿白苦笑道,“我们外国人不仅要全额交税,还一分钱福利都捞不着。”真的太“歧视”外国人了!为何外国人遭“歧视”?这才是新加坡的现实考量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国人,难免会遇到前文所说的与本地人的待遇差距。但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歧视”,而是一个城市国家在资源、人口和文化认同上的现实考量。1. 资源有限,优先国民新加坡国土面积仅728平方公里,必须确保国民基本住房,所以组屋优先公民,严格控制外国人买房。新加坡教育和医疗水平虽然在世界前列,但资源有限,需优先保障公民医疗、教育福利,外国人只能自给自足。2. 人口调控,择优而取根据最新的新加坡人口简报,外国人占比已达30%,过度依赖会影响社会稳定性。所以新加坡通过提高EP、SP准证门槛来筛选高价值人才,通过提高买房印花税调控外国投资者比例。3. 文化认同,国家根基正如李光耀当初所说:我们不再是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我们是“新加坡人”。这种认同需要政策的呵护。所以,新加坡华人并非中国人,他们首先是一个新加坡人,然后才是华人。所以,新加坡并非在“歧视”外国人,也不是在“拒绝”外国人,而是在精心设计一个“最优配方”——既要国际化的活力,又要本土的根基。而这种看似矛盾的平衡术,恰恰是新加坡智慧的体现。 每天挤着MRT上班时,看着身边不同肤色的打工人,你是不是也常常在想:“我们都在为新加坡奋斗,但待遇怎么差这么多?”其实,新加坡优先照顾自己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先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拿到PR,就是成为了“半个自己人”,享受的待遇自然也会逐步提升。今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两国人民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相信随着相互理解的加深,新中两国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在新加坡的华人们也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通心粉们,你在新加坡打拼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暖心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份特殊的“新中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