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苏联时代的“两栖怪兽”,也是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
最近几天,有网民拍摄到了野牛“气垫登陆舰”的最新两艘,编号为3260和3261的两艘“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的出现,说明中国已经完全吃透了这款“人类史上最大军用气垫登陆舰”的技术,并完全将其国产化了。

(最新的两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舰)
按照网络公开信息可以发现,算上最新出现的这两艘,中国海军手里的“欧洲野牛”已经有6艘了。提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不少新军迷可能不太熟悉,它曾是苏联时期研发的一款大型水陆两栖战舰,其排水量为555吨,由于其尺寸巨大无法被任何现役军用船只搭载,只能单独使用,但其船舱可以容纳3辆主战坦克,可以轻松穿越台湾海峡,航行速度比两栖舰快得多,在突击登陆作战上非常有优势。但这么强大的登陆舰,为何中国海军只有6艘呢?

(这艘3325号野牛级是乌克兰原装货)
首先这是历史原因。这款气垫登陆舰原本在位于克里米亚的“星星造船厂”建造,当年克里米亚半岛还属于乌克兰,乌克兰向中国出售2艘“欧洲野牛”后,在生产过程中,俄乌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爆发,星星造船厂被俄方占据,这两艘是在俄军攻占造船厂前被乌方“抢运”出来交付的。
之后这款气垫登陆舰只能通过“授权生产”的形式在中国制造,没想到刚造了2艘,乌克兰“大变天”,亲美、亲西方乌克兰政权不再和中国展开合作,“欧洲野牛”的授权生产只造了2艘也没了下文。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还有一桩中乌合作告吹,就是马达西奇收购案,至今乌方还没有将中方为了采购马达西奇付的钱退回。
既然中国如今已经摸透了“欧洲野牛”的全部技术,为何只造了2艘?这就是这款气垫船的技术问题了。
先看公开信息中“野牛”的编号,最初2艘是从乌克兰买的,编号3325/26,之后在乌克兰授权下制造的2艘是3327/28,而国产化后2艘编号3360/61,从编号上看,国产化的2艘和之前4艘中间隔了很多,而隔出来的这些,应该是中国气垫登陆艇的主力“野马”级气垫登陆艇。

(中间的编号,给了“野马”级气垫登陆艇)
野马级和美军LCAC结构类似,虽然每次只能搭载1辆主战坦克,但其尺寸可以被两栖登陆舰搭载,由两栖登陆舰送到岸边,再由气垫登陆艇走完“最后一公里”。但为何不让一次载3辆坦克的野牛级肩负这个责任呢?这就跟台海的海况有关了。

(“野马”级登陆艇更符合中方使用习惯)
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本来是在苏联的“内湖”使用,根据设计其无法“扛住”1.5米以上的浪高,若投入台湾海峡使用,台海常年的风大浪高,大多数时候浪高超过2米,每年风平浪静的不足100天,这是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唯一攻击窗口”。反观我国有足够的“野马”级气垫登陆艇和登陆舰,对天气的“兼容度”较高,更适合台海使用。

(可以被登陆舰搭载的“野马”级也更符合台海情况)
那么野牛级这么大的登陆舰,就没有“发挥余热”的地方了么?当然不是,我国周边还是有不少海况平稳的海域,比如沿着海岸一直向南的中南半岛、从山东半岛向朝鲜半岛之间的航线等,海况都很平稳,如果有必要,速度快、载重高的野牛级,可以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当然,从事这类任务,我们本身也不需要太多的野牛级,这6艘现阶段已经够用了。