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风光无限的印度电子制造业正遭遇严峻挑战。随着获利能力萎缩和营收成长放缓,投资人信心开始动摇,导致相关企业股价大幅修正。这标志市场重新评估「印度制造」的愿景。
从生产三星手机到空调设备的制造商,过去几年股价狂涨,例如Kaynes暴涨888%、PG Electroplast飙升771%,Amber Enterprises股价上涨291%,反映出市场对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乐观期待。
这股狂热将许多制造业股票的预期本益比推升至50倍以上,不仅是Nifty 50指数的两倍以上,也远高于台湾的鸿海与纬创的大约11至12倍。
如今情势反转,投银相继调降指针股的评等,例如摩根士丹利将Dixon科技降评至「卖出」,而根据彭博汇编数据,Kaynes获得的「卖出」评级占全部分析师建议的比率创2022年上市以来新高。两支股票今年来大跌超过15%,表现大幅落后大盘。
市场情绪转向有部分原因是,莫迪政府推出的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即将终止,可能不会延期。这原本是推动「印度制造」的内核政策。
企业激进的扩张策略也引发疑虑。Kaynes投入340亿卢比(约3.97亿美元)建置半导体封装厂,Amber承诺五年投资240亿卢比发展电子部门,这类重直集成带来的资本支出恐推升长期成本。
再者,鸿海最近撤走数百名驻印度南部iPhone组装厂的中国大陆员工,影响对印度当地产能与技术转移。
PhillipCapital India分析师Vipraw Srivastava指出,「这波成长很大程度仰赖政府补贴。长期而言能否成功,要看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能否创建实质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