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真的假的?40赫兹光照改善失智 专家揭「临床证据」真相

    40赫兹光刺激是否有潜力治疗阿兹海默症?专家提出临床证据揭真相。(123RF)

    家中长辈经常失眠、日夜作息紊乱,在临床上,可应用光照治疗来改善睡眠障碍,医师常建议患者「多晒太阳」,对情绪的确有帮助。过去的研究显示,阿兹海默症患者有相当高比例的睡眠障碍,市面上出现许多声称能改善失智症状的灯光产品,其中,「40赫兹频率的光照」备受关注。

    「光照」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科学家不断探索失智症治疗延缓方式;近期,40赫兹频率光照疗法诱发伽马振荡,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非药物介入,可能对阿兹海默症患者有益。台湾科技媒体中心邀请三位专家解析现阶段的研究证据,因临床证据较少,部分看到短期效应或许有改善,尚未有一致的结论。

    什么是40赫兹声光刺激?台大心理系教授曾祥非表示,可比喻为「把声音或光切成每秒40下的刺激」,光源每秒闪烁40下,看起来像坏掉的灯泡;声音切成每秒40下,听起来像隔着电风扇讲话。目前不同光刺激技术的效果,证据不一致,有些光照方法,大脑不一定有脑波反应。

    曾祥非指出,虽然40赫兹光照在实验室的细胞上有效,实际上无法用40赫兹光直接照射人体脑内细胞,必须要验证人眼接受到40赫兹光照是否有反应,才可能进一步讨论疗效。目前市面上部分灯具产品并未在人脑中观察到40赫兹的脑波与该光照同步,是否真的能延缓大脑退化的效果,仍需更多临床验证。

    长庚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暨复健科学研究所教授谢宗勋表示,部分研究发现,40赫兹声光刺激对阿兹海默症基因小鼠可能有效,其刺激可以诱发阿兹海默症基因小鼠大脑40赫兹节律同步,同时活化微胶细胞,减少类淀粉样蛋白沉积,改善记忆功能。

    不过,这项研究用的是阿兹海默症基因小鼠,还未知在人类身上的效果。而小鼠会回避40 赫兹闪光,显示对光刺激有「厌恶感」,还未知长期刺激的影响;闪烁光刺激可能引发不适,例如眼睛疲劳、头痛等,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策略,以达最佳刺激效果。

    长庚大学职能治疗学系教授、长庚大学技术产创中心主任郑嘉雄指出,短期经过40赫兹光照和声音刺激后,轻度失智症长者的维持稳定或提高,但长期效果未知。另外,现阶段对于40赫兹声光介入之疗效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也较难推论到中、重度失智症个案。

    郑嘉雄提醒,结合40赫兹光照与声音刺激可能有潜在疗效,但相关的神经机制及长期效益尚未明确,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