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报文学大奖得主阮庆岳书桌的不远处,有一个从街上拾来的浴缸,旁边放了一块木板,板上字迹已被植物掩盖,写着「阮庆岳建筑师事务所」,暗示他的两种身分。阮庆岳拿了文学大奖、也得过中华民国杰出建筑师奖。「如果我只能选一种身分,我一定选作家。」他表示,「建筑师是我的责任,小说家是我和灵魂的关系。」
赴美取得硕士后,阮庆岳在芝加哥的一流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当时阮庆岳英文不够好、身分与性别认同处于混乱状态,「我必须自己跟自己对话」,写小说成为他化解内在冲突的方式。返台后阮庆岳一边开建筑师事务所、一边写作。此时的代表作「林秀子一家」是「东湖三部曲」的第一部。东湖正是阮庆岳定居之地,位于都市边缘。
建筑师写小说,阮庆岳不是第一个,设计国父纪念馆的王大闳便写过小说「幻城」。跟政府、企业家打交道的建筑师,笔下人物往往是知识份子,阮庆岳写的却多数是边缘底层人物,「我对成功的人无感。」他经常以女性为小说主角,因为从小接触的女性往往「包容有力量」,男性却是「胆怯、虚张声势」。「女性是我依靠的力量。」阮庆岳在芝加哥完成的小说「曾满足」,书中的女主角抚慰并支持了异乡中孤单的他。
「道德上,小说家不应该将身边的人写进去。」50岁之前,阮庆岳笔下的小说人物多为虚构。他曾停笔九年,2016年重新出发后,发现自己不想再写虚构的故事,想写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事。他以母亲为原型,完成以故乡潮州为舞台的「黄昏的故乡」。在宛如私小说的「银波之舟」中,他更进一步揭露自己,写自己、写跟亲人和朋友的关系,因为「我无可逃避,必须逼视自己、处理自己跟人的关系。」
「银波之舟」也是阮庆岳向已逝小说家七等生的致敬,书名来自七等生小说「银波翅膀」。阮庆岳大学时代便被七等生的小说震撼,认为他的作品处理「人的绝对孤寂」、阴暗的文本下隐藏信仰与救赎。「银波之舟」小说中需要一个指引迷途的人,他借用七等生小说「散步去黑桥」的意象,暗喻七等生就是他的引路人。
拥有作家、建筑师、策展人等多重角色,阮庆岳认为多重角色会减少写小说的压力。「写小说常会掉进困境,没有其他移动的空间会很辛苦。」专业小说家比他辛苦,因为写不出来,「人生就卡住了」,而他还拥有可以移动喘息的其他角色。但在他眼中,其他角色都是责任,「只有小说家是我唯一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