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俄罗斯想对欧美夸大中国无人机产能,其实…(图)

    俄罗斯最近狠狠的炒作了一把中国无人机产能话题,在北约峰会期间引发了国际热议。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说法,中国目前已经能每月生产高达50万架FPV自杀式无人机,战时可以把产能提升至70万架。



    看起来这个数据非常吓人,看起来俄罗斯也是为中国说话,渲染中国的强大,其实没安好心,实际目的是想让欧美把主要精力拿出去压制中国,不要再盯着俄罗斯了,所以要编一个看起来很离谱的数据吓唬欧美。

    所谓在商言商,在国言国,每个国家都只想自己能发展的好这很正常,俄罗斯希望把中国推出去扛大头让自己喘口气,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发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但对于俄罗斯编的这个数据,我们很不满意。

    FPV自杀式无人机这种杀器,月产50万架乍一听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

    俄罗斯的官方公告显示,根据对俄方5,813名伤兵的调查,75.5%的受伤都由FPV无人机导致。

    乌克兰的官方信息则表明,“大部分伤亡”由FPV无人机导致,前线士兵认为FPV无人机是“最大威胁”,3~7架无人机就可以摧毁一辆坦克。

    我就按10架FPV自杀式无人机才能造成1名士兵伤亡计算好了,如果每月投入50万架FPV到前线,那就可以造成对方5万士兵的伤亡,一年那就是60万伤亡。

    不算其他武器装备的战果,光FPV无人机造成的伤亡都不是俄乌双方任何一国可以承受的。

    FPV自杀式无人机这种东西,年产50万架就已经是很恐怖的数字了,月产50万架更是难以想象。

    然后这还是和平时期的产能,如果战时那中国能把产能直接提升到70万架。

    欧美你们快看看啊,这不可怕吗,你们不赶紧去管管吗?

    俄罗斯根据自己以及北约战争3年互相试探出来的实际生产能力,在已经充分考虑中国的恐怖工业能力之后,狮子大开口的想象了一个天文数字。

    对这个数字,我们官方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你看不起谁呢?




    月产50万架?

    这个厂还可以,稍微有点规模了,那你们隔壁的厂子月产多少?

    FPV无人机这东西看起来吓人,但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大号玩具,所有的材料都是民用级别的,而且价格相当低廉。

    限制中国无人机产能的永远是订单,是需求,而不是其他。

    只要有需求,给订单,那中国的无人机产能随便就可以变成以亿为单位,上不封顶,需求够大的话那除非所有可用物质都用光了,否则没有顶。

    中国每年汽车的产量是3000万,但这只是产量而不是产能,闲置产能是千万级别的。

    而在目前运转的产线里,几乎所有的产线都采用了成本最低的运转办法,那就是每天只运转8小时,不倒班,只上白班工人。

    但实际上这些产线可以三班倒,24小时运转。

    所以中国汽车的最大产能实际上是破亿的,每天折合30多万辆。

    而中国的手机生产量,2024年是16.7亿部,是全球人类的手机制造大本营,注意这个还是产量,不是产能,产多少受制于订单,全球人类数量不足,一年只要十几亿部手机,所以我们只能造那么多手机出来。

    FPV无人机这个东西,生产起来比汽车和手机那简单太多太多了。

    很多人都能手搓FPV无人机出来,目前俄乌双方的无人机生产方式也是手搓。

    但全球范围内,能手搓汽车和手机的人寥寥无几,其生产难度远不是FPV无人机可以碰瓷的,双方的复杂度差了几个量级。

    就这样的东西,月产能只有50万架?战时才70万架?




    要是说是翼龙、彩虹、双尾蝎那种大型军用无人机也就算了,还特地写明是“FPV无人机”50万架,弄的一点歧义都没有,属实是看不起人了。

    这件事充分证明了,贫穷真的会限制想象力,人类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包括工业产能。

    如果无人机达到了中国式产能,那情况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问:目前为止我们市的无人机产能情况怎么样?

    答:无人机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问:那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无人机产能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实施金刚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问:能问一下,到目前为止无人机产能情况怎么样?

    答:别讲了,别讲了……

    问: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到现在,无人机产能增加了多少?

    答:别讲了,别讲了……

    问:对于这些未批先建的无人机产能项目,发改局怎么看?

    答:说不出来。

    这才是真实世界的中国产能情况,产能这东西永远不是个事,只要你有订单,产能分分钟给你安排到位。

    俄罗斯媒体的这番宣传,除了那个月产50万架的数据很离谱外,那个战时月产可以提升到70万架的数据更离谱。

    就算和平时期的月产真的是50万架,战时月产70万架?

    平时50万战时70万,这是战时?你那到底是在打战争还是在玩过家家。

    如果打仗需要,产能最低10倍起跳才是正常情况,特别需要的东西产能暴涨一百倍也很正常,只有后方制造出装备在仓库堆积如山等前线将士取用这一说,没有前线将士苦等后方装备才能继续打仗的说法。

    就以口罩为例,中国在2019年生产了50亿只口罩,占全球50%以上,最高日产能突破2000万只,看起来已经非常多了。

    但2020年2月,疫情爆发了,口罩不够用了,前线奇缺口罩。

    2月8日,国务院紧急成立”医疗物资保障组”,下设口罩生产专项工作组(即”口罩生产专班”)。

    当天,比亚迪、上汽、广汽、富士康等生产制造汽车和手机的企业提交跨界生产医疗口罩的申请书。

    2月10日,医疗器械注册批文紧急下发,同日全国汽车团队手机团队等批量改行造口罩,搭建生产线只花了3天时间。

    2月底,中国的口罩产能达到了1.16亿只/天(工信部数据)。

    半个月时间,中国的口罩产能翻了5倍以上。

    而且此时限制口罩生产数量的不是产能,是原材料,熔喷布严重不足,价格从2万元/吨飙升至 70万元/吨。

    熔喷布主要依赖进口,2019年的中国产能仅占1%的市场份额,而且生产设备也是买自国外,没有熔喷布就造不出医疗级口罩,怎么办?

    根据2019年的公开资料,熔喷布生产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纺丝工艺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外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例如,在熔喷工艺中,如何精确控制纤维的直径、长度、分布以及均匀度等参数,直接影响到熔喷布的过滤效率、透气性等关键性能。国外企业在这些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相对较弱,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像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它们的熔喷布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产出的熔喷布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而熔喷布生产设备价格昂贵且技术复杂,关键部件存在缺口,设备交割期长。国外企业在熔喷设备制造领域具有垄断地位,掌握着核心设备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例如,熔喷设备中的熔喷头是关键部件,其设计和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国外企业生产的熔喷头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喷丝效果,提高熔喷布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国内企业在设备制造方面起步较晚,技术水平有限,难以生产出与国外相媲美的设备,大多依赖进口。而进口设备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供货周期长,这也限制了国内熔喷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能扩张。

    说的很有道理,但疫情来了,口罩代表着生命,熔喷布必须有,现在管不了你那些大道理了。

    2020年2月24日,中国石化决定投资2亿建设熔喷布生产线,所有设备紧急进行国产化研发。

    3月5日晚上23点,国产的熔喷布生产线正式运行,第一块合格的熔喷布产品出厂,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正常来说,新建一条熔喷布生产线,光采购设备就需要半年时间,如果还要自行研发所有的部件,那耗时最低也要好几年时间。

    但看起来极其高科技的熔喷布,中石化连研发带建设生产线带调试设备,总共花了11天就搞定了,还顺便直接搞定了国产化,打破了熔喷布生产的国外垄断。

    这个奇迹不用怀疑真假,熔喷布价格当时就暴跌了,无数的口罩3月之后就源源不断送到药店等你去买了。

    关于熔喷布生产线国产化这事,不是外国卡脖子不卖设备,是外国产品运过来最低半年,疫情十万火急,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只能国产化,中石化的工程师搜尽全国找替代品,直接就找全了,而且质量非常好,所有设备几天之内就全部运到了中石化的厂房连夜搞测试整合。

    正常来说这么强行国产化是亏钱的,但疫情来了没办法,人命关天,亏钱也得把这事搞成了。

    截至2020年4月,全国跨界转产口罩的获批企业达到了 2,993家,具体的产能数字已经没人统计了,不知道有多少。

    但海关总署有个数据,2020年中国总共出口了2240亿只口罩,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人提供近40只口罩。

    在这个恐怖数据之外,是全市场公认的“口罩产能严重过剩,很难卖”。

    都出口2240亿只了,居然还是很难卖,居然还是被订单限制了上限,2020年的时候那群企业到底上马了多少口罩产能啊。

    而2019年的时候,中国的口罩总产能才50亿只,2020年在自用之外,光出口就出口了2240亿只,然后闲置产能还有一堆。

    半个月时间产能翻5倍,1个月之后产能饱和,扩产速度被订单给牢牢限制,这个才是战时正常的暴产能速度。

    像什么平时50万产能,战时70万产能的说法,实在是侮辱战时两个字。




    中国目前的无人机制造企业超2300家,产能远超需求,非常缺订单,为了抢订单已经把价格卷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俄罗斯目前说的月均50万架产能,就算是真的那也是因为只有这么多订单,你给500万订单那就是500万产能,给5000万订单那就是5000万产能。

    无人机这东西,中国拥有全产业链,所有零配件和生产设备全部国产化,技术和知识产权都在我们这里。

    所有具有这样特征的产品,在中国就约等于产能无限,具体产多少只受订单限制。

    菜鹅实在是太菜了,菜到没有想象力,不仅对工业产能缺乏认知,对扩产速度也毫无概念,做梦都不敢梦个大的。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