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高额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预定7月9日届满,美国总统川普1日表示,「没在考虑暂缓这件事」,将寄信给许多国家通知所需支付的关税。他并透露,美国可能会和印度达成协议,降低印度被加征的关税。
英美的关系特殊众所周知,印度凭什么脱颖而出?丧权辱国式的退让将毁掉总理莫迪苦心塑造多年的强人形象,不可能像赖政府这样让美方予取予求。印度出线的关键为何?
川普政府在4月2日宣布对57个主要贸易伙伴实施高关税政策,包括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后暂缓90天至7月9日,维持10%基准关税)。此外,美国对钢铝征收25%关税(6月4日起提高至50%),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药品等其他领域也面临潜在关税威胁。这些关税旨在缩减美国对印度的450亿美元贸易逆差。
印度媒体评论,川普的关税策略是一种「敲诈式」手段,类似历史上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经济掠夺控制。印度政府在谈判中面临压力,既要避免关税升级,又要保护国内敏感产业(如农业和汽车业),以免引发国内反弹。
印度谈判团队由商务部长阿格拉瓦领军,积极在华盛顿进行最后谈判,试图在7月9日前达成初步协定。
印度在谈判中提出了一些让步,以换取美国免除26%关税并提供长期关税稳定性。根据媒体报导,印度的主要让步包括:关税减让:印度提议将与美国的平均关税差距从目前的彼此接近4%,为90%的美国商品提供优惠准入,包括飞机及零部件、豪华汽车、电动车、电信设备、医疗器械、碳氢化合物、酒类、浆果、化学品和动物饲料等。
印度在农业问题上采取坚定立场,寻求对其出口产品的优惠准入,同时拒绝对乳制品等敏感领域做出重大让步。美国强烈要求进入印度农业市场,特别是大豆、玉米、苹果等产品。印度可能在不损害国内生产的情况,对大豆油等部分产品做出让步,但对敏感领域如乳制品和基改作物持保留态度,因这些领域涉及政治敏感性。
非关税壁垒调整:印度正在检讨其700多项「品质控制命令」(Quality Control Orders, QCO),这些命令被美国视为限制市场准入的障碍。印度可能在某些工业产品的市场准入上做出调整。
技术合作:印度要求美国在人工智能、电信、生物技术、制药和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将印度视为与英国、澳洲、日本等盟友同等地位,以换取关税减让。
此外,印度寻求对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和皮革)获得美国的优惠关税待遇,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印度也要求美国承诺不对其出口征收未来关税,以确保协定的长期稳定性。
BBC India指出,农业和乳制品市场的开放是谈判中的「房间里的大象」,因其对印度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专家担心,关税让步可能对农民造成压力,进而引发类似2020年的抗议。印度时报提到,印度谈判团队意识到国内敏感性,试图在谈判中设置「红线」,特别是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以减轻国内反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